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学案(含答案 李清照经典诗词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

2、鉴赏李清照作品的婉约派风格。

3、了解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

4、体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二、知识链接

李清照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是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所记住的。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她便被当作了愁的化身,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其实李清照在写这首词前,曾经有过太多太多的快乐。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请看两首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急病而亡。一个叫张汝舟的人走进她的生活。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李清照也随之入狱。由于友人帮忙,李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了。但这在她心灵深处留下了重重的一道伤痕。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火花就这样永远地熄灭了,这怎么能不令她沮丧犯愁呢?

  1134年,金人又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再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国运维艰,愁压心头。有人请她去游附近的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无心出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已渐入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孤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她觉得一阵晕眩,手扶门框,才使自己勉强没有摔倒。李清照感到她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她甚至没有机会和他们交往,只有独自一人愁。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有了答案,可是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三、课文阅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

(3)有暗香盈袖:

(4)凄凄惨惨戚戚:

(5)乍暖还寒时候: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填空

从唐五代兴起,而在宋代兴盛的一种新体诗是_____。前人评论宋词有“婉约”和“豪放”之说,并以之把宋词分成了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宋代“婉约”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_____和_____。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号_____居士,她著有词集_____。“寻寻觅觅,_____,_____”是她的词作_____中的名句。

3、阅读《醉花阴》,回答问题。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渲染了怎样的环境氛围?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作者为何特别提到重阳佳节?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3)古人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4)词人运用哪些景物来烘托心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4、阅读《声声慢》,回答问题。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三句运用了十四个叠字,表现了哪三种不同的境界?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

2)“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表现的是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试分析此结句之妙。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校注(xiào) 乍起(zhà)着凉(zháo) 宫阙(què)

B、薄暮(bó)寰宇(huán) 蕴含(yùn)债券(juàn)

C、枕着(zhěn) 憔悴(cuì)逮捕(dǎi)诠释(quán)

D、戚戚(qī)摘要(zhāi) 反诘(jié)折服(zhé)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B、燕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D、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

B、雁过也,正伤心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②有暗香盈袖(充满) ③莫道不销魂(极度的欢乐) ④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⑤憔悴损(损害) ⑥独自怎生得黑(怎么、怎样)

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①②⑥

5、下列词句不存在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6、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7、对李清照《声声慢》一词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句用一连串叠词,写出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是词人血和泪的吞吐,也是向苍天的悲惨呼告,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B、上阕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最后“雁过也”三句在内容上承上,在结构上启下,自然地把抬头仰望过渡到低头俯视。

C、“梧桐更兼细雨”两句写桐叶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语戚戚、幽灵啜泣,这就更加令人难过了。这里是从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个“愁”字来概括,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全词用象征手法,把国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写之中,表现了词人忧国忧民的心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2010·上海卷)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含答案) 李清照经典诗词

(3)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2010·福建卷)

(4),最难将息。(2010·湖北卷)

(5)__________,__________,却是旧时相识。

五、拓展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 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的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感受。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渔家傲 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①漫有:徒有,空有。②三山:传说古代东方大海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这三座仙山。

上片“闻天语”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梁启超评论本词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你对梁启超的评论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李清照词两首》学案答案

三、课文阅读

1、(1)一种香料。

(2)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

(3)充满。

(4)寒冷 萧条。

(5)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冷了起来。

(6)光景,情形。

2、词 周邦彦 姜夔 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漱玉词》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3、1)天空浓云密布又有薄雾笼罩,瑞脑香的烟雾从兽形的香炉上袅袅升起。“薄雾浓云”:渲染了一种阴沉忧郁的氛围。“愁永昼”极言白昼漫长没有尽头——这是因为孤单寂寞,内心忧愁,所以才会觉得时间特别的漫长。“瑞脑销金兽”作者静静地看着袅袅烟雾从金兽炉上慢慢升起——百无聊赖。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2)“佳节又重阳”:“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时本应夫妻团圆,而如今却自己孤身一人,独对良辰美景虚度光阴。“又”表明与亲人离别已久,独过佳节已非一回。“凉”不但写出了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凄冷。凉意表面上是因为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厨,难御风寒;深层次原因是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觉到孤独凄凉。

3)黄色的菊花外形淡雅、清秀,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4)景物: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酒、帘、西风、黄花;本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分别之后所写,表达了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愁绪。

4、1)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索过往的陈迹;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背井离乡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她想寻觅的东西太多了:爱情、婚姻、故乡、和平、幸福,她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既是周围的客观环境又是作者的心境写照,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 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无光的。于是有了“凄凄惨惨戚戚”这样内心情感的直接表白。 这就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

2)此时,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再者,此时的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家乡来的大雁,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3)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4)词人用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的个人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既是收,又是放;既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四、课堂练习

1、D(A项“校”应读jiào,B项“券”应读quàn,C项“逮”应读dài)

2、C(A项,消—销;B项,燕—雁;D项,弟—第。)

3、D(次第:此指光景,状况;今义指次序,一个挨一个地。)

4、D。(③应为“极度的悲伤”,⑤相当于“煞”。)

5、D.(正常语序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应笑我多情;西风卷帘,人比黄花瘦。)

6、B(正确句读应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7、D(这首词主要的写作手法为借景抒情,没有用象征手法。)

8、(1)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2)梧桐更兼细雨 (3)如今有谁堪摘 (4)乍暖还寒时候 (5)雁过也正伤心

五、拓展练习

1、(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②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片写过去,下片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2、起过渡作用,将上片对梦境的描写与下片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联系起来。这首词用浪漫主义手法开篇,描写神奇梦境,中间写与天帝对话,末尾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词气象壮阔,感情豪迈,不像她的婉约词,而有苏辛词的豪放风格。梁启超的评论是恰当的。(意思对即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321.html

更多阅读

“我言秋日胜春朝”——读刘禹锡《秋词二首》 刘禹锡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刘禹锡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刘禹锡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

古典诗词:李白《秋浦歌十七首》解读与鉴赏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是李白的组诗作品,流传最广、最为著名的是第十四和第十五首。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

《张衡传》学案(含答案 张衡传知识点

《张衡传》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2、学习有层次有重点的人物传记写法。3、了解张衡其人及其在科学、文学、政治等多方面的成就,学习张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二、知识链接:张衡,字平

李将军列传学案 含答案 李将军列传翻译

李将军列传(学案)一、加点词语解释: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2、胡马终怪之3、得李广必生致之4、广详死5、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6、广暂腾而上胡儿马7、鞭马南驰数十里8、呵止广9、广亦竟射杀之10、虽其子孙他人学者11、专

声明:《《李清照词两首》学案(含答案 李清照经典诗词》为网友伤心之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