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因天台山而得名。台州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天台山文化,天台山文化的特色是宗教文化。天台山是中国第一个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的肇始地,又是中国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天台宗的道场在国清寺,道教南宗的道场在桐柏宫。
我到天台的次数不知其数,到国清寺也不知其数,但是游桐柏宫还是第一次。桐柏宫原名桐柏观。初创于西周,发展于三国,兴盛在唐宋。时间是一双巨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二千年来,桐柏宫屡毁屡建,也与数代皇家结下不解之缘。《桐柏宫小道藏》乃唐开元版《道藏经》(集道家著作之大成)之滥觞。在鼎盛时期,以桐柏宫为中心,在天台山形成了三十六宫、七十二观、一百零八处坛台的宏大的道教建筑群,当然那也是中国道教发展的黄金时期。桐柏宫的原址在天台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此处群山环抱,林翠泉清,风景独好。可惜桐柏宫在上世纪中叶因修建水库而淹没。
在桐柏宫住持张高澄道长的陪同下,我们来到桐柏宫新址。新址位于旧址北面不远处,是一处风水极佳之地。张道长是留美博士,曾经在浙江大学教书。他仪容大方,博学多才,在道教特别是道教南宗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张道长告诉我们,此处三面靠山,一面临水,南边开阔平坦,一片水面,东边山峰高于西边山势,北边为小瀛洲山。从小瀛洲山顶向北瞭望,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山峰九重,故此地符合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在灵官殿正门外两侧,两只石狮子高大威猛,与一般祠庙的狮子不同的是,它们都脚踩阴阳八卦球。殿内一尊王灵官立像,手执钢鞭,脚踏风火轮,正义凛然,此为道观的护法神,相当于佛庙中的韦陀。灵官殿四角分别挺立着张(道陵)天师、岳(飞)穆武、葛(玄)天师、温天师,他们分别象征财富、公正、健康、平安。桐柏宫的特色在于紫阳殿,殿内供奉着紫阳真人张伯端。张伯端像高约五米,周径二三米,由一整块花梨木雕成。据说这块木头重约27吨,是天台著名企业家、人工繁殖铁皮枫斗第一人陈立钻先生乐助的。张伯端像庄严大气,栩栩如生,左手握着《悟真篇》,右手拈着一颗内丹。自唐宋以来,道教分为南北两宗,天台人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的创始人,倡言性命双修、道禅融合。张伯端的《悟真篇》是道教内丹学名著,用诗歌形式阐述了内丹宗旨及炼功方法。令人惊奇的是,在张伯端像底座的左下侧长有一大一小两株灵芝,大灵芝冠盖约十七八公分大小,小灵芝冠盖约七八公分大小。据张道长说,此像花了半年左右时间雕成。在开始雕刻不久,灵芝才破木而出,渐渐长大,时有紫烟缭绕。此为祥瑞,名“足下生紫”。在紫阳殿————的两侧墙上,挂着与道教有关的书画,内容大多取材于《道德经》等经典。张道长还告诉我,他属于道教全真派,与正一道不同,全真派教规十分严格,道人不可结婚,不可食荤。据说全国真正按照全真派修炼的道人不足3百。
“佛宗道源,济公故里”。“三教合一”在天台山得到很好的体现。佛教、道教、儒教在这里曾经各领风骚,和谐相处。佛教主要涉及人与心的关系,道教主要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儒教主要涉及人与人的关系。昙猷率先在天台传布佛教,智者、湛然、传灯等大师创立、传承、光大天台宗,济公和尚是天台人,寒山、拾得、丰干曾在天台修行,王乔、葛玄、司马承祯、魏华存夫人、张伯端等都对道教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这里还出了六十多个真人。如今当地政府弘扬国粹,传承文脉,计划将天台山打造成中国著名的宗教文化圣地。在桐柏宫新址及周边,规划建设道生馆、道医馆、道学院、大道馆、乐坛、塔林,还有供道人与修行人交流的会真阁,供道人修炼的栖真茅棚。在天台,其他佛教寺庙、儒教场所也将陆陆续续复建。高僧大德纷至沓来,法会道场兴旺发达,讲座论坛此起彼伏。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汇聚地,天台山是佛教、道教、儒教的汇聚地,无怪乎有人将天台称之为“东方的耶路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