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父亲的诗词 关于父亲的古诗词

(父亲亲笔题写的诗集名)




(父亲的书桌,拍摄于2013.3.29)

(父亲和外孙女)



(父亲早锻炼的小院)

父亲·父亲的诗词

-----《又寄庐醉墨·锚碟吟草》编后记

2013年3月29日(农历癸巳年2月18日)上午7点40分,父亲溘然长逝,生前没有留下任何遗嘱。我面对父亲每日读书写作的的书桌,案上笔墨犹存,诗书半掩,每每黯然神伤,凄然落泪······我想:缅怀纪念父亲不仅仅是礼仪上和形式上的隆重周到,更重要的是对父亲心灵深处的理解:父亲一生才华横溢,光明磊落,除了从事医学治病救人之外,最大爱好就是挚爱诗词曲赋,特别是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许多不能与人言处,均寄寓在诗歌里。

诗歌,其实就是父亲风雨人生的足迹,就是父亲一生襟抱所寄。

父亲生前曾经出版了三本诗集:《寄庐吟选》逸非作品选》《长筝短笛》。最后一本诗集付印是2003年10月,距今已整整十年了。这后十年的生活,是父亲看罢白云苍狗、阅尽风雨沧桑后的澄明之境,是安享晚年、尽享天伦的怡和之境,也是为社会燃尽犀烛之光的奉献之境,更有多首缅怀母亲的泣血吟篇······如果不将这后十年的诗词曲赋奉献与世人,我们将愧对父亲在天之灵,也愧对诸多喜爱父亲诗词和敬重父亲人品的亲朋好友们。

这本诗集的名称在父亲的诗作中寻觅到:《又寄庐醉墨·锚碟吟草》,封面题字是父亲亲笔。为了读者便于理解诗集名称的由来,我将父亲关于“又寄庐”“锚碟”的作品放在最前面。2008年12月11日,父母由三河迁居来至合肥新居——“又寄庐”。(父亲原来居所称“寄庐”)父母来合肥时已是将近八十岁的老人,在“又寄庐吟草”第一首里,父亲这样写道:

半世迁居十一回,萧萧白发已将衰。

破书万卷劳车马,傲骨一身任去来。

坷坎前尘终逝水,安闲来日且啣杯。

老妻相伴观“猫蝶”(注),小院新蕾正欲开。

注:猫蝶,耄耋谐音

再如:在“又寄庐趣事杂咏”其二十二中父亲这样写道:

曾记当年号寄庐,自惭身世等傭奴。

家归五类逢人小,业入九流挚友疏。

运动来时何可避,妻儿遭累剩穷途。

玉兰此日欣逃隐,百丈红尘不我拘。(注)

注:今日才真算退休了。

我原来打算把父亲的作品按照体裁编排,后来在编辑过程中感悟到这样不利于读者了解父亲的心路历程,于是便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与诗人共享这十年来的喜怒哀乐和人间风雨。但是有独立成篇的专辑,例如像“又寄庐杂咏”和“又寄庐趣事杂咏”就没有打乱,这样集中阅读、便于理解,不至于隔断诗人的文思脉络。

在内容上,基本上照录父亲最后十年遗作的全部:七律:365首;七绝:515首;六言诗:2首;五律:6首;五言排律:1首;五绝:1首;五言八韵:1首;古风:2首;四言诗:1首;词:12阕;曲:18首;赋文:9篇;诗话:一篇;道情:24首;诗钟小辑:共三十题,五十三联;对联:90副;自度曲:2阕;字谜:17个;十首无题诗谜语:80个;悼念诗词联:96首;七律十首·无题和诗:165首。

为什么父亲的遗作由我来辑录整理?这要回溯到我跟随父亲学诗的经历。2009年,我患病在家中休息,无意中翻看父 亲诗集,读到有些篇章,竟然伤心落泪。其实,当时的我,对诗词一窍不通,而我从事的职业与古典诗词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父亲的一生,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但在诗词中,他从没有痛心疾首的呼号,也没有疾言厉色的谴责,应是那蕴藉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深深地感染打动了我。我感悟到:这就是诗词的独特魅力。从那时起,我便尝试着和父亲学诗,竟然达到痴迷的地步。从2010年4月至今,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写了两百多首诗词(除了部分写于父亲去世后)。我从中深深感悟到:中华诗词这种融情志之真、品德之善与辞采声律之美的文学体式,确实应该世代承传,弘扬光大。她有着浩若烟海的传世之作,几千年来滋润着我们民族的心灵,无疑是“厚德载物”的源头活水,是一颗耀眼的璀璨明珠,光照着人们的心灵世界。她所具有的审美认知与情感净化力量,相信每一个领略过她光彩的人,都会被深深地震撼。后来我在新浪开了一个博客,在与众博友的诗词交流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结识了博客中许多人格高尚、知识渊博、诗词品味很高的朋友。从此,一台电脑,一个人脑,便成了我营筑心灵憩园的地方。多少个因病痛折磨难以入眠之夜,我就沉浸在她的曼妙境界中。在经常向父亲请教学习的过程中,我和父亲在思想和情感上也有了更多的交流。父亲也因为家中有了一个学诗的女儿而感到欣慰:记得在此之前父亲曾经担忧:“小女从医虽可继,诗词书法有谁承?”后来父亲在“又寄庐趣事杂咏“其三十四写到:

大年转瞬已初三,日月如流不必谈。

风雪昨曾灾漠北,雨霾今仍滞江南。

斋中欣得研诗女,屏上初观健足男。

即此生涯应满意,喜从蔗境领回甘。(注)

注:女儿学诗,时来求教。荧屏国足胜韩一次。

看到我学诗有进步,又写道:

又寄庐杂咏

十六

小女学诗兴颇高,病休正好练推敲。

情牵漠北风沙月,梦绕江南烟雨桥。

按谱填词平仄稳,配图上网友朋邀。

常来求教辛勤甚,喜见功夫日日高。(注)

注:女儿学诗进步颇快,已有若干较好的作品。

从这些诗中,我深深感受到父亲一直关注着我的学诗,期待着我有所成就,并为我的点滴进步欣慰不已。

记得每当我去看望父母时,母亲总是不让我在厨房里帮忙,而让我去陪父亲聊天谈诗词,担心他会寂寞。母亲去世后,为了排遣父亲心底深处的凄凉和孤独,三个妹妹经常陪父亲打麻将,我尽可能多和父亲谈诗词方面的东西,心想着或许能给父亲一点慰藉······

为了从心灵深处切身感悟父亲作品的内涵,回报父亲的教诲之恩,我便以一己绵薄之力独立承担了整理辑录父亲遗作的重担。其实,以我之国学基础和胸襟眼界,实在难以概括父亲作品的全貌和精髓,只能谈谈我在整理父亲遗作的过程中的真切感受,这也是我今后诗词写作中努力的方向:

一:胸襟博大宽容,性情豁达恬淡,心境澄澈禅定:

父亲在“又寄庐杂咏”的第一首这样写道:

浪迹江湖西复东,孤怀难与众人同。

病枝竟惹多虫蛀,静境能教万虑空。

莫记昔时遭眼白,饶今每晤尚颜红。

平常心态随缘过,坐对南窗待好风。

父亲诗中这样写,在现实中也是这样做的:父亲早晨出去锻炼,那位在文革中迫害过他的人,满脸通红,低头走开,父亲为了不让那人难堪,居然不再去那个地方早锻炼;后来那个人的孩子患了重病,无奈之下去求父亲,父亲曾经口对口地给那个孩子做人工呼吸,最后那个孩子得以脱险。

再如“又寄庐杂咏(六续)”第一首中这样写道:

谪降尘寰八十春,饱经忧患尚存真。

饮兰露养还丹炁,担水汗淋润铁身。

诗继宋唐情系史,医通中外志为民。

非儒非释微参道,无亢无卑似近仁。

父亲自注:今天是我整八十诞辰,因作回顾七律二首,聊自慰耳。

二:关注现实,忧国忧民,悬壶济世,弘扬国粹,一片丹忱。虽已是耄耋之人,仍不忘为社会作奉献,燃尽犀烛之光:

在2003年非典流行时,父亲写道:

小毒居然祸众生,从知对敌莫能轻。

古言曾说蛇吞象,今勿侈谈花满城。

疫本无仇偏作孽,人当有智早知情。

倒流廿载时光日,我欲持戈再请缨。

注:当时父亲已是72岁高龄;

活人大赚死人钱,掘土刨坟连复连。

数块古砖抛白日,一杆洛铲到黄泉。

专家评品周秦汉,媒体流传百万千。

地狱诸魂应感慨,怎知今又见苍天?(注)

注:挖了古墓,扩展旅游,大捞其钱,人欢鬼笑。

七律五首辛卯中秋酒后

敢云一叶便惊秋,半醉焉能解百愁。

马谡无能挥泪斩,岳飞何罪昧心囚。

巍巍泰岱千年茂,滚滚长江万里流。

小智那堪伤大勇,笑看烽火戏诸侯。

在钓鱼岛风波、“七·七事变”七十周年、莫言获奖等重大纪念日或事件父亲都写下了大量诗篇;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父亲居然记住了那么多奥运冠军和获奖运动员名字,并一一给他们写下嵌名联并赐诗(已附录在这本诗集后)。此外,父亲还用大量的篇幅讽喻了当今物欲昏蔽世风日下的不良社会风气,如:秋兴八首,用杜甫韵(二奶叹);七绝卅九首:戏仿古诗;七绝十八首:世风一瞥;即事有感诗34首、道情二十多首。

如:七绝三首感叹十一年

机撞楼坍一瞬间,三千人命丧黄泉。

迷茫未觉时光速,已是飘然十一年。(注)

注:9.11美国世贸大楼被毁,至今十一年。

燕子楼中岁月迁,秋宵霜冷一人眠。

霓裳罢舞迷茫处,裙叠空箱十一年。(注)

注:关盼盼燕子楼故事。

冤判死刑何处诉?任他抢地又呼天。

死邻未死归来后,噩梦迷茫十一年。(注)

注:赵作海冤案。

父亲退休以后,一直返聘在医院继续工作,每天就诊病人都是超出限号,常常下不了班。我们担心父亲年事已高,多次请求父亲休息。可是回到家中,求诊者也是络绎不绝,有的还远在省外,父亲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为了便于病人就诊,后来还是回到医院继续上班,一直到七十八岁搬到合肥才算真正意义上的退休。可是到合肥不久,又有病人打探到消息找上门来。

父亲曾写道:

已近黄昏耄耋身,尚倾余热济烝民。

扶伤救死虽夸好,师古融今应认真。

绝学难传惟束手,愚氓无奈只求神。

狂人欲废中医药,嬴政坑儒卒丧秦。

父亲不仅治病救人,还撰写了大量医学论文和专著,总结从医多年的心血结晶,但也深深地为中医药的后继乏人和中医的衰微之势而痛心疾首!

此外,父亲还担任了《雪花吟》的主编及审稿工作,每年的来稿堆积如山,父亲不仅审稿、还认真改稿,尽量让发表的作品不留瑕疵。来稿的每位作者都想自己的作品能发表,粥少僧多也让父亲伤透了脑筋。但是父亲总是尽心竭力,不厌其繁,力求完美并高质量地完成诗刊的来稿把关工作。

七律二首其一 审稿有感:

欲赏诸家巧样妆,蓬门难识绮罗香。

才悭十指夸针巧,笔欠双眉斗画长。

少见有人高格调,却怜无美嫓施杨。

更教顾及多方友,“叫我如何吃灶糖?”

注:本地俗谚,即无可奈何之意。”

又如:又寄庐杂咏(六续)其十七:

莫怨今番审稿严,为提质量富观瞻。

调和平仄诚求稳,删改词章不畏嫌。

半世从无功利盼,廿年信有感情添。

“雪花”岁岁莹寰宇,又寄庐人梦也甜。(注)

注:《雪花吟选集》第十九期审稿述怀。

父亲的诗词作品屡屡被国内诗词刊物发表获奖,但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不被年青一代重视、或将后继无人而深感忧虑:

如:七绝《华夏吟友》读后感

宏刊巨帙耀山河,屡有佳篇入网罗。

似胜全唐诗万首,却怜作者老人多。

当诗词学会的同仁们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时,十分悲痛,痛呼“天塌下来了·······”父亲几乎将毕生的精力奉献都给了中医药事业及传承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上。

三:父亲是一位性情率真、待人至诚之人,从不会阿谀奉承和媚俗。

父亲曾这样写道:

至于待人接物,向来难改粗疏。

心中有话直言抒,开罪浑然不顾。

罔计金钱得失,模糊加减乘除。

任他褒贬在江湖,风定波平如故。

七律二十一首又寄庐杂咏(六续)

放浪平生爱啸歌,每因脱颖惹愁多。

敢翻诗圣伤秋句,屡忤乡官仗势呵。

骂座灌夫犹自赏,关“棚”公冶任人讹。

胸存正气诸邪避,虺蝎蚊蝇奈我何?(注)

注:孔子说公冶长:“虽在缧絏之中,非其罪也。”我亦孔门女婿。

父亲在诗歌创作中,除了诗友之间真诚唱和之外,很少写应酬之作。但是每每读到意气相投、难得的佳作时,竟然一气奉和二十四叠韵。例如:七律廿四首·次韵酬庐江张本应诗友,一直到诗友因故暂停为止,我想也许父亲意犹未尽,要不还会一直写下去;七律八首红梅依韵奉酬张本应诗友七律四首望春,原韵奉和张本应诗友等,不一而足。父亲若遇到喜庆等邀约,礼金照送,但不参加应酬之类的酒席。但是每当知心好友或诗友们来到家中,一定要盛情招待,并开怀畅饮,纵横捭阖,古今中外,直抒情怀。那时的父亲,意气风发,真有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之豪爽气概。记得仲伯荣先生在《雪花吟选集》第二十一期中曾这样评价父亲:“诗赋人生也风流”。周醒老在《长筝短笛》的序言里也曾经写道:“刘君逸非,乃余之挚友也。其为人,体貌俊伟,能饮酒,喜诙谐,嵚崎磊落,有豪士之风。”

四:父亲熟读儒经,博通子、史,博览群书,融会贯通,借古喻今。作品形式多样:诗词曲赋联,道情,剥古诗、字谜、嵌名联、诗钟、诗词评论、剧本、新诗等,兼善书法,作品发表并多次获奖。临终前几日,还写下《正宫·黑漆弩》十八首。诗词作品达到博大深闳的境界,风格高华典雅,格律诗技艺炉火纯青。

正如张本应先生诗中这样赞誉父亲:“医诗书已称三绝,天地人堪作四知。”《雪花吟》仲伯荣先生曾经这样写道:“风流潇洒,引领风骚。在当代,在我们身边的刘逸非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风流人物’,他立身医界,却文笔潇洒,诗词曲赋全能,其质量、数量在当今诗词界,能与之比肩者也不多见。《说古道今》笔触历史人物三百六十多位,一一以诗词形式点评,堪称诗史。·······他的作品,从时空上看,纵横五千年,远涉太阳系、银河系,近到微子、粒子;从内容上看,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贯珠历史和现实,道出自己的心声,写出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当然也不乏融生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的笑料作品。”金长渊君在挽联中写道:“逸世奇才,擅赋杂诗常疗杂症;非凡道德,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周醒老曾在序言中这样评价父亲作品:“君博学多才能,行医之暇,辄爱吟哦,抽其绪余,发为诗歌,惊才绝艳,卓尔不群,兴观群怨,兼而有之。以其学植深、根柢厚,故能题材广,堂庑大,涵盖万有,细大不捐。大则国际事件,小则乡曲琐闻,皆吟咏之。·······其诗歌,风格秀逸,语言洒脱,圆而不滑,熟而不流,所谓诗人之诗丽以则也。他人每恨才短,而君却嫌才多······”。这次我在整理搜集父亲遗作时,在书橱的最上面角落处发现有一大堆父亲从未示人的诗歌获奖证书,父亲为之题字:“虚花一束”。最近的一次就是他八十三岁时参加“杜甫杯-吟杜甫”全球格律诗创作比赛获优秀奖

杜甫吟应香港诗社之邀(限十一尤韵)

诗似清泉万古流,名同日月耀神州。

襟怀浩淼悲民瘼,魂梦缠牵系国愁。

夜月鄜州情缱绻,秋风巴峡苦淹留。

堪嗟未掌盐梅鼎,忧国忧民亦杞忧。

父亲的七律二十六首《秋蝴蝶》中的很多首,被选入《华夏吟友》这部荟萃当代海内外华人诗词精品的巨著。现录其中五首:

七律五首秋蝴蝶(二十六选五)

万花酣睡近重阳,访绿搜红绕画廊。

春梦好从昨日醒,舞衣犹带昔时香。

丹枫金粟堪为友,白荻黄芦欲作床。

多谢深情有知己,千秋绘影感滕王。

旧径寻芳意正浓,迷离镇日觅前踪。

天边犹识春宵月,寺近常闻暮后钟。

极目晚霞红灿烂,赏心修竹绿葱茏。

而今始悟时为圣,瘦菊矜夸绝世容。

觅得藤萝便作家,风餐露宿漫兴嗟。

历经百劫难成佛,缘正三生只识花。

旧伴凋零空眷恋,故园岑寂绝喧哗。

等闲欲作逃禅客,无是无非看晚霞。

露冷霜严历劫多,铅华洗尽影婆娑。

身轻自诩仍潇洒,骨瘦偏怜耐折磨。

好使庄周留梦幻,漫教谢逸入诗歌。

隔墙一样秋萧瑟,莫遣纷纷任意过。

徘徊重过故园门,旧径纡回夕照温。

追昔自怜余粉翅,抚今莫叹近黄昏。

疏林霜重情无改,冷月风高梦有痕。

太息春花随逝水,千秋谁为赋招魂!

父亲咏史诗作甚多,如:

读史随笔

七律低调季札

读史深钦季札贤,几番让位志弥坚。

外游预见分三晋,挂剑钟情谊九泉。

夜宿闻钟悲燕幕,始齐说晏得巢全。

不知墓剑何人获,可否如君著史篇?

五律吴越春秋

勾践能实践,夫差识有差。

卧薪尝胆苦,拒谏杀胥邪。

胜者骄成暴,败王悔已遐。

春秋吴越斗,变幻若云霞。

再如父亲在八十三岁时写就的“七律十首无题”发表后,和诗达到165首。

在此集中,咏史和咏历史人物之作共达一百五十九首。七绝三十九首;戏仿古诗;剥唐、剥古诗四十多首;读史随笔二十九首;道情七首:咏正史无、稗官有的名人;七绝廿九首读《明朝那些事儿》;诗评历史人物:几种体裁共28首;七律十五首:戏改胡大川幻想诗,用原韵;七律十五首:读袁枚《落花诗》,步原韵,咏花亦咏事等。还有多篇赋文,父亲在这些作品中,典故史实随手拈来,借古喻今,极具诗歌的教化功能,可见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开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

五:父亲的诗词作品,是他坚守良知、保持独立人格在文字中的自然流露和显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过:“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那些具有真善美价值的诗词深深植根于人的心灵,是任何强暴的势力都无法将其摧毁的。在文革时期,父亲被关入“牛棚”,戴白袖章站街,批斗罚跪,每天从陡峭的河岸挑三十八担水,还有许多精神上的非人折磨。父亲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屈辱和高压,始终高昂着头。曾敢于三次当面怒斥工宣队,当然后来遭到更残酷的打击和报复。在那样风雨如晦的日子里,父亲依然吟哦出大量血泪诗篇,藉此排遣人间的彻骨寒冷和身心痛苦。父亲曾写道:“比如修‘上三公路’,院里就有好几个人参加。除我之外,都不是批斗对象。这时我的心情也好了许多,又想作诗了。在‘上三路’上我就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勤荷镢头如荷锸,漫敲石子似敲棋’。前一句是刘伶的故事,他是个非常爱喝酒的人,我也爱喝酒,也姓刘,我很满意这两句诗。放工回去来时,在路上又把我批斗一次,但我已经‘司空见惯’,他们声嘶力竭地批斗完了,我在肚里也把这首诗做完了。”在《我也是一名“运动员”》这篇回忆录中父亲这样写道:“这个时期,我写了许多诗,但不敢正正规规地写出来,怕被人看见了又是罪证。我想了一个特制的办法,用小学生的练习本,那上面是一格一格的,我把七字一句的诗分格写,隔七个格字写一个字,第二句又接着第二格写,这样把本子写得满满的,旁人看时,那句子根本不通,只道是练字,这个秘密一直没有人识破。但可惜的是,这本我命名为‘棚中吟’的诗集,终于还是胆小了,一把火烧了。后来只有一位记性特好的姓张‘右’派朋友,还记得几首,其中有我写给他的两句:‘可怜无处藏佳句,熟读君诗记腹中’。”

父亲八十三岁高龄写作的七律十首·无题

百千万亿劫余生,何日能观四海平?

名马不堪鞭酒醉,美人未必识情诚。

十年烂漫悲歧路,一代风流失故城。

极目荒原腾野火,春云底事误行程?

谢尽残红剩绿阴,怀中抱子自情深。

心无明镜身无翼,座有空杯壁有琴。

歌罢阳关人作古,稿焚牛舍我伤今。

彷徨不识蓬山路,蹀躞刘郎霜鬓侵。

父亲的诗词作品,无不寄寓着刻骨铭心的风雨沧桑······

六:父亲作品注重诗歌的讽谕作用,无事不可入诗,语言平易浅切通俗,语浅意深,小中见大,幽默风趣,一语双关。

回忆起我初学诗词写作时,父亲曾引用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告诫我:写作一定要“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诗歌要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独见真率之情志。而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才是诗的最高境界。父亲是这样教育我的,他在诗歌创作中也是如此实践的。在当代诗人中,父亲尤其敬慕聂绀弩先生:敬重他虽然满腹辛酸却能超越苦难的不屈风骨和卓然独立的人格;喜欢他旧体诗中洒脱又愤激厚重的情怀,和那只属于超越苦难者才有的讽世、自嘲中的几分幽默;当然也喜欢他那率性而为,近乎口语的诗歌形式和风格。语义双关,虚实相生,通达、洒脱其外,愤激、沉重其内,深得庄子之境界说。(引用自冰清姐点评我的《读<北荒草>纪梦》)更有一位父亲的诗友这样评价父亲作品:“刘翁诗词,格高意蕴,无论历史与现实,涉笔成趣,堪称聂绀弩第二。”

七律读《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有感

投荒万死鬓毛斑,炼入烘炉庆又还。

绿野春回人已老,青萍淬后锷无残。

低眉荷戟天难曙,当酒烹茶夜不寒。

地狱天堂惟一笑,宵深拍遍旧栏杆。

浪涛千古大江东,过眼咸知万事空。

天地生予当有用,古今多事恍如同。

笑看逆境人诚杰,留得奇诗鬼亦雄。

读罢心潮几澎湃,悄然夜月照帘栊。

家中养了一只白兔,父亲写道:

七律二十一首又寄庐杂咏(六续)

肥壮兔儿喜乱跑,能玩能吃一身膘。

跳蹿运动期逃逸,拱揖承欢献媚娇。

似讲卫生闲“洗脸”,惯图舒适卧伸腰

隔栏围困休嗟叹,无罪人犹坐大牢。(注)

注:小兔已成大兔,成天关栏,亦可怜也,兔犹如此,人何以堪!

写荣获“诗神”称号:

昔年曾被称‘牛鬼’,出得‘棚’来始算人。

今日捧函惟一笑,‘蛇神’进化作‘诗神’。

还有七绝卅九首戏仿古诗:

十里郊原绿映红,水村山郭漾和风。

南来四十余工厂,多少楼台烟雾中。

十七

山外青山楼外楼,酒家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官人醉,直把神州作美洲。

三十一

满天星月满楼霜,被冷灯残卧女皇。

记得秦城监狱夜,秋宵只为一人长。

七:父亲具有大爱慈怀:对家庭每一位成员的深沉挚爱,对朋友真诚坦荡的友情,与母亲六十五年相濡以沫的患难之情,无不充溢在诗歌里。

如写我们四姐妹和父母的五个家庭:

五家松散似联邦,两老中心若上皇。

下有四家加盟国,岁时团聚亦寻常。

再如六次续写的“又寄庐趣事杂咏”,共148首:

廿八

炮竹声声逼岁残,空调在室不知寒。

牡丹才植犹酣睡,佛手留枝耐细看。

厨溢菜香忙母女,砚濡墨晕涌波澜。

即开年饭团圆坐,三代同堂笑语欢。(注)

注:今天是除夕。

父母六十五年的风雨人生,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母亲去世后,父亲深哀巨痛,泣血为诗,悼念之作:十九首七律,七绝六首,挽联四幅,词三阕,其中长调《莺啼序》一阕,多达三十多篇。

如:七律十二首悲怀历述

平生不写悼亡诗,噩运而今厄我时。

潘岳情伤千古誉,老元悲遣后人追。

但凭遗像留君影,惟藉哀词寄爱知。

终夜常醒仍待续,绵绵此恨应无期。(注)

注:诗已写数首,挽联两副,今后可能还写。

七律六首又寄庐哀思草

不向荒郊化纸钱,德高心善应升天。

骨灰在室遮风雨,遗像供橱永挂牵。

三鞠躬时儿忆母,一堂聚处泪如泉。

也知世事皆如此,千古存亡本自然。(注)

注:祭“七”时有感。

再如:七律 亡妻周年祭

冷露西风瞬一年,蓬山此日可安然?

钗衣元稹悲怀忆,松月东坡魂梦牵。

酒涤愁肠今已减,烟迷衰体竟难捐。

不修墓地遵遗愿,比翼他生翔九天。(注)

注:母亲生前曾与父亲达成共识:不修墓地。但是我们后来发现父亲曾留有墓碑设计图。为了寄托哀思,我们还是给父母购置了合葬墓地。

天净沙·亡妻二周年祭

寒门僻院幽斋,残花老树苍苔。

雁阵斜阳暮霭,断肠人在,思君遥望蓬莱。

悼念老友葛裕民突然逝世,真情实感,若现眼前,不落俗套:

葛翁匆促赴蓬瀛,肯舍三河旧友情?

不再街头摇瘦影,更无窗外听哦声。

胃残戒酒求除死,齿缺迟镶盼又生。

年已八三非夭寿,《雪花》少个老头兵。

八:父亲不仅爱大千中的芸芸众生,也爱滋生万物的大自然。从2008年12月11日至2013年3月29日,在4年4个月的时间里,父亲对又寄庐庭园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咏物寄情,以敏锐的观察和独特的视角写下了许多生动诗篇:

如:又寄庐趣事杂咏

月季今春第一花,清晨吐艳衬朝霞。

绛唇初启娇如语,绿袂添妆媚足夸。

未必千金能卖笑,只凭两指便离枒。

我赏人赏皆为赏,何必斤斤你我他。(注)

注:小院月季第一枝花,夜被人摘去。

诗痴从不爱金银,叵耐园葩袭此名。

观色俨然黄白物,评花不与紫红争。

温将攀附图存意,化作虔诚入世情。

多谢神农能赏识,愿施全力济苍生。(注)

注:园中金银花盛开,黄白二色,既美且香,更是一味良药。

二十一

晨练悠然小院中,鼻端忽嗅桂香浓。

怪它重放一棵树,相距无过两丈弓。

同种同时非地异,未培未护靠天公。

看来花事如人事,蓬户朱门别富穷。(注)

注:院外两株桂树,一株重开,一株默然,不知何故?

九:父亲虽已值耄耋之年,但视野开阔,思维清晰,身体康健,记忆力非凡,从未停止对世事的思考、对人生及生命意义的感悟。

如在“又寄庐趣事杂咏”中父亲写道:

二十三

人如砂粒在恒河,宇宙恒河无数多。

蜗角拚争决生死,槐窝富贵梦婆娑。

下愚击壤人称乐,上智忧民事每讹。

自笑芸芸甘俯仰,百无一用等闲过。(注)

注:闲来读书较广,越读越觉糊涂。

小民底事盼青天,端为乌云掩日边。

腐败已侵公、检、法,祸冤总是假、权、钱。

昔年鱼水今火水,此日商奸官亦奸。

纵有龙图三铡在,可知多少饮贪泉?(注)

注:腐败已深入多处,纵有三铡,亦难为也。

唐多令 ·古今兴叹

烽火戏诸侯,周幽一旦休。找原因,信口胡诌。褒姒无端成祸水,男子汉,可知羞。读史使人愁,古今似有俦。战海湾,借口寻仇。昔日阿伊今剩叙,是谁在,笑高楼?!

五古鲍鱼今昔

始皇死尸臭,淆味用鲍鱼。

底事今日宴,此鱼享盛誉?

有人倡言道:“闻臭吃时香。”

从此人间世,纷纷逐臭忙。

七绝读《灵山》(注)

云笼雾罩访灵山,魂梦关河跋涉难。

有即是无无即有,爪鳞偶现不全观。

注:《灵山》:作者高行健,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部小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八十年代的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和心灵轨迹。

在这七个月的时间里,虽然人天两隔,我却能在文字里和父亲情感交流,心灵相通:我仿佛看到在那棵殷红似火的石榴树旁,在那绿荫氤氲的葡萄架下,父亲每日早晨在庭院里漫步,做俯仰吞吐的保健功;又仿佛看到父亲还坐在那张宽大的书桌前,一杯清清绿茶,一支袅袅香烟,然后打开书报阅读、写作;还仿佛看到父亲和我侃侃而谈诗词的写作要领,指点着我写作中的谬误;又仿佛看到每天晚上父亲斜倚在床头,就着台灯的光亮,手不释卷,直到困倦才入睡······我总觉得父亲不会老去,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一切都那么正常有序,怎么一下子就人去庐空,又寄庐的世界一下子颠覆了······

这七个月来,无论时空相隔多么遥远,却永远割不断我们血浓于水的父女亲情。只要一读到那些仿佛昨天、依稀眼前的情景文字,眼泪也不知道流了多少,对父亲的思念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强烈······以前父亲的诗稿交我打字时,我却没有现在这样刻骨铭心的体会。现在重读父亲八十三岁时写的七律十首无题,每每读之,就有无限哀伤和无尽的思念:

故里淝津暂驻骖,酒醒断续忆江南。

青山云起村长静,野店花香果倍甘。

缥缈赤绳难系足,瞢腾白首欲归庵。

白沙岭上饶诗兴,佳句无多只二三。

十首无题筪内存,聊将有感记朝昏。

半生鹊渚新诗本,四月莺溪旧梦痕。

颠沛红尘伤阮路,萧疏黄发忆程门。

颓然又寄庐中客,且藉涛笺续断魂。

现在写下这些文字,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么后悔:悔不当初再刻苦勤奋些,多多写作而不偷懒;悔不当初能细细阅读父亲作品,早早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悔不当初能够切身感受父亲内心的孤独和凄苦,能多给他一些温暖和慰藉······假如父亲还健在,我的写作就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盲人摸象,苦苦求索。不过我依然要感谢诗词,若不是这次整理辑录父亲遗稿,我不会有这么刻骨铭心的感受,也从未如此近距离地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

说真话,在整理辑录父亲遗稿的过程中,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退却,因为太艰难了:

以我尚在诗词殿堂门口蹒跚学步之能力,怎么能够诠释父亲的作品;我的古典文学功底很是浅陋,很多字和典故不知道,甚至父亲诗中的农历年份,我只得一一查询;父亲留下的稿件,有些没有日期,须通览所有内容后才能慢慢揣摩大概在什么位置;遗稿中有些作品不清楚以前是否发表过,我必须对照前面三本诗集一一细查才能确定;更未曾想到工作量如此之大;心中感受很多,却苦于文学功底浅陋和诗词理论懂得很少而难以表述清楚,更不谈从理论上对诗词进行解析和点评;长期患病,身心饱受摧残,经常彻夜难眠,只能靠安眠药物入睡;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老眼昏花,头昏脑涨,身体透支很多······

我通读辑录的电子稿也不记得多少遍了,只记得对照父亲手稿已校对了三遍:逐一纠正父亲对原稿字句的改动,逐一按时间调整排列诗词顺序。这七个多月来,眉间心上萦绕的就是这件大事,其中甘苦唯有自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这个崇尚实际、追求物质的时代,诗,尤其是旧体诗词,就如父亲写到的那样:“却怜作者老人多”。今后的年轻人还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条路上寻寻觅觅?也曾有人这样说过:古往今来,大凡作诗人总是痛苦的,而在今天做一个真正的诗人尤为如此: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要走一条遥接先贤心境、“独与天地相往来”的路,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思考,就要有一种殉道精神。我将在中华诗词的澄明境界里继续营筑我的心灵憩园,安放自己纯净的心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我写罢此篇东扯西拉的拙劣文字后,却感到一阵心虚-----一定见笑于诗词方家!也不知道父亲是否会满意我的这次作业:在父亲去世整整七个月后的今天,我以抱病之身、竭尽全力地完成了魂牵梦绕的一件事----尽管这次作业父亲是在天堂批阅的······至此,我想到了父亲的诗友张本应先生读罢我的《七律八首·悼念慈父》曾经写道:

句句清寒字字奇,半为执着半为痴。

医诗书已称三绝,天地人堪作四知。

画里真容心上梦,堂前慈父眼中师。

始闻三月梁间燕,带血啼成悼念诗。

这正是我要说的话:······

最后,让我还是以两首七绝为这篇已经不短的文字做结束语吧:

飘然鹤去盼音鸾碧落人间吊影残。

想必双亲同念我:宵深辗转入眠难?

空梁落燕傍谁欢?犹剪西风恋旧阑。

梦里呢喃噙泪记:声声切莫说艰难。

女儿燕语写于2013年年10月29日

(父亲去世整七个月后)

敬录楚江闲鹤先生美玉:

七律·读烟雨楼台君《父亲·父亲的诗词》记感

整理令尊遗作,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一回泪盈盈的祭奠,

更是一次情切切的缅怀……


一吟诗草九回肠,巢燕难堪月染霜。
泪雨本因春雨软,词林可共杏林香。
亦曾醉墨悲神鬼,未必悬壶谋稻粱。
十万风云庐外过,但留三绝
刘郎。

【注】烟雨楼台君先严刘逸非先生居所名“寄庐”。其诗友、庐江诗词学会张本应《赏读烟雨楼台悼父诗有寄》:“医诗书已称三绝,天地人堪作四知。”

敬录秋颜素心君美玉:

读罢烟雨君呕心沥血之作,深深为令尊的博学、多识、高怀折服!也为你们父女深情而泪潸。令尊以非常道德和智慧傲立人世,无愧无憾!您继承先父衣钵,弘扬国学,可慰可敬!

人无千岁古难全,济世悬壶锦绣篇。
父志女承堪告慰,流年逝水恨能填。

敬录一缕清风君美玉:

令父已乘黄鹤去,如椽健笔写诗经。

示留晚辈学神韵,盈耳梁间三日听!

敬录一点香兄美玉:

七律读烟雨楼台博友《父亲·父亲的诗词》有感

出岫云轻慢绾风,兰皋信步度从容。
浅吟月韵浮天白,醉唱江声喷日红。
笔墨寄庐磨紫砚,琴筝猫碟寄焦桐。
沧桑话尽三余后,今古炎凉一味同。

2013.11.25

敬录陋室主人—蓑翁先生一组美玉:

宵深辗转入眠难,先考音容立眼前。

驾鹤西游追故妣,天堂携手佑庐缘。

犹剪西风恋旧阑,似梳秋雨忆经年。

忧思考妣唯托梦,叮嘱相搀共御寒。

谨以鹤翁雅韵奉酬烟雨楼台乡友《又寄庐醉墨*锚碟吟草》感怀
耄耋吟草韵流芳,醉墨茅庐意嵌章。
韫玉怀珠德懿展,唐风宋韵仄平装。
光明正大胸襟荡,救死扶伤责任扛。
天妒儒贤淝水叹,艺传燕语古风扬。

敬录精评和真诚鼓励:

冰清姐:

楼台,细读了两遍。不仅令尊襟怀、气节、人品、才情、功力令我拜服,就你对父亲的孝敬、缅怀纪念落到了对父亲心灵深处的理解,也使我非常感动。
“斋中欣得研诗女”“喜见功夫日日高”——衣钵真传,诗家大幸!——如今,我也听到他天堂朗朗的笑声!

知父莫若女

读烟雨楼台君《父亲·父亲的诗词》,让我心生了许多感动。我读了又读。楼台君在她父亲刘逸非老先生逝世后的二百多个日日夜夜,整理编辑了他近十年的诗词遗作。她在父亲生前最为钟爱的心灵文字中徜徉、研读,就如以往一样紧紧依偎在老父身边,听他诉说,听他吟哦,听他喜怒哀乐!——尽情地享受着那一片曾经并将永远属于她的温暖的阳光。不仅这样,她要将父亲生前想结集出版但没来得及公开印行的这些诗词,依照父亲原已题就的《又寄庐醉墨•锚碟吟草》集名予以出版。让父亲的心路历程、诗意情怀和非凡的功力展现出来,以为同仁同好心之所享。

我为之兴奋,也钦佩不已!因为孝心无价,因为她敬孝之心又已经落到了深层、实处。大凡人生最感欣慰的事莫过于自身襟抱才华能自如伸展,或能得到真切的理解认同。更何况自己亲骨肉对此钟爱胜如珍宝,能主动接过这爱的接力棒,轻快地向前跑。请看“斋中欣得研诗女”;“喜见功夫日日高”——这“一欣”“再喜”,老父对女儿资禀颖悟和学诗有成何其遂心如愿!试想,还有什么比这贴身的小棉袄更令人感到熨帖舒适;又有什么比这精神生命的曙光延绵不断更能慰藉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灵。

尤其令人赞赏,烟雨楼台君站到传承精神文化遗产的高度对先父遗作予以传播。她认定中华诗词“融情志之真、品德之善与辞采声律之美”,是构筑和滋润我们民族心灵的宝藏,应该世代承传,弘扬光大。而她父亲生前十年的这些诗词(再前的已出版)是“看罢白云苍狗、阅尽风雨沧桑后的澄明之境,是安享晚年享天伦的怡和之境,也是为社会燃尽犀烛之光的奉献之境。”如果不将它奉献与世人,“我们将愧对父亲在天之灵,也愧对诸多喜爱父亲诗词和敬重父亲人品的亲朋好友们。”(引自烟雨楼台《父亲•父亲的诗词》)

——啊,她先父诗词蕴此三境,应是我国诗词洪流中一朵美丽的浪花,若不让它汇入这清流任其舒展,女儿怎能心安!何况父女血脉相承、心心相连;先父一生坦荡豁达地笑对坎坷困顿,他洒脱澄明的情怀,无法泯灭的先觉良知和富含哲意的内心,铸就了他诗词高亢的气象、冲淡的情趣;她先父一生誉满杏林,熟研青囊真诀,还熟读经史子集,以诗词曲赋寄寓自己的情感体验、生命气息......,这一切的一切,都已深深地刻在女儿心底。像久旱逢甘雨一样,她感到格外的清凉湿润。

当然,这种“悟”和“承”也不是人人都能享用的。父女再有亲亲血缘,若不识这心灵之宝、不懂承传的要义,或没有些许默契,女儿也是不足以语父亲的诗词和胸襟的。

知子莫若父,此说古已有之;像烟雨君这般看重先父心血之作,不也在告诉我们: 知父莫若女么!—— 诚哉、善哉!

------------------------------------------------------------------烟雨好。写了篇读后感贴在博客。请看看,提些意见啰。

另,你父亲诗句中“挥泪斩马谡”,你几次误敲成了“马稷”。改改吧!


闲居采真老师:

医诗书已称三绝,天地人堪作四知。
诗友评价真切,令严风雨人生,翰墨留香。烟雨君克绍箕裘,颇得真传,并悉心编辑慈父遗作,使之发扬,孝诚可嘉。

一海粟师友:

读了两遍,字字是心血心情。
老人家应该欣慰,其诗品已经遗传流淌在您的血液里。
希望令尊的遗作早日结集付梓,将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望楼台君节哀珍重,早日康复!近来碌碌,疏于走访留评。但与炊烟兄长交流时,我们每次一定提到您。心有牵挂,尽在不言中。印象中令尊在世时,知悉我们姐妹之间坦诚的诗词交流和往来,这是海粟欣慰的。
您学诗时间虽然不长,颇得真传,有乃父之风,给老人家很大的安慰。愿二位老人在九泉安息。

往事如烟兄:

上午来读了一遍,没有留言,就是想再来读。
深深为烟雨对父亲的挚爱所打动,深深为烟雨的父亲高尚品德所感染!烟雨整理出老人家的遗作,是作为女儿的不懈责任更是对父亲最好的纪念祭奠缅怀!苏家一门三词人,难胜父女诗缘深!老人家在天之灵为由你这样的女儿定感欣慰!
问好烟雨楼台,这一段时间够辛苦的了,好好休息休息!
期待《又寄庐醉墨·锚碟吟草》问世!精神永垂!

不慧君:

来细细地、慢慢地、敬畏地读烟雨君的心血文字,是普通又不普通,看似是一个家庭两代人对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承,其实,是一个民族血脉基因的良性循环!我们欣慰!我们敬佩!烟雨君,保重身体,为一种文化保重身体!祝福!

过往云烟君:

细细通读一遍,意犹未尽。字里行间,为老父亲的豁达人生和高尚情操所感动。诗词功力深厚,词句自然,信手拈来,可谓炉火纯青之境界!白话入诗,生活点滴为题材,是从传统的唐诗宋词中开辟的另一条诗词之路,有专家学者称之为“后唐宋体”,有聂绀弩之风骨。待《又寄庐醉墨·锚碟吟草》出版后,一定买一本,再仔细研读!可作我师!问候楼台姐,辛苦了,你不但为父亲实现了遗愿,也为中华诗词做出了贡献!致敬!

敏敏君:


紧紧拥抱亲爱的烟雨老师!这篇《父亲.父亲的诗词》敏敏整整读了两天,只想对您说,读着我最能感知您的心情文字,我的泪在无声的流着,同样的心境,同样的心情,说不尽的疼痛。我感知,我身受,那份心痛,内心充满了悲伤,我知道我读这样的文字,我会哭,可我偏偏又来读这心疼的文字,宁可哭得稀里哗啦。。。因为我知道,什么叫父女连心,这几个字的真正含义。知道女儿思念父亲的那一声声深切的呼唤......

这段时间,真是辛苦您了,抱病之身、竭尽全力为父亲遗作辑录整理,完成了魂牵梦绕的一件事。这整理期间的过程,心是何等的痛,只有把内心的哀思情愫与思亲之情的波澜起伏,把对父亲的那份爱念之情倾注于文字里。我拭擦着眼泪,听您伤心诉说着生命中的最爱,这份最爱,来自父女之间割舍不断的血缘之情,这份爱,在时光的长廊里迂回流转,散发着通透的光芒。那是爱的光芒,来自挚爱的父亲。父去肝肠断,洒泪思难眠!梦绕魂牵!爱,锥心刺骨,心好痛......在这篇文章里,您用委婉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和父亲相处的点滴往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才华横溢、宽容豁达、待人仁慈温和又不失刚气的父亲的情怀与个性。透过文字,将一位高大清朗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身正气的父辈,豪情满怀,文采飞扬,朗朗傲骨,辉眏后人。父亲的人品,诗品,与日月同在,与江河共存!敏敏为父亲三鞠躬,略表吾衷。

在这里我要告知在天之灵的父亲,您的出色,您的意志品质、您的精神境界,您的才华、涵养及能力,都已在您的宝贝女儿身上遗传了,父亲您该有多欣慰与骄傲啊。让我敏敏好甚敬佩与仰慕!此刻,让我们一起在文字里怀念远在天边的父亲,让这份生命中的最爱永存。烟雨老师!别再伤心了,好好休息,多多保重!遥问好!

永远二十二君:

重新品读,字字凝血,感动!
当时拜读令尊大人无题十首,虽是管窥,已为折服,受于激发,步韵十首,难表敬意。今日略窥全豹,更加惭愧万分,当时步韵之作,实在粗疏,不尽如意,若老人家天堂有知,望勿笑我。有此缘分又幸甚何如!
人言刘老是“聂绀弩第二”,以我之见,或者是从为诗技来说吧,同时,两人都有相似的经历和一样旷达超脱的心胸,所以,这样说也未尝不可。事实上,要论涵盖之广,数量之多,触角之深,得益于刘公后半生环境的稳定和宽松,以及自身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涉猎,聂则应该羡慕刘公了。再从诗的实质——即具体内容上说,聂老更趋向于一个文人,而刘老,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人,他以文人的眼光和社会人的姿态去接触社会,描写社会,反思社会,让人感觉更加心悦诚服又平易近人。

祝福烟雨楼台大姐,您近来辛苦,要注意劳逸结合,保重身体才是。

鹰飞倒仰君:

再一次来到烟雨楼台,拜读烟雨君倾尽真情、心血凝成的怀念父亲的文章,再一次深深感动。
令尊大人是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集传统美德于一身:忧国忧民,悬壶济世,坚守良知,学识渊博,性情率真,人品高格……更兼有超群才华,精通诗词歌赋……高山仰止!
烟雨君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当引以为自豪。烟雨君生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得令尊大人真传,无论是人品还是诗品,都不负父亲期望。正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在博间结识烟雨君,有缘,有福!

淡泊轩主:

在这篇文章里,您用委婉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和父亲相处的点滴往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才华横溢、宽容豁达、待人仁慈温和又不失刚气的父亲的情怀与个性。透过文字,将一位高大清朗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身正气的父辈,豪情满怀,文采飞扬,朗朗傲骨,辉眏后人。父亲的人品,诗品,与日

在这篇文章里,您用委婉平实的语言叙述了和父亲相处的点滴往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才华横溢、宽容豁达、待人仁慈温和又不失刚气的父亲的情怀与个性。透过文字,将一位高大清朗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一身正气的父辈,豪情满怀,文采飞扬,朗朗傲骨,辉眏后人。父亲的人品,诗品,与日月同在,与江河共存!
------------------
读了您父亲的遗作,再读您整理的评文,深感父女之间的爱是至纯、至真、至浓,是人间大爱的彰显。尤其拜读您的评文,让人荡气回肠,思绪翩翩,简直是千古真情的凝注。她非但是您父亲智慧的结晶,更是您将亲情融注在父亲的遗作之中,是水乳交融,是血的纯度一脉相承,是墨的浓度再次延伸乃至升华!读之遗作及精美而富有心灵的文字解说,不禁惊叹:兰亭香墨传真爱,烟雨廉纤数谢家!

黄鹂又啼数声先生:

烟雨君,我因脑供血不足,今年在海南过冬,慵懒了,恕我来迟。看了您为纪念父亲写的长文,深受感动。有您这样的女儿,令尊大人当含笑九泉。什么是最好的遗产?不是您父亲留下了多少房屋和财产,而是您父亲作为一个中国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那种人格精神。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在进取与循世的矛盾中终其一生,"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您父亲是在今日新时期现实环境下,对整个人生,世上纷扰,社会的怀疑,一定程度上自觉的,直接的显示出一种不合流俗,不退避的自我意识,或者可以说是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您有这样一位父亲,是您的骄傲,您父亲有您这样的女儿,他会感到欣慰。

洗渭听涛吟长:

慢慢品读令尊的一些诗词,其许多东西都是平时日常所见,但在诗人的笔下,妙玉生花。且诗格工稳,富有意境。作为行家里手,老人家的诗词值得一读。没有浮华但却厚实,小处着墨,诗中飞华。其手法,功力,技巧都非常娴熟。根本没有现在年轻人的浮澡,生硬造词,一知半觉,还飘飘然......




休博两个月了,烟雨问候各位良师益友。


父亲·父亲的诗词 关于父亲的古诗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022.html

更多阅读

月圆人团圆!咏中秋的古诗词,你会背几首? 月圆人团圆

月圆人团圆!咏中秋的古诗词,你会背几首?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以月来寄托思念之情,留下了诸多千古诗句。以下这些中秋诗、咏月诗,哪句打动了你?

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摘录 关于惊蛰的古诗词摘录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要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在此,摘录一些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

风花雪月的古诗词 风花雪月的意思

文风花雪月的古诗词梅 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苏轼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

关于父爱的古诗词 一句父爱的古诗词

关于父爱的古诗词摘录《送子龙赴吉州掾》陆游〖宋〗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负职乃

声明:《父亲·父亲的诗词 关于父亲的古诗词》为网友赤脚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