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花源 走进桃花源作文初二

十天的日本关西行,参观了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美术馆和展厅,尽管各有千秋,许多展馆也都留下深刻印象,但最惊叹和最感动的,则是盈满诗意的美秀美术馆。

位于滋贺县甲贺郡信乐町山田代桃谷的美秀美术馆(MihoMuseum),是日本新兴宗教神慈秀明会教主小山美秀子女士和她的女儿小山弘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创办,由日本和美国联合建造。馆内收藏有来自世界各地极为珍贵的古文明艺术品和宗教文物,其精美秀雅令人叹为观止。美术馆还设有不固定展品的季节特别展,我们观看时,展出的是日本江户绘画精品。

拜访美秀美术馆,不仅能欣赏许多艺术界收藏界的绝世珍品,还能亲临其境感受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佳作。小山美秀子为实践提升人类心灵品质的理想,期望把美好的艺术品,存放在美好的地方,特意邀请贝聿铭先生为她的藏品设计MIHO美术馆。于是,两位古稀老人,在东瀛深山里,成功地将自然,建筑和艺术完美融合成一个令人感动的空间。其整个意境,美丽如中国古代文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大山深处,很有禅意的美术馆接待厅。

在接待厅买好参观券,可搭乘免费车到展馆大门前,但听说只有五百多米的路程,我们更愿意步行前往。


接待厅的左侧,浓绿的垂樱树夹着一条蜿蜒的斜坡路。一位打阳伞着和服的中年妇女在我们前面款款而行。


弯路将我们引到这里,于是,很自然地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



山洞也是弯曲的,走着走着,眼前一亮,正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虽然早已看过美秀美术馆的图片,但当踏出洞口,透过悬拉桥的钢索看绿树丛中的美术馆时,那种感觉,真的难以用文字形容。



这座有44根钢索拉固的吊桥,连接起山洞和展馆分别所在的两座山,是进入美术馆的必经之路。桥面的材料是当时的一项最新技术,这看似细腻光滑的路面,却有着极强的渗透力,雨天里能把雨水完全渗漏到桥下山谷里,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物对树林造成的影响。


走到正门台阶前,忍不住回头望望来时的路。那位一直走在我们前面的盛装妇女,还伫立在桥上凝思。


绿树怀抱的门前广场,地上的圆形图案与接待处门前广场的图案一模一样。



美术馆正厅入口,是一座外型与山景极为协调的日式建筑。用现代技术和材料构建出极富民族特色的建筑体,是贝老先生的专长,例如巴黎卢浮宫广场金字塔,又如苏州博物馆。



甫进大厅,令人砰然心动——窗外,起伏的山峦和古松,如同一幅巨大的屏风展现在眼前。缓步前行,温和色调的地上,光线透过调节玻璃屋顶的百叶投射下来,微微地呈现水波样的律动。


走进桃花源 走进桃花源作文初二

细细端详一下这有着150年树龄的古松。据说,这是当年贝聿铭先生亲自监督栽种的。


这是通往北馆的走廊。美术馆的地面和墙体,大都使用这种来自法国的岩石。柔软的色调,使每位到访者很快就感觉到环境的亲切温和。



北馆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转角处,一盆看似随意却饱含寓意的日式插花静静地独自芬芳。仿佛告诉我们:生活中,随处都有美好的事物。



北馆二楼中庭院子,是委托日本的造园师设计的日式庭院。绝妙的是,院子里只有几块石头,但不论从哪个位置看去,都能看到院子外面山坡上的芳草绿树,从而使院内院外的景色,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



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两层高的美术馆只有很小部分显露在地表上,大部分建筑体是埋在地下的,这样整个建筑才得以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



北馆主要用于展示日本的各类艺术作品,展品每个季节都会更换,当期展出的是江户时代的绘画精品。



在美术馆的西面不远处,是神慈秀明会的神殿和钟塔。左边的钟塔,也是贝聿明先生的作品。



从北塔的走廊看向南塔,贝大师擅长运用的几何造型反复呈现,连壁灯也不例外。屋顶上淡黄色的百叶,如同一幅幅日本房屋最常用的竹帘。



从南塔二楼看一楼后庭,再次感受贝先生的几何韵律和建筑物通风采光的绝佳构思。

展馆内还有许多贝聿铭专为展示不同的珍贵藏品而设计的精妙展台,无奈不可拍照,只得存于脑海中。


参观完毕,从美术馆出来,意犹未尽。回看门厅,发现山上的枫叶有的已泛红。想必金秋时节,在满山的红叶映衬下,美术馆该是更加秀美。



美术馆筹建初期,正是这座山脊,让站在对面山头上的贝老先生,心中泛起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常描述的情景: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里的一所房子.....继而萌生“桃花源”的构思——在这里建一个隧道和一座桥,作为通往美术馆的入口。



当所有人都认为从隧道经吊桥进入美术馆不可思议时,贝先生与小山美秀子谈起了陶渊明的诗,谈起了桃花源的故事,马上获得了小山女士的认同。原来,小山美秀子也曾读过《桃花源记》,这是多么巧妙!




“或许是有某种因缘,于是我们就按照故事的情节开始了这项建设”。——贝聿铭

于是,在这神奇的山谷,有了这组精美如艺术品的建筑。


隧道设计也是一流的。这些金属板有着极好的消音和调节光线的效果,走在里面,安静得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年年春到花如海,笑问陶公可曾来?


回到接待处,已是下午,才记起还没吃午饭。于是顺便在这里吃了个美味乌冬面。



离开前,依依不舍地再看一眼,告诉自己要像小山美秀子那样:记得“保存和自然中美的事物一起度过的时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6623.html

更多阅读

《桃花源记》浮屠塔攻略 诸天浮屠塔攻略

《桃花源记》浮屠塔攻略——简介各位新童鞋,今天的课程内容是如何一次通过浮屠塔。虽然妙妙已经顺利过了T6,但是由于记性不大好,T5与T6的攻略会晚一点跟大家见面。OK,言归正传,下面是T1~T4的攻略 希望能给新手朋友一些帮助。《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案课堂寄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复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梳理文言文中考考点,指导文言文解题技巧。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预习方

畅游桂林·世外桃源梦幻游·桃花源记 桂林世外桃源门票

1、《世外桃源》景点起意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述的意境,据导游介绍投资开发者来自于台湾,他初到桂林,被这里的秀山碧水田园风光所吸引,在当地的朋友引荐下,寻寻觅觅最后终于找到了这片净土,按照陶渊明所描述的仙境不断开发,才形成了

转载 走进中国最后一个麻风病村(组图) 耶路撒冷王 麻风病

看完《岛》这本书再看看中国这个地方,政府对麻风病人的关注太漠然了。原文地址:走进中国最后一个麻风病村(组图)作者:三月鹰飞核心提示:■麻风病患者治愈后,曾尝试着回过家。但家人的冷漠和社会的歧视又迫使他们无助孤单的生活着。两年

声明:《走进桃花源 走进桃花源作文初二》为网友青丝到白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