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去福建武夷山,在九曲溪游玩时,看到了在悬崖峭壁许多上大小不等的洞穴,有的外面还露着木头。导游介绍说:“这就是武夷山著名的悬棺。”
悬棺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主要在贵族中盛行。悬棺是在悬崖峭壁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而武夷山悬棺多为崖穴,且武夷山还存在一种独特的悬棺---武夷船棺。及考证武夷山的悬棺出现在商、周朝时期,距今大约3700年左右。
关于武夷悬棺的起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当地人崇尚“弥高者以为至孝”。越高就越吉利、越吉祥;有人以为这是为了保护尊者的遗体不受野兽的侵扰,以保佑亡灵平安无羔;还有一种说法是与当地人鸟的图腾崇拜有关,只有在这高高的洞穴之中,他们才可能与鸟、与先祖融为一体,才得以与它们一同比翼,找到真正的归宿。不管怎样,武夷山悬棺已经给世人留下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古闽族”文化。
关于武夷船棺,据《武夷山志》介绍:“船长二丈许,中阔首尾渐狭,类梭形,传为圆木刳成,且具棹楫,然遥望之弗能详也。”船棺的形状大体如楔形,楔形状插入洞穴在力学上是较为牢固的,可见古人的智慧。从制作技术上船棺采用了刨、凿、砍、削、锯等多种工序。船棺中的随葬物品有席、麻、鹅卵石及龟甲壳等。武夷山的船棺大多是楠木制作而成。用楠木制作的好处是楠木坚硬,不仅不会腐烂,而且有特有的芳香。
武夷山所有放置船棺的洞穴,上到峰顶,下至崖谷,都至少有数十米之遥,而所处的峭壁大多丰上敛下,而今人们根本就无法攀援。武夷族先人是用什么方法将船棺放进岩洞之中的呢?
关于悬棺的放置也有多种说法。其一是从岩顶将棺木用绳索悬吊垂下至洞穴后,事先攀爬等候在洞穴口的人在将棺柩移入洞内。第二种说法是古人提前在峭壁上架设栈道,之后再将悬棺移入。但此种说法疑问较多,原因是架设栈道必定会留下栈道的插孔痕迹,但在武夷山峭壁上却不见栈道痕迹。第三种说法是事前几人攀爬入洞,后用绳索提升至洞口移入。但是武夷山的山洞偏小,有的仅只能容一具船棺而已,有的甚至只能容下半个船棺,这样仅凭一两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再有一种说法是“水落石出”的地貌变迁说。当时水面高古人无需费力,现在地质变化了。据地质科学工作者研究,这种沧海桑田的过程至少要千百万年之久,而武夷山又怎么能在三四千年的时间内完成地质变化?
众说纷纷,却未能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而3700年前的武夷先人早已悄悄把仙舟高搁在悬崖峭壁之上了,留下这个令一代又一代后人绞尽脑汁的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