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诸葛亮的评价
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西蜀出现了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我最喜欢的人物。蜀国之所以维持了这么长的时间都是因为当初刘备做出了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三顾茅庐”让诸葛亮当他的军师。诸葛亮熟知天文地 理,文武兼备,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孟获,空城计,七星灯,锦囊杀魏延,三国演义中描写了很多事情,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仪表堂堂,相貌非凡,三国演义的作者会着重描写他的容貌,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但他有独特的人格,“择梧而栖,择主而事”,他尽忠于刘备,尽忠于蜀汉,最终中在五丈原献身于国家统一的大业中,只是因为对于当时刘备“三顾茅庐”的感激,诸葛亮才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但是,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有很多缺点,主要表现在干部政策方面,没有“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了,证据之一是:明知马谡是一个纸上谈兵的那么个人,而且刘备白帝城托孤时还有“临终遗言”-“马谡言过其甚,终无大用”,诸葛亮在关键的时刻还是重用了马谡来守街亭,造成街亭失守,迫不得已使用“空城计”,自己才免于成了俘虏。结果导致北伐的流产。二是:对干部、人才的培养、提拔诸葛亮也是很不利的,蜀国五虎上将一一离去后,他没有能够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寻找和培养合适的接班人,而是忙于日常事物,忙于出击北伐“六出祁山”,直到临终,接班人也未能选好。后来他选择了降将姜维,姜维虽然也有才华,但比诸葛亮差得远了,在司马懿军伐蜀决战时,只顾在剑阁迎击魏军,粗心的撤掉了阴山小要道上的小营驻军,这些驻军是曾是诸葛亮为防止魏军偷越阴山所安排的,这一粗心的撤军导致魏军邓艾在翻越阴山从背后袭击成都成功,没遇到抵抗,导致西蜀的灭亡——后主刘禅投降,去“乐不思蜀”了。三是:诸葛亮拒绝采用魏延的建议,配合诸葛亮出兵斜谷,冒险出兵子午谷,采用钳形攻势,让魏延从背后偷袭许昌,司马懿在攻击街亭时就曾说过,“若吾用兵,乃出兵子午谷攻打许都,早已取矣!”诸葛亮过于谨慎,不敢冒险,不同意魏延的正确的战略方案,也就算了,还要借机杀掉魏延,当时魏延并没有叛变,诸葛亮的决策肯定是错误的。四是:诸葛亮用居功自傲的关羽去镇守荆州,这本身就是一个最重大的错误,结果,荆州被东吴智取。关羽在败走麦城后丢了脑袋,牵连张飞丢掉性命,刘备因为急于复仇而不听取其他人的建议,倾西蜀全国之兵来攻打东吴,发动“夷陵之战”,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而全军覆没。退居“白帝城托孤”,结束了自己英雄一世却最终愚蠢的一生,蜀国的败亡就是从关羽被东吴杀害开始的,西蜀的败亡诸葛亮是有责任的。他在干部政策方面,早就给这一败亡留下伏笔。
诸葛亮虽然足智多谋,才智过人,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留给我们很多不可改写的历史教训。我们一定要记住他的惨重失败给我们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