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流程重组 ibm 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 ibm 业务流程重组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现代管理思想、现代化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结合体。ERP这种反映现代管理思想的软件系统的实施,必然要求有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因此,ERP与业务流程重组的结合是必然趋势。

流程重组的类型

1990年,美国MIT的Hammer教授首先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的概念。但Hammer在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中并没有为企业提供一种基本范例。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流程重组的形式不可能完全相同。企业可根据竞争策略、业务处理的基本特征和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的水平来选择实施不同类型的BPR。

根据流程范围和重组特征,可将BPR分为以下三类:

1.功能内的BPR

通常是指对职能内部的流程进行重组。在旧体制下,各职能管理机构重叠、中间层次多,而这些中间管理层一般只执行一些非创造性的统计、汇总、填表等工作,计算机完全可以取代这些业务而将中间层取消,使每项职能从头至尾只有一个职能机构管理,做到机构不重叠、业务不重复。例如物资管理由分层管理改为集中管理,取消二级仓库;财务核算系统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全部核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变多级核算为一级核算等。

宝钢实行的纵向结构集中管理就是功能内BPR的一种体现。按纵向划分,宝钢有总厂、二级厂、分厂、车间、作业区五个层次。在1990年底的深化改革中,宝钢将专业管理集中到总厂,二级厂及以下层次取消全部职能机构,使职能机构扁平化,做到集中决策、统一经营,增强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2.功能间的BPR

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跨越多个职能部门边界的业务流程重组。例如北京第一机床厂进行的新产品开发机构重组,以开发某一新产品为目标,组织集设计、工艺、生产、供应、检验人员为一体的承包组,打破部门的界限,实行团队管理,以及将设计、工艺、生产制造并行交叉的作业管理等。这种组织结构灵活机动,适应性强,将各部门人员组织在一起,使许多工作可平行处理,从而可大幅度地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又如宝钢的管理体制在横向组织结构方面实行一贯管理的原则。所谓一贯管理,就是在横向组织方面适当简化专业分工,实行结构综合化。凡是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管理的业务,就不设多个部门或多个人去管;在管理方式上实现各种物流、业务流自始至终连贯起来的全过程管理,克服传统管理中存在的机构设置分工过细及业务分段管理的情况。

3.组织间的BPR

这是指发生在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业务重组,如通用汽车公司(GM)与SATURN轿车配件供应商之间的购销协作关系就是企业间BPR的典型例子。GM公司采用共享数据库、EDI等信息技术,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配件供应商的经营活动连接起来。配件供应商通过GM的数据库了解其生产进度,拟定自己的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和发货计划,同时通过计算机将发货信息传给GM公司。GM的收货员在扫描条形码确认收到货物的同时,通过EDI自动向供应商付款。这样,使GM与其零部件供应商的运转像一个公司似的,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缩短了生产周期、销售周期和定货周期,减少了非生产性成本,简化了工作流程。这类BPR是目前业务流程重组的最高层次,也是重组的最终目标。

由以上三种类型的业务流程重组可以看出,各种重组过程都需要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支持。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与ERP相适应而发展起来的组织间的BPR创造了全部BPR的概念,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和Internet广泛应用环境下的BPR模式。

流程重组的原则

BPR是对现行业务运行方式的再思考和再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企业目标为导向调整组织结构

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劳动分工使各部门具有特定的职能,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个部门完成某项业务的一部分。而BPR打破了职能部门的界限,由一个人或一个工作组来完成业务的所有步骤。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通过重组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将BPR作为发展业务和拓宽市场的机会。

2.让执行工作者有决策的权力

在ERP系统的支持下,让执行者有工作上所需的决策权,可消除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延时和误差,并对执行者有激励作用。

3.取得高层领导的参与和支持

高层领导持续性的参与和明确的支持能明显提高BPR成功的概率。因为BPR是一项跨功能的工程,是改变企业模式和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必然对员工和他们的工作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BPR常常伴随着权力和利益的转移,有时会引起一些人,尤其是中层领导的抵制,如果没有高层管理者的明确支持,则很难推行。

4.选择适当的流程进行重组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有许多不同的业务部门,一次性重组所有业务会导致其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所以,在实施BPR之前,要选择好重组的对象。应该选择那些可能获得阶段性收益或者是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流程作为重组对象,使企业尽早地看到成果,在企业中营造乐观、积极参与变革的气氛,减少人们的恐惧心理,以促进BPR在企业中的推广。

5.建立通畅的交流渠道

从企业决定实施BPR开始,企业管理层与职工之间就要不断进行交流。要向职工宣传BPR带来的机会,如实说明BPR对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对他们自身岗位的影响及企业所采取的相应解决措施,尽量取得职工的理解与支持。如果隐瞒可能存在的威胁,有可能引起企业内部动荡不安,从而使可能的威胁成为现实。

BPR思想是一种着眼于长远和全局,突出发展与合作的变革理念。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则:

*组织结构应该以产出为中心,而不是以任务为中心。这条原则是说应该由一个人或一个小组来完成流程中的所有步骤。围绕目标或产出而不是单个任务来设计人员的工作。

*让那些需要得到流程产出的人自己执行流程。过去由于专业化精密分工,企业的各个专业化部门只做一项工作,同时又是其它部门的顾客。例如会计部就只做会计工作,如果该部门需要一些新铅笔就只能求助于采购部,于是采购部需要寻找供货商,讨价还价,发出订单,验收货物然后付款,最后会计部才能得到所需的铅笔。这一流程的确能完成工作,并且对于采购贵重货物的确能显示出专业化采购优势,但是对于铅笔这类廉价的非战略性物品,这一流程就显得笨拙而缓慢了,并且往往用以采购的各项间接费用竟会超过所购产品的成本。

现在有了信息系统,一切变得容易了。通过数据库和专家系统,会计部可以在保持专业化采购所具优势的条件下,自己作出采购计划。

当与流程关系最密切的人自己可以完成流程时,大大消除了原有各工作组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管理费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所有的专业部门的专业职能,例如对于企业主要设备和原材料,还是需要由采购部门来专门完成的。具体如何安排,还是要以全局最优为标准的。

*将信息处理工作纳入产生这些信息的实际工作中去。过去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这样一些部门,它们的工作仅仅是收集和处理其它部门产生的信息。这种安排反映了一种旧思想,即认为低层组织的员工没有能力处理自己产生的信息。而今伴随着IT的运用和员工素质的提高,信息处理工作完全可以由低层组织的员工自己完成。

福特公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旧流程中,验收部门虽然产生了关于货物到达的信息,但却无权处理它,而需将验收报告交至应付款部门。在新流程下,由于福特公司采用了新的计算机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收集、储存和分享,使得验收部门自己就能够独立完成产生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任务,极大地提高了流程效率,使得精简75%员工的目标成为可能。

*将各地分散的资源视为一体。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是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集权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益,而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分权,即将人、设备、资金等资源分散开来,能够满足更大范围的服务,但却随之带来冗员,官僚主义和丧失规模效益的后果。有了数据库,远程通信网络以及标准处理系统,人们不再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伤透脑筋,企业完全可以在保持灵活服务的同时,获得规模效益。总公司与各制造单位使用一个共同的采购软件系统,各部门依然是订自己的货,但必须使用标准采购系统。总部据此掌握全公司的需求状况,并派出采购部与供应商谈判,签订总合同。在执行合同时,各单位根据数据库,向供应商发出各自订单。

*将并行工作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联系他们的产出。存在着两种形式的并行,一种是各独立单位从事相同的工作;另一种是各独立单位从事不同的工作,而这些工作最终必须组合到一起。新产品的开发就属于后一种的典型。并行的好处在于将研究开发工作分割成一个个任务,同时进行,可以缩短开发周期。但是传统的并行流程缺乏各部门间的协作,因此,在组装和测试阶段往往就会暴露出各种问题,从而延误了新产品的上市。现在配合各项信息技术,如网络通信、共享数据库和远程会议,企业可以协调并行的各独立团体的活动,而不是在最后才进行简单的组合,这样可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使决策点位于工作执行的地方,在业务流程中建立控制程序。在大多数企业中,执行者、监控者和决策者是严格分开的。这是基于一种传统的假设,即认为一线工人既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去监控流程,同时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眼界去做出决策。这种假设就构成了整个金字塔式管理结构的基础。而今,信息技术能够捕捉和处理信息,专家系统又拓展了人们的知识,于是一线工作者可以自行决策,在流程中建立控制,这就为压缩管理层次和实现扁平组织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一旦员工成为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者的时候,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以及伴随着它的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也都会消失。

*从信息来源地一次性地获取信息。在信息难以传递的时代,人们往往会重复采集信息。但是,由于不同人、不同部门和组织对于信息有各自的要求和格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业务延迟、输入错误和额外费用。然而今天,当我们采集一条信息之后,可以将它储存于在线数据库中,与所有需要的人实现共享。

面向企业流程——BPR的要点之一

作业流程是指这样一系列活动:即进行一项或多项投入,以创造出顾客所认同的有价值的产出。

在传统劳动分工的影响下,作业流程被分割成各种简单的任务,经理们将精力集中于个别任务效率的提高上,而忽略了最终目标,即满足顾客的需求。而实施BPR,就是要有全局的思想,从整体上确认企业的作业流程,追求全局最优,而不是个别最优。如图1,企业的作业流程可分为:

·核心作业流程

1、各项作业活动:包括识别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接受订单、评估信用、设计产品、采购物料、制作加工、包装发运、结帐、产品保修等等。

2、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用人、协调、监控、预算和汇报,以确保作业流程以最小成本及时准确地运行。

3、信息系统: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以确保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

·支持作业流程

包括设施、人员、培训、后勤、资金等,以支持和保证核心流程。

面向顾客与信息技术——BPR的要点之二

除前面已经论述的面向企业流程之外,实施BPR,还必须面向顾客,并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面向顾客

BPR诞生在美国,而不是日本,是有其必然性的。长期以来,美国企业以技术为推动,忽视了顾客的核心地位,故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回顾历史,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举足轻重,长期缺 乏竞争对手,使之将精力大量投入学院式基础研究,走上了一条技术推动型道路。而日本则相反,科研为生产服务,因此到了80年代,日本的竞争力已经大大加强,并在机械、钢铁、汽车、化工等美国传统优势行业显示出明显的比较优势。进入90年代,美国企业纷纷转变思想,一切以市场、以顾客为核心,正逐步夺回优势。

正如前文所说,顾客的选择范围扩大,期望值提高,如何满足客户需求,解决"个性化(Customization)提高"和"交货期(Responsiveness)缩短"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实施BPR如同"白纸上作画",这张白纸应是为顾客准备的,首先应当由顾客根据自己的意思填满,其中包括产品的品种、质量、款式、交货期、价格、办事程序、售后服务等,然后企业围绕顾客的意愿,开展重建工作。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例如有的企业为了能充分了解顾客和市场,甚至在其BPR小组中吸纳几名顾客,作为一个整体开展工作。通过这些顾客反馈信息,企业可以及时调整重建方向,以避免BPR的结果与意愿相违背。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在BPR的原则中,我们已经看出BPR与信息技术(IT)的紧密关系,但是两者决非是等同的。它们的关系可以归纳如下:

1、BPR是一种思想,而IT是一种技术;

2、BPR可以独立于IT而存在;

3、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在BPR由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IT起了一种良好的催化剂的作用。

实施BPR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而多数企业却将信息技术镶嵌于现有的经营过程中,他们想的是"如何运用IT来改善现有流程",却没有从根本上考虑"我们要不要沿用现有的流程?"而后者才是BPR的观点,它不是单纯地搞自动化,不是单纯地用技术来解决问题,而是一种管理创新。

那么,有没有不需要IT的BPR项目呢?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但由于:

1、全球范围看,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企业内部网(Intranet)和电子商务(ElectronicBusiness)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入地介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这种情形下,想脱离IT而完成BPR几乎是不可能的;

2、若把BPR比作一种化学反应,那么IT就是催化剂,离开了它,反应虽可进行,但却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正因为此,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成为BPR的难点和要点所在。

BPR失败的原因

在BPR短短的几年历史中,其应用状况始终喜忧掺半。正如Rosenthal和Wade所说:"伴随着巨大的成功与巨大的失败"。

一方面,从一开始BPR就以其思想的先进性和变革的彻底性吸引了许多企业的注意,成为欧美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资料表明,约有70-75%的欧美企业正计划实施BPR,更有许多企业通过BPR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例如Ford汽车公司、AT&T、IBM、意大利的BAT、德国西门子公司的NixdorfService等等,此外,亚洲也有许多公司纷纷接受这一思想,其中不乏像泰国的泰华农民银行、台湾的永大机电工业公司这样的成功之例。有人预言,它将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流。然而,另一方面,BPR失败的实例也屡见不鲜,据统计70%的BPR项目五年后均归于失败。面对这么高的失败率,我们不得不认真思索其原因了。

如何衡量BPR的成败,在实践中是件复杂的事,它不能完全地量化成投入和产出,也没有一套固定的标准,但是,一旦发现如下迹象:

·生产不稳定

·产量下将

·员工士气消沉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上升

·企业的近期利润不足

那么企业就不得不提高警觉,反思其重建的全部过程,寻找失败的原因,对症下药。

BPR失败的原因和忠告

1、误择重建的时机和条件

企业并不总需要进行彻底的重建。实施BPR虽是高收益的项目,但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必须明确企业重建的动机,选择好企业重建的最佳时机。通常有如下三种情况:

·企业陷入困境,营业额和市场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产生严重的亏损现象,面临生存危机,这时,员工配合意愿强,愿意为重建承担额外的工作负担。

·趁主要竞争对手进行重建之际,进行本企业重建,以超过对手成为标竿。

·企业预感到某项新科技的产生足以改变市场的竞争规则时,运用此项新规则,进行流程重建,以创造竞争优势。

2、误择流程重建的环节

流程重建不能全线出击,必须首先分析全部作业流程,选择存在问题最突出的环节或核心环节进行重建,而如何确定这样的环节,是件艰苦的工作。在具体分析时,必须考虑如下问题:

·这项流程是否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这项流程重建后能否解决企业面临的危机?

·这项流程重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这项流程重建失败的后果有多严重?

3、忽视自上而下的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变革

企业重建,必须由权威领导,由他对整个过程负有自上而下的责任;而同时,作为一个团队运作,除了需要有最高主管的领导之外,还需要全体员工主动的、创造性的合作。

4、错误理解IT在BPR中的角色

将BPR等同于IT是错误的,而忽视IT的作用也是错误的。信息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使得人们有能力打破传统的管理规则,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从而给企业带来活力。

5、BPR的不成熟

至今,BPR只是一种思想,而不能称之为理论。因为作为一种革新理论,BPR还远未成熟,对BPR内在机理和本质规律的深程度的认识还远未建立。而且,先进的理论,革命性的思想并不足以带来实践的成功。方法体系不健全,分析工具不得力,都是阻碍BPR在实践中取得成效的因素。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建立BPR的方法体系,研究BPR的实施策略,包括开发BPR流程分析模型及规范化程序,构造BPR组织体系与管理结构等,这是指导BPR项目成功实施的基础,也是BPR理论走向成熟的需要。

BPR固有的缺陷

BPR最大的特点是"根本性"和"彻底性",同时也构成了它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如果企业将BPR作为其管理革命的唯一方法,那它往往会失败。

即时管理(JIT,Justintime),其实质是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候进入恰当的地方,生产出恰当质量的产品。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这一目标,JIT主要强调两点:其一,消除所有浪费。其途径是,排除不能给企业带来附加价值的各种因素,如生产过剩、在制品积压、废品率高、人员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等。JIT认为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才能消除上述生产中形成的各种浪费。其二,强调在现有基础上持续地强化与深化,不断地进行质量保持和质量改进工作,逐步实现不良品为零、库存为零、浪费为零的目标。尽管绝对为零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JIT就是要在这种持续改进中逐步趋近这一目标。

其实,BPR和JIT的目的都是为使企业获得全面质量提高。它们的关系如下:

一方面,企业不能单纯地实施JIT,因为在给定的时点上,当量变达到一定的数量级时,再进一步的持续性改进所花费的成本将是巨大的。这时,企业就必须实施彻底的流程重组。

另一方面,企业在实施BPR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持续性改进,因为:

1.流程重组之后,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改进,才能达到和谐统一。实施BPR企业犹如完成一次质的飞跃,如何巩固这一成果,还需量的积累。

2.JIT的作用不可低估。

尽管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持续性的改进只能获得5%-10%的提高,但正是由于它的"持续性",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改进,经过一次次的积累,其结果将是惊人的。

3.一个企业中有不同层次的雇员,他们的素质和位置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处于企业决策层的高级职员,BPR的思想将带来大规模的重新设计(Large-scaleRedesign),而对于企业的多数员工而言,BPR思想则转化为小规模的逐步改进(Small-scaleImprovement)。

总之,以上六点是导致BPR失败的主要原因,前四点固然重要,但BPR的不成熟性和其固有缺陷也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许多学者都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建立起一套系统、实用的方法体系来促成BPR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变。

采购管理

走进一家企业的供应科,在几张拼成一行的桌子上放着一张长长的像“哈达”一样的大表。表的左方是各种产品名称,上方是供应科负责采购的各种材料名称。电话铃不时地响着,传来市场和生产变动的消息,几位苦命的采购计划员在桌旁疲惫地奔忙,对繁星般的表格数据,进行不厌其烦地计算和修改。年复一年,做着同样枯燥的工作。但即使再怎样卖力,也还是跟不上客观环境的变化。

要效率,更要效益

实施了MRP,通过产品结构和物料清单,定义了每个物料的期量标准,把销产供这企业的三项主要业务信息集成起来,同步地将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一次生成。如果需求有了变化,不需半个小时,就把上千种物料的计划重新编排。采购计划员从忙忙碌碌的事务中彻底得到了解放。图1是时间坐标上的产品结构,X是销售件(成品),O、P、R、E是采购件,A、B、C、D是加工件。

但是,上MRP系统决不仅仅是提高响应效率,更重要的是见到效益。MRP是ERP的核心,要见效益,首先要改变采购作业的观念、规范采购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为了增加利润,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就是降低成本。产品的成本中外购的材料及配套件费用往往要占到60%以上,多者可达90%。材料及配套件的采购任务,归根到底,是由产品开发部门定的基调。换句话说,尽管设计阶段的费用是比较小的,但它在奠定成本的基调上,起了主要的作用。

有一家企业,通过MRP系统的物料分类查询,发现有2.0mm、2.5mm、3.0mm三种规格十分相近的花纹钢板,每种需求批量都很小,这将无疑增加了采购、运输、仓库保管的费用。如果企业没有采用成组技术,标准化工作不力,设计工程师信息不沟通,这类现象是极其普遍的。因此,为了降低采购成本,采购人员必须同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一起,按照价值工程的原理和同步工程的方法,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前提下,采用最低成本的方案。MRP系统不仅管理人员要用,对产品开发人员同样也有帮助。采购成本同时影响材料费和库存价值,图2例中材料费和库存值下降5%,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增加28%,资本收益率(ROI)增加30%。

MRPⅡ/ERP系统对降低采购成本的作用

MRPⅡ/ERP系统通过业务处理流程规范化,对降低采购成本,起到一系列的保证作用,如:

通过物料分类查询,对每一类物料,按需用的频度,规定优选原则,以简化采购物料的品种规格、保持一定批量,争取优惠。

周密计划。MRPⅡ/ERP的计划可以延续到未来某个任意日期,这样不但可以按需采购,而且可以保证足够的采购提前期和采购预算,防止因突发性采购而增加额外的采购费用。

设置目标成本(标准成本)。每一个会计年度,企业都必须通过运行MRP系统的模拟成本,确定标准成本,也就是必须严格控制的成本限额。邯钢的“市场模拟,成本否决”就是MRPⅡ/ERP系统中根据市场可能接受的价格,在保证一定的利润前提下,确定的标准产品成本。

控制采购权限。要严格控制成本,首先要控制资金流出。MRPⅡ/ERP系统要设置每一个采购员的采购物料范围和支付权限,同时规定超过限额的审批层次和权限,以规范采购管理。

控制库存量。在系统中,要对每一种物料规定最大储存量和最长储存期限。超过最大值时,系统会发出提示信号,以便管理人员采取纠正措施。

供应商认证。根据ISO9000的要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首先要保证进厂材料的质量。各种物料的供应商都必须经过认证,建立供应商主文件。向没有建立主文件的供应商采购,系统将拒绝执行。

跟踪采购定单。系统可以提供多种查询途径,从采购单编码、物料号、供应商号、采购员代码、交货日期等进行查询。跟踪采购合同执行情况。

严格控制付款程序。付款前,系统将自动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如物料规格性能、合格数量、交货日期是否与采购单一致,报价单与发票金额是否一致。必须几方面都相符才能执行付款程序,严格控制不良资金流出。

重组同供应商的业务流程

产品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原材料的质量。对供应商进行认证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条件。要从:行业地位、信誉、履约率、产品发展、工艺技术、质量、成本、服务、运输、通信联系方法等方面正确选择供应商。

传统采购管理往往倾向于一种物料有多个供应商,感觉上比较保险。而现代管理的趋势是减少供应商,并建立互信、互利、互助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关系。好处是:简化采购计划及调配;可以形成经济采购批量,争取优惠;减少供方的专用工艺装备费用;简化运输管理;减少库存,从而有利于控制质量,降低成本。图3说明了同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前后的业务流程,由于环节减少,降低了采购成本,增加了响应速度。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从一个企业对另一个企业发展为一个企业的供需链同另一个企业的供需链之间的竞争。同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把各个供应商看成是企业供需链的各个环节,形成一种“虚拟”的企业或“动态联盟”,减少许多重复的中间环节,这就是被称为21世纪制造业战略的敏捷制造精神。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供应商对企业需求市场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供应商对物料供应的预见性,是当前竞争形势下的需要。

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经济开放、我国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逐步向虚拟企业、动态联盟和协作方向发展,采购管理在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MRPⅡ/ERP对采购管理职能带来的变化

MRPⅡ/ERP系统将给采购管理的日常工作带来质的变化。对采购供应部门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采购人员的主要精力将放在同企业内部人员和供应商一起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上,主要有:

从降低成本和保证质量出发,参与确定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原则;

同设计和工艺部门一起,参与零件设计的价值分析,以最低成本满足功能需求;

统一管理零部件工序外协和外包业务,控制企业资金支出;

利用系统提供的物料与资金信息集成功能,编制和审定采购预算和采购权限;

确定每个采购件的合理批量、安全库存量,控制库存资金占用;

同计划部门和供应商一起,研究缩短采购提前期的措施,提高响应变化的灵敏度;

会同技术部门指导供应厂商改进外购件的性能质量,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选择正确的供应商,并根据系统提供的供应商业绩报告,进行筛选;

运用信息集成系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计划,提高采购供应工作的预见性;

通过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Internet/Intranet,跟踪采购订单进度,共同协调运输,保证及时供应。

MRPⅡ/ERP系统对采购管理提供了一系列的规范化流程,这将使在采购作业中存在的商业贿赂、收受回扣、以次充好、照顾亲朋好友、损公肥私等造成企业经营亏损的黑暗现象,失去藏身之地,同时也是MRPⅡ/ERP实施的阻力之一。

MRPⅡ/ERP是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的管理信息系统,一些外国公司每年都要向采购部门提出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采购人员经过努力实现目标后将得到应有的奖励。这种奖励不比拿回扣低,是正大光明的收入,企业和个人都得利。这是提高管理水平的结果,是采购人员的荣誉。我们应当学习国外的科学管理方法,我们应当学习国外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建立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激励机制,从正面引导,来消除腐败现象、改变采购管理的面貌。

实施MRPⅡ/ERP系统,不可避免地会触动不利于生产发展的传统观念,只有不断深化改革,运用当代新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才能使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的严峻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是我们引进MRPⅡ/ERP系统不可动摇的指导原则。

销售管理

ERP软件中,销售管理的职能是由"SalesandDistribution"模块(中文译作"销售与分销",简称SD模块)为核心来完成的。本文将从销售管理的主要功能、销售管理与其他功能模块的联系等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客户信息的建立和维护

ERP销售管理的思想是从客户需要出发来规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大量的客户信息的分析基础上来回答生产何种产品、产品如何定价、产品如何销售、如何为用户服务、如何确定本企业最优的产品组合等诸多问题,因此,完整的客户信息不仅是销售活动的需要,而且是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每一个客户的信息以客户档案的形式存在,至少包括:客户代码、客户名称、通信办法、地区代码、开户银行、信贷能力、客户类型等基本信息。所谓客户类型,是指客户使用产品的特征,包括:

(1)代理商:对产品仅起分配和介绍的作用,并不具有产品的所有权。对这类客户,档案中还应保留佣金支付信息。

(2)经销商:在产品交换过程中持有所有权,产品用于经销目的。

(3)直接使用者:把产品直接用于生产或消费的用户。

另外,客户的信贷信息是销售订单确认的重要依据,销售部门必须据此来决策销售订单的确认与否。当然,对于销售订单确认情况、销售佣金计算、标价,应提供给客户以迅速、方便的查询功能。

销售订单管理

客户的实际需求是通过销售订单进入ERP系统的。订单是根据获取的客户信息、交运信息、销售项目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建立的,其主要内容有:订单号、客户代码、订单类型、订单内容(项目号、描述、数量、价格、需求日期、交运日期、以及是否要交税、是否单独装运的要求等)、有关日期信息(订货日期、登记日期以及最后更改确认日期)、有关交运的信息(运输地点、所有权变更地点、运输路线等)、与客户有关的信息(客户采购号、采购者姓名等)以及其它信息(销售地区代码等)。销售订单自输入系统后,便跟踪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

直至完成全部业务处理。图1是以SAPR/3为例的订单输入界面。图1销售订单(以SAPR/3为例)

1、订单的输入与确认

销售订单输入的同时,也是对订单逐步确认的过程。只有被确认的订单才能作为最终需求纳入系统。确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可供货情况。确认是否能按时提供客户所需产品,包括数量。ERP系统一般都支持"可供订货量"等库存状态查询。

·定价确认。根据用户提供的价格意向,系统自动地对销售项目进行标价。标价通常是根据项目号、产品类型、客户类型、折扣百分比来确定,但有时也需根据特殊情况做出调整。

·信贷确认。ERP系统中,客户或销售订单可以被"挂起"。客户挂起通常是因为信贷问题,也可能是一些特殊的情况,如信贷证明收不到、客户要求延期交货等。

因此,确认客户的信贷能力是订单确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被确认的订单确认信息也可以输入系统,并通知客户。

2、订单需求的展开

销售订单被确认并输入系统后,将由生产计划等模块进行排产,这里就不过多讨论了。

要注意的是,客户需求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变化,如上已述及的客户要求延期交货以及定货数量调整、客户希望提前交货等。因此,必须始终跟踪销售订单,根据变化对订单进行及时维护。

3、订货交运

当计划交货期临近时,系统会支持用户生成交运文件,作为对销售物品交运确认的最终处理结果。交运文件按销售订单编制,除了提供订单号、订单开始日期、交货期、顾客代码和名称、交运日期等信息之外,最重要的是装箱单。系统为每份交运文件生成一份装箱清单。它给出了本次交运的有关信息:顺序号、组成物料号、物料类型和状态、到目前为止未满足的订货数量、本次需交运的数量、交运零件的存贮地点、交运代码等。所谓交运代码,是用以区分某项交运物料是部分交运、最终交运、取消的订货、还是撤消后重新启用的订货的标注。

交运文件将用于通知交运部门实施物料交运。对于不能按期交运的销售订单,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份"过期销售订单交运报告",其中列出了所有过期和可能过期的订单。

4、佣金支付

佣金支付是对代理商而言的。

ERP系统通常都集成了全面的销售佣金管理模块,用于跟踪定额、支付佣金和报告实际销售作业情况。佣金可以根据销售产品的类型和销售惯用的佣金计算的百分比(相对销售额)按月计算。佣金支付的时间一般在生成装箱清单或客户付款到达后进行处理。佣金管理也适用于企业的销售人员。佣金可以与销售人员的工资挂钩,来用基本工资外加佣金或者以佣金冲销工资的办法提取和支付佣金,起到激发职员积极性的作用。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销售佣金报告。在这个报告中说明了近年内(通常是三年;过去的一年、当前年及下一年度)的销售计划量,实际销售以及平衡状况;此外,还提供了佣金支付数和完成的装运量等信息。上述报告是按代理销售组织的,并按时段(通常采用月度)展开各项数据。报告实际上是对销售代理业绩的考核,是销售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

销售统计和分析

所谓销售分析是指对企业实际销售效果的评价。不仅可判别实际生产经营是否已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从中可以发现系统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策略是否正确、组织机构是否适应、措施是否得当等。销售分析的依据是具体而准确的销售记录,ERP系统为各种记录信息的收集和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销售分析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

·分类帐目分析:将分类帐目中所列各种销售费用帐目的数值,如:差旅费、广告费、邮电费、运输、销售佣金和特殊费用(如接待费等)进行汇总统计,计算出各类费用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如:各类费用年内变化情况、各类费用比例与以往不同年度对比、各类费用比例与同行业对比、各类费用之间比例关系对比等。

·销售功能成本分析:将分类帐目所列销售费用帐目按功能分类,然后再予以分析。至于功能如何划分则常因企业不同而异。

直接销售费用:如门市部、修理部的办公费用、销售人员工资、差旅费等。

间接销售费用:如销售人员的培训费、管理人员的工资及市场研究费、销售统计费等。

其他销售费用:如广告费、运输费、存储费、分期付款所占资金的利息等。

·市场单位销售成本分析:将销售费用按照不同的市场单位进行分析,然后与上述两类分析进行联合对比,以分析各类市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市场单位的划分可采用销售地区、产品类别、客户类型、订货量的大小等不同方法,要根据需要而定。

图2是以SAPR/3为例的销售分析界面。图2销售分析(以SAPR/3为例)

销售分析必须搜集各种必要的统计资料。统计报表提供的主要信息包括:交运信息(交运地点、日期、交运额)、销售数量、销售额、销售成本、税务信息,销售代理信息及销售物料信息等。统计的时间范围一般为l~3年,可以按年度进行汇总比较,也可以按时段(通常为月度)进行比较。这是一类时间序列型纵向统计资料,适用于趋势分析。

统计的口径根据不同的目标可选用:按客户分类统计、按销售代理分类统计、按销售物料代码分类统计、按销售地区代码分类统计、按市场领域进行分类统计(如行业分类)以及按交运日期、地点等分类统计。分类统计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以利于进行市场研究决策、制订销售战略。

销售统计报表的数据不仅与SD模块有关,而且还依赖于成本核算中的各种信息。因而,销售统计报表不但反映了实际销售完成的情况、检验计划的合理性,而且还有利于分析销售管理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各种策略下的盈亏分析。如:增加广告宣传费用对销售的影响、采用效益挂钩或数量折扣政策对销售的影响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861.html

更多阅读

运行BPR业务流程重组 的步骤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案例

BRP不是对流程的小修补,而是涉及企业动作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巨大变化,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定义、评估体系、技能培训,以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其规模之大有可能使企业获得巨大成功,也有可能失败,甚至破产。成功的BPR可以带来各方

erp采购业务流程 ERP实施过程中的业务流程重组

据AMT咨询的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数万家企业在ERP系统应用中,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 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占30%-40%;而失败的却占50%。以至于一段时间有种说法:ERP系统,好看不实用。难道ERP就只是一

bpr业务流程重组 启动业务流程重组的方法

    实施组织业务流程重组,对于每一个企业既是面临环境和竞争压力的一种选择,同时也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管理变革。需要特别注意营造环境,制定战略规划。    首先,企业实施组织业务流程重组必须要首先营造环境,让企业内部员工在

什么是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重组设计流程的方法

    企业开始重新设计流程时通常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种是全新设计法,另一种是系统化改造法。    全新设计法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更符合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它不以现有流程为基础,而是以更广阔的基础环境条件为前提,进行彻底的重新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如何在业务流程重组中选择试点流程

    企业流程重组往往在某些部分强调的是进行彻底的管理变革,彻底变革会使重组成功的的风险增大。因此,在进行企业流程重组时,企业最好选择先试点再进行推广的策略。具体做法为:    在新的流程设计好之后,首先要选择一个进行试点

声明:《业务流程重组 ibm 业务流程重组》为网友灞道尛侽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