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犬儒学派
事实上,我认为,与庄子思想更加接近的,如果在古希腊的思想中做一个比较的话,是犬儒学派。
犬儒学派应该算是,至少他们自己认为,师承于苏格拉底的。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安提斯泰尼,是苏格拉底的追随者。他延续并执着于苏格拉底对于善,对于美德的追求。只是,他不同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 德那样将善上溯至形而上学知识,而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实践智慧的美德。精致的宏大体系的哲学对他而言毫无意义。同时,对于欲望的放纵与追求也被他所摒弃。思想和精神是他唯一的价值追求,所以社会生活对他而言并不具有什么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安提斯泰尼也和伊壁鸠鲁一样,提出要远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第欧根尼比安提斯泰尼走得更远,他几乎否定了社会生活中的所有东西。作为声称想做“一条野性的狗”的他反对,甚至敌视,社会的习惯、传统与法律。他坚持“根据自然生活”这一准则,坚持简单、自足、自由、一无所有的生活方式。他希望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摆脱世俗的利益纷扰以追求唯一值得追求和拥有的善。
与庄子相比较,他们之间的外在表现很接近。他们都不认可人的社会性要素的天然性,都认为社会性要素及社会性要求都是对人的束缚。但是,他们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脉络和目的并不相同。庄子是从齐物、自化的理论起点得出了人的“自然”,并将“自然”与社会约束相对立,他的追求,是没有追求的追求。因此,随心所欲是他的顺其自然。而犬儒学派则是固执的追求他们的追求,他们的追求是思想和精神的德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思想追求与欲望满足的意义上,他们构建了他们与社会的相对立。他们实际上是在用自己的道德原则来与他们所认为的世俗观念相对立。因此,他们常常被作为愤世嫉俗的代表。如果说,庄子对于社会规范的态度是不屑于的话,犬儒学派所表现的更多是不耻于。其间的差别,虽然微妙但却不可忽略。
犬儒学派的后期,其思想内涵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拒斥社会,相反,却表现出来一种带有玩世不恭色彩的随遇而安。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对于社会生活态度的转变。这一转变可以从“人生是一场戏剧”这个比喻中得到反映。而这个比喻,同样被斯多葛学派所使用,但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