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五祖 禅宗四祖道信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
栽松老人的至诚求法造就道信传衣付法的因缘;无姓小儿的禅机问答,成为佛教史上的一段佳话。
出家后的无姓小儿,法名「弘忍」,几经勘验,尽能领受心法,成为中国禅宗第五祖。创立「东山法门」,不问根机,普皆传授,
使禅宗遍及全国,法脉绵延。弘忍大师,唐代僧,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公元六○一年),唐咸亨五年(公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圆寂,为中国禅宗第五祖。
出家因缘  
  相传弘忍大师的前身是一位栽松老人。一日,幸遇四祖道信大师,便央求四祖收他为徒,四祖却说:「您年岁已大,即便得法,也无法弘传;假使真有心,等您来世定收您为徒,授予大法。」
  惦记着与四祖道信大师的约定,栽松老人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洗衣的女子,于是上前请求:「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住宿?」女子回答:「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您可以去求他们。」老人又说:「你必须先答应,我才敢前去。」这位姑娘见天色已晚,且是一位老人要求借宿,便点头答应,栽松老人待女子同意后随即离开。
  隔了几天,女子忽然有了身孕,但因其尚未婚配,父母嫌恶即将她逐出家门,女子无处可归,只好乞食于邻里中。待孩子出生后,女子视为不祥的预兆,便将其投于河中,没想到这孩童却溯流而上,且气色十分红润,女子只好又将小孩抱回,继续抚养。因为没有父亲的缘故,乡里的人都称此孩童为「无姓儿」。无姓儿长大后,相貌庄严,曾有一位贤人见到他,赞叹地说:「这个孩童只比佛陀少了七种相」,足见其已具足如来二十五相。
  一日,无姓儿路逢四祖道信大师,四祖观察此孩童相貌非凡,便问:「你姓什么?」无姓儿回答:「姓是有,但不是常姓。」四祖再问:「是什么姓?」无姓儿答:「是佛性。」四祖继续追问:「你难道没有姓吗?」无姓儿答:「性空,故无。」道信大师心知这孩童是个法器,日后必能令佛法广为弘扬,便请侍者陪同无姓儿回家。因着前世的因缘,所以当侍者提出欲让无姓儿出家的心意时,无姓儿的母亲即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无姓儿就跟随道信大师回到寺院,开始清净的修行生活。
  当时无姓儿年仅七岁,在寺院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于十三岁时,正式剃度为僧;出家后,法名弘忍。弘忍在道信大师的座下认真修行,白天发心作务,夜晚参禅静坐,四祖道信大师也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弘忍平时沉默寡言,但他对禅法却颇有见解,尽得道信大师的禅法。
  永徽三年(公元六五一年),道信大师经过多年的观察,认为弘忍堪受大任,于是付法传衣于弘忍,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中国禅宗第五祖。
  同年九月,四祖道信大师示现圆寂,建塔于双峰山。
东山法门 
  由于前来双峰山参学的人日益增多,旧有的规模已不敷使用,五祖便在双峰山的东方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为「东山寺」,时称五祖的法门为「东山法门」。
  我国禅宗自初祖菩提达磨大师至唐代弘忍大师之传承,为后世禅宗各派所承认。弘忍大师继此传承,发扬禅风,形成「东山法门」,禅宗传教极为重视《金刚般若经》即自此始。
  大师尝谓学人:「夫修道之本体须识,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又强调:「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途。欲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盘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
  中国禅宗从初祖达磨祖师至三祖僧璨大师,其门徒都行头陀行,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并不定居在一处。到了道信大师,禅风一变;道信大师初入黄梅双峰山,一住三十余年,会众多至五百;后来弘忍大师移居东山,又是二十余年,弟子多至七百人。两代禅师都定居一处,过着团体生活,实行生产自给,把挑柴运米等一切劳动都视作是修行。且弘忍大师认为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尘嚣。这成为后来马祖道一大师、百丈怀海大师建立丛林道场,实行农禅生活的指导思想。
衣钵传承
  龙朔元年(公元六六一年),弘忍大师令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能契符心法,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大师先呈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大师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以惠能见解透彻,于深夜三更,以袈裟遮围,授衣传法于惠能大师。
  弘忍大师门下嗣法弟子众多,造成后世禅宗大兴的基础,《楞伽师资记》中记载,弘忍大师语弟子玄赜:「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除玄赜外,更有上首神秀、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华州惠藏、随州玄约、嵩山老安、潞州法如、韶州惠能、扬州智德、越州义方等十人。(各书记载之人名多有出入,亦有十一人、十三人、十六人、二十五人之说不一);弘忍大师之弟子弘化地域甚广,遂使东山法门传播于全国;其中又以神秀大师宗「楞伽」传禅于北方,及惠能大师宗「般若」开法于南方,分别形成南顿北渐两宗派禅学系统;至于后世,分衍出更多宗派。
后记
禅宗五祖 禅宗四祖道信
  唐咸亨五年(公元**年),一日,大师忽告诉大众说:「吾今事毕,时可行矣。」即回到寮房,安坐而逝。时年七十四岁。弟子们为其建塔于黄梅的东山岗下。至代宗时,敕谥「大满禅师」,塔名号「法雨」,有《五祖弘忍大师最上乘论》一卷传世。
慧能大师在岭南韶州城内大梵寺中,登上高高的讲坛,讲说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教授不拘泥留恋一切事物相状的教义。刺史韦璩命令慧能大师的弟子法海记录整理,以便流传后世,使那些立志修习禅宗佛法的人,在按照慧能大师的宗旨,一代一代传授下去时,有所依凭,以此作为传授与继承的蓝本。于是,慧能大师讲说了这部《坛经》。慧能大师首先请大家清除自己心中的杂念,以便专心念诵大智慧到彼岸的佛法。慧能大师随即沉默不语,清除他自己心中的杂念。请大家也清净无垢的心。
  慧能幼小父亲便早早去世,留下孤寡老母,生活艰辛贫困,只好到集市上去卖柴。一天,忽然有一位顾客要买柴,叫我把柴送到客人的店铺去。送去后,那位顾客把柴收下,慧能拿到了卖柴的钱。当我回头向门外走去时,忽然看到一位客人在读《金刚经》。慧能一听,心中便明白开悟,于是问这位客人;“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要念诵这部《金刚经》?”客人回答说:“我在蕲州梅县东部的冯茂山上,拜禅宗第五祖弘忍导师为师,他现在还在那里,弟子有一千多人,我在那里听见弘忍大师规劝出家的僧人和未出家的世俗之人说,只要掌握了一卷《金刚经》,就能懂得人人都有佛性,立刻彻底觉悟而成佛。”慧能听说以后,知道这是过去做的事所种下的因缘,于是立刻辞别老母,前往冯茂山,拜五祖弘忍导师为师。
  弘忍导师问慧能说:“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到这座山来拜我为师,你现在要在我这里求得什么东西?”
  慧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的普通百姓,今天是专门来拜导师为师的。我不 想求得其它什么东西,只盼望能够解脱成佛。”
  弘忍大师听后斥责慧能说:“你是岭南人,又是个猫獠种,怎么能妄想成佛!”
  慧能回答道:“人虽然有南北之分,佛性却没有南北之别;猫獠的地位虽然与导师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弘忍大师当时还想同慧能说些什么,但看见手下的人站在旁边,便不再言语。随即打发慧能跟随众人做些杂务活。一天,五祖弘忍大师忽然把弟子全部叫到他面前,五祖说:“我对你们说,世俗之人把人生生死之事看得很重。你们这些弟子,成天供养[佛、法、僧、宝],也只知道寻求能够获得福德果报的道路,而不知道寻求如何脱离生死的苦海。你们如果迷失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福德果报之门又怎么能拯救你们呢?你们统统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作一番自我检查,有智慧的人,自己体认一番自己本性中所具有的般若智慧,每人写一首诗拿来给我看。我看你们写的诗,如果发现有领悟到佛性大意的人,我便把传宗接代的衣钵与禅宗的佛法传授给他,让他继承为禅宗第六代祖师,大家快快去办I”
  弟子们听完弘忍大师的吩咐,回到各自的房间,他们互相议论说:“神秀德高望重,又是我们的教授师,[弘忍大师必定要把衣钵传授给他)。神秀承继了佛法以后,我们自然可以依靠于他,用不着费心写什么诗歌。”德高望重的神秀心想:大家不敢向弘忍大师进呈心中的诗歌,是因为我已经是教授师了。如果我也不进呈心中的诗歌,五祖大师怎么能知道我心中对佛性见解的深浅呢?如果我把心中的诗歌进呈给五祖大师,这种寻求佛法愿望当然是好的,’但以此去谋取一代祖师地位的结果却并不好,这就等于以凡愚之心去夺取圣位了,如果不向五祖大师进呈心中的诗歌,最终又得不到佛法。·
  德高望重的神秀于三更时分,举着蜡烛,在南面房廊下中间壁上题写了他作的诗歌,谁也没有发觉。他写的诗是: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五祖发现了神秀在墙上题写的那首诗歌。他一句一句念完后说,《金刚经》上说凡是人们所说的事物的相状,都是虚妄不实的假象。不如把这首诗留在这堵墙壁上,让那些迷误的人经常念诵。如果能按照这首诗修行,就不会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个恶道了,按照

这个佛法修行的人,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弟子们立刻全都念诵起来,并且都生起了诚敬之心,无不大声称赞道:“太好了!”
  五祖大师说:“这首诗,要说是懂得了佛性,还不能这么说,可以说只到了大门口,还没有能进得门去。一般的人按照你的这首诗去修行,就不会堕落下去;作这样的见解,如果想得到对佛教最高真理的觉悟,则是不可能的。必须认识自己本来具有的德性。请继续思考。”
  一天,一位少年从碓房旁走过,一边走一边背诵着神秀题写的那首诗。慧能一听,就知道那首诗并没有真正懂得佛性,同时也明白了那首诗的大意。那位少年指引慧能,到了南面的房廊下,向神秀题写的诗歌参拜致礼。因为不识字,慧能请了一个人来念给他听。慧能也作了一首诗,并请来一位会写字的人,把它题写在西面的房廊墙壁上,向五祖大师呈上了
自己所认识的本心。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
        
  半夜三更时分,五祖大师把慧能叫到禅堂内,向他讲说《金刚经》。慧能一听,马上就领悟了《金刚经》的大意。就在这天夜里,弘忍大师向慧能传授了佛法,寺内所有的人谁也没有发觉,弘忍大师便悄悄地把禅宗的顿悟之法与衣钵传给了慧能。
  六祖说,从过去很久以来,无论是主张顿悟的人,还是主张渐悟的人,都是以无念为宗旨,无相为主体,无住为根本。什么叫无相?所谓无相,就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拘泥留恋于这些相状、所谓无念,就是就是既看到事物的相状,又不拘泥留恋于这些心念;所谓无住,这是人的本性,即任何心念都不可能停留不动。过去的心念、现在的心念,将来的少念,每一个心念都互相连续,没有断绝。人所有的心念,在一切事物上,都不要停止不动,如果有一千心念停止不动了,那就会使所有的心念都停止不动,这就叫束缚;在对待一切事物上,每一个心念都不停地动,就没有什么束缚了。这就是以无住为根本的意思。只要不拘泥留念于一切事物的相状,就是无相;只要不拘泥留恋于一切事物的相状,佛性本体就会清明洁净。
  心念在一切外境上都不被沾染,这就叫做无念。在自己的心念上,不拘泥留恋于外界环境,不在一切事物上产生固定的心念。坐禅原来并没有说要看守住自己的本心,也没有说要保持自己佛性清净,更没有说不能活动。如果说要看守住自己的本心,心本身就是虚妄之心,虚妄的东西如同幻影,没有什么可守的。如果说要保持自己佛性的清净,其实人们的佛性本来就很清净,只是因为出现了妄念,才覆盖了真如佛性;只要把妄念抛弃掉,佛性就会自然清净。认识不到自己的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6380.html

更多阅读

神道五部书 五行神道

伊势神道之教典.为「天照坐伊势二所皇太神宫御镇座次第记」「伊势二所皇太神宫御镇座传记」「丰受皇太神宫御镇座本纪」「造伊势二所太神宫宝基本纪」「倭姬命世记」五书之总称.鎌仓时代伊势神宫外宫神官度会氏欲发扬其外宫地位,假

禅宗公案大全7 禅宗公案

171. 蒙山道明禅师悟道因缘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蒙山道明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原名慧明,为了避讳六祖的上字,遂改名道明,鄱阳人,陈朝宣帝之孙。隋灭陈之后,道明流落于民间,因为是帝王之后,曾经做过代理四品将军的官职。家道的变故,使他很

转 和君商学院五届在线四班杨子瑜之我的职业理想 和君商学院

我的职业理想和君商学院五届在线四班杨子瑜初次拿到这个命题,我的脑海瞬间笃定也忽然迷失。职业理想,四五年前的我便构筑好框架设计好路途,就如飞蛾盯着远方微弱的火星,摇摇晃晃,兜兜绕绕,不停追寻。和君咨询合伙人兼副总裁杨旭先生有

二十四番花信&花信之年 二十四番花

2010-08-07 13:16:43|分类:草木紀|字号订阅从“小寒”开始至“谷雨”,共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天,每五天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个节气有三个候。人们从某个候中开的花期最准确的花中,挑选出一个代表,称为这一候中的花信。花

声明:《禅宗五祖 禅宗四祖道信》为网友何以笙箫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