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篇介绍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文章,作者是极少数以自由行身份进入古巴者之一。文章读后,除了对那里鼓励对领袖效忠、鼓励告密有似曾相识之感,另一印象深刻的就是:人民普遍没钱。
古巴人民没钱并不是没吃没住不能活,古巴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配给,凭卡按月定量购买,跟我们这儿改革开放前一样。所有配给的生活必需品,谈不上质优量足,但聊可度命。这些东西的价格都在国民低收入能支付的范围内。不过,在支付维生所需外,谁也不会再有可积蓄的钱财。因此,在不许私有制存在的古巴,想钱而又无法弄到钱,成了大部分古巴人最大的纠结。
没钱寸步难行,除了偷渡逃离,古巴人被永远留在亲爱祖国的怀抱里。
我们这儿也曾一直是低收入低消费(不包括打江山坐江山者,按中国几千年惯例,江山是谁打下的就该谁坐,享受是硬道理)。
直到文革后期,城市人均最低生活标准还是6元人民币,低于这个标准可以申请困难补助。记得那时1分钱可以买碗花红茶,3分钱可以看一场儿童场电影,4分钱可以打一次市内电话,5分钱可以乘6站电车,1角钱2两粮票可以吃上一碗足料热干面……尽管消费低,人们的收入也低,谁家要是有几十元存款就算富裕了。
没钱哪里也去不了,别说出国,离开户口所在地都是困难的事。文革结束时,逐步有了一些对外交流,但那时的出访交流基本都由官方批准。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颜面,出国人员须按规定着装,这置装的钱也是国家出,估计国家很清楚,如果国家不出,私人手里是没有这笔钱的,大家都穷啊!(当然,后来的出国就是另一回事了)
其实现在想来,随着人民币迅速贬值与国际接轨,人们手里的钱也多了起来,现在的寸步难行已经不是钱的问题,与一些国家、地区享有和世界一、二百国家免签证待遇比较,我们这儿的出行艰难(当然仍不包括特权阶层)已经不再仅仅是钱的问题。
与没钱寸步难行相对应的是,有钱走遍天下。我们这儿的特色社会主义到底不同于古巴的经典社会主义(朝鲜也算),先富起来的人——有钱和有权人——早已在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买房子置地,正在或将要挣脱社会主义祖国的温暖怀抱,奔向他们唾弃的地方。这不,刚在朋友沙龙得知,我们区两个女性区级官员,一个“跑路”了,另一个拟提拔到市里,被查出是“裸官”而作罢。
前一个当然是早已未雨绸缪用钱铺路,关键时刻她才有路可跑。后一个即便没能继续向上爬,那用钱铺的路却是已然就绪,可以随时抬脚开跑。瞧,我们这儿,有那没钱寸步难行的,就有那有钱走遍天下的。或反过来说,有那半裸全裸的可随时走遍天下,就有小民们的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