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门上唱大戏·山西地方戏之繁峙秧歌 姥姥门前唱大戏儿歌

山西地方戏之繁峙秧歌


(演出剧照)


姥姥门上唱大戏·山西地方戏之繁峙秧歌 姥姥门前唱大戏儿歌

(繁峙县寺庙多而闻名)

叙:参加工作以前没有听过、看过繁峙秧歌,但听先父及村中长者讲过,繁峙秧歌与朔州秧歌有很大不同。“我老人家”对繁峙县印象不太深,只知当年与代县合称繁代县,其乡谈风俗与邻近的代县、浑源县大同小异。参加工作后,曾与几位繁峙县老乡一起工作,印象也不太深。近几十年间,传闻繁峙县境内有金矿发现并开采,繁峙县的地方财政、地方豪绅确也着实添了不少风光,但也因矿难 频发、坑害矿工甚至焚尸灭迹而臭名昭著,此乃不法工商界缺德丧良心所为,与善良淳朴的繁峙县老乡无关。

出于对看不到家乡戏的不甘心,今天上网搜了一回,看到了昵称“兰州烧饼”的“雾云烟”在优酷网的繁峙秧歌视频专辑,大呼过瘾!观赏了武玉梅、要艳芳女士的《花亭会》唱段,观赏了张润来先生的《三滴血》唱段,感觉又回了一次忻州老家,又赶了一次庙会。感谢传承地方戏曲的艺人们,他们才是中华文化真正的守护神。

按:“秧歌”曲调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传入繁峙的奋地和白马石一带(今属应县),当时只是一种广场艺术,俗称“玩艺儿”,又依地名称“奋地秧歌”。当时的表演形式有4种:一是只扭不唱的“过街秧歌”;一是有扮相的“故事秧歌”;一是歌舞结合的“耍玩艺儿”;还有一种是以男女问答对唱表演故事的“秧歌”。作为一种地方小戏,繁峙秧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上层社会鄙视和压制,很少在史著中留下踪影。

以民间节令赛会中的社火活动为主要依托的繁峙秧歌戏,在其形成初期阶段,多为民众的自娱自乐。逐步成熟后,一些身怀技艺的农民组织起″半农半艺″的班社,在农闲时走乡串镇做商业性演出。繁峙秧歌的班社规模不大,一般为20人左右,由班主、演员、后台、杂役四部分组成。艺人多为农民,他们加入班社称为“搭班”,一般在春节前后或农历四五月间走乡串户演出。

《中国戏曲志·山西卷》记载:繁峙大秧歌(繁峙秧歌)登台的年代无从稽考,相传,清代初年,艺人张信率先设坊教戏,把秧歌由地摊搬上舞台。至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繁峙大秧歌已趋成熟,艺人张代组班结社,设坊教戏。《山西通志》第四十卷有相同记载。《山西剧种概说》介绍:大约在清朝中叶,繁峙县凤地的名老艺人张代(生卒年不详)领班聚艺,大胆地将秧歌搬上舞台,使原来的歌舞形式变为戏曲形式。《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认为:相传,生于清嘉庆元年(1796)的凤地人张代,召集当地一些艺人,将在广场活动的秧歌搬上戏曲舞台,演出了《安瓜》、《借冠子》的小戏,此后逐步定型,成为戏曲剧种。这些对繁峙秧歌的研究都以“由地摊搬上舞台”为其形成的标志,同时,还提到了艺人张信、张代的活动。民国初年,繁峙秧歌逐渐兴盛起来。此时,秧歌班社不断增加,不仅有各地艺人组建的有名班社,而且有以村为单位的散落于繁峙县、应县、浑源县、朔县等地的班社,这些班社都以“秧歌戏窝子”相称。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部分班社停演,繁峙秧歌饱受摧残,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集中当时的著名艺人于1956年组建了专业班社——繁峙县秧歌剧团,并招收第一批女演员,演出地点逐渐由五台、繁峙、代县、应县、浑源等忻州和雁北地区扩大至内蒙古一带。

繁峙秧歌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受到了其他剧种尤其是北路梆子的重大影响。繁峙秧歌艺人通过观摩、拜师等方式,向北路梆子学习,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艺术体制(当今青衣行当演员要艳梅的唱腔风格就极具北路梆子特色),并广泛吸收朔州秧歌、盂州秧歌、民歌、时令、小调以及曲艺的精华,充实并形成了自己多元的艺术特征。

繁峙秧歌的剧目现存129个,其中传统戏剧目占多数,包括生活剧、历史剧、神怪剧、公案剧四类。早期剧目大部分是一些滑稽调笑的具有民间情趣的生活小戏,如《打灶君》、《安瓜》、《瞎子观灯》、《打瓦罐》等。同治、光绪年间,繁峙秧歌发展并逐步成熟,剧目有所增加,如《杀惜》、《刘唐下书》、《龙蛇镇》等都增加于此时段。1949年后,还从其他剧种移植了许多剧目,如《孟姜女》、《墙头马上》、《玉棋子》、《樊梨花斩子》等,自编自演的剧目有《借亲配》、《丢姑爷》、《杨志华》等。

  繁峙秧歌早期音乐为小曲小调的形式,并且多是一剧一调或一剧几曲。单曲的音乐个性强,很难多曲使用。后依据梆子声腔,创造出【流水】、【二性】、【三性】等几种唱腔,从而奠定了繁峙秧歌板式变化体唱腔的基础。唱腔结构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其中板腔体的基本板式有10种,曲牌体的“训调”有17种,另外还有若干个小调,器乐曲牌75个。繁峙秧歌的角色,早期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后期增加了须生、青衣、老旦、老生、大花脸、彩旦等角色。表演方面注重唱功、做功,几乎没有武打戏。道白原用繁峙方言,后受北路梆子的影响,多变化为“蒲白”和繁峙方言结合使用。只是丑角仍然沿用旧习,使用方言(京剧丑行表演多用京白即此),保持其角色语言的特殊韵味。

繁峙秧歌剧团成立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演员,并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如张润来唱腔刚健浑厚,气势磅礴,自成一派;孟智秀表演潇洒大方、细腻;魏来福表演诙谐风趣;李敬业表演大方,步法稳健,唱腔刚劲有力,声音宏亮;孙春梅唱腔有柔有刚,刚柔相济,恰到好处。特别是武玉梅唱腔悠扬圆润,婉转自如,清脆悦耳,优美动听。她主工小旦,唱做俱佳,音域宽厚,音色恬美,刚柔相济。她巧妙地将其他剧种的精华曲调糅合在自己的唱腔之中,既不失“秧歌”风味,又优美动听,别具风格,自成流派,在周围县市影响较大。1957年4月,在全省戏剧汇演中,张润来、武玉梅,杨琏等演出的《花亭会》和《对菱花》两个传统节目,受到了一致好评,杨琏、张润来、武玉梅获得省级优秀演员奖章。

2012年12月22日星期六笔谈梨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379.html

更多阅读

邮票上的人物 “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 近代科学之父牛顿

“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邮票上的人物】默人1643年1月4日,“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出生。他是百科全书式的“牛人”。他少年时并非神童,成绩一般,但喜欢读书。他终身未娶。1727年牛顿去世后,诗人蒲柏为他写下著名的墓志铭:自然与自然的

山西地方戏之朔州大秧歌 朔州大秧歌

朔州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主要流行于朔州、山阴、平鲁、应县、左云等地。它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是由踢鼓秧歌和小秧歌演变而来的。朔州大秧歌是融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流行于朔州市及周边

搞笑 厕所门上的经典对联 对联可以贴在门上吗

(搞笑)厕所门上的经典对联 (转载)我特意收集了一些关于厕所的对联,谐趣横生,幽默搞笑,寓意深长,有些更是堪称雅联。上联:脚踏黄河两岸手拿机密文件下联:前面机枪扫射后面炮火连天横批:真爽

详解钢炼中的真理之门及其图案 钢炼真理之门

可是在39话中,阿尔在雪中灵魂出窍(姑且这么说吧),看见了自己的身体。阿尔身体后的真理之门上的图案并不是传统的卡巴拉生命之树,或许是一种变形吧。说起卡巴拉生命树,不得不说卡巴拉教。Kabbalah一字源自希伯来的神秘主义,意

盘点:中国奥运史上的意外夺金之喜

盘点:中国奥运史上的意外夺金之喜--伦敦奥运系列评论报道之三文/乐奀7月28日,奥运战火即将在伦敦重新点燃。作为一名竞技体育的运动员,都梦寐以求能参加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夺取奥运金牌是每位运动员追求的终极目标。自1984年洛杉矶奥

声明:《姥姥门上唱大戏·山西地方戏之繁峙秧歌 姥姥门前唱大戏儿歌》为网友船渡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