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个不要提
一、不要提太大的问题。(不要企图“一口吃个大胖子”)
二、不要提过多的外行问题。(一点不提是难以做到的,但要争取少些。)
三、不要提暗示性的问题。(即不要强加于人,给人竖根“杆”,让对方“顺杆爬”。)
四、不要提过于轻率的问题。(毫无意义和目的地卖弄技巧,会导致提轻率的问题。)
五、不要提太“硬”的问题。(就一般情况、一般对象、一般记者而言,直率不等于生硬。)
六、不要提审问式的问题。(即要善于引导,在交谈中发问,在发问中交谈。
(二)采访计划,一般应该包括:
第一,采访对象。就是说你要采访哪些人。你采访某一位先进人物的事迹。这一先进人物就是你的采访对象。他周围的人,他的亲友,他的领导,也可能是应当是你的采访的对象。采访对象确定错了,或漏掉了,都会对采访带来损失。
如果采访对象比较多的话,再拟定采访提纲时还应该考虑采访顺序。顺序的安排,一是要有利于新闻素材的挖掘。如你去采访一位先进作者的事迹,但这位先进作者又不善言谈,那么,你就应当先去访问那些对他的先进事迹比较了解的同志,然后再去访问他本人,以便用已经采访的但不甚详细的材料去启发和引导他谈话。二是要有利于缩短采访忙人的时间。像领导干部、科学家、学者、演员之类,一般是比较忙的,找他们的人也很多。因此,你如果要从他们那里获取新闻素材,最好先从其它有关的人当中去采访,然后再访问他们。这样做,那些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的材料,就不用他们来提供了。要他们提供的,仅仅是非他们不可的。
第二,采访内容。你要根据报道意图和已经掌握的新闻线索,拟出所要采访的具体内容,即谈话的题目。题目要尽可能多些,有具体的,也有概括的。有些可能是自己的设想,不一定能如愿以偿,但仍应该列入。提出设想并不是搞“先验论”,因为它是以已有的新闻线索为根据的,而且它不是什么定论,是可以修改的。
当然,采访提纲拟定后,采访时不是不可以更改的。这就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新情况加以调整、补充、修改。
认真拟好采访提纲,可以大大提高采访的效率。1960年,新华社记者郭超人采访我国运动员突击珠穆朗玛峰顶峰的经过,事先花了4个多小时,认真研究了运动员突击顶峰的计划,拟定了一个详尽的采访提纲,把报道所必需的材料和细节一共列成了20多个问题,抓住运动员在医务室进行简单包扎和治疗的间隙,见缝插针进行采访,前后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获得了写作《英雄登上地球之巅》所需要的材料。可见,只要问题准备得充分,采访时间的长短并不是决定因素。
(三)访谈的通用原则
记者确定了采访的重点范围,选择了采访对象,进行了背景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便可以着手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主要是为正式提问做准备,同时也有利于记者理清头绪,排除疑问,抓往关键。
一、通用原则
记者采访根据不同题目、不同对象设计不同问题,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怎样设计?设计问题时通常做什么考虑?遵循什么原则?这些问号都是要动一番心思,才能最后划句号。
一般来说,有这样三条原则是通用的。
其一,记者头脑中必须清楚,应该从访问对象口中得到哪些要点,用以阐明所报道的题目;
其二,记者必须有把握能够使提出的问题准确地传达给被采访者,防止对方对问题迷惑不解;
其三,记者提出的问题应该使观众一听即懂。相对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但最易忽略。
二、 辅助公式
经验不足的记者提问往往缺少逻辑联系,老练的记者在偶然情形下也难免一时语塞。针对这两种情况,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GOSS"。这个公式对我们设计问题可以提供可行的方法。
"GOSS"公式基于这样一种理论:
大凡制造新闻事件的个人和组织总是出于某种目的和目标(GOAL);并且总是面临或即将面临实现其目标的障碍(OBSTACLE);新闻制造者已经找到或者正在寻找某种避开障碍的解决办法(SOLUTION);然后再返回目标,追问这一目标是在什么时候由什么人的意见而开始的(START)。
吉尔兰德将这个辅助公式用下图表示:
"GOSS"公式可以提醒记者设计下列一些具体问题:
目标--"你们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贵组织的目的是什么?"……
障碍--"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吗?""目前的阻力是什么?"
解决--"你们是怎样对付这些难题的?""你们有解决矛盾的计划没有?"
开始--"这一设想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根据谁的意见?"
需要指出,"GOSS"公式只是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而不是万能公式。记者每次采访的题目、情形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不可能制定到处适用的公式。吉尔兰德教授明确告诫读者,这一公式只是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此外,当记者一时卡壳,它也可以助一臂之力。
三、总体设计
电视记者在采访前设计问题同文字记者有所不同,不但要考虑采访过程中提什么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在屏幕前怎样提问。因而,电视记者对问题的设计必须是总体的设计。
1、屏幕后问题设计
记者在屏幕后采访目的是搞清事实,问题设计可以根据访问时间、访问对象来确定问题多少及问题形式。
一般来说,记者同采访对象直接交谈时,提问方式可以灵活选择。但设计问题时应以问号形式一一列举拟定出来。
屏幕后问题设计可以围绕采访题目从多种角度来考虑。记者只将想到的问题一一列出来,较好的方法是多想多列。西方许多著名记者采访前特别重视设计问题,有些重头采访要设计出上百个问题。
记者设计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问题不能是漫无边际,毫无关联的。较好的办法是按照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分门别类设计问题。
2、屏幕前问题设计
多数情况下,电视屏幕前的采访都是简短的快速采访,记者提问时间极为有限,时间长度是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屏幕前提问主要方式是直截了当,问题必须具体准确、简洁、口语。
怎样才能达到准确、具体、简洁、口语这个基本要求,也是最高标准呢?主要在于有没有抓往问题关键的能力。
问题采访常常触及比较棘手敏感的社会问题,或普遍存在的具有倾向性的社会现象,因而,揭示这些问题与现象的社会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是这类采访题目的主导传播意向,故此,问题采访是一种具有深度的观点采访。
观点采访要求记者设计的问题具有逻辑性,一环扣一环。一般来说,观点采访前思路必须放宽,头绪必须理清。否则设计的问题在逻辑上是毫无联系的,得到的回答则将是零乱纷杂的。
(四)如何设计采访问题
一次完整的采访一般要经历前期准备、现场采访、信息整理三个阶段,在前期准备中,要确定采访目的,选择采访对象,预约时间地点,设计采访问题,准备采访物品。而设计采访问题则是最关键的环节。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问题设计好了,采访就成功了一半。本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如何设计采访问题。
师:闻名全国的华新水泥厂坐落在枝城的上游,为了了解厂里的排污对环境的影响,同学们决定去实地采访。下面请看一段学生活动准备的录象片段,仔细听辨:他们设计了几组问题?每组的问题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采访目的:了解华新水泥厂的排污对环境的影响.
采访对象:厂领导,员工,周边居民.
1、师问:他们设计了几组问题?每组的问题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观看结束,学生回答:一共提出了三组问题,每组的问题不同,因为有三种采访对象.
师:由此得到什么启示?
生:采访问题要根据对象来设计.
师归纳:采访要针对不同的对象,设计不同的问题,做到"明确对象,有的放矢"。明确对象,有的放矢
2、分析采访领导的问题设计,由此得到什么启示?
师:下面我们再回听一下同学们采访领导所设的问题,思考:这几个问题与采访的主题有什么关系?能达到目的吗?为什么?
展示问题:
1、你们厂每年的产值是多少?(在获得高产值的同时,一定伴随有大量污物排--放,是吗?)
2、你们厂主要排放的污染物是什么?(一天大约产生多少?)
3、你们厂是怎样处理排污问题的?(是否达标排放?)
4、你们厂与周围居民因排污问题产生过矛盾吗,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你们厂的排污对周边环境有影响吗?)
分析,交流:他们不能达到采访目的,因为这些问题没有紧扣中心。
师归纳: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启示,设计采访问题要"围绕中心,紧扣目标".
3、引导学生分析采访周边居民的问题设计
师:下面我们再回听一下同学们采访周边居民设计的问题
展示问题:
1、华新水泥厂对你们有影响吗?
2、你们是怎样对待华新水泥厂的污染的?
师:我家就在华新水泥厂旁边,我很想作为周边居民接受采访,哪个同学来提问?
师生问答表演:
问:华新水泥厂对你们有影响吗?
答:有!
问:你们是怎样对待华新水泥厂的污染的?
答:我们有意见。
师问:你们得到想要的答案了没有?为什么?应该怎样提问呢?
小组讨论,分析,交流:尽管对象明确,紧扣目标,但提出的问题太大,太宽泛,含糊不清,不具体。应该把问题设计得小一点,如第一个问题这么问:
师生再次问答:
问:华新水泥厂的排污对你们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华新水泥厂产生的粉尘污染了空气质量,家里面到处是灰尘。排放的废水污染了我们的水源,原来建在这里的自来水厂已经撤离,改到陆城取水了。
问:华新水泥厂的排污对周围的农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答:农作物上覆盖着厚厚的粉尘,柑橘的味道也变淡了,收成也降低了。
问:华新水泥厂建成之后,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
答:山林失去了绿色,鸟儿也飞走了;火车汽车噪音不断,宁静和谐的气氛没有了;来往的船只多了,河水也变得污浊了;失去了生命之水,许多人家都搬迁了,再也没有往日的美丽风貌了。
师引导学生对比归纳:化大为小,具体明了
4、展示采访员工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点评。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采访员工设计的问题,作简要点评。
1、你对这里的工作环境感到满意吗?
2、水泥粉尘很大,在生产过程中,你们的感觉如何?
3、这些粉尘对你们的身体健康有危害吗?应该怎样防范?
4、你们厂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5、你对厂方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建议?
分析:对象明确,围绕中心,问题具体,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先针对员工个人的情况来问,然后再问到厂里的措施,如何调换一下问题的顺序,就没有层次,杂乱无章。
归纳:讲究层次,有条不紊
5、小结
三、评一评采访问题
播放采访实录视频,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对照四项技巧,简要点评。
采访主题: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采访对象:初中生
问题设计:
1、你对什么课外书最感兴趣?
2、你读过哪些课外书?
3、你每天的课外阅读量是多少?
4、你所读的课外书对你有哪些影响?
5、你认为什么课外书适合初中生阅读?什么书不适合初中生课外阅读?为什么?
师小结:这组问题设计是合理的,符合基本要求。
四、试一试问题设计
展示主题和对象:
主题:如何看待中学生追星现象
采访对象:老师,学生,社会人士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如何看待中学生追星现象”这个主题,以老师为采访对象,运用刚才所学的技巧,至少设计三个以上的主要问题.
五、做一做模拟采访
师:刚才各小组都设计了采访问题,究竟这些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下面就请同学们进行现场采访,接受实践的检验。采访结束的时候,别忘了请教老师对你们设计的问题作出评价.
六、说一说经历和感悟
各组讨论归纳在采访中的表现,并在全班交流:
我们小组设计的问题是——
我们小组获取的信息是——
我们小组得到的评价是——
我们小组共同的感悟是——
七、本次活动小结,布置下次活动内容。
今天我们共同探究了设计采访问题的几种技巧,同时也发现了采访实践中存在许多不足,如礼貌用语的问题,提问方式的问题,灵活应变的问题,采访记录的问题等等。因此,下次活动我们将共同探讨现场采访的技巧,以便同学生采访顺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