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广大读者在购买、阅读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时,能够较为直观地识别上述3种出版物ISBN的编号,以便鉴别出版物的真伪或合法性,我们将其鉴别方法简述如下:
ISBN发展历史:1967 年英国图书界创立了国际通用的图书编号方案,并率先在国内试行。197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正式将这套图书编号方案制订为国际标准颁布即ISO2108——国际标准书号(ISBN),并在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成立了该标准实施的管理机构:国际ISBN中心(International ISBNAgency),他的主要职责审核管理各国或地区提出加入ISBN系统的申请,并通过设置分配群体识别号对加入ISBN系统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管理。加入ISBN系统的国家或地区称为组区中心,组区ISBN中心通过出版者号的设置和分配对各出版者进行管理。
ISBN的功能:ISBN是国际通用的出版物标识,对出版业而言,除有助于图书出版、发行、经销、统计与库存控制等管理外,更便于出版物的国际交流;对图书馆等数据单位而言,ISBN可简化采购、征集、编目、流通、馆际互借等工作。世界各地的出版社、书商、经销商及图书馆可以从ISBN号码,迅速有效 地识别某书的版本及不同装订形式,不论原书以何种文字书写,都可利用ISBN以电话传真或在线订购,并藉计算机操作处理,节省人力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什么是中国标准书号?
答:中国标准书号(China Standard Book mmbering〉,是标识在中国国家出版管理部门注册的出版者所出版的每一种出版物的每个版本的国际性惟一代码。中国标准书号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02108:1992《国际标准书号。SBN)》。
中国标准书号由标识符ISBN和10位数字组成。10位数字又分为组号、出版者号、书名号、校验码囚部分。其格式为:ISBN X-XXXEXXXXX-X。
组号(Group Identifier)一一以国家、地区、语言及其他社会集团划分,由国际ISBN中心分配。分配给中国ISBN中心管理的组号为1位数字"7",现在为978-。
出版者号(Publisher Identifier)一一由中国ISBN中心设置和分配的出版者号,其长度为2至7位数字,分配原则取决于出版者的出版量。
书名号(Title Identifier)----图书书名的代号,由出版者自己管理和分配。
检验码(Check Digit)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1位数字,也是最后一位。
ISBN编号原则:
◎每种图书第一次出版时即应申请编号,重印 (如:第二次印刷、第三次印刷)或修订版时不必申请新号,沿用旧的ISBN即可
◎不同版次和装订的图书应分别编号,节缩版与原版也应分别编号。
◎装订与版式有显著变化时须重新编号。 如精装版和平装版书号不能一样;
◎重印书的出版者如非原出版者,须重新编号。
◎重印书更改书名时,须重新编号。
◎多卷本的丛套书,在每卷册分别定价销售的情况下,各分卷册应单独使用书号;如丛套书的分卷册不分别定价销售,全套书只有一个定价,可使用一个书号,但不能分拆销售。目前也有不少公司是分开销售,这是违法的。
◎再版书或重印过去无国际标准书号的图书时须申请编号。
◎两家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图书以一家登记为准。
◎年刊本可以同时申请国际标准书号及国际标准期刊号。
◎电子出版物在不同版本、不同语言时,可申请新的ISBN。
◎音像制品一个版号对应使用一个ISBN编号。
什么叫音像号? 音像号是指音像制品版号,以ISRCCN开头,是音像出版社配给给合法音像出版物的版号。
什么叫电子书号?电子书号是指经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音像电子出版社的书号(ISBN),用于出版电子图书,光盘配书,但无一般图书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的电子号。电子出版物的核心是光盘,可以附纸质资料。
如何区分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ISBN编号?ISBN编号是以ISBN出版者号的号段作为区别的标识,即出版者代码为2位或3位时代表图书出版单位,4位代码中5***代表图书出版社,7***代表音像制品出版单位,5位代码中80***或81***代表图书出版单位,88***代表音像制品出版单位,89***代表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6位代码均代表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代表阿拉伯数字。
以此可以判别ISBN出版物的类别。上述出版物的ISBN出版者代码不可混用,同一出版内容的不同载体形式应使用不同的音像制品版号、条码,电子出版物书号(刊号)、条码。电子出版物的专用中国标准书号、专用中国标准刊号及国内统一刊号,只能用于出版与其出版物类型相对应的电子出版物,不得用于出版纸质图书和其他类型的出版物。,否则属非法出版物或盗版行为。
在各省市职称评定、教学成果认定等方面对电子出版物认同不一样,在出版中,请根据情况选择。
参考文献:网上内容和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