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拿烟斗的男孩》
类 别:布面油彩,100 x 81厘米
作 者:毕加索
拍 卖 价:1.04168亿美元
售价排名:世界第一
创作时间:1905年
拍卖时间:2004年5月5日
这是毕加索24岁时画的一幅画,画中年轻的巴黎男孩被毕加索称为“小路易”,他常到毕加索的画室消磨时光,毕加索以他为模特创作了这幅《拿烟斗的男孩》。画中的“小路易”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左手拿着烟斗,头戴花环,背景是两大束花,看上去颇有几分中国画的味道。“小路易”头上戴着个花环,专家们认为这是画作将完成时,毕加索临时决定加上去的,不过看起来也挺和谐增色。
《拿烟斗的男孩》是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有评论家说这小孩兼有“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神秘”与“凡高《加歇医生》的忧郁”,这话说得真像评论家。
2004年5月5日,一位叫贝蒂?惠特尼的女士委托英国伦敦索斯比拍卖行拍卖《拿烟斗的男孩》,拍卖底价5500万美元。拍卖前,索斯比拍卖行估计这幅油画最高价可能在7000万美元上下,没想到拍卖当天价格一路猛涨,最终以令人震惊的1.04168亿美元被一位神秘的富商买走,创下了单幅画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
虽说艺术品是无价的,可画卖到这份儿上,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变态!这个形容词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天价名画。一幅好的作品卖到几十万,甚至过百万都还说得过去,一旦超过这个数,基本上就和艺术或者是审美没多大关系了,完完全全是“商品”了。
在小老百姓们看来,出资亿万美金买《拿烟斗的男孩》,干这事的人如果不是出于投资考虑,那就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人家钱多得不花难受,二是脑子有病!试想脑子正常的谁会拿差不多十几亿人民币买幅画?这么多钱,别说平面的了,就算是买活的“拿烟斗的男孩”,也能买一大堆!
听到这么个叮当作响的天文数字,估计现在还活着的画家们除了羡慕得两眼通红外,也都有点儿懵,不过大家伙儿基本上都憋着不说,怕断了财路,最近我发现在陈丹青先生的《退步集》中《消费不是奢侈?答〈都市消费报〉问》一文谈到了这件事,他说:“买卖艺术品是否属于奢侈?前几天我刚被采访关于毕加索一幅画是否值一亿美元的事。那或许是收藏,或许是投资,或许根本就是疯狂,我不确定,但不能算是消费,消费是大多数人的事,花百万千万买艺术品的人能有几个?”
1990年,凡高的名画《加歇医生的肖像》以8250万美金的记录创造了绘画拍卖画史上的奇迹,14年后,《拿烟斗的男孩》刷新了这个记录,买主立刻成了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然后最终均一无所获。这幅画是由一个匿名的买家拍得,索斯比拍卖行不愿透露买主的任何信息,甚至连暗示一下国籍的要求也予以拒绝。有人分析了拍卖前对于《拿着烟斗的男孩》表示兴趣的名人包括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和艾伦、化妆品公司雅诗兰黛(EsteeLauder)的继承人罗纳德?兰黛、金融家沙拉、拉斯维加斯赌场大亨韦恩等,估计买主很可能就在这个几个人中。
2004年11月20日,《拿烟斗的男孩》卖出半年后,一位叫斯帝夫?格奥尔格的德国富商的去世,让人们确知了这幅画的主人,并且意外了解到了这幅画背后竟然有着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凄美爱情故事。斯帝夫?格奥尔格就是那位出价亿元的神秘的买主,他没有疯狂,而是为爱痴狂!
斯帝夫?格奥尔格与贝蒂?惠特尼的父辈是世交,斯帝夫是德国籍的犹太人,贝蒂家是美国籍,小时侯他们两家都住在柏林的斯冈艾弗德大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长大。
1905年,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创作完成,几经转手,最后被斯帝夫?格奥尔格的父亲收藏。斯帝夫?格奥尔格长得与毕加索画中的“小路易”颇有几分相似,贝蒂很喜欢这幅画,两个孩子慢慢的喜欢上了一个游戏,每当贝蒂有什么要求,就写个纸条帖在《拿烟斗的男孩》背后,斯帝夫看到后总会尽力去满足她。有一次,为了满足贝蒂去维也纳欣赏音乐会的愿望,13岁的斯帝夫竟带着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偷偷去了维也纳。结果一下火车就被斯帝夫父亲派来的人带回了柏林,为此斯帝夫还受到了他父亲严厉的惩罚。
1935年,战争爆发了,无数家庭流离失所,也拆散了这对恋人,贝蒂一家平安回了美国,而斯帝夫一家却在战乱中挣扎流亡。战争过后,心急如焚的贝蒂马上从美国返回德国,寻找她的心上人,然而几经周折她最后得到的消息是,斯帝夫家族除了少数几个人逃到了非洲,其他人都在战争中死去。贝蒂伤心欲绝,很快离开了德国。
1949年,贝蒂嫁给了一位美国驻英国的大使,第二年跟着丈夫到了伦敦。在索斯比的拍卖会上,贝蒂意外而激动万分的又见到了《拿烟斗的男孩》!这是盟军从德国缴获的战利品,因为无法知道原有者是谁,于是被拍卖,所得款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
《拿烟斗的男孩》的起拍价是一万美金,贝蒂最终以28000美金拍得了这幅从小就无比熟悉的绘画。当颤抖着手指轻轻抚摸着画面,贝蒂泪眼朦胧,儿时那幸福的记忆再次浮现,依然是那么的清晰。经过多年纷乱的战争,《拿烟斗的男孩》很幸运的完好无损,而斯帝夫也像这幅画一样,在贝蒂心中,永远是分手前那个年青英俊的模样。
斯帝夫和《拿烟斗的男孩》一样幸运,不但在战乱中死里逃生,而且在分别28年后,又与贝蒂再次相逢。历经生死磨难之后还能共同面对《拿烟斗的男孩》,这是斯蒂夫和贝蒂多少年的梦想,也是从没想到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的奢望,惊喜过后,二人均是百感交集。
贝蒂要将本属于斯帝夫的《拿烟斗的男孩》归还给他,而斯帝夫没有接受,他希望还是由她继续保存。
此时的斯帝夫还是独身,他成了贝蒂夫妇的好朋友,50岁那年,斯帝夫终于娶妻生子。
2001年,贝蒂去世了,在此之前她再一次提出把《拿烟斗的男孩》还给斯帝夫,但他还是没要。于是贝蒂留下遗言,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依旧拒绝接受这幅画,那么她的孩子可以将这幅画拍卖,拍卖所得平均分为三份,她的孩子们、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及以斯帝夫?格奥尔格命名的慈善机构各得其一。
2003年底,贝蒂去世一年半后,根据她的遗嘱,《拿烟斗的男孩》被拍卖,斯帝夫秘密买到了手,这幅画一直陪伴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说临终前斯帝夫一直凝视着画中那个男孩,从中他一定看到了自己和贝蒂当年的影子。
听完上面这个故事,再来看《拿烟斗的男孩》,金光闪烁之中,终于又看到些它本来的“粉红”,这正是艺术品应该提供的价值,这故事,胜过任何的“艺术评论”。
大多数艺术家们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谓“商人——评论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