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新保安
听说新保安,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是文革期间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后来看有关解放战争的电影、小说,经常听到“我军在新保安、下花园一线”这类的说法,以为这两个地名一定是大地方,曾在地图上寻找,却很不容易找到。直到前两年,在网上搜索有关张家口一带的旅游名胜,才偶然在一位网友的博文中发现“土木堡、鸡鸣驿、新保安、鸡鸣山”的游记,方知道这个战争片中大名鼎鼎的地方,原来就在附近。
为了寻访这个战地旧址,清明小休之际,特意驾车取道110国道,过延庆、沙城之后,便注意沿途搜寻“新保安”地名路牌,终于在路南侧发现一个好像古代城门、又有些类似古代牌楼的红褐色现代水泥建筑,上书毛体的大字“新保安”。于是回轮掉头,绕过这个“城门牌楼”,顺着一条向南的乡间水泥路,就进了新保安,远远的新保安中学的招牌十分醒目,然后看见一座破旧的钟楼顽强地立于小镇中心。
小镇已无城墙遗迹,从镇外一下子就进到镇子,似乎有些突然之感。街两边有些店铺,新老房子间杂而列,到了钟楼,向东面的街道望去,满街的小摊和满街的人,原来这天正赶上是新保安的大集之日。问一老者,知新保安每月逢阴历有“二”即为集日,这天正是农历三月十二,故人流接踵、商摊相接,从钟楼一直铺延到原来的小镇东门处,熙熙攘攘。这情景正合了新保安的历史。
新保安之地原来是一处设于元代的驿站,名为雷家站,大概当初有雷姓人家居住,明永乐年间曾设置保安卫和保安州于距雷家站西南二十多里的现涿鹿县城。当年“土木堡之变”,被瓦剌部队俘虏的明英宗就曾被押到雷家站去见瓦剌太师也先。“土木之变”后的明景泰二年,将保安卫城移到雷家站,在此建起新的卫城,称为“新保安”。于是便有了新保安之名。据说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逃路过新保安,讨得一碗稀粥喝。
据史料记载,新保安城墙周长一千四百二十丈,墙高三丈二,墙基宽一丈六,十分坚固,外有宽达 一丈五的护城河,开有南、东、西三座城门,明万历年间补建三门的城楼,分别名为迎恩门、德化门、镇靖门,并在城内十字街心建起一座钟楼,南面横额书“纲纪上游”,北面横额书书“锁钥重地”。据乡人介绍,该钟楼曾在八、九十年代重修,用水泥涂面,重新架构了阁楼,以致于看上去古不古、今不今的,阁楼已经南倾。
新保安因地处交通要道,所以客商云集、贸易繁盛,成为远近文明的集贸重地,重商之风至今延续。进得镇里,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墙上不时可见当地人的买卖告示,很是引人注目。在钟楼东街看到一处老宅院,颇有几分古意。主人颇为自豪地说,这是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是他祖上留下来的,原来是个当地有名的饭庄,叫聚龙斋,前几年那块匾还在,被他二十块钱买了。
当然,这里更是兵家必争之地,西去张家口,东进北京城,南临洋河,北依燕山,实为战略要冲,难怪古人在其钟楼上大书“锁钥重地”四字。1948年12月解放战争中平津战役的第一仗——新保安战役就是在这里打响。
可以想象,在一个区区一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城里,当时解放军以近三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与敌决战,敌我双方七八万人瞪红了眼睛拼死搏杀,会是怎样的惨烈场面!国民党第三十五军整整一个军两万多人在这里覆亡,军长自杀,死伤数千,当地历此战役的老人说“国军的尸体拉了两天都没拉完。”据当年攻打新保安时的解放军一位杨姓炮兵副排长回忆说,当时他们集中了很多大炮和大批炮弹,计划使新保安城敌军阵地每平方米落下三枚炮弹。不知这个回忆是否准确。向一位老乡询问当时老百姓伤亡如何,他说老百姓都躲起来了,没什么伤亡。心稍慰。
作为这一重要战役的发生地,这里被河北省人民政府于2008年10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说现在老城墙遗址还残存几段,并有解放军指挥所、国民党35军军长郭景云指挥部及自杀地、新保安解放军烈士祠堂等战争纪念地。但是,向街道上的孩子和老人询问,他们大都茫然无所知,只有个别人指出北街东侧里有个大院好像是纪念馆。于是,细细访至,原来是国民党35军军长郭景云指挥部及自杀地,一个老式的四合院落,大门紧锁,墙上有一石牌,上刻“新保安战役遗址”。问及邻人,言房子主人到县城去办事了。
走在街上,战争的硝烟早已无影无踪,和平的生活早已让这里的人们淡忘了那场血与火的厮杀,很多壮年、青年和孩童多不了解那场死伤枕籍的战事,只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向笔者指出当初解放军最早攻进城里的方位——东南角和东门一带。那里,南北相对的两条小巷已被命名为“解放街”和“前进街”,纪念着六十四年前那个炮声震天、杀声四起、白刃血战的冬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