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高启山

文本细读:

(为什么用七个钻石为题目呢?钻石是珍贵的。文章发生了怎样的与珍贵的钻石相关的故事?这样的题目,就非常引人思考并产生阅读期待了。)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旱灾的后果,逐层深入的表达:先是河流水井干枯,导致草木干枯,最终“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焦渴的意思,一般解释为非常干渴,干渴到什么程度?嗓子和人的身体都要被烤焦了那样的“渴”。这是伏笔,为后面人和动物对水的需求奠定基础,也为后面人们让水,奠定了基础。)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哪儿也找不到,突出心焦,突出劳累)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竟”字,突出了当时小女孩的惊讶,与后面的“喜出望外”相互联系,表达小女孩内心惊喜的感情)装满(“满”这个字,是对惊喜的解释——因为装满了水才令人惊喜)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第一个冲突:自己口渴和妈妈口渴之间的冲突,冲突的解决,是给妈妈喝)。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又一个冲突——水罐掉在地上了)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一定”,“但是”,“还是”,娓娓道来,奇迹发生着)。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面对小狗,小女孩让狗添水,解决冲突)。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奇迹再次发生,不但水满了,罐子也变得有价值了。)。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带给了母亲。母亲说:“反正我就快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又一次冲突出现)。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咽口唾沫是个细节,表现出小女孩当时对水的渴望),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冲突解决了)。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奇迹再次发生了,这是非常令人称奇的现象,水变成了大股清泉,而且有七颗钻石)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神奇的现象在延续,变成了天上的北斗星,天上最亮的星星——象征意义,小女孩的心灵、人间的爱,就像北斗七星一样,永远闪亮!)

(我在赏析本文的时候,一个劲儿的啰嗦,冲突出现,冲突解决,神奇发生。这正是本文的线索——小女孩忍着焦渴,自己没喝水,先给小狗、再给妈妈、再给路人,这就是爱,爱的付出,就能发生奇迹!这是本文的思路的奇特之处。)

(在这个童话中,“爱,能换来各种奇迹的发生”是本文要表达的主旨。在课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爱”的字眼,小女孩的爱,母亲的爱,都是通过内心的矛盾冲突解决来表现的。

母亲生病了,比一般人更需要水,小女孩夜里出去,可见水对生命的母亲的极其重要,她出去后,“哪儿都找不到水,累得睡着了”,看似简单的几笔,写出了小女孩经历的艰辛,没有放弃,一直坚持;醒来看到水,“真想喝一口,但是又一想……”这是冲突解决的方式——母亲需要水战胜了自己的焦渴;看到小狗,忍着自己的焦渴,“往手掌到一点”,这是解决冲突的方式,母亲说,“反正我快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母亲使用推让来战胜了自己的焦渴;小女孩再也忍不住,正想喝,要讨水喝,小女孩“咽了口唾沫”,忍住了自己的焦渴,把水给了路人……

作者在文中,用这样的心理变化,用这样的矛盾解决的心理和行为过程,非常简单的诠释了“爱”——自己忍受痛苦,将救命的水给与他人。于是,奇迹才不断的发生着。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年级识字写字和阅读要求中,与本课相关的项目部分项目:

识字写字: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本课课后要求认识的8个汉字:竟、匆、绊、瞬、凑、咽唾沫;结合上下文来和生活实际理解如下词语:旱灾、干涸、干枯、哀哀、清澈新鲜、凑上去、涌;练习运用音序查字法查关键字然后组合的方法,理解“焦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一瞬间”的一般意思,并结合句子读懂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写出的意思。

2、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这个故事。

3、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抓住课文作者描写的一次次神奇变化和变化的原因,体会童话的写作特点——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老师一起研究作者介绍变化原因的方式——或直接或侧面简单的内心矛盾解决,结合环境描写、联系这些内心变化深入体会“焦渴、哪儿也找不着水、反正”等词语的意思,建立对人物爱心的深刻体验,较为深刻体会本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4、抓住“竟、喜出望外、突然”等词语,练习语言环境体会这些词语所表达出来的情感态度,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本课生字读音,把要认读的字与生词一起勾画出来,试着想一想是啥意思;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一课时

步骤一:导入新课,检查对生字和词语的认读情况,课文读准确通顺的情况。

1、板书课题后,交代第一环节任务:检查对生字认读的预习情况和读懂生词的情况。

导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童话《七颗钻石》。课前大家都做了预习,那么,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大家都认识了吗?我们来检查一下。

2、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认读的生字。请学生认读,针对学生读错的字,进行强调。(重点是唾沫),按照“带拼音、不带拼音但是带词语、不带词语”几种方式来练习认读。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汉字,检查学生是否还会认读(复习),为的是强化记忆。出示方式:不带汉语拼音,但是,在要求会写的字下面加点。让学生读这些字的字音,再读词语。

3、读课文,看看自己能不能正确、通顺的把课文读下来。

方式:每个同学都读给同桌听,指出读错的地方,纠正,然后汇报阅读的时候容易出错的地方,互相交流指导,该怎么读通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在读书中来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同时读懂句子和段落,基本读懂课文的能力。

步骤二、在课文阅读中理解词语,读懂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读懂课文

方式: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读书,每读一个自然段,教师或者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结合上下文或者现场查字典理解的方式,读懂词语的意思;在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再读这个自然段。

步骤三、默读课文,一边读一遍想:练习把这个故事比较完整的讲述下来。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1、学生自己默读,在心中记忆。

2、学生尝试着讲给自己听。

3、讲给同桌听,互相提示。

4、交流:同桌互相讲述的时候,哪些主要情节容易丢掉?提示注意。(教师针对性的提出要求:讲故事,要抓住事情发生的原因,讲清楚主要的故事情节,人物的主要想法和做法,讲明白事情的结果)

5、自己再练习讲述。

6、请两名同学讲述故事,全班学生认真听,看有没有把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情节丢掉的情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讲述故事,锻炼抓住主要情节和人物主要想法做法进行复述的能力。

步骤四:指导记忆重点字字形,练习书写。(如果课上没时间写,安排在课下。)

指导记忆重点:渴、罐、竟、匆、哀、舔、忍、唾(主要是多笔、少笔的字形特点)

第二课时

步骤一、回忆故事,概括出主要情节。

1、要求学生在回忆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认真读书,归纳出“水罐”发生的几次神奇的变化。

导语: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这篇课文读书读熟悉了,大家知道了,课题讲的这七颗钻石是怎么来的——回忆课文:七颗钻石是怎么来的?(是从水管里面跳出来的;是从水罐里面变出来的)。

过渡:是啊,故事讲述的就是一个空空的水罐变出来了七颗钻石的神奇故事。当然,在变出钻石之前,水罐还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书,看看水罐在文中一定发生了多少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是怎样的?在文中勾画一下关键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用一句话说一说。

学生读书,勾画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请学生交流。

要点:

空水罐——装满

水罐掉在地上,水没有洒

水罐变成了银

水罐变成了金的

涌出了水流

跳出了钻石

(学生还可能说出来——全是变成了七颗星星,说出来就板书,没说出来先不理会)

2、简要说出水罐产生神奇变化的原因。

学生用简单的话说出原因之后,要求学生用一个字来表达所有变化的原因:你们读懂了这些变变化的原因了吗?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是什么:(爱)

步骤二、研读作者如何写水罐产生神奇变化原因,感悟作者用“转折”的写法来写人物内心矛盾斗争的方式,体会小女孩母女的爱心。

1、阅读童话开始部分对小女孩的行为表现和内心矛盾斗争描写,体会作者如何表现女孩的爱心的。

教师提示:作者是如何小女孩的爱心写出来的呢?我们先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你勾画出作者写小女孩非常有爱心的句子。

学生勾画、交流。

要点:“夜里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哪儿都找不着、累的在沙地上睡着了”“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有一想、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

(1)引导学生读第一部分,提示思考:作者这么写怎么就让我们感觉到小女孩很有爱心?

指导:抓住“夜里”,体会小女孩当时怎么想——联系上文体会母亲的病情,体会小女孩关心母亲为母亲担忧的焦急;抓住“哪儿”“累得睡着了”体会小女孩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水,内心是怎样的交际、怎样的不放弃。

教师给学生强调:遇到了很多困难,找了很长时间啊,就是不放弃,因为她想的是母亲的生命。

(2)引导学生读第二部分,提示思考:这是对小女孩内心想法的描写,怎么就把小女孩非常有爱心给写出来了?

指导:抓住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是又一想、母亲还不够呢,体会:没写出来的小女孩当时内心的念头,做出的决定。

(相机板书:找到水,自己没喝——给母亲)

(3)、指导朗读。第一部分,读出小女孩找谁的艰难,第二部分,读出决定的果断。

(4)总结:是啊,在一部分,作者通过对小女孩的行为和想法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的爱心,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同样也非常焦渴、想喝水的情况下,艰难的去找水,想到了先把水给生病的母亲,自己没喝,把水留了下来。这样的小女孩 怎么不让我们感动呢!

2、自己研读其他几个部分描写小女孩和母亲认真自己饥渴把水让对方喝的描写部分,练习抓住关键词句,想想小女孩和母亲的内心想法,体会作者所表达出来的“爱”。

(1)布置任务:其实,童话中,水罐所有神奇的变化,都是因为小女孩或者母亲找到了水,自己忍着焦渴不喝让别人喝。那么,我们认真读一读作者其他几处写神奇变化原因的句子,想一想:小女孩也好,母亲也好,当时她们内心是怎么想的呢?哪些词或者句子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2)学生勾画,思考,交流。

交流中注意提示指导:

把水给小狗喝(相机板书:给小狗)——看到小狗“哀哀”叫,学生想象小女孩内心对小狗的关爱。

母亲——给小女孩(相机板书:给女儿)——反正我要死了,抓住“反正”,体会意思,想象母亲的内心想法

小女孩给路人喝(相机板书:给路人)——抓住“正想凑喝个够”、“路人”咽了口唾沫;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小女孩内心相对更复杂的想法。

3、总结:好啊,我们认真读了作者对有了水以后,小女孩内心的想法、行为表现、目前的行为表现,并去想象,从而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女孩和母亲同样面临饥渴的困难,但是,他们还是先想着别人的想法,从而深受感动。

步骤三、体会爱心换来世界的神奇,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小女孩和目前的赞美,读出神奇变化带来的惊喜。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童话多好啊,爱心,带来了神奇的变化,爱,是让每一个人向往和赞美的,神奇的变化是让每一个人都惊喜不已的。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书,读出对小女孩和目前的赞美,读出对爱心换来的神奇而产生发的惊喜!

男女生分角色,女生读小女孩、母亲的想法和行为部分,男生读神奇变化部分,教师引读过渡部分。然后男女互换角色。

指导:读惊喜部分,先思考“喜出望外、竟、又”等词语所表达出来的态度,让我们产生的感觉。

步骤四、指导学生体会“变化神奇”之“愈来愈深”的情节构思特点,体会钻石变成星星的含义。

1、回顾五次变化,每一次神奇变化与上一次的不同点,用“越来……越……”表达这个特点。

2、研读五次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最后一次变化与前面四次的不同点——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

指导思考讨论:最后一次,怎么不写成给了小女孩,让他们家里有了使用不完的财富呢?

让他们想象:北斗七星的特点,变成北斗七星对人们有啥作用?

教师总结:爱心,星星星一样闪亮,永远照耀着人们,鼓舞着人们,就像这篇童话故事一样,能够使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善良的小女孩,让爱心,永远闪亮下去,让每一个人都在星光照耀下,充满爱心!

3、朗读:读出对小女孩钻石一般金贵、星星一般闪亮的爱心的赞美!

步骤五、布置课下作业:

续写童话:自从小女孩水罐中的水变成了水流之后…….

提示:小女孩做了什么?结果呢?母亲病情的变化,2、河流水井的变化,大地草木的变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6495.html

更多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寓言两则ppt

一、《纪昌学射》教学反思《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29课《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这则寓言讲的是纪昌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

声明:《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为网友木槿花西月锦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