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信仰民俗,起于中唐。其法以“渐”字贴于门首,谓可镇鬼崇。其后民间道士无知,将竖写之“渐耳”误为一字,遂造出“聻”字,并附会以“鬼死为聻”的说法。直至解放前,其俗犹存。《太平广记》卷七五引唐张读《宣室志.冯渐制鬼》:“河————东冯渐,名家子,以明经入仕,性与俗背。后弃官隐居伊水上。有道士李君以道术闻,尤善视鬼,朝士皆慕其能。李君后退归有博陵崔公者,与李君为僚,甚善。李君寓书于崔曰:‘当今制鬼,无过渐耳。’是进朝士咸知渐有神术数,往往道其名。别后长安中人率以‘渐’字题其门者,盖用此也。”金韩道昭《五音集韵》:“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贴于门上,一切鬼崇,远离千里。”《正字通》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时俗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疟疠。”蒲松龄《聊斋志异.章阿端》:“人死为鬼,鬼死为聻。鬼之畏聻,犹人畏鬼也。”
说聻
1、“聻”字为什么可以用来驱邪治煞?
答:据记载,我国古代就有“鬼”死的概念,认为人死后的魂魄会变成鬼,虽然灵魂不死,但是鬼是会死亡的,“人死作鬼,鬼死作聻”,至于“聻”到底是个什么东东没人知道,也没人见过,依小道之见是更加厉害的鬼,鬼怕“聻”,就如同人怕鬼是一样的。
据《五音集韵》的解释为:
“聻”,人死做鬼,人见惧之;鬼死做聻,鬼见怕之。若篆书此字,贴于门上,一切鬼祟,远离千里。
以“聻”克鬼真实“以毒攻毒”!因此“聻”字篆书在符中可以达到祛邪治煞的目的。
2、“聻”的用法是什么?
以上已经提到篆书“聻”字来克鬼,其实在我江浙地区还有“埋聻砖”即把一块刻有“聻”字的石砖砌入房子,达到防鬼、祛邪的目的;在端午,民间的庙宇或是正一派的散居道士会向周围的百姓发放一张祛邪的符,有的是红底黑墨,但多数是黄底黑墨,上书“聻”字镇压鬼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