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京士主持的五次丧事
陆京士(1907--1983)原名之镐,字京士,后以字行。1907年农历八月初五出生于沙溪镇东市偏南隅(现为南弄街1号),上有二兄,皆早夭,母吴氏生他时已经三十岁,下还有二弟,一名之钰,生于1901年,一名之琳,生于1919年,其时陆京士于沙溪高等小学堂毕业,入浙江绍兴由教会办的越材中学读书。1921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1924年考入中华邮政,并入上海邮政局当邮务生。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自此以后,终其一生都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关于他在政治方面的作是非,自由史家评述。本文仅就他一生中主持的5次丧事作些介绍,并对其生前最后一次书面发言作些披露,以便读者对陆京士其人有一些了解。
一 、为其弟陆之钰(胡仰江)主持丧事。
陆之钰,陆京士大弟,生于1910年,因家境贫窘,入赘沙溪胡家(一说从小给了胡家),遂改名为胡仰江。1934年,胡仰江因患肺病去世,年仅25岁。这时,陆京士经过几年的跌打滚爬,尤其是在1928年投拜“上海滩三大亨”之一的杜月笙为师以后,深得杜月笙的信任,并由此在上海滩崭露头角,呼风唤雨,其弟去世时,他已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派任为军事委员会南昌参议,稍后还出任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处长一职,也可谓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胡仰江去世时,其母吴氏已经去世10年,而其父陆接三也已经近70岁,老迈不堪,因此丧事全由其兄陆京士操办。据镇上的老人回忆,开丧之日,陆京士不仅从上海请来了军乐队,而且也请来了社会名流如朱学范、费孝通等人,以壮其威。军乐队吹吹打打,送葬队伍绵延百米之外,场面空前。
二、为乡贤胡粹士先生主持丧事。
1921年,陆京士15岁时,由其母吴氏托沙溪籍同乡胡粹士先生介绍入上海商务当练习生。因胡粹士先生毕业于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与商务印书馆总董张元济先生友师生之谊,固荐托即成。从此,陆京士便得以在上海立足。
胡粹士先生为著名的教育家和慈善家。早在1913年即由部派赴美国留学,学成回国后,初执教于海门中学,后改任上海宝成第二纱厂主任工程师,旋又回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等职。他还担任过太仓县立初级中学乙部(即今沙溪高级中学前身)首任校长。以及主持太仓旅沪同乡会有年。在抗日战争期间,与张贡九等维持交大校务,力撑危局,不避艰险,不恤诋毁,为国家培育人才,为学校保持隆誉而殚精竭虑。
迄抗战胜利,九州见同,胡粹士却又陷入无尽的悲情愁绪之中,先是有人指责他附逆而义愤填膺,继而因留英归来参与缅滇铁路工程建设的儿子胡敬倪不幸殉职而悲痛有加,日常则益复的以酒浇愁,遂致体力迅速衰颓,于1946年4月9日患喉结核症不治而逝,春秋仅五十有九。
胡粹士先生病重期间,陆京士专程从上海回乡探视并慰问,并托挚友为之准备后事。胡粹士去世后,丧事由陆京士亲为料理,对此,陆京士本人也感慨良多,他回顾往年,自己是由胡粹士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从而在上海立足并发展的,而今日,则由自己将胡粹士先生送往“西方极乐世界”,因此他认为“因果轮回皆有定理”。
三、为杜月笙主持丧事。
陆京士和杜月笙的之间的关系,几乎是尽人皆知的。1928年陆京士22岁的时候,为在政治上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即拜杜月笙为师,并协助杜月笙出谋划策,周旋于党棍、军阀、流氓的圈子之中,深得期许,故虽为师生,谊如挚友。无日不晤,无话不谈。陆京士为杜月笙出了不少点子,如组织恒社等,使杜月笙在“上海三大闻人”(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中的地位迅速由“黄张杜”攀升为“杜黄张”,而陆京士数遇艰险,杜月笙必百般设法解救,逐一化解。杜月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余子可牺牲,不可牺牲京士”。由此可见杜月笙对陆京士的宠爱之一斑。
1951年8月,杜月笙在病危期间,陆京士于8月2日应召由台湾飞往香港,随侍在杜月笙之侧,侍汤奉药两个星期,并会同钱新之、金廷荪、顾嘉棠、吴开先、徐采臣等人奉命立遗嘱及善后诸事。8月16日下午4时50分,杜月笙病逝,陆京士等人共同主持丧事。丧事终了,陆京士侍奉杜月笙妻子孟小冬等家人赴台,自此,孟小冬定居台湾,直至去世。
四、为乡贤狄君武主持丧事。
狄膺,字君武,后以字行,太仓璜泾人。狄君武早年在北京大学即从事“五四运动”,继而留学法国,回国后加入国民党从事党务工作,由北伐开始直到去台湾以后,一直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服务,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狄君武的国学造诣很深,尤长于书法(前几年他的书法作品曾在太仓市图书馆内展览过),为人风流倜傥,不慕名利。他在台湾时还主持过苏淞太同乡会及粥会等社会团体。
狄君武去台湾后,身边并无至亲,只有远亲,比较寂寥。1964年3月15日因病在台湾荣民总医院去世,终年70岁。陆京士与狄君武不仅有同乡之谊,而且也是立法院的同事,平时关系甚密。对于狄君武的丧事,他自认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全力以赴。尤其是遵照遗嘱设法为狄君武葬于台湾新竹胜地“青草湖”畔,觅地商议,甚费时力,直至6月28日始为告窆。
五、为师母孟小冬主持丧事。
孟小冬,一代京剧名伶,后来下嫁杜月笙。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去世后,即定居台湾。1977年,孟小冬在去世前两月,托陆京士为其选择墓地,而筑墓图样则亲自设计,俟确定之后即病倒,病仅二日,于1977年5月26日去世。去世后,陆京士为之主持丧事及遗嘱诸事,丧事备及哀荣。孟小冬晚年有《凝晖遗音》录音带,回顾自己的一生,陆京士遂商其门人予以发行,并集新台币一百万元设立孟小冬国剧奖学基金,以告慰孟小冬于九泉也。
陆京士终其一生,主要为上述5个人主持过丧事。1949年7月1日,他从香港抵达台湾,先后出任过自由中国劳工同盟主席,立法委员会常务委员,立法预算委员会召集委员,国民党中央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化学院劳工研究所董事会董事长等职。1969年3月和1976年12月在国民党中央第十次、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分别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81年4月受聘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1983年12月28日,陆京士在参加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与中央委员会联合会议,检讨83年度增额立法委员会选举事宜时,作了一生中最后一次在国民党内的发言。在这个发言中,他提出了几点意见,其中第一点尤为重要,可以让我们对晚年的陆京士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先过录于下:
“第一,要肃清台独的观念,台独组织,我们政府已经宣布是一个叛乱的组织,在国际上也认为是一个恐怖的组织,但是在这次立法委员的选举期间,我发现有很多的言论,完全是台独的言论,利用选举期间,大事的宣传,实在是违背我国的国策。关于‘台独’,这次从海外归来的学生彭云汉先生在报上发表得很多,说得很清楚。我觉得很痛心的是我们八年抗日战争,大陆上的同胞牺牲了多少生命财产,光复了台湾,使台湾回归祖国,今天有些忘本的台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种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与政府敌对,我觉得非常痛心。我认为应该实行民主,保障人权,我个人一直赞成有一股发生制衡作用的在野力量,政府也可以与他们坦诚合作,但是这股力量,决不是台独,我绝对发对假借民主假借人权,来搞台独的阴谋,我们随时随地要提高警惕,肃清台独。”
第二天即1983年12月29日下午11时45分,因急性心肌阻塞症逝世,终年77岁。
(注:本文部分材料取自台湾《陆京士先生纪念文集》)
陈秉钧 写于2008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