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隐茅舍清泉石上流——沂南竹泉村游记 临沂沂南竹泉村



竹林隐茅舍 清泉石上流

——沂南竹泉村游记

有些地方,上帝造就了它们,它们却遗漏在世人的眼里。但是,总有一些人惦记着它们,寻幽访古的情愫里,敦促我收拾行囊,跨越千年的孤独,融入悠远的丛林里。

——作者题记

我的脑海里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的水墨画,石屋、石墙、石板路掩映在青青的竹林里,古巷幽深,小桥流水,浮光倒影色彩单调但古朴典雅、意境悠远,这精美的画面一次次走进我的梦里,让我魂牵梦绕。竹泉村,把时光酿成酒,任由岁月的洗礼,光阴流淌。

竹泉村位于山东省沂南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469口人,面积1800亩。元明时期叫泉上庄,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竹泉村。古村庄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是中国北方少见的桃花源式的古式农村。村民以高姓居多、赵姓次之,高氏族人明末兵部右侍郎高名衡、明末青州衡王府仪宾高炯都曾在此修建别墅,享受天趣,别墅屋基犹存。




从铜井镇向西,车子顺着河坝北侧起伏的路面前行,穿过一片树林,豁然开朗处,乱石垒成的石墙上有三个鲜红的大字“竹泉村”。

竹泉村就在山谷和山脚闲散的静默着。

石头砌成的村庄




这是一个极其古朴的村落,大街小巷被一种黄褐色的石头铺满,那些没有规则的石块,经巧手的石匠修理铺平整的路面,错落交织,任由你的思绪飞扬,想象出极美的图画,既有韵致。

村里的房屋,院墙,都是用这种石头垒成的,令人称奇的是,墙面都不用水泥,也不用泥巴,整个外墙看上去就只是堆积的石头,大石缝里嵌着小的石头,小石缝间嵌着薄薄的石片,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由于石块的颜色深浅不一,看似杂乱却又整齐划一,令人不得不赞叹山野村夫不俗的建筑技巧。房屋多是茅草顶。整个村落欲显古朴,苍劲,沂蒙山区独特的韵致让人有恍然如梦感觉。

笨拙的石磨,古老的辘轳,生满青苔的老井,吱呀呀作响的水车,久违的碾盘,斑驳的门窗……每一样东西都让我震撼与感慨,要不是穿着时尚美丽女郎的手机铃声的惊扰,我沉醉于那个叼着水烟袋,穿黑绸衫留长辫子大清朝。红红的灯笼那般喜庆,随意推开贴着红对联的农家院舍,就见一穿蓝底白花粗布衣衫的老妈妈坐在院子里纺线,老妈妈摇车、抻线、送线俯仰舒展,精美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纺车发出的“嗡嗡”有节奏的声音。既富有美感,犹如欣赏舞蹈。

竹泉村的“竹”



竹林隐茅舍清泉石上流——沂南竹泉村游记 临沂沂南竹泉村

这里的竹,是丰润的,茂盛的,青翠的,高大的。多数的竹都有小孩子的胳膊粗,竹节碧青碧青,刚劲挺拔,竹叶清新可人,不失妩媚。房前、屋后、河边、山坡,角角落落,丛丛簇簇,蓊蓊郁郁,满眼里全都是竹。一丛竹林里面,绿荫清凉,几个散学的孩子正斜靠在那里读书,恍惚中,连那读书声都带了些翠竹的神韵。

竹泉村以前叫“泉上庄”。当时,村子里只有泉水,没有青竹。据老人们介绍,此地的地下水丰富,泉水四处喷涌,村子建立后就起名泉上庄。将“泉上庄”改名叫“竹泉村”的当地大名鼎鼎的督堂大人高名衡。高名衡曾任明末兵部右侍郎。

高名衡当了大官以后,曾经在泉上庄避过暑,竹泉的名字就与他有关。当时,村子里只有泉水,没有青竹,高名衡就从南方移植了青竹过来栽种,因为此处水源均是地下水的缘故,青竹移植过来之后愈发郁郁葱葱,遍地都是青竹繁衍,因此后来村落的名字改成了竹泉村。

夜色降临,漫步在茂密的竹林里,看路旁竹荫茅舍,踩脚下流水淙淙,人仿佛置身江南,忘了身在何处。可以说“竹林在村里,村在竹林里”。郁郁葱葱的竹林偶尔有鸟的鸣唱,愈加静谧,脚下石板下潺潺流水叮咚作响,与世无争。恰巧月色从竹林缝隙间撒落下来,此刻你完全可以把平时的喧嚣繁忙抛在一边,在静谧的竹林里独享忘月色,尽可放下所有烦心事,真正融入这无边的月色里,细细体味“世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好意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脑海里浮起苏轼的诗句:生活在这样的村子里,哪一个不成了清雅韵士呢。

据史书记载,竹泉村在历史上曾经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驻足游玩。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两次来到竹泉村。第一次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时,途径竹泉村,因时间紧张不便逗留,但是这里的美景给郑板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十八(1753年)年,郑板桥辞官回扬州时又路过此地,亲笔题写了“竹泉村”三个大字。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风雅乾隆皇帝也曾御驾亲临,赏玩了一把竹泉之乐。据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月,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路经沂州府,被此地竹林掩映茅舍的静谧环境所吸引,并欣然书写了“竹泉”两字,岁月变迁,当初的墨宝已经不见,后人就搜集了乾隆的字体摹刻了竹泉石碑。

竹泉村的“泉”




丽水街的北面,又是一大片竹林。小路穿竹林而过,山风袭来,竹叶飒飒作响,

翻过那个石头岭,从岭西侧的树林中里掩映着一个檐角高挑凉亭,亭内有一石刻竹泉二字,亭下即为泉了。

泉水出口筑成了一口方井,方井外又筑方池,泉水自井口汩汩而出,甘甜清冽,站在池边都能感受到泉水的寒凉。据说这口泉,日出水达百吨以上,入口爽,回味甜,村人喝了这水,皆能长寿,不生恶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可真称得上神泉了。

泉分三叠,依次而落,谓之三生缘。村人说,三叠泉水分工明确,各有其途:一叠泉人饮,二叠泉淘米,三叠泉洗衣,千百年来,世代沿袭,淳朴的民风一直遗存至今。

站在泉边看四周,竹树环合,茅舍掩映,回首看那凉亭才知凉亭叫宸翰亭。四角高挑,上书一联有韵:花竹有和气,风泉无俗情。是啊,此地泉依山出,竹因泉生,久居此地,该是能修心养性,益寿延年的。

我们互相用竹筒舀的一瓢清泉送到对方的嘴里,顿觉甘甜无比,果然名不虚传。

热情的主人还邀请我到制酒的作坊里参观,亲手舀起一碗酒让我品尝。我还看到粉皮、豆腐、煎饼的制作过程,卷上大葱蘸酱大大的咬一口,那才叫个美呀。




竹泉村翠竹摇曳、泉水环流、民风古朴,富有诗情画意。好一个琼瑶版的桃花源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299144.html

更多阅读

石斛怎么吃最好 石斛的吃法

?石斛怎么吃最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在膳食结构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从吃饱转向吃好。民以食为天,食以石斛为奇。那么,石斛怎么吃最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长寿,石斛具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书法作品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王维——听一首筝曲,似潺潺溪水在山林石涧流淌,此时的我,如临空旷的幽谷,有一个声音低低说道:“汝尘缘已尽。”很喜欢尘

山居秋暝 春江花月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词语解释:1.暝:日暮,傍晚。2.随意:任凭。3.浣:洗。4.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转载 铁说红楼按:贾珍隐“江左三大家”之一吴

原文地址:铁说红楼按:贾珍隐“江左三大家”之一吴梅村,贾珍之妻尤氏隐“江左三大家”之作者:TieAn888铁说红楼按: 贾珍隐“江左三大家” 之一 吴梅村○圆圆  延陵将军美丰姿,善骑射,躯干不甚伟硕,而勇力绝人,沈鸷多谋。弱冠中翘关高选,裘

唐诗里的秋天 宋词里的秋天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声明:《竹林隐茅舍清泉石上流——沂南竹泉村游记 临沂沂南竹泉村》为网友數拾桮風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