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县2012年教育科学规划第六期“个人课题”申报表
编号:
姓 名 | 葛玉兰 | 单 位 | 高淳县实验小学 | ||
性 别 | 女 | 职 称 | 小高 | 学 科 | 小学语文 |
文化程度 | 本科 | 是、否参加市“个人课题”申报 | 是 | 手 机 | |
课题名称 | 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的实践研究 | ||||
关键词界定及课题名称解读(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 1.课题: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的实践研究 2.课题界定: 关键词一:写作素材。 素材是艺术家在平时和创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写作素材在本课题中就是指小学生在平时和写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 关键词二: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 生活中拥有最丰富的写作素材。“捕捉”在这里指善于观察、发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就是指在生活中观察、发现、利用有关写作的未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 关键词三:小学高年级学生 指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该学段的学生具有一些特点: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喜欢被尊重,被关注,有自己的想法,自我意识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增强,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初步形成中,对于生活开始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关键词四: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捕捉生活素材的实践研究 引导高年级学生捕捉生活素材的实践研究是指:指导高年级学生从生活中撷取写作素材的教学研究活动。习作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素材很多,小学生因为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对周围生活认识有限,本课题旨在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能学会用习作的形式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论述本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该研究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 1、课题研究的背景(改革现状、课外活动背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而这一重点完成的情况却不近人意,主要是当前小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仍旧普遍存在,他们的学习、游戏、交往空间日益缩小,使得学生在习作时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无物可写,或者可以说是:不知道写什么。写作素材的匮乏成为学生写作能力发展中的阻力。其实,生活中的写作素材随处可见,而学生因为种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不善于去捕捉。而不善于发现生活的后果就是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失去兴趣,将导致对语文学科的厌恶心理。 因此我们提出“引导高年级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的实践研究”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写了一个题目,然后是长久的思索,到底写什么呢?其实他们是在搜索写作的素材。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在习作教学中的重要性。然而,许多学生平时不注意积累,不懂得捕捉素材,导致动笔时觉得没什么内容可写,有话写不具体,不会合理表达等。为此,我们首先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捕捉,认识社会生活,乐于观察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生如果只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作文将无物可写。让学生在拓展视野的基础上,学会斟选写作素材,学会在生活中捕捉习作素材,通过让学生拥有丰富写作素材,感受写作快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真正学会从生活中寻求写作素材和灵感,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 | ||||
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已有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及其特点与不足,已有的研究结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目标”中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既是观察生活,点名了习作素材的来源。 生活教育理论。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和生活是一体的,习作和生活也是一体的,习作的素材都来自于生活。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按此进行作文教学,教师应帮 助学生建构写作的意旨,捕捉生活之中的写作素材,指导他们自由地写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捕捉生活中的习作素材,引导学生及时表达,真正体现了“想写即写,想说即说”让学生自由表达的理念。长期这样坚持不仅能够步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这样简单,从而帮助学生消除作文难的问题。 | ||||
课题研究的目标(概括地说明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预期的状态。) 课题研究的内容(将研究目标逻辑地切分成相对独立的研究范畴加以表述,表述具体准确) | 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研究,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懂得怎样在生活中捕捉习作素材,甄选习作素材,积累习作素材,从而做到习作时有内容可写,“我手写我心”,养成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积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作文,在活动中体验作文,捕捉习作素材,从而让学生爱上习作。 研究内容 1、认识捕捉生活素材对习作的意义,激发搜集素材和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搜集素材的兴趣,就能积极地去搜集素材,只要有好米,加上适当的火候,就能煮出好饭来。写作文也是如此。利用一些好的习作范例,引导学生明白好的文章一定是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所得,一定是源于生活的。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2、学会捕捉生活素材的方法。 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生活,太阳底下每天都有新鲜事,只是很多素材都“无情”地从学生身边流走了,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去捕捉。活动是很好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去观察,撷取印象深刻的,作为习作的表达内容。 3、运用素材练习写作。 学以致用,学会捕捉素材的目的是为写作服务的,因此,检验是否会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的关键是是否能恰当的运用。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对围绕素材展开的一系列研究活动的最好诠释。 | ||||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重点回答每一阶段需解决什么问题、怎么做等,问题要与目标、内容、方法相符;并说明每阶段的时间安排) | 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2年8-9月)制订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10-2013年3月) 第一阶段: “理论启蒙”,激发兴趣。(2012年10月) 教师利用例文(最好是名家名篇)讲评的方式,使学生直观认识到作文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增加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阶段:认识和搜集生活素材阶段。(2007年11月~2008年1月) (1)带领学生亲历周围的生活,去校园、社区、商场等公共场合采风。 (2)组织团体游戏和竞赛活动。 (3)系列报告会活动: “校园新鲜事”、“小区动态”、“南京大事记”、“奥运风”、“环宇搜索”。 (4)“相机里的周末见闻”活动,图片展示交流,讲述自己经历的故事。 (5)总结交流会,选择习作。 第三阶段:“实战”捕捉素材并写作。(2013年3月---12月) (1)利用习作课的文题要求与第二阶段搜集的素材相对应,体验搜集素材对写作的帮助。 (2)命题作文训练。(当下热点话题) (3)再次带领学生外出采风,归来写作竞赛,并讲评。 (4)“勤于练笔,生活走进日记”活动。 第三阶段:习作交流阶段。(2014年1月---6月) 阶段性的进行习作交流,不断提高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 3、总结阶段:(2014年9月) 通过以下形式进行总结: (1)论文: A、2014年1月阶段论文,主题为观察、捕捉素材的实践。 B、2014年8月阶段论文,主题为整个活动过程总结报告。 (2)2013年6月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案例设计 (3)学生作文汇编。 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情境活动,在活动中激发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培养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 比较研究法:通过课题活动前后学生习作的对比,总结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捕捉习作素材前后的写作水平差异。 成果展示法:通过学生搜集的素材汇报及阶段性总结性的习作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 ||||
课题研究的条件(开展研究的主客观条件)及预期成果(成果形式、成果名称) | 课题研究的条件: 1.笔者自己喜好文学,勤于笔耕,一直从事小学语文中高年段教学,热衷于作文教学,乐于指导学生习作,并多次获得作文优秀指导教师奖。 2.笔者不断进行学历和专业技能的进修,丰富学识和不段提高业务水平,自学作文教学的相关理论。 3.学校领导及优秀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全力的支持和指导,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文,课外实践活动习作课指导案例设计,学生习作。 | ||||
学校(园)意见 | 签章: 日期:年 月 日 | ||||
县研训中心审批意见 | 签章: 日期: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