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 历史上第一位皇后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

卫子夫(?-前91年),卫氏,名不详,字子夫,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皇后位38年,谥号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

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家讴者。于建元二年入宫,建元三年封为夫人,元朔元年册立为皇后,征和二年(前91年)在巫蛊之祸中自杀身亡。身驻汉宫凡49年。育有一男三女,即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诸邑公主、石邑公主。

卫子夫一生恭谨克己,尽心尽力执掌宫掖数十载,令其夫汉武帝得无扰于省中琐事,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了负担。其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则在汉匈战争中做出了伟大贡献。家世出生

卫子夫出生于汉景帝年间,身世寒微,其家号卫氏,在当时的平阳侯曹时(抑或曹时之父曹奇,因卫子夫出生之年不详)封邑境内。其父之名史不见载,母亲卫媪曾为平阳侯家僮,一说侯妾。卫子夫年少时或被送往平阳侯家教习歌舞,遂为平阳侯府讴者(歌女)。卫子夫上有一兄二姐,兄长卫长君早逝,长姐卫君孺(卫孺),次姐卫少儿,卫少儿有子名霍去病。卫子夫又有同母异父兄弟三人,即卫青、卫步、卫广。侯府初见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春天,上巳日。汉武帝刘彻去霸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灾。回宫时顺路去平阳侯在京府邸看望当时嫁给平阳侯曹时(曹寿)的大姐平阳公主。虽然汉武帝方即位一年有余,然自太子娶妃至即位亦已然数载,却并无子嗣。平阳公主便效仿姑姑馆陶公主(窦太主)择良家女子欲以进献天子。

恰逢武帝霸上祓禊归来小憩侯府,平阳公主便将先前物色好留在家中的十几个女孩精心装扮,并令她们拜见武帝,然而武帝却并不满意。于是平阳公主命十余人退下,继而酒菜开筵。这时,侯府的歌女上堂献唱,子夫亦在其中。武帝望去众人,一眼便看中了卫子夫。

继而,武帝起身更衣,子夫则随去侍候,并在尚艺轩中得到初幸。武帝回到筵席后非常高兴,赐给了平阳公主黄金千金。平阳公主因此奏请将子夫送入宫中,武帝欣然答应。临别上车之时,平阳公主亲抚着子夫的背说:“走吧,在宫里好好吃饭,好好自勉努力,将来若是富贵了,不要忘记我的引荐之功。”《大汉贤后卫子夫》中王珞丹饰演卫子夫

尊宠日隆

自建元二年入宫以来,时隔一年多的时间里,卫子夫竟然再也没有受到召幸。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再次选择宫中年迈体弱等无用处的宫人释放出宫。卫子夫因此得见天子,哭着请求武帝释放她出宫回家。武帝怜爱卫子夫,再一次临幸了她,卫子夫亦因此而怀孕。汉武帝对她的尊宠也一天胜过一天。然而好景不长,当时的皇后陈氏是大长公主(馆陶公主)刘嫖之女,因当初武帝尚为胶东王时,刘嫖为其得立为太子出了力气,陈皇后亦以此原因而骄横高贵。当她听说卫子夫得到汉武帝宠幸而怀孕,自己却数年没能生孩子,便嫉妒卫子夫。其母刘嫖亦因女儿不孕而嫉妒卫子夫,便派人去抓捕卫子夫的弟弟,当时在建章当差的卫青,欲杀卫青以恐吓卫子夫。所幸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领一干壮士及时相救,使卫青免于一死。武帝得知此事后,便召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也得到显贵,亦加为侍中。数日之内,赐给卫家的赏金累计竟达到千金之多。

卫子夫受到汉武帝的大宠,封为夫人。先后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男。而其家族更是得到极度的显贵。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二姐卫少儿因与陈掌有私,汉武帝便召来陈掌使其显贵,公孙敖亦因与卫家亲近而受益。卫青则升为大中大夫之职。纵览汉武帝一朝,更无此幸。

《大汉贤后卫子夫》中林峯饰演汉武帝刘彻

极宠册后

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因陈皇后巨资求子而不得,于是使用妇人媚道害人邀宠的事情被察觉。武帝非常愤怒,便派御史大夫张欧负责此案。当时张欧的下属侍御史张汤深入案件,追查出楚服等人为陈皇后施巫蛊之邪术,祝告鬼神,祸害他人,属大逆无道之罪。至此,为后11年的陈皇后于秋七月乙巳日以受人迷惑行巫蛊事被废。此后半年有余,卫子夫再次怀孕。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天,已承宠10年的卫子夫为称帝12年之久,时龄29岁的汉武帝生下第一位皇子。武帝异常欣喜,便命令当时善为文者枚皋及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之赋。为感谢上苍赐予他的第一位皇子,武帝又修建了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神之祠以祭拜之。举朝臣子亦为这位迟来十余年的大汉皇长子的诞世而高兴。武帝为皇长子取名为刘据。欢喜之暇,时为中大夫的主父偃上书武帝,请立卫子夫为皇后。武帝欣然准奏,择元朔元年的春天,三月甲子这一日册立卫子夫为皇后。诏曰:“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诗》云‘九变复贯,知言之选’。朕嘉唐、虞而乐殷、周,据旧以鉴新。其赦天下,与民更始。诸逋贷及辞讼在孝景后三年-以-前,皆勿听治。”并大赦天下。至此,空闲一年八个月的未央中宫椒房殿再次有了新的主人。

子夫既立,当时的郎官枚皋自作赋一篇献予卫皇后,且一改往日诙谐的文风,劝诫卫皇后要将良好的品德作风一直保持下去。

元狩元年,皇子刘据和他的父亲一样在7岁之龄被立为皇太子。太子刘据稍稍长大后,汉武帝在群臣中甄选出万石君少子,时任沛太守的石庆作太子太傅,又派德高望重的文学之士辅导他学习《公羊春秋》(《公羊传》),并让太子跟从当时专门研习《(谷)谷梁传》的大学者瑕丘江公受习《谷梁》。待到太子成年迁往太子宫时,武帝专程为刘据建了一座苑囿接待宾客,称为博望苑。在卫子夫立为皇后之后,因她而显贵起来的卫氏家族亦不负君王所望,并未如大部分外戚一样寄居于裙带之宠。以卫青、霍去病为主导的卫氏外戚身着戎装,挥师北上,凭借着个人才赋及暴骨他乡的决心在十数次出生入死之后身封万户而不息,为大汉朝谱写出“戎车七征,北登阗颜;长驱六举,列郡祁连”的赫赫战功。基本瓦解了北方匈奴势力,为解决汉朝边患问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卫氏一门亦获以枝属五人封侯的荣耀,更有“姊配皇极,身尚平阳”的富贵。其贵震动天下,天下为之歌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下!”其后历数代近八百年,乃有唐玄宗杨贵妃盛宠之“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的翻版坊间民谣。其荣宠至此,可谓极矣!

衰宠而尊

随着太子刘据一天天长大,卫子夫的容颜也一天天衰老下去。元朔六年(前123年),随着年轻貌美的王夫人的出现,汉武帝对卫子夫持续十五年的盛宠开始逐渐转移。之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邢夫人、赵婕妤(钩弋夫人)等更替受宠。

然而,即使朱颜辞镜色衰爱弛,卫子夫依然记着立后之时枚皋那篇劝诫之赋。再者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为汉武朝立下不世之功,威仪不泯,天下尊之。深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必衰道理的卫子夫宠辱不惊,凭借着平衡的心态,良好的德行及公正的处事,使她在宠衰之后,在卫青、霍去病轰然离世之后的17年内依然能够得到武帝的礼遇与尊重。除后宫诸事为卫子夫职责之内,武帝每每出巡游幸天下时亦将少府所掌宫中事由交予卫子夫定夺。待武帝归来之时,卫子夫将重要的裁决汇报给武帝听,武帝重来没有异议,有的时候甚至免去卫子夫的汇报。武帝对子夫的信任即是如此。

巫蛊祸起

盛宠之下,功高相加,卫氏外戚的规模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不断壮大。庞大的外戚成员亦未能免于恃宠而骄之俗。公孙敬声,丞相公孙贺的儿子,凭借着母亲卫君孺是皇后的姐姐,行事骄奢不守法纪,居九卿太仆之高位,擅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事情败露之后被捕下狱。这时,汉武帝下诏欲抓捕阳陵人朱安世却迟迟未能归案,公孙贺便请命此差以赎公孙敬声的罪过。武帝答应此请。后来朱安世果然被捕成功,却在狱中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以及行巫蛊诅咒天子之事。武帝知晓之后大为震怒,令有司深查公孙贺所犯罪过。征和(前92年)二年春正月,抓捕丞相公孙贺,并冠以公孙贺兴利弟子宾客不顾黎民死活等多条罪名,公孙贺父子竟然死在狱中。

然而,此事却远远没有结束。一场令后世泣血宵呤扼腕长叹的千古奇冤在长安城那密布的阴霾下悄无声息的酝酿。征和二年夏天,一场毫无预兆的风灾在摧毁房屋折断树木的同时,也掀开了一场大难的序幕。闰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以巫蛊之罪处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亦在连坐之内。而此时的宠臣江充因与太子有隙,害怕武帝死后被新帝诛杀,故而欲构陷太子为先,即妄言武帝生病是因为有人行巫蛊诅咒天子。于是武帝命江充为使者治巫蛊之案。江充指挥巫师四处掘地寻找木偶人,但凡挖到就逮捕周围的人,并以炮烙之酷刑逼供认罪。百姓惶恐之间相互诬告,以此罪冤死者前后共计数万人。

皇后之死

至此,天下人心惶惶,京师三辅更是笼罩在一片惊恐氛围之中。而武帝却因年迈体病愈加相信巫蛊之事。江充趁机说宫中有巫蛊之气以致天子之病久不见好。于是开始查办后宫中不受宠幸的夫人,再延及皇后卫子夫。征和二年秋七月,江充终是将铁楸挖到了太子东宫,并得到了桐木人偶。太子害怕,却又无法向远在甘泉行宫的武帝说明情况。七月壬午,太子将江充等缉拿斩杀。协助江充参与此案的御史章赣逃出,去往甘泉行宫见武帝。

低调谦恭

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是汉武帝的长子,元朔元年(前128年)被立为太子。汉武帝29岁才有儿子,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在武帝晚年,卫后、太子因为武帝的宠幸渐渐少了,他们常常感到不安,甚至有性命之忧。汉武帝知道后,为了不让卫后和太子担心,就叫卫青传话,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闻皇后与太子有不安之意,岂有之邪?可以意晓之。”卫子夫听说过,马上脱去头上的簪饰去向武帝请罪。

太子就是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比较宽厚,对武帝的酷吏的做法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经常平反冤狱,虽然得到百姓的口碑,但是武帝用的那些酷吏都不喜欢太子。卫后担心儿子这样做会违背武帝的意思,惹怒武帝,经常把儿子叫来劝诫:“作为太子,你要经常揣摩父亲的心思,理解父亲的意图,按照父亲的要求去做,而不能擅自作主,做一些与父亲的想法不”然而,武帝听说后,虽然不喜欢太子的“仁政”,但是认为太子的做法正确,卫后不对。这事表明,汉武帝一家三口,是母亲要管儿子,爹却护着儿子不让母亲管,何况汉武对于太子的宠爱,自他出生便从未改变。刘据刚刚出生,还是个小肉团,武帝就立马让人给他做《皇太子赋》,给了他太子的重诺,并当即立了卫皇后。就算不说绝后,起码也是空前了。立禖是为立禖神之庙,饲以太牢之礼以酬之。禖神是求子之神,故武帝为感谢禖神降子,特地命为禖神立祠,以太牢之礼隆重地祭祀,并命枚皋等人献上祝文,以酬答神明的灵应。所做的一切都远远超出汉朝的惯例。

《通典》卷五十五引晋博士束皙语:“汉武帝晚得太子,始为立高禖之祠。高禖者,人之先也。故立石为主,祀以太牢也。”等到刘据到了读书的年纪,再请名师为他授帝王之学;等到太子加冠后,武帝甚至为他修建别苑,让他随意招揽当时名士。

刘据在元封元年加冠,元封年间也是武帝最频繁出巡的时候,也就是当时主持政事监国的是太子,管理后宫的是卫皇后,可见武帝对他们非常信任。

卫子夫和太子的关系很好。太子每次去拜见母亲,总会多待些时间,这是很正常的事。汉武帝身旁有个宦官叫苏文,喜欢挑拨是非,在钩弋子出生之后,竟然挑拨起汉武帝、皇后与太子之间的关系。他把这事向武帝打了小报告,说:“太子一天到晚在皇后宫里,与宫里的女人们鬼混!”武帝不信这些话,反而增加太子东宫侍女二百人。太子知道这是苏文胡说,心里对其不满。

苏文还不肯善罢甘休,又与小宦官常融、王弼等,经常伺机寻找太子的过失,一旦寻到就添油加醋向武帝报告,甚至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卫子夫对此也是非常痛恨,让太子禀报武帝杀了这些人。太子信任父亲,说:“我没有过失,不怕苏文他们!今上明察秋毫,不会听信谗言恶语,不必担忧。”武帝有次生病,派常融去召太子,常融就此大做文章,回报说:“太子得知武帝生病,根本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挂在心上,而是脸上有喜色。”武帝听了,心中自然不乐。

不久太子即刻来探视武帝,武帝看到太子的脸上带着泪痕,但是为了让父亲高兴,又强装笑脸,强打精神。武帝就问常融,到底是怎么回事,常融支支吾吾回答不出。武帝知道是常融从中作梗,就把常融杀了。

巫蛊受害

所谓巫蛊之祸,即汉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适有周围一些心怀奸恶之人,乘机制造事端,挑拨汉武帝与太子、大臣之间的关系。

太子素行宽仁,与爱好使用酷吏的武帝有分歧。同时在后宫,苏文在勾弋之子出生后,频频诬陷刘据,在武帝识破之后杀死诬告太子的小黄门之后苏文才稍有所收敛。

当时,有一些胡人巫婆作俑,诅咒武帝死亡的事被发觉。于是汉武帝在朝廷内外大加搜索,受牵连的人很多。专门主持处理此事的是素与太子不和的酷吏江充,他得到汉武帝的命令调查,便故意带着桐木人在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假意将早已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构陷太子,即把巫蛊之事加在了太子头上。

当时,汉武帝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在甘泉宫休养,外间人怀疑他是否还在人世。江充与太子刘据有前嫌,看汉武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担心武帝死后刘据对其不利,所以提前下手,想除掉太子。江充对武帝说病总不好的原因是有巫蛊诅咒,武帝信以为真,令江充严查。江充严刑拷打逼迫牵连近万人入狱,最后陷害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埋桐木人诅咒汉武帝。

太子刘据起初并无惧怕,认为没有做过不怕江充诬陷,打算去向武帝解释。但车马被江充拦下。刘据惟恐不得自明,就请教他的师傅石德,石德以扶苏的例子警示他,怀疑武帝是否像秦始皇一样已经死亡被小人操纵。于是刘据决定先杀掉江充绝不做第二个扶苏。

因为太子能指挥到的车马有限,刘据在决定起兵后报母亲卫子夫,动用了皇后宫的车架,并以武帝已死奸臣作乱的名义征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刘据起兵后,一度得到民众的支持。但后来调兵不利,护北军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节却没有出兵,汉武帝派去了解情况的使臣不敢入京,谎报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刘屈髦讨伐并亲临前线证明自己尚在人世,太子兵败后逃到湖县隐藏。后行迹被发现于是自缢而死,卫皇后因不能自明也自尽身亡。

唐睿宗李旦时期,太府少卿韦凑向皇帝上书,提到刘据起兵,性质是“非称兵诣阙,无逆谋于父”,可见历代的史家和当时的百姓都认为刘据起兵性质的无辜。

事后武帝查出太子受人诬陷,极怒,于是族灭江充,苏文被绑在桥上活活烧死,去追捕太子的人也被武帝灭族,深表后悔的武帝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的湖县造“归来望思”之台。天下闻而悲之。

巫蛊之祸中,卫子夫无疑是被冤枉的。汉武帝后来下诏提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可以看出,武帝已经承认,椒房——指皇后是无辜的。

后嗣善终

根据《史记》以及《汉书》的列传以及诸侯表和史记索引,除皇长子刘据之外,卫子夫还与武帝生有卫长公主及其他两女,此两公主封号史书无载。

根据索隐,此两公主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死于巫蛊,石邑公主史书无事迹记载。

卫长公主是武帝最宠爱的公主,封地为盐邑(当利),非常富有,是西汉所有记载封地的公主中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卫长公主、石邑公主皆无记载后事,阳石公主只是同陷于巫蛊,史记汉书并无记载她为卫后女,阳石的称呼在史记中都是“帝女”。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可见与石邑公主并非同一人。卫长公主的孙子曹喜在宣帝年间复家,哀帝时曹喜的孙子重新复侯为平阳侯,而到了东汉,平阳曹氏仍旧被光武帝封为平阳侯。而另外一位西汉侯爵到东汉复侯的是富平侯张氏。因为东汉大司空张纯是汉宣帝女敬武长公主与富平侯张临(张安世曾孙)的孙子,所以可以说在东汉时代封侯的两个西汉侯爵的后人都有卫子夫的血脉。

历史评价

卫子夫由歌女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颜美色之外,还因为她有太子刘据和战功赫赫的娘家做为她的支柱。在她为皇后的38年中,是安分守己的,所以武帝死后,她的名誉还是得到了恢复。另外,应该指出的是,卫子夫的入宫,使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为西汉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赢得了主动地位。从客观上讲,卫子夫对汉朝是有功劳的。因此,她的影响也是不能抹杀的。

司马迁在《史记自叙》中称赞卫子夫“嘉夫德若斯”,可见卫皇后有相当良好的品德,虽然出身卑微,但身居高位后却谦虚谨慎,也因此虽然年长之后失宠,但武帝仍旧相当尊重她,不似当年窦皇后虽然身为皇后,文帝却公然让宠妃慎夫人与皇后平起平坐。《史记太史公自叙》

《史记太史公自叙》:“成皋之台,薄氏始基。诎意适代,厥崇诸窦。栗姬偩贵,王氏乃遂。陈后太骄,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第十九。”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 历史上第一位皇后

图片选自电视剧《大汉贤后卫子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393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史上帝王之“最” 中国历史帝王

2012-09-07 21:40:31|分类: 【五花八门】 |标签:历史杂谈 |字号订阅  中国史上帝王之“最” 历代王朝中,“皇帝”一词自秦始皇时始有,乃集上古“帝”位号和“泰皇”一词而成。秦始皇当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前221年--前210年在位)。历代

中国历代美女之西汉篇《戚夫人、卫子夫》 戚夫人怎么死的

2012-12-11 12:32:16|分类: 【历史人物】 |举报 |字号订阅中国历代美女之西汉篇《戚夫人、卫子夫》戚夫人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一称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苏邳州)人,祖籍秦末汉初定陶(今山东定陶),是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曾随刘邦征战四年,她也是西汉初

中国古代皇帝的谥号及含义 中国古代皇帝谥号

一、谥号的分类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

蜀汉谥号考证 蜀汉三老将

谥号是古代做大臣身死之后得到的最大的荣耀,但是得到谥号的未必是一件十足光荣的事儿。具体的原因就是谥号里面有美谥也有恶谥,读读史书发现得到明显恶谥的人却也不占少数(譬如隋炀帝,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去礼远众曰炀。不率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29 --- 关羽 (汉寿亭侯) 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

中国历史上百位将领之 ---关羽关羽(162年-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司隶河东解人(今山西省运城市),约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年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的重要将领。关羽最为特殊之处是其倍受中华文化历代推崇,由于其忠义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众尊称为关

声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卫子夫 历史上第一位皇后》为网友少年决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