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定势或称统觉,也就是“先入为主”的意识,是一般人避免不了的。比如在汉字词的使用上,大家一般不会对每一个字的音、义深入考究,只是按照常用的字词衍读。这,就是受“常用字词”影响所形成的统觉。但是凡事皆有例外,用这种统觉去套一切字词也难免会有错误。
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位女人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喝饮料。其中一位把雨伞靠在桌边,另一位喝完饮料下意识地拿起雨伞就走。雨伞的主人喊:“喂!那是我的雨伞。”拿了伞的女人非常尴尬,红着脸向对方道歉。
回家的路上,误拿伞的女人想起需要给自己和孩子买把雨伞,于是她便买了两把。
上了公交车,她正巧和一同喝饮料的女人相遇。那女人睨视着她手中的两把雨伞,说:“今天的成绩还不错哦”。
这就是思维定势所造成的误解,也称“成见”或“晕轮效应”,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
说了半天,其实今天我要谈的只是一个字的问题,这个字,就是“广”。以广为偏旁的字多读“kuang”,如旷、邝、矿、旷、圹、纩,由此看出,广的读音古时大约为“kuang”。但有一个常用字“犷”读作“guang”。常用词有粗犷。按说这也不用单独谈一谈呀。不然,我看到的影视作品、播音、讲话中用到这个词时,几乎无一例外地读“cukuang”。不信的话您测试一下,您读到这个词为“cuguang”时,旁边人是不是在窃笑。
用词的成见效应还不止如此,还有“官本位”的“统觉”。比如,在会议上,一个词由前面的人读过,后面的人一般就沿用前面读错的词音去读,免得薄了前者的面子。前者官位低还好,如高于己,那是万万不能违背这条规则的。我国人好中庸,讲尊卑。所以,有许多词的历史演变,是将错就错,流传了下来的。比如“棘手”读“辣手”,直到现在通用。有一个典故,各位小官员可以悬之座右——宋《联灯会要·东京净因道楷禅师》载:“祖师已是错传,山僧已是错说,今日不免将错就错,曲为今时”。
当然有些人也不一定讲“规则”:改革开放刚开始,一次会上,某书记讲话大谈“深川”如何如何。五哥官场规则学得不好,就插话道:“是深圳”。书记茫然不解地说:“是呀是呀,深川镇”。一时传为笑谈。
注:题图拍摄于老家东山坡,是黑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