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然面对死亡,生与死没有界限,甚至于欣赏死亡是日本民族的一个特性,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这和日本人的自然观相连。日本对于大自然和生命的原始信仰,是源于大自然和生命在四季之中自然流转不断更新的现象。在这个方面,再通过佛教、道教的相互融合,从轮回转生观念、本世观,形成了极乐、地狱的思想。在日本人看来,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距离,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简单的自然轮回,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向另一个房间,生与死的界限并不那么泾渭分明。日本人之所以把樱花作为他们的精神象征,原因就是樱花花期非常短,在极尽声色的绽放之后就凋谢了。灿烂的死去,一直是日本人的理想。
《午后的遗言》幽静的山中景色与不紧不慢的节奏,些许怀旧,更多的是人生追溯。有了这样的遗言,于是发现,寻找死亡原来也是可以踏着轻快的舞步,愈走愈甜蜜的。登美江和丈夫藤八郎最后几天仍雷打不动地练习能剧,两人取出所有积蓄,拜别最想见的朋友,住进最高级旅馆,携手走入海里的自杀死亡的仪式感。这部与相米慎二《春季来的人》、《夏日庭院》、是枝裕和《幻之光》、泷田洋二郎《入殓师》河濑直美《殡之森》都是思考生命奥义的佳作。
百岁导演新藤兼人(1912-2012)一生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平成四个时代,25岁初涉影坛,电影生涯长达74年,被誉为影坛常青树。他生于广岛,少时因家庭破产而外出谋生,靠在摄影棚打工自学成材。1936年以因建设水库而需移民为素材创作剧本《失去土地的百姓》参赛,获1937年《映画评论》剧作第一佳作。战后第一个剧本《望眼欲穿的女人》获旬报十佳作品奖;第二个剧本《安城家的舞会》再获《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第一,从此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作为导演,1952年拍摄出的《原子弹下的孤儿》广受关注。1960年《裸岛》表现极度贫困中人与自然、人与大地之间的感情,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大奖;1977年拍摄《竹山孤旅》;1983年以《地平线》获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1996年凭《午后的遗言状》斩获最佳日本影片和最佳剧本奖。2011年他在99岁时执导了《一枚明信片》再获殊荣。
《午后的遗言状》剧照
演员森本蓉子(杉本春子饰)来到蓼科高原的山上避暑。迎接她的是帮助打理山中别墅已有30年时间的农妇丰子(乙羽信子饰)及其女儿明美(濑尾智美饰)。不久,蓉子年轻时的演员朋友登美江和丈夫牛国藤八郎前来拜访,几个老人度过了一段刺激有趣的美好时光。朝雾镜子饰演的老女伶美登江,她因罹患老年痴呆而终日摆着一张麻木的脸,如今她依旧面容素净,言行无邪,与丈夫牛国藤八郎举案齐眉头,只是这两个人都自觉已经活够了,该爱的人爱了,该演的戏演了,该享用的美食也享了,于是回到家乡远远站在田埂上望一眼,便得了圆满。她们安顿好后事,住最好的旅馆,杜绝任何给旁人造成“残酷”之错觉的举动(到了故乡没有进村,去海滨住在荒僻的旅馆,住在二楼六叠半的小房间,当夜基本没动筷子,牛国先生有56万日圆储蓄,临终前都取了出来,只留下一万日圆,和一些300圆散币,托付老友蓉子用这些钱办理后事),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去了,他们最后探望蓉子是在向她做最后的告别。与这些安袒从容的老人不同的,是丰子的女儿明美及其新婚丈夫,年轻人对世界怀有强烈的探索欲,他们相信有生之年还有太多奇迹需要去见证,于是兴致勃勃地出发了。而活过、见证过奇迹与悲剧的老人们,却是冷眼旁观死亡突然不再是逃避抑或控诉,只是为自己的宿命划上一个休止符。有了这样的电影,这样的遗言,于是发现,寻找死亡原来也是可以踏着轻快的舞步,愈走愈甜蜜的。
《午后的遗言》剧照1
蓉子和丰子沿着牛国夫妇走向死亡的道路,到了海边,挥手,然后跪下来祈祷。他们感受到了牛国夫妇对死亡的镇定和敬畏。牛国登江美已经患了老年痴呆症,衣食住行完全靠丈夫照顾,但是,在越狱的精神病劫犯的枪口面前,只有她无所畏惧走上去抢夺逃犯的手枪,戏剧性地成为抓捕逃犯的功臣。牛国夫妇临死前住进了最高级宾馆,在生命的尽头享受一下从未感受过的此生世界的物质生活,再回到自己的乡村寻找美好的记忆,最后留下简单的几件行李走进寂寞的大海。
“情死”(心中)是江户初期确认男女爱情的行为。到江户中期,变成了为了爱情献出不可再生的生命。一对恋人把情死作为获取来世爱情幸福的途径。梦想着借情死使他们的爱情永恒化。他们怀着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向往,为情而死,双双自尽以实现最终的结合,这在日本文化传统中是根深蒂固的,也是纯洁和高尚的。在这里可以看到以死实现爱情,以死而生这种日本固有的生死观。比如栗崎碧的《情死曾根崎》、筱田正浩的《心中天网岛》、北野武的《玩偶》、森田芳光《失乐园》等等。
泷田洋二郎本是粉红电影出身,1986年以《不要滑稽杂志!》一片为契机进军电影界,该片荣获了当年报知电影奖的最佳影片奖,还在电影旬报的年度十佳榜上位列第二。接着推出了一系列喜剧片,1988年的《木村家的人们》、1990的《去医院吧》获得了好评。1992年凭借以幽默的笔触描绘驻外日本人的作品《我们都还活着》赢得了当年度蓝丝带奖的最佳导演奖。此外还有警匪动作片《新宿不眠街》(1993)、偶像爱情剧《秘密》(1999)等作品。2001年执导的奇幻时代剧《阴阳师》成为了当年的票房黑马,名声大振。2002年的《壬生义士传》是一部通过刻画新选组一名普通队员来探讨武士道精神的佳作,该片一举摘得了学院奖最佳影片的桂冠。,泷田洋二郎导演的影片《入殓师》泷田擅于处理瑰丽诡异的奇幻素材,同时也拥有打造平实正剧的高妙手腕。2008年的《入殓师》讲述了一位新手葬仪助手的成长历程。这一题材虽说视角奇特但平淡乏味,对导演来说颇难驾驭,而泷田将它拍得情感绵长、略带喜剧效果,轻快且感人至深。影片围绕日本式的葬礼场面展开,织入了夫妻爱、生死观等一系列隽永的主题,成功地打动了观众,此片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入殓师》很像伊丹十三悲喜交融日剧模式所组合的温情情节剧。它迎合了日本国内经济泡沫破灭后等待救赎的集体 精神需求。它弱化了现代人亟待解决的“逃避”与“归宿”的心理矛盾,构成了一个现实情态下的世外桃源。大提琴演奏家小林大悟因为乐团解散,携妻子美香回到其出生地——山形,在求职过程中阴差阳错成为一名入殓师。期间,他假扮过遗体,接触过高度腐烂的尸体,遭受过死者家属的白眼与歧视。曾几度想放弃的大悟在社长佐佐木的引导下逐渐热爱上自己的职业,甚至进入忘我的境界,并最终赢得妻子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真可悲啊拼命游上来就是为了去死反正是死还这么辛苦”“它们想回家回到出生地”。有个镜头印象极深,当大悟在第一次丁作中接触了高度腐烂的尸体,精神上遭受重创,正犹豫何去何从时,散步到一座桥上见到,一条条鱼顺流而下,有两条鲑鱼逆流而上,一动不动。为了死而努力,终究不免一死,何必如此辛苦?鱼为什么要奋力逆流?因为鱼要努力游到上流,去那里产卵。死鱼为什么顺流而下?因为鱼为完成延续物种使命,筋疲力尽而亡。在自然中许多物种就是以“死来成就生。
“入殓师首先要为死者宽衣,擦拭身体会除去死者的疲惫、痛苦、尘缘,同时为死者回到那个世界送别。”“小心仔细地进行是为了保护死者的尊严,注意不要让家属看到死者的皮肤。”在轻松幽默的桥段中,将一个严肃的话题娓娓道来,没有丝毫说教的成分却让观众印象深刻。同样,入殓师用亡者出生前最喜欢的口红为其涂上的细节;孙女为完成祖母生前心愿拿出袜套给祖母套上的片段;还有家属们将口红印留在老爷爷的脸上的感人场面,让整个人殓仪式仿佛一出温馨的亲情戏。在那一刻我们感受到的是:不仅对于生者,对于亡灵,尊严和体面同样至关重要。你会意识到人们为死者举行仪式,并不仅仅是对死者表示纪念与送别,在更高的层次上,它是你思考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机会。将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用艺术化的手法唯美地表现出来,不仅是该影片的一大亮点。也充分反映了日本人骨子里深藏着的对于死亡的崇拜与敬畏的民族情结。
入殓师由于每天接触各种各样的尸体被认为是肮脏的职业而遭到世人的冷眼。大悟开始带着极度抗拒的心理入行的。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厌恶,遭遇亲友误解,就连妻子也离家出走,心情自然跌入谷底。他为此痛苦过、自卑过。然而面对这份工作,他意识到生命的价值与可贵,死者更需尊重,工作也渐渐步入正轨。最后获得妻子的认同和支持,并为与自己有嫌隙的父亲送行。
老伴去世多年的澡堂老板娘一直独自经营着澡堂,年事已高却还在兢兢业业地丁作。澡堂虽然设施陈旧,却被街坊邻居视为精神家同,是平田心中的“日本第一澡堂”“虽然水很烫,但能让人静下来。”这里不仅可以沐浴身体、驱除寒冷、缓解疲劳,还是无数个大悟心中那个与父母一起度过快乐时光的令人怀念的地方。当儿子山下劝她卖掉土地建公寓时,老板娘执意不肯,“如果这儿没有了,客人们会头疼的。”“趁我还有力气,我会坚持下去的。”她对这份T作的热爱已经远远超出了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虽然辛苦仍然选择用柴火加热这种最原始的方法为顾客提供热水,客人开开心心来开开心心走成为她最大的精神寄托。这种认真对待的态度其实就是生的一种最自然的状态,活着的时候认真过好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工作不分贵贱,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全身心投入,做到最好。
画家古贺春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村上春树也讲过:“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就是“超越生死,生死一体”的生死统一观。影片中殡仪馆工作人员平田在送别澡堂老板娘时的有感而发,可以说是对日本人的生死观最好的诠释:“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程。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一路走好,总会再见的。
大悟返归故乡的老屋,夜里翻拾旧物,发现父亲送给他的唯一的大石头。后来他和妻子美香在河滩散步,找到一块石头送给她,他说人类没有文字的时候,靠石头传达心意,通过石头的手感、重量揣摩对方的想法。平滑的说明你很快乐,粗粝的表示对方担忧你,这都是他的父亲告诉他的。结尾处小林得知父亲的死讯,不愿见他最后一面。最后几经挣扎,与妻子一起前往。父亲手里紧紧攥着的小石头一下子击碎了30年来大悟对父亲的积怨,想到父亲多年来孤身一人在外漂泊。带着对儿子的深深悔意和默默牵挂孤老终身,他不禁流下伤感的泪水。他将石头放在怀孕的妻子的腹部的细节则象征着生命轮回、血脉相承以及爱的传递,也让观众在唏嘘惋惜之后又倍感欣慰。
相米慎二1948年生于岩手县盛冈市。1972年肄业于中央大学法学部。1980年以处女作《飞翔的卡普尔》一举成名。在导演手法上以长镜头闻名于80年代的日本影坛。1981年执导《海军服与机关枪》,获日本《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第一名。《鱼影之群》(1983)影片改编自吉村昭同名获奖小说,日本电影旬报评选八十年代百佳电影第33名。1985年创作《台风俱乐部》,以对少男少女在台风来临之际,心理上青春骚动的描写,获得了国内《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90年代第一部作品《搬家》描写了一个少女在父母离婚后的成长,货《电影旬报》读者评选最佳导演奖。他对80年代日本电影史的另一个贡献是10年间培养了4位获得日本《电影旬报》新人奖的电影演员,他们是牧濑里穗、秋吉久美子、夏目雅子和田畑智子主要作品还有:《大铁铲骑马人》(1983)、《雪的断章、情热》(1985)、《闪光的女人》(1987)、《请到东京上空来》(1989)、《夏日庭院》(1994)、《春季来的人》(1998)、《风花》(2000)。
相米慎二《春季来的人》结尾创意很妙,老人快死时,身体抱着个蛋,后来他死了,生出个小鸡出壳了。《夏天的庭院》中,木山、河边和山下3个小学生,他们都是足球队成员,有天山下去参加奶奶的葬礼,三天没上学,由此这几个孩子产生了“希望亲眼看一看死去的人”的想法,她们找到了孤身怪老头传法喜八。天天观察,这引起了老人反感。孩子帮着老人拾垃圾、帮做家务,老人发现他们并无恶意,彼此间也消除掉了隔阂。某天孩子们踢完球,像往常一样向喜八老人家走去,却发现老人悄然死去,心情由兴奋黯淡下来。
喜八生前常将死去的鸟、蝴蝶等投入废弃古井。他死后,孩子向老人告别,突然看到五颜六色的鸟、蝴蝶和昆虫从古井中飞出来,这是喜八灵魂做最后告别。这时孩子脸上毫无悲恸之情,灿烂地笑着大声喊着“再见”。“死亡是一种美”。甚至比生更美。日本的佛教思想,尤其是佛教中“虚无”“万物如一”“轮回转生”这样的传统观念对日本人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日本人认为:无论什么人,无论是如何的死去,都可以成“佛”。日本人最崇拜的观念是“无常”,死在他们眼里也是无常的,没有死的流转,就没有生的勃发。而这种透过死亡和黑暗来思考人生的,像名著《平家物语》首句:袛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娑罗双树花失色,盛者转衰如沧桑。
在日本人看来死是一种律己行为,这与大和民族的善恶观念相连。日本人认为前做了什么,死了的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和礼遇。人本人这种生死观,是一种不论及善恶、不分是非的特有生死观。死亡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律己行为。所以不管生前犯过多少罪行,一旦死了他的罪孽也消失了,无论他们生前做了什么,死了的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和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