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春,这个因为名字有意思而被皇帝看重的人,原就是草莽愚蠢狂妄自大之人,倒也是生在富贵之家。笔者不是扶乩卜卦之人,但是想来这个名字也不是很吉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她却一带而过,确实是什么也没有得到呀。华妃的一丈红赏了她一个“秋”字,也算是补齐了一年四季。
我们只知道她身子废了,却不知道最后是送回家去,还是被圈禁冷宫,想来结果也不是很好吧。她本想着攀上皇后娘娘这个高枝,却不知道皇后在宫里面也是身不由己。要想在皇宫里面待下去就得珠圆玉润,人人不能小觑。直到最后皇后娘娘也不替她喊冤,倒说福子死的可惜。这真是争不过命去呀,夏冬春如果听到皇后娘娘说这句话,只怕自己也会自杀去。这么大的皇宫,没有皇后娘娘保护她,她怕是连一年也过不去。
夏氏不得善终,皆是咎由自取,无关他人。她犯下的错误合该就知这样的结局。正所谓“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我们来分析她失利之处。
第一、没有明确大势,她为了迎合皇后,大声的诉道:“华妃娘娘赏的东西再好也不如皇后娘娘的,”正好让华妃手底下的周宁海听了个真真,华妃本来就对这个嚣张的人怀有意见,听闻她在选秀的事件和教引嬷嬷的事情后就积蓄着情绪,很快就要爆发了,而这位莽撞的依旧做着富贵梦的“娘娘”还浑然不知。
第二,太过骄傲自大,你是出身富贵,当然也算不上特别高贵,包衣佐领应该是三品级别。你不想想比你条件高的何止千万,为了一个小县令家的小家雀(安陵容)失了身份也是有失体统。她估计是为了在众人之前出出分头罢了。
在夏冬春身上体现出满清贵族在入关后骄傲自大,高于一切的态势。夏冬春在乎的是谁的官位高,谁的位份高,谁的权力大,但是进宫后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小喽喽。她是典型的实权主义者,为何没有看出宫里面华妃势大。处处都是比她位份高的,而且最不应该跟权利最大的华妃作对。华妃看见选了好多人,正应该好好立立威,剪除一些对手呢,夏冬春一头扎了进来。不单单是因为她几次说华妃的坏话,主要的是她在教训嫔妃是行使了华妃的权力,这是华妃所不能容忍的。这是还没有见到皇上,若是来日见到皇上岂不狐媚撒娇,夺权生事。
她对安答应的话倒成了自己的乩语。她说,“就你这样的也配见皇上。”她最终也没有见到皇上,连同她撒娇求饶的姿势也没有看见,就被华妃打残了。皇上听说这件事后,也没有表示任何同情,只是肯定说,“在宫里想动手,是该教训教训。”她在阖宫觐见的时候,大庭广众之下,挪动位置去拉富察贵人搭话,更是直言,“这华妃这样声势浩大的,是做给谁看呀?”眼瞧富察贵人都不理她,她还在那没事找事,早就引的华妃脸上愤怒,了解华妃的颂芝都知道敛容谨慎。觐见后华妃指明第一个就她,她不知明理又是夸颂皇后,华妃说她倒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就确定她是皇后的人,一定会对她动手的。
散会以后你说你不回你的宫中好好安生的等待伺候皇上,跑到人前逞什么英雄,被更横的听见了吧,颂芝两三句话就把华妃的火引起来了,华妃还不趁着这点事,给她一个了结,给自己减少一个对手。华妃揪住机会,立马上手。这可是一个一石数鸟的好事,华妃才不会因为她的托词放手,最后赏给她一丈--红。
夏氏就这样草草的收了局,剩下的都在人们的评论中和宫女们的私下嚼舌根中了。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之“可恨之人,亦有可怜之处”。
就用这句话给夏冬春结尾吧,提示来来往往之人:
“出来混的,总有要还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