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徐坚水彩艺术初探


问 路 白云 头

——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文/李雪晴

大愚和我同乡同岁,但彼此初见时,却已人过不惑。

虽同为中年,却有蒲柳松柏之别。吾白发虽未生,但髭须二毛,言语间早少昔日惊世骇俗之语,慷慨悲凉之气。反观大愚,谈吐时笑傲权贵,有鲸吸江海之量;举手间挥洒自如,有摘斗摩星之势。身材矫健,龙骧虎步,双目炯然如炬,大有昔人“踏遍青山人未老”般豪情壮志。

时值癸巳隆冬,京华小楼外凛风阵阵,窗内茶盅数盏,云雾弥漫,烟蒂成堆。小酌后叙话,娓娓道来,尽是平生坎坷故事,令人嘘唏拍案。

l雏凤声清

大愚好朋好友,皆云其多豪气。我想,这与他出身军人家庭颇多缘故。

大愚父亲本是军中干部,因秉性耿直开罪上级,先批斗降职,后遣返回乡,还在之后文革运动中多次受到冲击。大愚生在文革二年,正值时局动荡,民生艰辛。幼年的大愚,常常生活在惊恐与贫困的氛围中。但父亲刚毅峻节,面对权贵世俗,从不低眉顺眼。父亲告诉自己的孩子们:兵行诡道,人行中正。做人再苦,也要堂堂正正,所谓“独行不惭影,独寝不惭身。”父亲这种恃直不戒的中正秉性,深深地影响了大愚的性格。

孙大愚先生近照

家中生活困苦,在大愚的印象中,全家几乎一年到头地为生计奔波操劳。耕耘播种时,父亲那如豆般砸在地上的汗水,那弯曲如弓的身影;割草挖菜时,母亲那随风抖动的补丁衣衫,那随风飘飞的花白乱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一幕幕,只让人百感交集,悲从中来。饥饿年代,刻骨铭心的是胃的记忆,“瓜菜半年粮”,玉米杂粮之外,地瓜让人天天吃得烧心,野菜更是成为家常便饭,一年中鲜有鱼肉上桌。然而就在如此困苦的环境下,识文断字的父亲毅然坚持供应孩子上学。父亲说,祖上有家训:穷人不学穷根不断,富人不学富不长久。

大愚自幼聪慧伶俐,不仅一学就会,字也写得工整有力,常受老师表扬。但父亲并不满意:“运动运动,学校孩子瞎哄哄个啥!一年就学这些字,仅会些标语口号哪行?”父亲坚持让大愚每天多识多练几个字。缺少纸张,父亲就特地弄来木板,下面垫起砖头,成了一张特殊的“桌子”。他在上面撒些沙土,以筷代笔,让年幼的大愚挺直腰板在上面写划。父亲还东拼西凑弄来一些旧书报,从中剪下好看的字帖,贴在书本里让大愚练。大愚悟性高,又特别勤奋,很快成为全年级乃至全校的书法小明星,办起学校黑板报,小学还没毕业,就为村里乡亲写起了春联。

孙大愚先生近照

大愚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初中时又迷上绘画——守护百姓大门的神荼郁垒,农家房舍贴挂的窗花剪纸,乃至小人书中的神仙鬼怪、文艺海报上的英模造型……都令他目不转睛,啧啧称叹。他找到当时单

县城里有名的画家崔新武老师,学到一些绘画的基础知识与技法。高中时,他还狠练了石膏画,颇有心得。

书画的业余爱好并没有影响大愚的正常学业,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而稳定。1985年,18岁的大愚以优异成绩考入曲阜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大学生活让青年大愚的才智激情得以淋漓发挥。中文系给了大愚一个瞭望古今阅览世界的窗口——诸子百家,信手拈来;诗词文赋,琅琅上口;中外名著,多有涉猎。尤其是,古代文学与书画艺术同根同源,水乳交融,让求知若狂的大愚如痴如醉。正常的功课外,他勤练书法,还常跑到艺术系里听课学画。别人或忙着学商,或忙着恋爱,或忙着入党,或忙着找工作扒门子,而他却痴迷文墨并乐此不疲。

曲阜,是万世师表的圣人故里。孔府、孔庙、孔林是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地,这里建筑巍峨,胜迹众多,还存有不胜枚举的历代艺术绘画、雕塑和书法碑刻,端庄秀丽,美仑美奂。大愚闲暇之日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尤其是孔庙石刻,精美绝伦,碑碑堪称国宝。这里以汉魏碑刻、汉画像石刻最为著名,仅汉代碑石刻就有23块,为目前全国保存汉碑最多之地。痴迷书画的大愚如获至宝,他恳求园区管理员,让他这个穷学生能以园区自愿者的身份自由出入。平时功课之外,一有闲暇,大愚便跑来这里细细观赏揣摩。多年过去,大愚还对这里的石刻如数家珍,像《孔宙碑》隶书的“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规矩”,像《史晨碑》笔法的含蓄蕴藉和风韵的自然跌宕,像《乙瑛碑》隶书气韵的成熟浑厚与端庄典雅……

孙大愚先生近照

最让他着迷的是《鲁灵光殿北陛石刻》。此碑刻有着历经劫波的传奇故事,它是曲阜最早的石刻,不仅是我国现存稀有的西汉早期石刻,也是《石鼓文》、《泰山石刻》之外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该碑刻于西汉景帝中元元年(公元前149年),书法拙朴高浑,篆意浓厚,为典型早期汉隶。景帝三年封其子刘余为鲁王,鲁王好治宫室,在曲阜建灵光殿。1942年,日本考古学者驹井和爱盯上此殿遗址,随后非法挖掘得此石刻,秘密组织妄想偷运至日本本土。岂料,在运至北平时被我爱国人士截获,并偷藏于北京大学校内。1980年,此碑回归故里,藏于孔庙。此事让青年大愚抚今追昔,倍感国宝之珍贵。另外,他记忆颇深的还有《鲁孝王刻石》、《上谷符卿坟坛刻石》、《祝其卿坟坛刻石》以及《王陵塞刻石》、《孔褒碑》、《孔彪碑》、《孔谦碑》、《孔君碑》、《熹平残碑》等。

回想曲阜时的大学生涯,大愚认为:最让他欣慰的,是发展充实了自己的爱好——书画诗文,打下了深厚基础,并始终乐在其中。他曾写诗《面壁苦读》以记当年学习景况:

深夜孤灯伴,凄风阵阵寒;

苦读尽兴时,窗外雪满天。

这几年,他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的文学史、书法史和绘画史,还对中国历代史有所涉猎,让他对中国的文化艺术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把握,更让以后步入社会的他受益匪浅。

孙大 愚与吴山明先生

命途多舛

勤奋好学、才华出众的大愚走出大学,面对他的却不是阳光坦途,竟是事业的坎坷、生活的困顿与世俗的白眼。

也许,是这刚直不阿的个性“害”了他,当然,从长远来看,也正是这落拓不羁的才情成全了他。没有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波折,没有这嶙峋峭峻的别样风骨,哪来以后他书画艺术的汪洋恣肆、纵横捭阖?

深受父亲的影响,大愚从不委曲求全。他从不欺人,也从不让人欺,不平处必据理力争,甚至奋袂攮襟,以命相抗,决不姑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各种文化文艺思潮交相涌起。出于各种社会的、时代的原因,大愚没能正常毕业,更失去了国家分配的机会。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家乡。他先在一学校当代课老师,因与校长冲突,愤而辞职回乡。后在一些单位做临工,均因受不了个别领导的颐使气指而离走。

孙家大学生没有分配继而辞职在家的稀奇事儿在十里八乡间盛传。“狂妄、叛逆、无知”……铺天盖地的吐沫远远超过当年对这个农家子弟考中大学时的称赞。甚至“落荒的凤凰不如鸡”,大量的嘲讽让很多有意说亲者望而却步,失去工作,又不擅农活,才二十三四的大愚竟成了孙家的老大难。年迈古稀的父亲心里着急,四处托人说亲,一连三十余次,竟无一家应承。开始时,心高气傲的大愚不以为然,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挫折碰壁,让他也对自己开始怀疑,甚至一度低落沮丧,闭门不出。

昔日,那位才华出众、永不服输、众人慕羡的孙家少年,此时,就真的偃旗息鼓、甘为平庸了?

孙大愚先生与吴山明、肖峰二位先生

出于生计,不顾世俗的挪谕嘲弄与背后的指指点点,大愚在家乡镇上集市摆了个书画摊,为人写中堂,写对联,画钟馗,画财神。只有在写写画画时,他才忘了烦恼,全身投入——写字行云流水、气势磅礴,作画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博得了路人的阵阵喝彩。

“孩子,好样的!”一声洪亮的喝彩,让大愚停笔抬头。来人六十出头,头发花白但腰板笔直,浓眉下一双大眼亮炯炯喜盈盈地打量着大愚。这不是爸爸的好战友、XXX叔叔吗?

叔侄寒暄过后,他神秘地问大愚:“孩子,想找媳妇吗?叔叔给你找一个,要吗?”大愚没吭声,因为他几乎不相信。他看着叔叔,渴望的眼神等着叔叔的答案。“我先问问,过几天给你家回信。”叔叔回答。

几天后,父亲告诉他:“你X叔介绍的人知道是谁吗?猜猜看……是他的二闺女。”

这不是XX吗?她是大愚高中时的同学,聪明伶俐,美丽娴静。当时双方彼此都有好感,只是功课当紧,没谁会谈情说爱。是她?大愚当时高兴地跳了起来。

其实,在其未来的岳父家里,此时正闹着不小的别扭——除女儿红脸低头表示愿意外,老伴犹豫不决,女儿的两个哥哥嚷着绝不能让妹妹嫁给个“愣种傻子”,否则早晚受苦受穷。X叔说:我这个人没啥本事,但有一样,那就是看人特准。凤凰落荒了也是凤凰,这个孩子有才有志,早晚行!就这样定了,听我的!

孙大愚先生与中国美术学院许江院长在一起

大愚家里是出了名的贫困。为了置办房屋家具,家里连院子里多年的梧桐都伐了换成钱。这还远远不够,岳父还悄悄送钱支援。大愚回忆说:就这样,盖了房,家里其实连新床都没置齐。那是一块门板下垫了砖头支起的,只是上面铺盖了妻子嫁妆的褥被,里面全是厚厚的新棉花,真是又舒坦又暖和……

经介绍,大愚结婚后到附近一家国营棉厂当工人。在这里,他当过过秤员,当过外出的收购员,最后当起了自己更适合的厂长秘书。他写写画画,写文稿,出板报,慢慢地,竟也适应了工作,工资福利也日渐提高,日子也逐渐稳定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社会上开始兴起国营企业的甩卖之风。他所在的棉厂被个体收购,包括他在内的大批职工下岗待业。

家里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顿之中。

在家的日子十分苦闷,大愚就利用这些时间苦练书画。这些年,他购买了很多文化艺术尤其是书法书籍,对正草隶篆各体书法的演变进行了专心研究,一些著名的书法名帖他更是悉心揣摩。他后来回忆说:正是这段清贫苦闷的日子,让自己学习书法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遍临名帖,从《兰亭序》到《蜀素贴》,从《争坐位帖》到《韭花帖》,从《黄州寒食贴》到《仲尼梦奠贴》,从《自叙贴》到《草书古诗贴》……他沉醉其中,几乎不能自拔,一些字帖几乎达到背临的程度。楷书,崇尚颜柳;草书,追怀素张旭。

孙大愚先生与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教授
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徐坚水彩艺术初探

这期间,书店成了他常去的目的地。家里生活再拮据,见到书画善本,他最终会横心买下,回家后好一段时间都如痴如狂。他不理发,不刮胡子,甚至连穿着饮食也懒得过问,练起字来常常不分昼夜寒暑,不知肉味,不知今夕何夕,不知东方之既白……

浑身是艺难遮冷,满腹文章不疗饥。大愚可以为艺术而忘我,但全家的生活却一天天艰难了。妻子十分贤惠,对大愚从来都是呵护疼爱,百依百顺,对大愚的清贫从没有一句怨言。但家里一切需要开销,尤其还有年幼的孩子,坐吃山空肯定不行,况且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1255.html

更多阅读

孙大愚先生讲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故事 授人以渔

多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

转载 孙毓敏京剧艺术讲座全文 孙毓敏教唱京剧花烛夜

原文地址:孙毓敏京剧艺术讲座(全文)作者:梦笔山人第一讲 京剧演员的学艺经亲爱的网友们:  你们好!我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厦门、香港、武汉、台湾、深圳、河北的许多大学、小学、中学、俱乐部、票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都讲过关

转载 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读后热泪盈眶,“问路白云头,天道酬勤也”!孙大愚先生不愧为中国当代真正的书画大师!原文地址: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作者:孙大愚问 路 白云 头——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文/李雪晴大愚和我同乡同岁,但彼此初见时,却已人过不惑。虽同为中年,却

罗大佑歌词创作初探王生宁 罗大佑创作歌曲

《罗大佑歌词创作初探》王生宁被两岸三地、海外华人誉为“台湾流行音乐教父”的罗大佑,其歌曲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是20世纪后20年不可避免的风云人物之一。其歌曲创作源自生活,抒发真性情,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的弊端以及深层的民族文化情

孙大愚先生讲述画家与画匠的区别 画家方增先先生近况

孙大愚先生讲述画家与画匠的区别画家与画匠的区别何在?当今社会,“画家”满街走。有人学画三天就自称画家了。所有学画的人都希望有一个速成班,毕业之后就成了“著名画家”。其实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画家”

声明:《孙大愚书画艺术初探 徐坚水彩艺术初探》为网友無名指的等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