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游戏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

第1章 “变形虫”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心理游戏“变形虫”,让学生体验沟通的必要性。

2.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感悟人际中交往理解、合作、认同的重要性。

3.在体验和分享中学习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13米的长绳2—3根、5个眼罩为一套,需要若干套。

四、活动场地

以室外场地为宜。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先把13米长的绳子两头相结结成一个大绳圈,这样的大绳圈准备2—3个。

2.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5人。2—3组同时进行游戏比赛。

3.5名同学分别戴上眼罩,主持人把事先准备好的大绳圈分别交给他们。

4.根据主持人发出变形指令,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5名参与者通过合作完成,用时最少的组为胜。

5.在合作变形的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

六、注意事项

1.长绳的长度以比5个人伸直双臂的总长度多5米为宜,不要太短,也不能太长,否则都会影响游戏的难度。

2.一般以2—3个小组同时开展竞赛为宜,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3.在“变形”过程中,要求绳子充分展开,不可以收缩部分绳子,减短边长,降低难度。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当五个人之间的角色关系确定后,对主持人提出的变形要求,可做出规律性的变化。明确一个人可以是一个点,一只手也可以是一个点,一个人也可以代表两个点。两个点可以形成一条线,所以一个人也可以成长一条边。假如要变出一个正三角形,五个人中只需要三个点,必然出现两组两人重叠的情况。假如要变出一个六边形,需要四个人每人一个点,一人出两个点,共六个点构成,调整六条边为等长即可。

由于整个游戏要求参与者不用语言交流,所以一个组要顺利完成变形过程,需要产生“领导者”。通过自发产生的“领导者”进行统一管理,才能从无序逐步到有序。在游戏中存在“领导”与“服从”两种角色,学生之间需要有一个协调、服从、合作的过程,主持人需要有充分的耐心--等待“变形”过程的完成。周边同学也要保持安静,不要大声提醒和暗示,当“变形”成功时,集体鼓掌给予激励。

2.活动案例

五个学生蒙上眼睛开始了艰难的“变形虫”游戏,但在旁观者中常常会听到议论声,有暗示的,有提醒的,有指责的,也有嘲笑的,现场比较热闹。主持人应如何控制好场面?听听“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心里话就明白。

A学生:蒙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对要完成任务心中无底——很茫然。

B学生:我一直在等待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办?但一片乱糟糟的,缺乏有效沟通,我真不知怎么办?——很着急。

C学生:我很想说话,就首先发问,得到了回应——很高兴。

D学生:我做了两遍,发现沟通很重要,所以我就不停地与大家交流。虽然眼看不到,但彼此的合作使我们很快成功。听到大家给出鼓励的掌声——很兴奋。

E学生:我在旁边看这些“蒙眼人”瞎走瞎变,各个都在按自己的意图行事,缺乏中心“指挥员”,不知道何时才能成功——干着急。

F学生:我看他们真笨,不动脑筋,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只是几个点几条边也不找找规律,全乱套——真无奈。

主持人点评:看来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当你蒙上眼睛,又不能讲话交流,小组成员是谁、他在哪里、他想干什么都不清楚时,如何才能完成一个集体的任务呢?一个再聪明的人也难以完成啊!所以组员之间需要沟通,学会主动;需要交流,学会真诚;需要合作,学会放弃;需要理解,学会宽容;需要认同,学会赞美;需要思考,学会机智。相信在探索中可以找到默契和信任,在信任中获得合作和成功。

3.学生感言

•我们在室外做了一个游戏——“变形虫”。在游戏当中,每位同学必须戴上眼罩,听主持人的口令,把手中的绳子变成一个个不同的形状。大家被蒙上了眼睛,首先要辨别自己的准确位置,然后将自己的位置告诉同伴,最后通过大家的默契配合完成任务。

游戏告诉我们,在与人的交流时需要正确、清晰、明确的语言。语言表达是否清晰不仅关系到游戏的胜负,而且在日常生活也很重要。同时游戏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大家明白彼此交流需要信任。我们在欢笑之余学到了很多。

•我们戴上眼罩,5个人一组,在主持人的指令下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其间我们没有了视觉,只能依靠听觉和触觉来完成每一个任务。失去了视觉真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但小组成员还是在组长的指挥下,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完成了任务。默契、团队精神是完成这个游戏最好的方法。

别小看这游戏,只有真正亲身体验之后,才会有真切的体会——团体是如此的重要。

第2章 我说你画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学会全局思维、清晰表述、准确回应。

2.学生学会多角度找原因,主动承担责任。

3.体验有效的信息沟通要素包括准确表达、用心聆听、思考质疑、澄清确定等。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10—15分钟。

三、活动道具

两张样图,每人一张16开白纸和笔。

四、活动场地

室内为宜。

五、活动程序

1.第一轮请一名自愿者上台担任“传达者”,其余人员都作为“倾听者”,“传达者”看样图一两分钟,背对全体“倾听者”,下达画图指令。

2.“倾听者”们根据“传达者”的指令画出样图上的图形,“倾听者”不许提问。

3.根据“倾听者”的图,“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

4.第二轮再请一位自愿者上台,看着样图二,面对“倾听者”们传达画图指令,其中允许“倾听者”不断提问,看看这一轮的结果如何?

5.请“传达者”和“倾听者”谈自己的感受,并比较两轮过程与结果的差异。

六、注意事项

1.第一轮与第二轮两张样图构成基本图形一致,但位置关系有所区别。

2.两轮中的“传达者”可以为同一人,也可以为不同人。

3.邀请“倾听者”谈感受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如画得较准确的和特别离谱的,这样便于分析出造成不同结果的多种因素,从而找到改进的主要原因。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主持人把游戏的大致过程与要求解说完后,就有不少的自愿者要求担任“传达者”,特别是当“传达者”2分钟看完样图一后,都觉得比较简单。主持人问:“你能够准确地把信息传达给全体‘倾听者’吗?”“没问题!”“传达者”总是自信地回答。

当“传达者”一个个指令发出后,教室里渐渐地开始不安起来,可以听到越来越多的议论声、抱怨声、责备声。甚至有人说:“自己都搞不清楚,还说什么,越说越糊涂了。”也有的人干脆放下笔拒绝接受指令了。

“传达者”自己也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表达不清楚,很少有人能够画出与样图一完全相同的图形。

通过“传达者”与“倾听者”的交流,发现理解、表述、质疑、回应都是有效沟通的基本要素。

第二轮中“传达者”与“倾听者”尝试和体验了有效沟通,“倾听者”们画出的图形与样图二基本相同,结果令双方满意。

2.活动案例

高一(6)班的钱为民同学,上学期自荐要求当班干部,结果当了班长。他积极性很高,想了不少点子,想在班上一展身手

,但不知为什么工作没有实效,同学们对他也有意见。前段时间班级改选班长,他落选了。

在“我说你画”游戏中,他主动要求担任“传达者”,结果出现了表达不清,“倾听者”无法理解其指令的意图,没有完成“传达者”的工作。在与“倾听者”的交流中,钱为民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第一,传达意图不明确,对样图一中几个几何图形的比例关系、位置关系没有搞清楚,表述时语言不精练,指令不明。由于背对“倾听者”无法进行对话沟通,所以自以为说清楚了,其实根本是一片糊涂。第二,过于自信,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所以不但工作没有成效,而且同学关系也不理想。

在第二轮推选自愿者时钱为民又主动要求当“传达者”,在主持人的同意下,他努力地思考和积极尝试着有效沟通的要素,看到“倾听者”们在自己的引导下准确地画出与样图二相同的图形时,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我找到落选的原因,我还会竞选班长的。”

3.学生感言

•看到大家都画得“离题万里”,我很惊讶。感觉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为什么他们都不明白呢?原因究竟在哪里?在不准交流和沟通的情况下,对我发出的指令,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图,当然就“千差万别”了。看来,除了自己表述不够清楚,没有沟通是关键。

•我是做第二位“传达者”的,因为主持人允许我与大家沟通,所以我一边讲、一边示范,不时询问:“大家听清楚了吗?有问题要澄清吗?”在大家的一次次提问中,发现自己讲得不够准确,不断改进自己的表述。由于我与大家及时沟通,他们自然明白了我的意图,画得越来越准确。我除了用语言交流外,还运用眼神交流,发现他们有疑惑及时解答。我还不停地在他们中间巡视,观察指导,及时纠正。当我把所有指令宣布完毕,大家交出的“画图”准确无误,“倾听者”与“传达者”都开心地笑了。

第3章 “盲人”旅行

一、活动目的

1.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

2.让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40分钟。

三、活动道具

眼罩每人一只,复杂的盲道设计。

四、活动场地

室内与室外结合。

五、活动程序

大千世界充满着精彩,诱惑着每个人去索取、去享受、去追求……

大千世界也充满着艰难,迫使着每个人去面对、去承受、去改变……

在茫茫人海之中,有谁能与你同行、与你分担忧愁、与你快乐?不妨去找一找,不妨去试一试,体验一下自助与他助、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1.在背景音乐声中,每个人戴上眼罩扮演一个盲人,先在室内独自一人穿越障碍旅程,体验盲人的无助、艰辛、甚至恐惧。

2.所有学生中一半人继续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棍”,由“拐棍”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

3.所有学生均扮演盲人,并两个盲人相互帮助到室外走过一段障碍旅程。

4.学生们交流: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

六、注意事项

1.本方案设计了三种情况的“盲人”之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只做其中的一种。

2.障碍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钻圈、下蹲、上攀、独木桥、上下楼等多种障碍。

3.“盲人”旅行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最好配置适当的背景音乐。

4.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棍”最好不要选择同一人,以陌生的对象为好。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角色体验,许多人掀开眼罩的第一句话是:“谢谢认错!”。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在障碍面前的无助、无奈、甚至恐惧,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拐棍”的出现是“盲人”期待的。但做好“拐棍”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许多“拐棍”自己能看到前面的障碍,就以为“没什么,我肯定可以顺利通过”,带着一份自信和勇气,领着“盲人”快速前进,无法体会“盲人”为什么如此犹豫不前。仔细想想,还不是没有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吗?“盲人”对眼前的一切一无所知,心存戒备,对“拐棍”的引导还不是十分信任,所以步履不可能轻松,心底无法坦然。

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互换的体验,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在活动中,进一步化验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乐,所以“谢谢你!”是由衷的表达。

2.活动案例

“盲人之旅”开始了,燕子与阿云成了一对,燕子是“盲人”,阿云做“拐棍”。一路上,阿云非常精心地帮助着燕子,前面要下楼梯了,阿云走在燕子的前面,让燕子的一只手搭在自己的肩上,另一只手放在楼梯的扶手上,慢慢地,但也非常顺利地前进着。当走到楼梯拐弯处难度突然加大了,楼梯中央挡着一个呼拉圈,圈后又横着一根木棍。阿云好不容易让燕子钻过了呼拉圈,但那根不高不低的木棍怎么办?跨过去太高、钻过去又太低,阿云一咬牙,把燕子抱了起来,当燕子的双脚再一次落地时,已经越过了木棍。燕子心里非常感激阿云,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但彼此的信任感深深地建立起来。阿云与燕子是穿越障碍最快的一对。

在分享时,燕子拉着阿云的手说:“当你把我抱起来的时候,我真的很感动。多少年了,没人这样抱过我,何况是一个与我年龄、体力相仿的女孩,我真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你把我抱了起来。”阿云笑着说:“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的劲。但当时眼看着挡在前面的木棍,我想一定要帮助你通过,也许是责任心吧。”

主持人问阿云一个问题:“我看你一路上对燕子照顾得特别好,不是搂着她的腰前进,就是走在她的前方引路,凡是有可以扶手的地方,你总是让燕子的手自己去感受和把握。你是怎样学会这一点的?”燕子说:“是妈妈教给我的。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我的眼睛出了问题,在治疗期间,医生把我的眼睛包了起来,我做了十天的‘盲人’,当时情绪低落,非常烦躁不安,是妈妈精心的照顾,使我感受到温暖与信心。妈妈不仅细心照顾我、安慰我,而且尽可能让我独立、自信。所以今天做这个游戏时,我就想到了妈妈,也想到曾是‘盲人’的我。”

3.学生感言

•当我看到一个同学被蒙住了双眼,看她措手不及,一副很无助的样子的时候,我觉得她好可怜,十分同情她,想着平日里能睁着眼睛走路是多么的幸福。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支搀扶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她走路,做好她的“拐杖”。

随后遇到了很多突如其来的阻碍,我就想:如何让她安全度过?看她胆小害怕的样子,我简直就想抱着她走,心想我能替她完成多好。

•我扮演的是“盲人”的角色,当时心想不就是走楼梯吗,不要人扶我自己也能走得很好。但真的走起来,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每下一节台阶都颤颤巍巍。旁边的“拐杖”不是很用力地拉着我,而且是轻轻捏捏我的右手暗示我右转,或轻轻拍拍我的头让我低下头,或揽着我的腰让我转弯。在慌乱无助的旅途中,同伴点滴的指点,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当眼罩摘下时,我深情地拥抱了我的“拐杖”,感慨万千,内心充满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蒙上眼睛后,眼前是一片黑暗,仿佛世界成了浮影,一切都是空白。脑海中即刻掠过一个念头:假如我真是一位盲人,是否有勇气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生存。就在彷徨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搀扶着我。顿时,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勇气在心中涌动,鼓励自己去尝试做盲人的感受。

•第一轮的游戏我作为“拐杖”,还是进行得比较顺利的,每过一个障碍物,我都会提醒我的同伴。看到别组的“拐杖”有好的引导方法,我也会进行模仿。在第一轮的游戏中,我自认为我完成得很好。然而,在第二轮中,当我做“盲人”以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这个游戏并不是那么简单的。特别是作为一个“盲人”,当你不知道你的“拐杖”究竟是谁的情况下,在两者间没有丝毫交流的情况下,要做到百分之百的相信他(她),并按照他(她)的指引前进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回过头来再想想当时被我牵引的“盲人”,发现原来她也非常不容易,如果没有她的十分的信任,我们的任务是绝对不可能完成得这么好的。

第4章 最佳配图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不妨听听别人的意见”,在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同时完善自己。

2.学会逐渐明确许多事情的答案是多元的,只是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印发“最佳配图”,每人一张。

(十幅图,两行,上下两两相对)

四、活动场地

以室内为宜。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将“最佳配图”资料发给大家,每人一张。

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2分钟内把10个图案作两两配对。

3.全班交流“最佳配图”,说出各自的理由。

六、注意事项

1.要求学生之间先不讨论,独立完成“最桂配图”。

2.在全班交流中,充分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并将所有不同答案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汇总在一张图上,点评时一目了然。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面对10个小图案,每个人心里都有较为肯定答案。所以很快大家做好了“最佳搭配”等待交流,这种主动性的气氛很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答案。通过不断地补充,发现每个图案几乎可以与任何一个图案搭配,并且还都有道理。开始认为只有自己的答案才是最佳的学生,慢慢地感觉到,别人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啊!其实是没有最佳答案的。

在搭配中主持人发现,有的人习惯按类别形状搭配,如1与7、4与9;有的人按功能搭配,如2与8、4与5;有的人按联想搭配,如2与6、9与10。这就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文化修养进行理解与分析。交流的过程不是强调自己而是学习他人,交流的目的不是找出最佳答案而是丰富和完善最佳答案。

2.活动案例

今天我们做“最佳配图”游戏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班主任。当主持人把“最佳配图”资料发给大家,说明要求后,大家非常肯定地写出了自己的答案。最先交流的是一位男班主任,他十分自信地说:“我认为最佳的搭配应该是这样的,1与7配,形状相似;2与8、4与9配,类别相似;3与5配,因为信中包含着未知;6与10配,中世纪的人与建筑。”他的话刚讲完,许多班主任都要求交流。第二位女班主任站起来就说:“我的答案与他完全不同,我认为最佳的配图应该是1与10配,2与6配,7与9配,4与5配。3与8配。理由么,1是10房子围栏上的部分,6是历史人物,我们只能在影片中看到;9中的儿童亲近大自然,4中的人打电话询问信中的问题,电脑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许多为什么。”主持人及时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他们两位的答案完全不同,都说自己的是最佳答案,大家认为究竟谁是最佳呢?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没有最佳答案。因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不同,做出答案不同。

主持人请所有想发表意见的老师交流了自己的答案,并把两两相连的线绘制在一张图上。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连线中,大家发现同一个图案几乎可以与其他所有图案连接。如小孩子与1连是玩具,与2连是成长中录像记录,与3连是孩子心中充满十万个为什么,与4连是他爸爸找儿子回家,与5连是孩子滑着滑板为邻居送信,与6连是阅读伟人传记,与7连是在公园玩耍,与8连电脑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与10连这是孩子的家。这仅仅是一种说法,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

活动结束时,第一位发言的男教师说:“兜了一大圈,原来想让我们知道,其实没有正确答案。作为一个老师,常常会以为只有自己的说法是最佳的,其实不妨听听学生的意见,有许多问题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答案与老师完全不同,但是没错的。”

主持人归纳说:“多角度看问题,会得到多元化的结果;多角度欣赏学生,能促进学生多元化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正确理念。”

3.学生感言

主持人发了一张纸给我们,上面有几个不同的图案,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将它们两两搭配。结果,没有两个学生的搭配是相同的,而每个学生的搭配都有自己的理由。正如老师说的:自己心里最佳答案,别人心里也有奇妙想法,不妨听他人把话讲完。听听别人的意见,反思一下,对自己很有启发。“最佳配图”游戏让我学会了去理解他人。

看到十个图案,主持人说:“将它们两两配对。”我心想太简单了,所以不出2分钟就配好了。主持人要我们说出自己的配法,我立刻自告奋勇要求第一个讲。讲完了自己的想法,我还比较得意,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答案是最佳配对。没想到的是,同学们也纷纷举手,要求谈自己的配法。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配法,发现都很有道理。越来越多的配法产生了,老师问:“大家想一想,究竟谁的配法是最佳呢?”这时大家才明白,其实没有正确答案。每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这样搭配的理由都很精彩。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妨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对自己绝对是有利无害的。

第5章 我说你剪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沟通过程中单向与双向、封闭与开放、盲目与探索的区别。

2.通过游戏使学生明确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向沟通。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16开大小的彩纸若干张、剪刀若干把。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游戏参与者,每人向主持人领取彩纸一张,剪刀一把,背朝圆心面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坐好。

2.按照主持人指令:

(1)把纸向上折、向下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2)向左折、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

(3)展开剪剩的纸,互相交流。

3.剪纸过程不允许提问、不允许讨论,独立完成。

4.第二批参与者,每人向主持人领取彩纸一张,剪刀一把,面朝圆心背朝外围成一个圆圈坐好。

5.按照主持人指令:

(1)将长方形纸横向拿好,如 ,由左向右折1/3,再由右向左折1/4,在左下角剪去一个腰长为2cm的等腰三角形。

(2)将剪剩的纸上下对折,由左向右折1/4,再由右向左折1/3,在右下角剪去一个腰长为1cm的等腰三角形。

(3)展开剪剩的纸,互相交流。

6.剪纸过程允许提问和讨论。

7.讨论交流,两次剪纸过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六、注意事项

1.主持人准备的长方形彩纸,长与宽的差距不宜过长,以接近正方形为好。

2.第一轮结束,可以让参与者者谈感受后再进行第二轮。两轮的参与者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3.第一轮一定强调不讨论、不提问,第二轮启发参与者互相参考、讨论及向主持人提问。

4.在比较各人的“作品”时,注意捕捉与众不同,有创新意识的理解和做法。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第一轮结束时学生们惊讶,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指令,彼此的作品怎么会如此的“千差万别”?有人对自己的“作品”满意,但不是主观控制下的成果。有人对自己的“作品”不满意,但也不是自己主观的愿望。总之,自己是盲目地“跟着感觉走”,因为没有提问、没有交流、没有比较。

第二轮结束时,学生看到大家的“作品”如此接近,是预料之中的事。因为讨论、交流和提问让大家形成共识,是集体的智慧与成果。

比较两轮过程本质区别不是“作品”的异同,而是态度与理念的差异。前者单一、封闭、盲目,后者多元、开放、探索。游戏带来的启示:在学习、工作、交往、生活中,都需要后者的态度与精神。

2.活动案例

第一轮有10位学生主动参与游戏,主持人发给每人一张颜色不同,16开大小的纸。大家背朝圆心面朝外围坐一圈。当主持人发出“把纸向上折、向下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后”,有人把纸横向拿,对边折,也有折部分。有人把纸纵向拿,对边折,也有折部分。剪去的等腰三角形有大有小,因为指令中没有大小的规定。其实做完第一步,已经差异很大了。在些基础上,再继续完成“把纸向左折、向右折,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那就“千差万别”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跟着主持人的指令行动,但在指令不明确的情况下,其实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由于各人的理解不同,表达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

第二轮游戏中,大家面对面地坐好,这样便于相互观察与交流。虽然主持人的指令更加复杂,但允许商议、允许提问,大家可以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不断改进自己的行动,始终保持与主持人的指令意图一致,最后的结果自然完美。但也发现有个别学生放弃与他人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独立完成“作品”,结果当然是富有个性而“与众不同”。

“你说我剪”这种单向交流方式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因此在人际交往中,真正的有效沟通必然是双向的交流。

3.学生感言

•“我说你剪”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0位同学背对背围成一圈席地而坐。然后每人按统一指令折纸剪纸。结果打开一看,有的同学把纸剪成正方形中间夹花,有的纸剪成散花形,更有的把纸剪成一堆碎纸片。同样的指令,同样的剪纸,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呢?这说明各人的习惯、思维、个性的不同,得出的结果就不一样,要想形成共识沟通很重要。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根据主持人的口令在剪,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与理解,所以最终的结果会怎样心里一点也没底。当我看到最后的图形时,我第一想法就是:自己怎么会剪出这样一个图案?图形还算规则对称,是比较满意的,看到其他同学剪出的图形与我完全不同,而且差异很大,我一直在思考其中的原因。有老师要求不明确的原因,也有自己盲目理解,擅自操作造成的原因。如果要达到一致的结果,需要的是双向的沟通。

第6章 风雨同行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接纳他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2.培养学生在体验团队合作中的扬长避短。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5分钟。

三、活动道具

眼罩、口罩、短绳、篮球、雨伞、椅子、书包、水桶、抱枕等物品。

四、活动场地

室内或室外均可,但需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五、活动程序

1.按7人一组分组,在7人中规定有2个“盲人”、2个“无脚人”、2个“无手人”、1个“哑巴”。

2.在角色分配完成后,按要求“盲人”戴上眼罩、“哑巴”戴上口罩、“无脚人”捆绑双脚、“无手人”捆绑双手。

3.主持人把他们带到比赛起点,让小组成员把所有物品搬运到终点,以用时最少的组为胜。

4.全班交流分享感受。

六、注意事项

1.比赛记时从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开始,即包括角色分配、扮演、合作等全过程。

2.设计的起点与终点间的距离应该大于20米,并且设置障碍提高难度。

3.每个组的所有物品,要求集体配合、共同承担、一次搬运完毕。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但有的同学会感到有点残忍,因为要扮演残疾人,所以有人会说:这是残疾人运动会。但游戏确实让人感受了,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完美、不健全的一面,即所谓的长处与短处。人与人之间不正需要彼此的关心、照顾与协助吗?我们不仅需要独立与竞争,更需要依赖与合作。帮助他人与接受帮助同样是快乐的事,假如我们能够利用彼此的优势,取长补短地合作,不是更快乐的事吗?

游戏“风雨同行”寓意着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雨”挫折,但同伴的支持与合作,可以令我们“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2.活动案例

当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小组成员就热闹了。谁都不想当“盲人”和“哑巴”,因为看不到,说不了——难受。但也没人愿意做“无脚人”、“无手人”,因为只说不做——无奈。所以一开始就为确定角色而费尽了周折。望着一大堆要搬运的物品,究竟怎么办呢?合作啊!要合作首先从合理的角色分配开始。

大家形成一种共识:无嘴的人用其腿;无腿的人用其嘴;无眼的人用其手;无手的人用其头。只要是对集体有利的,应该乐于承担,哪怕是牺牲个人的利益。小明和小强身强力壮,搬运物品是高手,就做“盲人”;秀秀与兰兰体重轻盈,口齿伶俐指挥是行家,就做“无脚人”;小峰与小亮沉着冷静、理智幽默,擅长协调联络,做“无手人”;还剩下一个琼月,就做“哑巴”。

大家快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跑步来到比赛起点,见一大堆物品要搬运,小明和小强分别背上秀秀与兰兰。秀秀与兰兰把轻便的物品一起带上,不时地指挥全组成员。小峰与小亮一边联络指挥,一边把主要的物品往自己身上装。“哑巴”琼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跟着大家的感觉走。不一会儿,7个人顺利地完成了“风雨同行”,成为最快到达终点的小组,大家的感言是:“1+1>2。”

3.学生感言

•我们觉得游戏有难度,因为小组成员都是女生,“无腿人”由谁来扮演呢?最终由谁来背她呢?大家讨论结果,体重最轻的不玲做“无腿人”,小雯自告奋勇地背小玲。我们6个人相互协作“风雨同行”。一路上好几次负重的物品撒落一地,但大家没有怨言,捡起来重新开始。让小雯背着的小玲觉得不好意思,一路上总是说:“小雯,对不起啊,我是不是太重了啊!”虽然我们组不是第一个到达终点,但大家觉得很不容易噢。

•2个盲人、1个哑巴、2个无手人、1个无腿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组成了一个行动小组。眼看着一堆物品要搬运,真有点难啊!“风雨同行”,寓意着我们要面对困难相互合作。虽然我们彼此都有“缺陷”,但我们要看到彼此的强项。只要我们相互欣赏、相互弥补、相互配合,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合理分配“角色”,6个“残疾人”经过合理搭配:无手与无脚为一组,盲人与哑巴为一组,无手与盲人为一组,变成了3对“正常人”,也就顺利完成了任务。

第7章 找“领袖”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的定位。

2.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问题、解决问题。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或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选出两个同学作为猜谜的志愿者,让他们远离活动现场,不能让他们看到和听到主持人和同学之间的小声说话。

2.接着找一名同学作为“镜子”,其功能是反射“领袖”的动作给其他同学,即“领袖”做什么动作,“镜子”要完全复制。

3.剩下的全体同学按方形队列站立。可以由主持人指定一名同学作“领袖”,也可以由同学自愿担任“领袖”。“领袖”的任务是连续地发出动作如刷牙状、洗脸状、挠耳状等。

4.“领袖”开始发出连续的动作,“镜子”复制“领袖”的动作,其他同学则复制“镜子”的动作,这样看起来,所有的同学都在模仿“镜子”做动作。此时主持人可让猜谜的两个志愿者进来,告诉他们在这些同学里面,有一个“领袖”是动作的发出者,给他们一分钟或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猜猜谁是真正的“领袖”。

5.让猜谜的志愿者、“镜子”、“领袖”和其他同学分别谈谈对这个游戏的感想。

六、注意事项

1.“领袖”发出的动作要连贯,每个动作最好持续6—10秒,中间不能有停顿,动作变化的幅度不宜过大,如一个刷牙动作突然变成甩手的动作,这样很容易被猜谜者看出谁是“领袖”。

2.“镜子”反应速度要快,否则。“领袖”在换动作的时候,若“镜子”反应慢半拍,也很容易暴露“领袖”。所以主持人在选“镜子”的时候,最好找反应灵敏,视力好、个子高的同学,为及时、准确复制“领袖”的动作奠定基础。

3.模仿“镜子”的所有同学都要一致,认真复制“镜子”的动作若有同学动作随意快或慢,会给猜谜的同学造成错觉,会对游戏造成一定的干扰,降低游戏的意义。

4.若猜谜的同学很长时间猜不出正确答案,主持人可随时终止游戏。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这个活动并不复杂,很多同学小时候都做过类似的游戏。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有许多细节还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主持人一定要把游戏的规则向同学们讲清楚,让他们都明白这个游戏是怎么回事,否则就会发生很多混乱或误会。

做这人游戏的时候,对那些猜谜的同学,由于所有的同学都在做着同样的动作,要发现“领袖”还是比较困难的。有的同学就比较聪明,明白任务后,先大体观察一下就直接站到“镜子”后侧面,观察哪一位同学的手势最先发生变化,由此判断出谁是“领袖”。而很多猜谜的同学往往花很多时间还猜不出“领袖”是谁,他们要么在同学中间走来走去,看谁更像“领袖”,要么站在一旁用力观察,还有的同学凭借其对同学的了解盲目乱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站在他们自己的角度寻找“领袖”,虽然个别同学也能碰巧找对“领袖”,但远没有直接站在“镜子”后面观察来得快。镜子复制的是“领袖的”动作,如果想猜测出“领袖”是谁,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问“镜子”,但游戏规定只能猜,不能问。所以此时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站在“镜子”的角度去寻找,观看“镜子”的眼睛,这样就比较容易发现线索,找出真正的“领袖”。

从人际沟通的角度来讲,这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如果能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宽容,那同学之间的有些矛盾摩擦或是误会就会大大减少,有些悬而不决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2.活动案例

在游戏分享的时候,做“领袖”的同学大都感觉自己的责任重大,压力比较大。可能由于太紧张的缘故,有一个扮演“领袖”的同学在游戏过程中表情一直很严肃,而其他同学在做游戏的时候,因看到猜谜者着急的样子都哈哈大笑,结果很快被猜谜的同学识别出来。有一个扮演“镜子”的同学做完游戏后竟然满头大汗,因为害怕自己的动作不到们或某些动作做不好会影响整个游戏的效果。他们纷纷感叹,被众人瞩目(因“领袖”和“镜子”是游戏的焦点人物)虽然看起来很风光,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

游戏过程中有的同学也会有些小小的变通与创新。一位扮演“镜子”的同学为了不让猜谜的同学快速猜测出答案,他在复制“领袖”的动作时,眼睛并不是一直盯着“领袖”,而是忽东忽西的,让猜谜的同学摸不清“领袖”的具体的方位。还有一个“镜子”与“领袖”配合默契,有五个动作轮流出现,每个动作基本上都是重复五六次,这样,“领袖”与“镜子”几乎是在同时完成一个动作的转换,使得两个猜谜的同学半天没有看出来谁是“领袖”。这些小小的细节都需要主持人用心去观察,在活动分享时候主持人不要忘了表扬活动中的精彩之处。

3.学生感言

•没想到自己在大家面前猜出“领袖”竟然那么笨。我刚开始很自信地认为,凭借我的观察,看看他们脸部的表情就可以猜出谁是“领袖”,所以,我刚开始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观察了半天也没有发现真正的“领袖”。直到后来的时候,我才想到要站在“镜子”后面,观察“镜子”眼睛的方向,这才容易很快找出“领袖”是谁。我可能是对自己的想法太自信了,如果我能早点站在“镜子”的位置上,问题也许就迎刃而解了。以后我跟别人交往时,也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样可能就会减少交往中一些不必发生的误会和摩擦。

•这个游戏的名称叫“找领袖”,很有意思的。游戏中有一个“领袖”、一个“镜子”、一个猜谜的和其他所有的同学。看着主持人对“领袖”和“镜子”提了那么多的要求,心里觉得想出风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本以为自己就是普通群众的一员,应该不会有什么要求,结果主持人特别强调下面的同学要步调一致,每个同学不能快也不能慢,否则就降低了游戏的难度。虽然每个人的角色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压力。我想,不论自己是在承担什么角色,有一点是重要的,那就是要做好自己角色应该做的。

第8章 人体“拷贝”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准确理解、清晰表达。

2.让学生体验彼此信任、融洽沟通、团体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全班分为若干个组,要求每组10人以上。

2.每组一路纵队站好,主持人将写有一个数字的纸条让每组的第一个人看一眼,然后请他通过身体扭动把信息传给后面一个,依次“拷贝”传动;最后一位同学跑到主持人处,写出“拷贝”的数字。

3.一般各组“拷贝”三位数,主持人宣布各组的“拷贝”结果。

4.小组合作集体造型,完成一组6位数表演。

5.全班交流,分享感受。

六、注意事项

1.避免各组之间的影响,各组“拷贝”的数字不要相同。

2.在“拷贝”传递时,只允许两个人之间发生联系,不能集体参谋、交流。

3.“拷贝”的三位数,如:0.18、8.69、578、328、542、235等,身体扭动幅度较大的为宜。

4.要强调不准发出声音,否则游戏没有意义了。要求只在两个人之间传递信息,已传递完信息的和还未传递信息的学生都是背对两个正在传递信息的学生。

5.除了考虑立体数字表达,还可以提示学生做平面的表达。可以是阿拉伯数字表达,也可以是中文数字的表达。

七、活动扫描

1.活动点评

“拷贝”即“复制“,学生们非常熟悉,但要通过身体的扭动来“拷贝”数字,大家感到新鲜、有趣。主持人宣布完游戏规则,大家都是跃跃欲试,每个人对自己还都充满了信心。那结果会怎么样呢?自己能够理解“上家”传达的意思并且准确“拷贝”传达给“下家”吗?整个小组成员都能默契协作,做到“拷贝”不变形吗?有的学生心里知道需要“拷贝”什么数,但无法表达或表达不准确,结果出现了“拷贝”变形,最后回到主持人手里的数字的“面目全非”、“离题万里”。所以第一轮结束后,一定要让小组成员进行一次讨论,分析“拷贝”变形的原因,统一改进措施,再努力尝试,相信“拷贝”可以不变形。事实说明,第二次、第三次的“拷贝”准确率大大提高。

在活动中学生既要正确理解他人意图又要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这种理解与表达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的。生活中不是常常会出现“误解”与“误传”吗?游戏给你带来怎样的思考与启示呢?

2.活动案例

游戏分组没有按性别分,所以每个组都有男生与女生。平时男女生之间有一些交往,但大多是通过语言交流,今天要运用肢体语言,特别是通过身体的扭动来表达数字含义,能做好吗?主持人先采访了几位同学,不少男生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肯定行!”;部分女生感觉,“可以吧,应该没问题。”;但男女生之间如何传递,他们“没想过,也没试过”。所以一开始,主持人就请大家注意考虑,要做到“拷贝”,难点在哪里?突破重点在哪里?

游戏开始了,第一小组首先要“拷贝”的数字是5.96。第一位同学信心十足地向第二位同学传递信息,见他将身体搞得左晃右转的,但不理解他究竟想表达什么。第二同学在疑惑中,接受了信息,他凭着自己的理解“拷贝”了一份传递了出去。第三位同学看到的是不自信的前者的传递,所以感觉已经“变形”了,但尽可能地理解“上家”的意图……终于完成了10次“拷贝”,回到主持人手里的数字是“2.00”。当主持人把先后两个数字公布时,大家感到惊讶。是谁出了问题?是哪里出了问题?带着疑问大家立刻进入了小组讨论。

出现了埋怨与指责:“你应该怎么做”、“如果怎样做,你就不会失误!”、“没有×××的误传,结果就不会如此!”。也出现了“高明者”,“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出错!”、“‘上家’与‘下家’一定要默契,表达方式要一致!”的议论。

主持人暗示大家要形成共识,改进方法,才会有效。在组长的领导一,小组分析失败的原因有:

(1)每个人对如何用身体表达数字擅长,或者说不统一。

(2)“上家”心里知道数字,但“拷贝”时不准确,特别是遇到男女生之间传递的更是“严重变形”。

(3)“下家”对“上家”的信息不理解时,没有要求澄清或重做,含糊的信息就“拷贝”出错误的新信息,导致严重失误。

(4)“下家”与“上家”的沟通,不仅仅是“下家”对“上家”的理解,也应该有“上家”对“下家”理解的确定。这样就能用双向沟通替代单向沟通,而成为有效沟通,避免“误解”“误传”。

小组讨论后,他们首先进行了一个练习,统一了数字和小数点如何用身体“书写”。

第二轮“拷贝”时,该小组传得又快又准确,自然取得了成功。

3.学生感言

•我们组的成员经过细致的讨论,在行动上达成共识,因此在第二轮“拷贝”中既快速又准确地完成了任务。

游戏的收获是:不仅锻炼和提高了我们语言表达能力,也开发了我们的思维。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人心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在猜数字的同时,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好比解一道数学题,你有一种解法,在听别人的另一种解法时,从中可以学到很多。

多方面的角度观察、考虑问题,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总共三组,先由主持人将两个阿拉伯数字告诉每组的第一个人,然后由该同学用肢体语言所看到的数字表达出来。头一次尝试问题很快出现了。经过10个同学的“拷贝”,原来的数字已基本被新数字所代替。在欢笑之余,我们思考了、讨论了,主持人给的数字到底怎样去表达?怎样的表达才能让看的人最容易接受?这种种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沟通。

通过游戏我切身体会到沟通的重要性,在往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应该注重和身边朋友,甚至陌生人的沟通,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起初,与陌生人之间会有一种隔阂,很容易发生误会,甚至引起矛盾。敞开心扉进行深入交谈后,才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作为排头的我,以为是自己表达得不好,才使整个组出错。可与大家沟通以后,他们都说我做得不错。所以沟通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与默契.

团体心理游戏辅导(五)意志责任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570 更新时间:2012-5-4

意志责任篇

心理学认为: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和执行的心理过程。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成长为坚强、独立、自制、有韧劲的人,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一蹴而就,都需要耐心与始终如一的努力。一个坏毛病的改正,一个学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处理好与某同学的交往,以及养成从未有过的一个好习惯,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品质。逃避、倒退、怯懦是坚强意志的对立面。只有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才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之旅,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他们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才能真正感受和理解意志的价值。

游戏“举手仪式”、“护蛋行动”让学生体验到坚持到最后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突出重围”则让学生感受到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坚持到底的决心和勇气是最终解决问题的重要保障,此外这几个游戏还让学生感悟出,通过坚强意志去克服困难并非是一件很难的事,每个人对自己都要充满信心。

另外,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应该首先是一个有着健康、健全人格的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当前,责任心的培养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全社会展开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其宗旨亦在于此。事实上,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才会不畏艰难努力进取,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本篇还设计了几个跟责任有关的游戏活动。游戏“接受现实”让学生体验到了在公开场合认错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气,更是一个人敢于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的体现;“承担责任”让学生感受到了在面临问题时,如何看待自己的责任和别人的过错;“信任后仰”则培养了学生彼此间的信任感和个人在团体中的责任感。

本篇的游戏设计大都简单易操作,但意志的培养并不像游戏这么简单,责任心的培养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一,只有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磨练自己,才能把自己变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责任感的人。

第1章 举手仪式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验坚持所需要的耐心和毅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让学生认识到意志力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秒表一只。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全体同学按体操队形站立,每个人的两只手臂伸直向胸前平举,身体不准晃动,坚持10分钟(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时间长短),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2.团体分享:

(1)当时间过了一半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当你坚持到最后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3)在坚持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

(4)你觉得这个游戏对你的学习与生活有什么启发?

六、注意事项

1.若在室外,注意避开高温或极冷天。

2.主持人本人最好也参与这个游戏,和学生一起体验,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3.游戏过程中,为了打发难捱的时间,主持人可在学生举手的时候播放一些激励性的歌曲或音乐,主持人本身也可给他们喊一些激励的口号等。等时间到的时候,主持人要给予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同学以鼓励,此时游戏还可继续做下去,可把时间再拉长一分钟,看还有哪些同学能坚持。若有些同学能坚持到最后,主持人应当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以鼓励他们的耐力和毅力。

第2章 突出重围

一、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在面临巨大危机的时候,保持冷静的头脑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

2.培养学生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持到底不服输的精神。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以15—20人为一组,所有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这个圈被称为“包围圈”;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

假定你被敌人包围了,情况十分危急,包围圈是由许多人手拉手围圈而成。要求你尽快想办法冲出围圈。可采取钻、跳、推、拉、诱骗等任何方式(以不伤害人为原则),力求突围挣脱,冲出包围圈;其他同学则站立,手拉手围成一个包围圈;外围的同学必须要尽全身气力、心计,绝不让被围者逃出;若圈内的同学从某两个同学手拉手的缝隙中逃出,则这两个相邻的同学双双要进入圈内作为被包围者。

3.游戏开始:

主持人可通过随机抽学号的方式,让一名同学站在包围圈团体中央开始游戏。倘若被围的同学灰心失望,一时冲不出“包围圈”,则主持人可增加两名同学到圈内作为“突围者”,其他的同学可鼓励他继续努力。一段时间后,换其他成员。

4.分享其突围的感受。讨论:

(1)闯关突围会令人想起什么?

(2)突围者成功了几次,失败了几次,为什么会失败?

(3)突围者在游戏中感觉如何?单兵作战容易吗?

六、注意事项

1.注意场地安全。有人称这个游戏为“暴力游戏”,游戏的场地最好在草地上而不要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在做游戏的时候,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可能会发生的碰撞以及跌倒等问题,要同学们做好预防,事先须注意移去危险器物。

2.有健康顾虑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功能欠佳者等)不要参加,以防意外发生。

3.突围方式以不伤害别人为原则。这个游戏虽然可以允许圈内突围者采用钻、跳、推、拉、诱骗等任何方式,但有一点要提醒学生,不可以对外围的同学进行过分的暴力攻击,如用脚踢对方的腿或手等地方。

4.包围圈男女同学的搭配问题。这个还有一个用途,那就是用于异性交往中。男女同学的身体接触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不被允许的,了是没有什么机会的。而在这个游戏中,男女同学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是游戏的需要并且大家都这样做,一般就不会觉得害羞了。在包围圈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男女同学交叉站立,然后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如果学生们比较保守,不愿意的话,则先可先分为男女各一个包围圈,过一段时间,将两个包围圈合并为一个,同样可达到目的。

第3章 护蛋行动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学会坚持,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意志力。

2.让学生体验责任感,体验感悟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活动时间

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或一个月都可以。

三、活动道具

生的鸡蛋。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主持人宣布游戏规则与要求:

主持人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生鸡蛋。这个道具“生鸡蛋”在这里被当作一个小生命,要求学生每天护送鸡蛋从家到学校,到学校时,把鸡蛋带到主持人这里,由主持人作一次标记。然后再把鸡蛋带回家,每次作的标记都不同,并且要保护好鸡蛋,使它完好无损。若鸡蛋破损,则要受到适当的惩罚,比如重新开始游戏时,必须带两个鸡蛋或三个鸡蛋等。整个游戏时间为一星期、一个月、两个月或一个学期均可,看哪一位同学能坚持到最后。

2.主持人和同学按游戏规则实施游戏;

3.活动体验分享。

六、注意事项

1.要跟家长沟通,讲清楚游戏的内容与要求,要家长配合。这项活动大多数的同学都认真对待,但也有个别同学嫌麻烦,鸡蛋不带回家,而是放在教室里或是放置在学校的某个地方,第二天直接到主持人那里作标记,这样使得这项活动的难度就降低了许多,活动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因此,主持人可事先跟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有这么个活动并给予积极配合。

2.主持人要严格监督。活动中间主持人可电话采访学生家长,问其有没有每天把鸡蛋带回家,这种必要的监督可保证活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对学生而言,也是其是否具有诚信的表现。

第4章 手指的力量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认识到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合作可以产生不可估计的强大力量。

2.让学生认识到任何人在合适的条件下,都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5分钟。

三、活动道具

安全的海绵垫。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学生中先选取一名同学作为实验者,体重一般,不要太重。另外选取志愿者16人左右为举人者;

2.试验者平躺在地面上或是桌子上,双臂抱胸;

3.另外16个人各伸出一个食指,不同的人分别用食指顶住试验者身体的头部、颈部、肩膀、后背、臀部、大腿、小腿、脚;

4.准备就绪后,喊一声“一、二、三”,大家一齐向上用力,就能把实验者托举起来;

5.再从学生中选一位体重更重的同学,重新做一次,看结果如何;

6.游戏体验分享。

六、注意事项

1.安全防护要到位。由于对于被实验者来说,脱离地面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他身下要有安全的海绵垫或其他安全措施。还要让参与实验的同学注意安全。特别是当实验者用手指顶住被实验者的后背或肩膀部位时,做被实验者的同学可能会感觉痒而发笑,这样会引起其他同学笑而导致大家的力量不一致。

2.刚开始选取的被抬起的同学体重不要太重,第二次可选取体重较重或最重的。身体功能欠佳(哮喘、心脏病等)者,不宜参加游戏活动。

第5章 祝福花篮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体验“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心理效应。

2.根据自己的强项与弱项,在团队中找到合适的位置。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彩色的小纸、报纸、缝衣针和线。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以。

五、活动程序

1.6人为一组,要求3男3女。各组向主持人领取工具包一个,内有报纸一张、彩色的小纸片18张、彩色笔、条形白纸、胶带纸、缝衣针6枚和缝衣线一卷;

2.各组在10分钟内完成下列任务:

(1)用报纸折一只花篮;(2)用彩色小纸片折6只千纸鹤;(3)用彩色小纸片折6颗幸运星;(4)取缝衣线穿好6枚针;(5)用彩色小纸片折6朵小花;(6)最后把花篮挂到尽可能的高处;(7)写一句祝福的话。

3.主持人点评和交流感受。

六、注意事项

1.鼓励学生把挂花篮挂到尽可能高处,但要注意安全。

2.如果时间不够也可以将任务减量,但时间与工作量的安排要有一定的紧凑度,保证有的组可以完成,有的组来不及完成。

3.如果碰到较多组员不会折花篮、不会折千纸鹤、不会折幸运星的情况,允许外派组员到其他组现场学习,游戏的总时间可以调整。

第6章 接受现实

一、活动目的

1.通过体验,使学生认识到承认错误是需要勇气的。

2.让学生意识到敢于承认错误是自身敢于承担责任的表现。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2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团体心理游戏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

室外室内皆可。

五、活动程序

1.学生在比较空的场地围成一圈。随机或自愿报名参加游戏,根据场地大小决定人数多少,人数一般在16—20人左右,也可更多;

2.学生按照体操队形站立,站4—5排,每排4—5人,前排侧平举,后排前平举;

3.主持人发出口令:主持人喊一时,举左手;喊二时,举右手;喊三时,抬左脚;喊四时,抬右脚;喊五时,不动。学生按要求做。主持人和不参加游戏的同学做监督者;

4.人出错时,出错的人要走出来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然后单膝下跪,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若有同学喊“对不起,我错了”,则出错的同学退出,游戏重新开始,以此循环,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终止,也可直到最后剩下一个同学;

5.集体分享感受。

六、注意事项

喊出“对不起,我错了”这句话或许对一些同学来说并不算难,但要当着众多同学的面下跪,可能有些同学不能接受,也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对人的不尊重。因此,做游戏之前,主持人一定要事先和学生沟通,向学生解释清楚,取得他们的认同,千万不要强行做,不然会给主持人和学生之间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第7章 承担责任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错误。

2.让学生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无。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4人,两人相向站着,另外两人相向蹲着,一个站着和蹲着的人是一组;

2.站着的两个人进行“剪刀、石头、布”猜拳,猜拳胜者,则由和猜拳胜者一组蹲着的人去刮对方输的一组中蹲着人的鼻子;

3.输方轮换位置,即站着的人蹲下,蹲着的人站起来;继续开始下一局;

4.若开始的新局中,上次胜方站着的人若在猜拳中输掉,则上次胜方蹲着的人要被上次输方站着的人刮鼻子;

5.在接下来的一局中,胜方也轮换位置,即原来站着的人蹲下,蹲着的人站起来,开始新的一局;

6.活动可反复进行几个回合,可由小组成员自行决定;

7.问题讨论:

(1)如何看待自己的责任和别人的过错?

(2)当自己的同伴失败的时候,有没有抱怨?

(3)同组中的两个人有没有同心协力对付外面的压力?

六、注意事项

1.作为对输方一组同学的惩罚,除了刮鼻子外,可以采用做俯卧撑的办法,具体数量可参考学生的实际能力大小。

2.主持人要注意观察失败一方两个同学在面临惩罚时所出现的情绪反应。

第8章 信任后仰

一、活动目的

1.体验在一定的风险中,学习如何信任及支持他人。

2.培养团体成员彼此间的信任感。

3.从活动中建立个人在团体中的责任感。

二、活动时间

大约需要30分钟。

三、活动道具

一定高度的台子,也可以是学校里教室用的课桌或椅子等。

四、活动场地

室内室外均可。

五、活动程序

1.团队成员分组。每组成员10人左右,两人为一搭档;

2.自愿者站在台子上,下面的同学两人为一搭档。一个同学先用左手握紧自己的右手腕,另外一个同学也是如此,然后让另一个同学的右手握住第一同学的左手,第一同学的右手握紧另一个同学的左手,形成非常牢固的一个“手结”。其他几对搭档也是如此,然后让他们排成一排,形成一道比较安全的手臂网;

3.自愿者用左右手交叉抱住自己双臂,并闭上双眼,准备从高台上往后仰面倒下。此时台上自愿者需对台下的同学说:“你们准备好要支持我了吗?我相信你们!”台下面的同学需要大声说:“我们准备好要支持你了!请相信我们!”然后,自愿者往后倒下,台下的同学接住;

4.接着再换另一位自愿者,遵循上述的程序,如此依序直到小组内所有自愿者皆完成这项体验活动。

5.游戏分享讨论:

(1)在活动中,当你分别担任自愿者和台下的支撑者时,各有什么样的感觉?

(2)活动中你会怎么做或怎么想,才会相信其他人会安全地支持你?

(3)从信任后仰开始直到结束,你觉得身体有什么变化?

(4)透过这样的活动,你觉得大家彼此间的关系会有什么改变?

六、注意事项

1.注意绝对安全,场地选择相对要松软些,最好有保护性的海绵垫。

2.自愿者倒下时需两脚直立,且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倒下时身体尽量保持直线,不要扭曲。

3.台下的同学在组成手臂网时,要摘掉眼镜、手表等易碎或易损坏的东西,以保证台下同学的安全。

4.自愿者往后倒下时,台下的同学组成的手臂网可以由低到高形成一个斜坡,这样可以减少自愿者身体对台下同学手臂的冲击力,减少疼痛。

5.身体健康有问题的同学(如哮喘、心脏病、恐高心理者等)不能参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768.html

更多阅读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操作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操作在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主要的方式有个别心理咨询(电话、面谈或咨询室咨询)、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在发展性的心理辅导中,前二者占了主要方面。在基层学校,往往有一些学生,如厌学、迷恋网络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团体心理治疗 创伤后应激性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团体心理治疗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2013年7月30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少数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之一,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持久的反应。对PTSD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最常见

培训游戏一 ----团体合作训练 团体合作游戏

一、游戏名称:蒙眼作画教具:眼罩、纸、笔,所需时间10-15分人人都认为睁着眼睛要比闭着眼画得好,因为看得见,是这样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自然是睁着眼的,但为什么总有些东西我们看不到?当发生这;些问题时我们有没有想过借助他人的眼睛,试着闭

声明:《团体心理游戏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为网友夜空中最亮的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