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睿是英文单词core的音译,译为“核心”。
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越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酷睿架构的应用使得CPU不再是计算机内的能耗大户Intel也因此摆脱了对AMD的能耗劣势。
酷睿双核分1代和2代:1代只有笔记本系列,而2代既有移动平台系列,也有桌面平台的。
酷睿双核也就是酷睿1代,英文是CoreDuo,主要是用于移动平台,T系列。酷睿2双核英文Core 2Duo,是英特尔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2006年7月27日发布。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全新的Core架构,彻底抛弃了Netburst架构(Pentium 4的内核架构):台式机类Conroe处理器分为普通版和至尊版两种,产品线包括E6000系列和E4000系列,两者的主要差别为FSB频率不同。此外,Conroe处理器还支持Intel的VT、EIST、EM64T和XD技术,并加入了SSE4指令集。
酷睿双核与酷睿2双核的区别
酷睿2代主要改进是将流水线长度增加1级,有利于提高频率、还具有128位动态执行能力。酷睿双核是32位的CPU,而酷睿2双核是64为CPU,并且二级缓存提高到4MB,处理能力更强大,由于加入了对EM64T、SSE4指令集的支持,加强多媒体处理能力,同时使得其拥有更大的内存寻址空间,以便能更好支持Vista、Win7等。----------------------------------------------------------奔腾双核
英文名为PentiumDual-core采用与酷睿2相同的架构,是酷睿双核的简化版,为了保留奔腾这个品牌,所以没有摒弃奔腾。与之前奔腾单核相比,奔腾双核是双核双线程,功耗低,处理能力更强。主要有E系列T系列P系列U系列。奔腾D系列是早期的假双核,两个核心共用缓存的假双核,不属于真正的双核处理器,而且早已停产。
奔腾系列的台式机里面有两种双核:一种诞生在酷睿2之前,叫奔腾D:奔腾D是假双核、高频低能、功耗发热量都极大,所以已经淘汰了,现在是基本买不到了。一种诞生在酷睿2之后,叫奔腾E。因为酷睿2诞生后以其出色的性能和低频高能、低功耗、超频性能好的特点受到大家的青睐,但苦于价格太贵,低端用户难以承受,所以才推出了一系列阉割版的酷睿2---奔腾E,也就是常说的奔腾双核,所以奔腾E也就是酷睿2的低端系列。
Intel之所以要那么叫一方面可能是为了纪念奔腾系列过去的成就,全面代替过去的那款蹩脚的奔腾D;另一方面英特尔同时也是想以此划分酷睿与奔腾的界限。
奔腾双核、赛扬双核 的来历:
最初出来的酷睿双核是1333MHZ的总线和4M二级缓存的(也就是E6000系列),性能非常好,但是由于二级缓存晶体成本比较高,造成酷睿E6000系列价格比较高,无法和AMD的中低端竞争。于是英特尔将二级缓存和总线降低,推出了:
- 800M总线、2M二级缓存的酷睿E4000系列
- 800M总线、1M二级缓存的E2000系列,并命名为奔腾双核E
- 800M总线、512K二级缓存的赛扬双核,占领低端市场。
CPU总线带宽=总线频率×总线位宽÷8,内存带宽=内存数据频率×总线位宽÷8。
现在CPU都是64位技术,所以CPU总线带宽=总线频率×8,内存带宽=内存数据频率×8。
目前酷睿双核、奔腾双核中,CPU类型分E系、Q系、T系、P系、L系、U系、S系E系是普通的台机的双核CPU功率65WQ系就是四核CPU功率会在100W-150WT系是普通的笔记本CPU功率在35WP系是迅驰5的低电压CPU功率25WL系是迅驰4的低电压CPU功率17WU系是迅驰4的超低电压CPU功率5.5WS系是小封装系列SL的功率是12WPentium Extreme系列是酷睿双核。
那么,英特尔CPUE系列、T系列、P系列、Q系列有什么区别?
E是桌面双核系列:E1E3是赛扬双核E2E5E6是奔腾双核E4E7E8是酷睿双核其中还包括E6320--E6850这个系列,从高到低是E8>E7>E6=E5>E4>E2>E1
T是移动系列65nm酷睿双核CPU如T750045nm酷睿双核CPU如T810065nm奔腾双核CPU如T230045nm奔腾双核CPU如T3200T1是赛扬双核T2T3T4是奔腾双核T5T6T7T8T9都是酷睿双核。
P系列是移动平台节能性处理器,性能强于T系列45nm酷睿双核CPU如P840025W
Q系列是主流桌面四核处理器45nm和65nm酷睿四核
------------------------------------------------------------------------------酷睿i系列:目前分别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酷睿i系列。
第一代酷睿i系列:2010年1月8日下午:英特尔正式面向全球发布基于全新32nm制程的i7、i5、i3处理器产品,为第一代酷睿i系列,是Nehelem架构的经典延续。采用了革命性的微架构,具备了睿频加速技术、超线程技术、增强型的智能高速缓存与集成内存控制器等多项技术。此外,还增加了图形处理功能,即现实CPU+GPU的整合,不但提高了PC的兼容性稳定性同时令高清电影的播放流畅画面颜色更逼真同时游戏运行效率也会高于以往的集成显卡。
其中酷睿i7及酷睿i5-700系列而言,它们均采用了原生四核心设计,同时还将三级缓存引入其中其L1缓存的设计与酷睿微架构相同而L2缓存则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不过容量大大降低每个内核仅有256KB新加入的L3缓存采用共享式设计,均配备了8MB的三级缓存。
而新酷睿家族中的酷睿i5-600系列与酷睿i3系列产品则是采用了原生双核,通过睿频加速技术的支持与否来划分产品的定位。根据Intel的“Tick”-“Tock”钟摆策略
第二代酷睿i系列:在2011年初推出全新微架构的Sandy Bridge第二代酷睿i系列。相比上代的Nehalem微架构即Corei5/i7Sandy Bridge有三大重要革新:
- 原生整合GPU显示核心,GPU就像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一样,已成为第二代Corei3/i5/i7内部的一个处理单元,Intel称之为“核芯显卡”。核芯显卡将支持DX10特效支持OpenGL运算支持3D技术。
- 第二代睿频加速技术,CPU和GPU可以一起睿频,并且不再受TDP限制,而是受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可以超过TDP提供更大的睿频幅度,不睿频时却更节能。
- 在CPU、GPU、L3缓存和其它I/O之间引入全新RING环形总线为保证低延迟、高效率的通讯。
第二代Core ix搭配的家用主板是6、7系列芯片组。
第三代酷睿i系列:2012年4月24日Intel在北京正式发布了核心代号为IvyBridge的第三代酷睿处理器。IVB有四大革新:这样一来主板上绝大部分PCI-E插槽都由CPU直联,减少了内存和芯片组的过渡,延迟更低、响应时间更短,性能也应此提升。
第三代的的命名为“Core i7/5/3 3xxx”的形式。
推荐浏览:22nm新纪元 Intel第三代酷睿首发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