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为朱秀珍
文/王纪民
想起自己能迈进老年业余大学的殿堂学习书画知识,原青岛钢铁集团电气焊女技师朱秀珍就觉着十 分幸运。她说“这多亏了有党的好政策,才给我们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上老年大学学习,也多亏了我老伴,是他给了我学画的支持和鼓励”。朱秀珍告诉笔者,她老伴1999年9月6日因为“中风”发展到不能自理,她已经成了老伴的全职太太,老伴对她学画十分支持,他总是静静的在家等着她放学,“否则,我就什么也学不到”。
朱秀珍为了照顾好老伴,她每周一次的上课时间,必须提前两小时做好准备,先帮老伴穿好衣服,然后再洗脸、喂饭、服药。为做到心中有数,她还每次给老伴量血压,再扶他在轮椅上坐好,就像对待放心不下的孩子,临走时她再检查一次家中电闸是否拉下,水笼头是否关好,以免匆匆忙忙中发生意外。
平日里照顾老伴,在家脱不开身,如今上学也改变一下环境,看看花草树木、高楼大厦,欣赏一下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朱秀珍也会做做吸氧运动,这时的她,就像奔出笼子的小鸟一样全身轻松,快乐极了。朱秀珍有闲心上学、学画,也是在做精神营养的补充,忙完了家务、忙学习,她并不觉着怎样累。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对此她没有时间想,也不愿意去想,她心里总觉得,自己已经65岁了,身体健康,至今没生大毛病,这可能算是自己心态好的主要原因吧!
除了照顾老伴,如今对书画的兴趣爱好是朱秀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画起画来她就兴奋。在老年大学教她们上课的老师博学多才,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凡是有不明白之处老师都会耐心解答。老师不但能用炉火纯青的技艺画出“国色天香”的牡丹栩栩如生,而且还满腹诗文,“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这句古诗刻画了秋天盛开的菊花令老年人精神鼓舞;还有“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这诗句被老师讲解,就像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展现在了眼前,让人如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老师热爱教学事业,老师把知识毫不保留的传授给了学生,令人肃然起敬,老师把从画的技法、笔法、墨法、造形、气韵以及印章题款等技巧由浅到深的铭刻在学生心里,为学生以后作画打下了基础。
朱秀珍说“每年还由老师带领去中山公园做菊展和牡丹写生练习,那些七八十岁的老同学画起画来都很认真,她也有这种雅兴和同学们坐在一起,不在于自己画得好坏,更重要的是那种自我陶醉,而且每次总能遇到一队队幼儿园的小朋友,孩子们由阿姨带领也来观赏菊展,一老一小汇合,好一番其乐融融的美好场景。有人问朱秀珍“你什么时候才能毕业?”她回答“那些拄着拐仗的80多岁的老人还继续上学,他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到动不了了为止。”因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学了,就是为了用”深深地打动着朱秀珍,现如今,每逢过年过节,她也在空余时间里给亲戚朋友画张画送给他们。亲朋好友们也不嫌弃画的好坏,他们都高兴的挂在自家的墙上,这也是对朱秀珍学习的鼓励和支持。能给人们带来些许美好快乐,那应该就是自己的目的了。
朱秀珍的老年生活因上老年大学而丰富多彩,老伴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她的老伴是经过抢救,算是“失而复得”的老来伴,朱秀珍对他特别珍惜。近年来,老伴健康方面虽然没有大的起色,但这并没有影响自己对他完全康复的信心,更没有影响她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
国色天香作者朱秀珍
1992年2月,我采访朱秀珍时现场摄影高文山
编后,朱秀珍,原青岛钢铁集团唯一的电气焊女技师,技术出色,工作认真,为人本分。在她退休前,笔者曾经采访过她,写了《钢城女技师朱秀珍》、《焊枪伴她度春秋》,分别发表在《青岛日报》(1992年2月12日)和《大众日报》(1992年8月29日)上。其中《大众日报》是作为征文发表的,当年被评为“咱们工人有力量”好新闻三等奖。
退休后的朱秀珍,没有“可以闲暇了”的思想,她对生活充满着新的希望,9年来,即便在老伴因病卧床的情况下,她也是在积极精心照顾好老伴的前提下,忙里偷闲参加社会活动,这些年来,她不仅学习绘画,还刻苦写作和书法并且掌握摄影等知识。她的文章和绘画作品开始在《老年生活报》等报上发表,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为"学到老用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