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近人柳亚子《浣溪沙·五O年国庆观剧》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跹。”
星桥:《太平御览》卷七三引常璩《华阳国志》说,李冰凿七桥,上应七星,每桥都有一铁索。这里指桥梁。铁锁开:指元宵夜京城开禁。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指年轻人像盛开娇艳的桃花李花一样华美富丽。游伎:指街上游舞的艺伎。
落梅:古曲名《梅花落》,是汉乐府横吹曲名。
金吾: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西京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夜传呼,以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夜放。”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赏析】
此诗是苏味道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元宵节最好的作品之一,它对后代诗歌创作有较大影响,大约作于唐神龙元年(705)。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长安元年(701)。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这天夜里,各地都举办社火,十分热闹,而皇上住地京城更是如此。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类》:“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文士皆贼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二人为绝唱。”
第一句写灯,把灯比作“火树”和“银花”,就有了灯的富丽和多彩,表现出灯的全部辉煌。第二句写观灯的环境,既有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环境,即元宵佳节特许放宽禁区后市民可以信步漫游所带来的喜悦氛围。第三四句总写观灯盛况,抒发骑马逐月的欢乐情怀。第五六句细写游人盛景,歌舞妓们艳丽华美,杂于各色人之间,踏着“梅花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观灯之乐推向高潮。最后两句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来表达人们让欢乐继续下去的心愿,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初唐繁荣,让人感到兴犹未尽,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此诗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可称得上初唐五律的典范。作品以其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昭示着后世诗人,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火树银花”一词亦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历代诗评家对此诗多有赞赏,如元代文学家方回云:“味道,武后时人。诗律已如此健快。古今元宵诗少,五言好者殆无出此篇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明代————冯舒称此诗“真正盛唐”。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谓之“浑然一气”(《姜斋诗话》)。清代学者纪昀认为该诗“三四句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