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审美赏析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因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因仕途坎坷,失意无聊,放荡不羁,潦倒终生。其词作多用生动的俚语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是妓女和浪子的生活,因而获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赞誉。在柳永————的创作中长调很多,使慢词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样式。所以说,他不但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开创性的词人”。
《望海潮》是柳永写给当时驻节杭州的两河转运使孙何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词人采用了铺叙手法描绘了杭州湖山之美丽,城市之繁华,以及民康物丰的情景。全词如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上片头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在这里词人运用对偶(鼎足对)的手法,不但表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而且为以面描写作了铺垫。“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烟柳画桥”就是如烟的杨柳,雕画的桥梁。而一个“烟”字描写出朦胧之美。“内帘翠幕”描写居民的住宅的雅致。“翠”是绿颜色的意思。“翠幕”与“烟柳”所描绘的境界和谐,表明了城市的生气与活力。“参差十万人家。”“参差”为大约、差不多之义。这一句表明人家很多,数以万计,从而表明城市人气很旺,十分繁庶。这里,词人同样运用了鼎足对,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霜雪”这里指浪花。“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喻地形险要,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由市内说到郊外,先说岸边,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再说水上,“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意思是说江面上浪涛汹涌,如霜似雪,无边的大江形成天然的险阻。“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珠玑”和“罗绮”皆古代妇女服饰之物。“市列珠玑”说杭州的商业发达,市上到处陈列着珠宝。“户盈罗绮”写市民家庭富有,穿戴铺设都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就是比谁富有,这不但表明肆间商品琳琅满目,而且人们竞相夸耀奢侈豪华。但是对此竞争,我们应该看到词人所表现的重点是突出物质的丰厚。
下片描写西湖和人们的游湖生活。“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巘”是重叠的山峦,这里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意思是说,里外西湖绕着重叠的山峦,秋来桂子发出清香,湖上十里开满荷花。“桂子”发出的清香,香飘万里,并与“十里荷花”结合,很好地提高了词的审美境界,并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词人这里运用了对仗,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审美空间。“莲娃”指采莲女。“嬉嬉”嬉戏、调皮的样子,这里描写了欢乐神态。“弄晴”与“泛夜”不但形成对偶,在意义上也是互文见义,表明了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其中,一个“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这几句描写了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这里不但营造了和谐美好的氛围,更主要的表现出了国泰民安、和乐无比社会状况。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高牙”居高位者的仪仗,这里是指当时的孙何的骑从。“烟霞”指山水胜景。意思是说,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饮酒赏乐于山水之间。这里与前面描写平民百姓的欢乐不同,但各具情趣。“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这里指朝廷。“图将”就是“画成”的意思。意谓这样美的景色,当你孙何有朝一日升官回朝廷去,将好景画成图本,夸示于同僚。这里,词人以达官贵人夸赞,从侧面来表现西湖之美。
在写作上,这首词的艺术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层次分明。
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先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为全词的总起句。接着分述湖上的景物和城中的人家。在转入写钱塘江的雄奇壮伟的自然之美,最后写杭州的商业的发达,物阜民康。
其次,富有夸张性的描写。
这首词写景壮伟,很富有气势之美。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均带有夸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