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庆真是热得叫人受不了,天天吹空调吹得头皮发麻。现在终于凉快了,应该是周边下了雨,窗外吹进来的风中带有无庸置疑的凉意,心里舒了一口气,漫长的酷夏终于要结束了。
看了史记列传第十三篇: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是个战功赫赫的秦国将领,他是我看过的史记各篇中的战绩最辉煌的将领,不过这只是一种感觉哈,又没统计过。再说,不晓得战绩该用什么指标来统计呢?攻下了多少城池?苏代说过:“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白起于秦昭王三十年被封为武安君),应该算是最多的吧。指挥战争的胜利比率?至少这篇史记中记载的战役中,白起是百战百胜,没有失败记录。杀了或俘虏了多少敌兵?这个统计起来很残忍。
说到这个,看了春秋战国这么多打打杀杀的事情,那时候的战争,死人太多,人命有时候轻贱到如同蚂蚁,关键是那时候全中国人口总数不大,而常常一场战斗就死几万几十万人,听起来真的很残酷。比如在这一篇里,昭王十四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关,斩首二十四万”;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国,拔华阳……斩首十三万”;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斩首五万”……不想举太多例,太惨烈。而且,俗话说,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如果再加上秦军自身的伤亡,数字更大。并不是想指责白起,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本就如此血腥。
但是,战场上也该有些底线,比如杀降,比如杀平民,那就过分了。白 起在长平之战就做了这种过分的事。白起临死前自己也有所悔悟,那是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白起因反复推辞不肯领兵攻打邯郸而惹怒秦昭王,秦昭王先是将他削为平民,逼他迁出咸阳,后又在他出城后派人令他自杀,“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
这场战争说来话长,始于昭王四十七年,……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闲,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闲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仔细分析整个过程,武安君白起其实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只是,从我的观点看来,还是不能接受这种做法,太残忍。刚才在网上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对白起评价颇高,称之为“战神”,并且认为白起在长平之战杀赵军降卒四十多万人是为国家计,是消灭敌军有生力量,难道为国家计就须如此藐视生命、滥杀无辜吗?还不如不为国家计呢。比较起来,“维基百科”收集的白起的资料就全面一些,对他的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都有收录。
王翦,也是一名战功卓著的秦国将领,“事秦始皇”。感觉他挺狡猾的,很会与秦始皇耍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