住在鼓浪屿,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闲散地打发日子。可老爸坚持要去集美,说:去看陈嘉庚,一定要在陈嘉庚像前照张像,否则就是不爱国。
好大的帽子!于是全家集体出动,陪老爸去集美,我们怎么能不爱国呢?
时断时续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天还真有些冷。
集美,四处都盛开着紫荆花,粉色的花瓣妩媚地绽放着。这样一个小镇,遍布了小学、中学和多所大学和大学分校。陈嘉庚先生严谨的办教治学精神使这里成为了一个全国知名的教育基地。
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就是陈嘉庚先生的故居。先生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
陈列室里,老爸认真的读着陈嘉庚生平事迹~
老爸没说,但我知道他更主要的意图就是要教育这两个小丫头,希望孩子们能感受到“嘉庚精神”。 陈嘉庚先生给集美大学的校训是“诚毅”:诚以待人,毅以处世,为激励学子们实心实意,忠诚祖国,刚毅顽强,百折不饶地学习精神。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华侨领袖,是一位著名的大实业家。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他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创办和资助了近百所学校,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人们也将他视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
尽管陈嘉庚已是称霸南洋的大实业家,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十分简朴,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晚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先生是实业家、教育家,也是政治家。早年参加过同盟会,支持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做为华侨领袖,他组织华侨界积极参加抗日战争,这期间,他访问过延安,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结论。19495月,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中央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联合政府的建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反复学习读过的书:
先生读过的毛选四卷——
站在先生故居的二层小楼望出去,前面那座大屋顶建筑是厦门市政府为先生建造的“归来堂”
老爸执意要来这里留个影的雕像,是“归来园”的这座陈嘉庚雕塑。自己照完了,还招呼两个小姑娘一左一右伴在他身边来了张合影。(应两个小丫头的要求,她们就不在这里亮相了。:-))
“归来园”——占地约10000平方米,是为了纪念先生创建集美学校70周年,厦门市政府于1983年兴建的。先生的铜像高2.3米,重750公斤,铜像栩栩如生,彷佛先生远道归来,看到集美学校教育蓬勃发展,心怀喜悦。
桃李芳菲——先生用其毕生的心血浇注着集美这块教育的沃土。
这里就是著名的“鳌园”——陈嘉庚先生安息在这里。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病逝,享年87岁。中央政府为先生举行了极为隆重的国葬,周恩来、朱德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时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鳌园建在一座小岛上,它三面临海,西接陆地,形如吉祥长寿的大鳌,故为鳌园。据说,解放前陈嘉庚先生就想在集美建一座公园,供师生及群众休息、游览,但因集美田地太少,直至集美解放后,为了纪念解放集美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解放军,陈嘉庚先生才决定筑堤修建鳌园,历时10年始成。
鳌园由游廊、集美解放纪念碑、陈嘉庚陵墓三部分组成。鳌园里有六百多幅浮雕、透雕、镂雕、沉雕、影雕作品,有真、行、草、隶、篆书体的众多名家楹联题刻,工艺精湛,成为福建的石雕大观,里面有多幅浮雕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一路看去,让我们对先生更加敬仰与叹服!
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是陈嘉庚先生亲自精心设计的。鳌园布局奇巧:集美解放纪念碑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终于取得了胜利。碑基为13、10、8、3级四个台阶,13级寓意陈嘉庚先生事业鼎盛的年月,10级为遇到困难的年月,8级为八年抗战,3级为三年解放战争。正面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背面是嘉庚先生撰写并手书碑文。
纪念碑的顶端高入云霄,冠以琉璃瓦大屋顶,体现了陈嘉庚先生一贯“采纳古今、中西结合”融为一体的要求和处处不忘民族尊严,期望中华腾飞的高尚情怀。纪念碑的南侧,有一道屏风式的石墙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分界。
陈嘉庚墓丘以辉绿岩块石砌成,坐北朝南,东西宽5.3米,南北长6.6米,占地面积35平方米。墓冢呈寿龟形,高0.48米,横径2.1米,纵径2.35米。墓围呈“风”字形,围屏上嵌有15幅反映陈嘉庚前半生重要经历的青石浮雕。墓碑为弧首,花岗岩质,高0.87米,宽2.2米,厚0.18米,上镌隶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主席/陈嘉庚墓”等字。供桌为辉绿岩质,长1.18米,宽0.58米,高0.45米,正立面及两侧面嵌有反映抗战时期陈嘉庚访问延安等三次重要活动的青石浮雕。墓前为重檐歇山顶拜亭,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亭面宽7.5米,进深10.9米,高9.3米。墓后为“博物观”浮雕照壁。照壁呈“冖”形,全长26米,高7.5米,共有各类青石雕219幅,内容涉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工、农、渔、牧业,民族风情,文物古迹等。
我们都十分惊诧先生的墓型为啥呈龟状?当时因为没有导游,周围也没有任何说明,一家老小只得带着疑问离开了集美。
回家后,老爸还在问外孙女:“甜甜,考考你,陈嘉庚墓为啥是龟型?”
甜甜反问:“不知道,姥爷您知道吗?”
姥爷也实在又困惑地摇摇头:“不清楚啊。”
我上网搜索了一下,答案两个:
(一说)陈嘉庚先生墓背靠集美解放纪念碑,面拥大海,是陈嘉庚先生自己规划设计的,与鳌园同时峻工。嘉庚墓体呈龟型。中国自古有"百岁高龄,千年寿龟"之说。在闽南地方,人们对“龟壳墓”的解释是“寿龟”、“长寿”和“吉祥”等意思。这座采用草绿色“青斗石”修筑而成的龟壳墓,建于1950-1959年,当时,陈嘉庚先生尚且健在,据当地风俗讲究,生前筑墓乃系当地传统,但通常只有60岁以上者方可为自己筑墓,而龟型的设计也是出于陈嘉庚先生之手。
(二说)鳌是海中的大龟或大鳖,像传说中的碧玺一样都是忍辱负重、力驮万斤的神兽,鳌园建在鳌形的小岛上(据说,岛上原有小庙,叫鳌头宫,曾被日寇摧毁),而先生的墓冢又做成龟型,这恰好是对先生精神与品质的最大褒扬、最好评价,说明他就是承载民族兴盛大任的“神龟”,就是中华民族的基石和脊梁。他不仅用他毕生的心力、言行、财富为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做出卓越贡献,而且用他毕生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爱国、忠诚、为公、诚信、恒毅、开拓、进取的高贵品质,为我们总结并阐释了极为珍贵的“嘉庚精神”。这是他献给人民的精神财富。说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一点也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