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上塘河 上塘河

悠悠上塘河

上塘河与大运河、苕溪是余杭境内三条主干道。悠悠上塘河水、汩汩大运河和汤汤苕溪水织成网状或羽状的三大水系,哺育并扮靓余杭,一起演绎水乡美丽故事,写意家乡文化底蕴,创意美丽洲和谐明天。上塘河秦时称作陵水道,俗称秦河,通钱塘江。当年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南巡会稽,自丹阳经今临平到钱塘,走的就是这条水路。隋为江南运河南端,终于柳浦。唐代称为夹塘河,贞观八年(635年)于海宁筑长安坝,而成上河。其源出西湖,亦为西湖泄水之道。宋代称浙西运河,走上塘,经星桥、临平,过长安而入运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筑德胜坝,其南始称上塘河。至1969年开通德胜坝,上塘河起点改在施家桥,终至盐官。在元末张士诚拓浚塘栖武林 头至杭州江涨桥运河河道前,上塘河一直是漕纲运输的主要通道。

上塘河最早出名是“石鼓桐鱼”的故事。离星桥不过二里的上塘河北岸,有一山名桐扣,山前塘河宽广处称石鼓湖。它有一段流传久远的故事。那是西晋武帝时,这里突然崩出一面硕大的石鼓,捶之无声。武帝司马炎觉得稀奇,便问张华何故。博学多才的张华说,只要取得西蜀的桐材,把它刻成鱼形的鼓槌,自然就能敲响石鼓。照他办法一使,石鼓声竟然响彻数里。传说有点离奇,前人赵震就不信;“石鼓出临平,桐材长在西蜀,风牛马不相及也,何以击之则呜?是非司空博物不能知也。”然而晋代刘道民有诗“事有远而合,蜀桐呜吴石。”唐代骆宾王《萤火赋》中也有这样的句子:“质殊而声合者,鱼形出则吴石鸣。”为桐扣添了个旁证。明朝天启年间,有好事者在石鼓边搭了个亭子,唤作石鼓亭,亭子一直保留到清朝,也为桐扣佐证。“鼓生幽壑云”,《晋书》、《临平记》上都明明白白记载着,叫人怎能不信呢?“桐鱼事往名犹在,黄鹤峰高路欲迷。”

悠悠上塘河 上塘河

南宋时,桐扣稍西赤岸设有班荆馆,为朝廷官驿,金国等北方使者入临安(今杭州)京城前,必先歇此听诏。如“淳熙三年正月,周必大借尚书永宁侯押伴金国贺正旦人使,御筳于赤岸”(《周益公年谱》)。大诗人陆游离京后,也在那里小歇,“六月二日,过赤岸班荆馆小休亭。班荆者,北使宿顿及赐燕之地,距临安三十六里。晚急雨,颇凉,宿临平”(陆游《入蜀记》)。足见彼时重要地位。

河似画,桥似虹。悠悠上塘河上古老的石拱桥,至今风韵犹存。桂芳桥始建无考,旧名茆桥。桥身拱券内有元、明、清修葺纪年石刻三条,表明岁月漫漫。除现存南北向桥外,原先还有一座东西向的桥与之配伍。相传东西向的桥先建,桥下有闸门可启闭,用于泄上塘之水于下塘。稍后河南埭人丁兴旺,渐成闹市,才建如今南北向拱桥,并将其桥墩建在东西向桥面之上,故称“桥墩复桥”,俗名“桥里桥”。《临平记》还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宋时,里人徐宣与弟寅、垓同太学生数十人,伏阙上书攻贾似道。后同登进士,垓居榜首。乡人号曰:一门三秀。更其桥曰‘桂芳’。”上世纪80年代,临平扩建东大街时对桂芳桥进行修葺,将东西向桥改小。1991年维修时,在桥顶建攒尖顶重檐桥亭,复制“重建桂芳桥记”碑于亭内,修复如初。

桂芳桥之东尚有古桥,称“龙兴”,始建年代不详,宋天禧年间(1017~1021年)修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桥北有龙兴寺,宋宣和七年(1125年)因东湖水溢,建庵镇压,名曰“妙华”。后因宋高宗以太后驾幸,赐名“龙兴”。绍兴十二年(1142年),高宗迎皇太后于此,奉迎用黄麾半仗2483人,军民欢呼声振天地,此实为上塘河畔一件大事。龙兴寺有两座大殿,前为关帝殿,有高墙横贯其后。然绕过高墙,又赫然见大雄宝殿,故称“寺里寺”,为临平又一胜。

上塘河上还有一处有趣的古迹,叫“河底通河” ,俗呼“河里河”。原西茆桥南北堍,上塘河底有一石笕,南接曹家渠,北达龙王塘,使曹家渠水可泄于下河,而不与上塘河水纠缠。传说是当年河北华严寺的和尚,不许河南明因寺尼姑的污水排在上塘河,而促使出家女人们想出的好办法。这当然是茶余饭后的笑谈。石笕其实是古代一项有价值的水利工程。清乾隆《杭州府志》载:“渠在临平镇西南,甃石为笕于运河之下,泄渠水暗注下河之下,俗呼河底河,灌田计三千七百亩。”且笕之南际建有石闸,视水深浅以为启闭。临平上塘河石笕最早见于文字者为“宋宁宗庆元元年冬十一月重修临平石笕”(沈谦《临平记》卷之一)。800多年来,历代都对它进行整修,至今仍有遗迹。它和桂芳桥、龙兴桥一起,保护了历史的真实,也保护了生活的延续。

遥想当年,通衢大河,波光粼粼;舟行上下,风帆徐徐,不禁使人发怀古之幽情。岁月不驻,人世变迁,上塘河的外观形制经历了一番又一番的变化。当年上塘河如何,如今只能从前人诗文中去猜测揣度,“烟雨桃花夹岸栽,低低浑欲傍船来”(宋范成大《临平道中》);“记取五更霜显白,桂芳桥买小鱼鲜” (元方回《过临平》);“三月山下宿,沙棠一舟帆数幅”(明释戒襄《长安坝上河道中》)的景观早已消逝。上塘河因流经城区,不堪“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城镇消费和一时兴起的工业污染,河水渐渐变浑,变脏了。当历史跨入又一个新世纪,历经沧桑的上塘河也在春风里展露新容。政府斥巨资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多次疏浚,以至投放鱼苗。虽不能尽如人意,水质终究有所好转。沿河栽花种树,柳叶剪春风,绿枝画晴空。中山桥一带河上还设置了供人休憩的小花园,河上几座桥梁也一一整新。

悠悠上塘河,水秀美丽洲。依托上塘河得天独厚的自然造化和人文优势,辅之以现代化开发,上塘河两岸矗立起座座大厦高楼,大庇百姓俱欢颜。而今伟基野风公司继20年城市运营智慧,又一临平扛鼎之作——野风·珑园高层公寓即将屹立在上塘河南岸,仿佛秀水之上帆船是数幅。为美丽洲增添浓墨重彩,并对它产生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诠释。

(我在上塘河边学习、工作和生活了数十年,对上塘河有十分深厚的情感。2002年8月10日,我在《余杭日报》副刊“佳丽余杭”上发表《悠悠上塘河》一文。后兴意未尽,又于今年4月20日再度在《城乡寻报》副刊“美丽洲”上写了上塘河,题名仍为《悠悠上塘河》。今见征文题目相同,怦然心动,将原先文字再作认真修改付之赛事。另征文题“秀水美丽洲”,与前句“悠悠上塘河” 不能连贯成句。“秀水” 与“美丽洲” 两词均为形容词与名词合成词组,关系并列。不如改为“水秀美丽洲” ,“秀”字为形容词作动词。这样后句的意思就成为“水使美丽洲秀丽” ,与“上塘河悠悠” 就能连贯起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6235.html

更多阅读

清凌凌的上派河 清凌凌的河

清凌凌的上派河李云胜 文/摄都知道肥西县县城位于上派镇,那名称其实源于上派河。这条肥西县的主要河流之一源出江淮分水岭枣林岗及紫蓬山脉北麓,流过县城的派河大桥,一路奔向巢湖。三河一派的佳联还是在那次淮军文化研讨会上遇见的

李玉刚演唱新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李玉刚mp3

李玉刚演唱新歌《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

《陈氏上塘人家》陈氏湖峰大宗祠 陈氏宗祠

《陈氏上塘人家》陈氏湖峰大宗祠陈氏湖峰上塘派,发源妫汭(为舜帝之后裔,传说舜帝起源于妫汭),分派颍川,椒衍闽山。入闽始祖熹公,一世祖陈守廉,由河南固始县,自唐季随王审知领军入闽以来,历数传。从闽清漈上移居长乐,后迁樟湖坂。“稽旧谱所

声明:《悠悠上塘河 上塘河》为网友努力奮戰中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