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难点:能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生活情境中的变换现象,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部分内容学习的主要目标,这对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感受与欣赏图形美都是重要的。
要充分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摆一摆”“画一画”和“做一做”等,并鼓励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和想象。要结合实例,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认识——在操作中体会对称现象的特征——利用特征(辨别、作图、想象)”的过程。要挖掘和利用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第二课“镜子中的数学”,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他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不能只是“看图说话”。最好,每人都准备一面小镜子,按照教材中创设的活动要求进行操作,教师还可以创设其他的实验活动。
课时安排建议内容建议课时数轴对称图形1镜子中的数学1平移和旋转2欣赏与设计1机动1轴对称图形桑涛涛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知觉能力。
教学重点 :
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纸,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平面图形。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
4.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出示图形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2.课文第14野“试一试”的第1、2和3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14页“试一试”的第4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
学生动手折纸。
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说说折纸后自己的发现。
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课本第13页的上半部分内容。
除琴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因为琴把上4个把儿不对称。所以不能算是对称图形。
2.判断并分析。
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寻找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是放手让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的活动,最后让同学汇报、争论。二是通过师生的互动,利用开放性的方法,培养同学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争论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环节里,同学思维的火花在迸发,师生的对话是那样的自然,平等。教师的欣赏犹如催化剂,使探究活动走向高潮,生成性的精彩不时在课堂出现。
镜子中的数学桑涛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镜面对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 “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试一试。
结合课本练习题。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第2题:
2.实践活动。
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四、作业设计
1.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再画出另一半。
学生 活 动
(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3.让学生试一试。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
《猴子捞月》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正个图形。
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生兴趣非常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和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平移和旋转
首案编写:桑涛涛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养成教育训练点
1.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
2.积极发言、与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细绳、扣子、方格纸,风车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
课件展示。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这是平移现象)
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课件出示。
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学生说一说。
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
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取学具(细绳、纽扣),细绳约4至5分米长;细绳一端系着纽扣,一端抓在手上;手腕使劲,使纽扣做旋转运动。明确这个运动是旋转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
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笔盒等);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斜向运动)移动。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平移运动。
4.试一试。
(1)出示图形。(课本20页图)
(2)提出问题: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几格?(向下平移1格)
(3)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个图形比原来图形低1格;图形的底边比原来的底边底1格;三角形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底1格等。)
(4)指导学生以三角形中的某一点(如顶点)为标准,观察它的平移方向和位置,然后判断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或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三、指导看书
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完成课本第20页“试一试“中的填空。
3.有不理解的,提出问题,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2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
(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五、作业设计
判断下面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
六、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
旋转:
教学后记:平移和旋转主要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课程标准》只要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平移和旋转现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因此,课堂上我用课件再现火车行进、观光电梯上升、风扇叶片、飞机螺旋桨等现象,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加深认识。在此基础上,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
欣赏与设计
首案编写:桑涛涛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
学会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发现数学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课文放大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 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察图案的特征?
如:某商品的商标图案,三星级酒店的标志等。
出示课件:欣赏美丽的图案
边看边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学生观察发现:
(1)图案的特征:每个图案都是由几个相同的图形组合成的。
(2)图案的制作:只有画图案中的一个图形,然后把这个图形进行复制(或重复印制)。
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会说出图案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出,但是只要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该给以鼓励。
二、揭示课题
1.这些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由很简单的图形构成的。那么,这些图案是怎么制作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2.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
(1)欣赏:这个图案漂亮吗?它有什么特征?(漂亮,它是有5片相同的“花瓣”图案构成的。
想知道它是如何得到的吗?
(2)制作过程:先出示1个“花瓣”;然后加一个“花瓣”在第1个的位置,通过旋转到第2个位置上;依次类推得到第3、4、5个“花瓣”。
(3)提出问题:观察整个图案,想一想,它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演示过程进行分析。)
学生不难得出是由其中的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
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1)观察图案,找出图案的特征。
(2)想一想:是哪个图形经过怎样运动得到的?
3.出示课本上下面的两幅图案。
提出问题:观察这两幅图案,想一想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学生:第一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个风筝平移得到的,第二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枝花经过旋转得到的。
4.找出对称图形。
(1)打开课本,观察4幅图案;
(2)说一说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并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涂颜色)
(3)展示学生作品。
(4)提出问题: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的?(第2、3、4幅图案都是对称的)
四、课堂活动
1.画一画。
(1)课本第23页的“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2)第23页的“继续画下去”。
2. 展示作品。
选取由代表性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教师并加以点评。
3.制作作品。
教师示范:用彩色纸剪一个图形,然后通过平移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
学生制作。
五、巩固练习
1.课本第23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
2.实践活动。
六、作业设计
1.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绘制一幅图案。
七、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
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教学后记
1.通过欣赏图案,以及绘制图案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2. 能应用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知识与技能,绘制简单的图案。
在教学本节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运用平移和旋转方法制作的剪纸及会徽、旗帜、商标等各种标志,课始,我先组织学生欣赏生活用品中的图案,使学生有亲切感,再出示教师收集的图案,组织欣赏、讨论每一幅图:这幅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它是怎样制作的?学生在小组内,就这些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过程,通过讨论分析,让每个学生深切地感觉到:复杂、美丽的图案其实可以用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就可以得到的。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实现学习上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有了前面大量的欣赏,学生的创作欲望很强,我就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漂亮的图案,学生兴致勃勃地选择基本图形,确定设计方案、绘制图案。下课铃响的前十分钟,大部分学生的设计都展现出了雏形,只待上颜色了,从学生最后展示的作品可以看出制作的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