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军礼的故事
从军多年,我特别重视军人之间的相互敬礼,觉得敬礼的动作是军人的基本脸面。你给别人(无论是上级或战友)敬一个标准的军礼,即体现了你对对方的尊重和谦逊,也通过敬礼动作的潇洒和正规,体现出自己良好的军人素质和修养。
有经验的老军人可以仅凭军人之间见面相互敬礼的动作上,就能一眼看出该人入伍时间的长短和军人素质的高低。
同样的航天员,上天各个是好样的,但从敬礼看,军人素质咋就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敬军礼据说最早起源于古罗马,那时军人手里带着兵器,为了对见到的战友表示自己的友好或无敌意,见面后就会相互高举起右手,手心向外表示手里没有武器,是自己人,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军礼
在冷兵器时代,欧洲军队都是浑身上下披挂着铠甲,就连头部都用面罩遮挡着,互相之间根本无法辨别是谁。途中相遇或者在混战中敌我难辨,这就需要经常掀起面罩互相观看。而面罩的活动位置就在眉毛的上端,掀开面罩的时候,就需要用右手把面罩抬至眉毛上端处。慢慢的,此动作就形成了军队内部之间的一种礼节动作了。
波兰军官的两指敬礼法
如今,各国军队都有行举手礼的动作。虽然存在着手掌心向下,向外,或者是食指和中指并拢等方式不一外,标准统一的动作就是:提起右手至帽沿边行礼。
而近代以后的军帽檐一般都戴至在齐眉左右,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军队的举手礼就是右手抬至右帽檐边或眉间的统一动作了。
我军的军礼是从旧军队转化而来的,在整个革命战争时期,我军没有制定队列条令,使用的是民国28年的《步兵操典》。所以在解放前,我军的敬礼一般是行通用的举手礼和右手持枪,左手向心与枪口同齐的持枪礼,而对举手礼没有什么具体的明确要求。
抗战时期向聂荣臻致持枪礼的八路军。
解放后,我军于1950年参考苏军队列条令开始制定我军的第一部队列条令, 对行举手礼有了明确的规定
《举手礼口令:敬礼。要领:上体正直,右手取捷径迅速抬起,五指并拢自然伸直,中指微接帽檐右角前约2厘米处,手心向下,微向外张(约20度),手腕不得弯曲,右大臂略平,与两肩略成一线,同时注视受礼者。(九十年代曾加了无帽礼,戴无檐帽或者不戴军帽时微接太阳穴,与眉同高)》
行举手礼,一是切忌手心向外,像个二傻子,二是切忌手腕弯曲,手掌和小臂不成一线,像是遮阳或瞭望远方。三是切忌手掌不并拢,像熊瞎子打招呼。四是切忌头去找手,脑袋是歪的。五是切记小臂要从胸前抬起,而不能从外向里轮臂。
一是切忌手心向外,韩大妹子,您都是师级干部了,还不去好好练练敬军礼?
二是切忌手腕弯曲,手掌和小臂不成一线,像是遮阳或瞭望远方。
三是切忌手掌不并拢,像熊瞎子打招呼。
四是切忌头去找手,脑袋是歪的。
当兵后,虽然我很熟悉队列条令中关于敬礼的要求,但因为敬礼的机会不多,对敬礼的重要性还没引起太多的重视。
当连长后,频频带连队集合点名或到营里担任值班员,集合全营部队,敬礼和还礼的机会大大增多了。经常看到一些同行因敬礼笨拙难看引起战士的哄笑,于是如何在部队面前行一个标准,漂亮的军礼,开始成了我经常揣摩、体会的课题。
七十年代初,八一厂译制了一部外国故事片《巴顿将军》,电影里巴顿敬礼的潇洒、风趣和随意,都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开始自觉不自觉的模仿巴顿敬礼的样子。
瞧巴顿那眼神,就知道,他对对方很不感兴趣。
美国兵敬礼都很随意,像巴顿,干脆用手拿着马鞭放到帽檐上就算敬礼了,但都很潇洒,原因一是手心不是像我军队列条令规定的“手心向下,微向外张(约20度)”,而是不向外全向下,甚至手心稍向后,二是敬礼后手不是迅速放下,而是向前十多公分后停顿一下,以示我的礼敬完了,然后才迅速放下。
瞧那个美军军官,礼敬的还不如奥巴马标准
要领掌握了自然敬礼就漂亮了,很快,我的敬礼方式成了大家模仿的标准。
1984年,我参加了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的车辆方队阅兵,在阅兵村,尽管我负责的是坦克车辆方队的训练,但经常和三军仪仗队的官兵接触,才知道了仪仗队其实早就有几个动作是没按条令作却全军效仿的。
第一个是行进间摆臂,条令规定“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但仪仗队向前摆臂时肘部不弯曲,而是直挺着往前送臂。当然后者显得整齐,漂亮。
手臂向前时,如弯曲,弯曲度不好掌握,也不好看,直臂好掌握,也好看。
第二是行进时,脚掌落地后,掂一下脚跟,身体向上纵一下,走起路来显得轻飘飘的,仪仗队管这个叫娘们儿腿,棒子臂。整体走起来很好看,我看84年、99年、09年的国庆阅兵,全军都是按这个样子训练和阅兵的。
脚掌落地后掂脚跟,身体向上纵一下。
第三就是敬礼手心不是“向下微向外”,而是全向下,甚至微向内,各个阅兵方队领队的敬礼因此而漂亮潇洒。
在仪仗队动作的熏陶下,我的敬礼动作当然更具成熟、潇洒。
1987年,我在某坦克团当参谋长时,全军搞第一届青年知识竞赛,我被北京军区政治部抽调到军区知识竞赛集训队给参赛队员当教员兼保障人员,我发现参赛队员的敬礼全都不合格,于是组织参赛队员进行专门的敬礼训练,纠正错误动作。果然,北京军区参赛队员在参赛时无论是集体亮相还是个人礼节,漂亮潇洒的军礼赢得全军的好评,为拿全军第一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我总结出敬军礼有这几种情况:
一是正规军礼:是正规场合或给上级首长敬礼时用的,是要显现对领导的尊重,体现出你的军人素质和修养的,所以这种敬礼需要庄重,严肃。
首先立正动作要干净利落,而后头要正,面部严肃,小臂一定要从胸前迅速端起来,大臂与肩同齐,成水平状态,五指并拢,手腕和手掌一定不能弯曲,和小臂成一条直线。最关键的是不要急于礼毕,要等到首长还礼后才能迅速放下手。
二是潇洒军礼:一般是给同级敬礼或单位内部的集合整队,这时主要体现的是友谊和熟悉,所以不必很板正,轻松即可,在敬礼动作不变的前提下,面部可以微笑或者挤眉弄眼,动作可以迅速、潇洒。
三是诙谐军礼:一般是给军内的亲密朋友敬礼,大臂不必抬的很高,可以在敬礼的动作里加小动作,比如像美军那样向前挥一个角度停顿一下,手掌也可以弯曲,有时甚至会用二、三个手指敬礼。显出战友间的亲密和随意。
四是随意军礼:一般是给下级还礼或给地方人员敬礼,这时大臂不必抬的很高,手掌够的着帽檐即可,手掌也可以适当弯曲,但手腕不能弯,免得难看,给人不会敬礼的误会。
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政委张晓峰作完报告后向全场听众敬军礼,注意,他没端大臂,只是夹着臂,因为小臂和手掌正确,所以也不难看。但如是上级首长来了,这就是大不敬,就是失礼了。
这个礼敬的比那些熊瞎子打招呼顺眼多了吧。这就叫随意礼。
十六年前,张万年总参谋长到我的坦克团视察,我在给他报告敬礼时,敬礼和报告词都非常标准、漂亮,他很满意,等总长点头还礼后,我没有按条令把手迅速放下,而是无意的作了像美军军礼的挥手动作。张总长笑了笑没说什么,随行的总参军务部长却把我拉到一边问我:“你军人素质不错啊,可是刚才敬的军礼?我怎么看着像美军军礼?”被我们院的副院长打岔说:“他是从万岁军来的,万岁军都这么敬礼。”就糊弄过去了。
敬礼可以显出军人素质,也可以拉近两个军人的距离,十年前,美国西点军校校长克里斯曼中将到我院参观访问。到我管辖的地盘参观时,我有意给他敬的是美军式的诙谐礼,他看了后会心的笑了,给我回的也是标准的美军的诙谐军礼,亲切的敬礼方式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随后,他便很知心的主动伸出手和我握手,并且拉着我的手说起话来。
我军是从农民的军队发展起来的,正规化的起步很晚,但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军人,要重视敬礼,从敬礼展现出中国军人的潇洒和正规,而不是让人从敬礼就感觉是一群乌合之众。
晓斌同志,您也是老兵了,怎么敬礼和孙悟空瞭望差不多?
以为很漂亮吗?不合格。
嗨,纠正不过来了。随他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