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读《红楼梦》,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两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都具有极强的人生警示意味,若仔细体会,定能顿悟。
前者出自第五回,秦可卿带宝玉找睡午觉的房间,走至一处上房,墙上挂着一幅画,是《燃藜图》,旁有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见到这种学究气质浓郁的文字与画作,自是极度反感,嚷着快些出去。最后来到可卿卧房,看到《海棠春睡图》,又看到“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的对联,这才满意地躺下,也因此,做了一场最有名的春梦,游历太虚幻境,初尝云雨滋味。
事实上,宝玉不中意的这幅对联,恰恰是生存的根本法则。生为贵公子,自然不必晓得说话分寸,不必看人眉眼高低,不必权衡轻重缓急,不必小心谨慎行事,但那些闺阁中的女子,命运不由自己掌控,自出生起便需要练就一套做人的全挂功夫,讨得掌权握势者欢心,兴许还能获得个好归宿。
许多人批评宝钗的虚伪,但金陵十二钗中,我独喜欢宝钗。
皆因她言谈举止,处处让人舒服,懂得体贴,照顾别人的感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品格端方,温柔敦厚,人谓装愚,自云守拙。
贾母出钱替她做生日,问她喜欢吃什么,她知道老人家爱甜烂食物,就依贾母素喜的几样点了。又专点热闹戏文,比如鲁智深《山门》一段,也是因为,考虑到贾母的偏好。
她深深明白,即便是点菜点戏这样的小事,也要顾及别人的需要,尤其是出钱作东的人。怎么能真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呢?
她特别注意揣摩和迎合别人的心意,我不觉得这是虚伪,口无遮拦其实并非直率,说出话来令人难堪,才是没有教养涵养的表现。
她为人周全,从不势利,就连小丫头们都乐于与之亲近,对人人鄙夷的赵姨娘,也一视同仁,送礼物每每不忘给她一份,落得“稳重和平”“展样大方”的好评价。
黛玉用言语刻薄奚落她,她只装作没听见,别过头去,不予计较。
宝玉睡梦中喊出“我才不信什么金玉姻缘”,她心中惊诧,却仍不动声色,默默沉思。
她素淡清雅,不好脂粉,屋子布置得如雪洞一般。平时荆钗布裙,吃的是冷香丸,住的是蘅芜院,宝玉生日那天,姐妹们抽花签,她抽的那支是艳冠群芳的牡丹,签背面的批语写着,任是无情也动人。
几天前看到网上一个热帖,老话题掀起新讨论,宝钗和黛玉,你更爱谁。
许多人的观点,宝钗适合娶回家,但不适合做女友。
她太冷,太正,也许失了情趣。
但热情往往是致命的,最纯情的开头往往带来最不幸的后果。
无情之人多数生活得很好,很妥帖。
从小我便视宝钗为榜样,大学时翻遍了所有的红学研究书,专门挑那些论述宝钗的段落来读,还做过笔记,把她为人中的闪光点一一记下,留作日后效仿。
从前也曾刁蛮任性,不懂体恤,伤人害己。所幸人的形,格,相,随年岁增长,江湖打滚,如今已大大不同。不知从何时开始,学会自然自觉地照顾别人的情绪,揣摩别人的心意,无论如何不愿令人失望,扫兴,不快。
总是知其所止,适可而止。闻弦歌便知雅意,后来我总结,这叫“讨好型人格”。
比如开会上台发言,会格外留意台下观众的表情和态度。哪怕有一个人厌烦倦怠,就赶紧调整,加快语速,说两个笑话,让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与人吃饭,一般都是按对方的喜好点菜,常常忽略掉自己。
不舒服时也强撑着,深怕给别人添了麻烦,惊扰大家。
若有人来倾诉气愤的事,一定不会点火浇油,唯恐天下不乱。其实人人都有难处,都值得理解和体谅。这样想想就心平气和了。
世上一半人乖,一半人不乖,偏偏我就属于自由不起任性不起放纵不起的人。各有各的命。
“讨好型人格”也有阴沟里翻船的时候。有个朋友要出书了,把她的新书封面发给我看,她说,我看了这封面都快哭了。我立刻随声附和道,嗯,封面很美,非常好。
因为我想当然地认为,她说“快哭了”,是被感动的,这是个文艺女青年,动不动就会感动到。虽然那个封面实在谈不上美,很雷人,可我也不忍让她扫兴,何必呢?
结果她说,我是被气的,这么难看的封面,真想一把火烧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