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的许多概念都是这样的楔子。“我”的概念是前楔,“无我”的概念是后楔;“生死”的概念是前楔,“涅槃”的概念是后楔;“众生”的概念是前楔,“佛”的概念是后楔;“有”的概念是前楔,“空”的概念是后楔;“生”的概念是前楔,“无生”的概念是后楔;“阿赖耶识”的概念是前楔,“如来藏”的概念是后楔……
佛说的一些概念,都是用后者打却前者的。修行时莫著那些概念,莫在概念里转悠,莫与概念纠缠,莫在概念上下死功夫。如果这样,到海枯石烂也不能解脱自在。谁要在概念里转悠,他定迷失在文字的沙漠里,定梦游在虚幻的乾达婆城里,与佛的目的相背,与解脱没有半点关系。
从那些概念里出来,看一看诸佛所说的概念,所指的实际是什么,找寻那实际!例如我说“石头”,“石头”这两个字是一个概念,面前的那个东西才是石头(也非石头,只是假名),去看那个石头!当佛说“无我”,“无我”这两个字也是一个概念,它所实指的是什么?去观察体会面前那个像石头一样真实的东西!
如有人说“石头”你就去观察面前的石头一样,听到佛所说的每一个概念你去观察那个概念所指之物,这样修行,便是实修;这样修行,便能息了修行中的种种疑惑;这样修行,便可一些东西不求自知、不学自知;这样修行,便能由文字般若到实相般若!

究竟些说,与其说佛法是概念、道理,或理论,或学问,或哲学,或宗教……或人们所说的种种,不如说它是帮我们解脱的工具,或如筏如指,或如路如桥。佛法本身没有自性,没有意义,没有目的,它的目的、意义、价值,在于你如何看待它和应用它。
或道理,或理论,或学问,或哲学,或宗教……都落在思维层面,佛法比这更广大和包容。学习佛法不能在思维里停留,在思维里停留不能认识实相,不能达成解脱。不但不能,还会形成新的障碍,新的束缚。无始以来我们就是被思维之丝所缠住的。要想出离幻--象,认出实相,达成解脱,第一要出离思维意识,第一要离开仅在头脑里做活计!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