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后胡蝶___写在后面的话
胡蝶的故事讲完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的哲思。当年张恨水先生对胡蝶的评价是:
“胡蝶为人落落大方,一洗儿女之态,与客周旋,言语不着边际,海上社会,奇幻百出,为女明星者,不容不交际。而交际又系畏途,胡不得已,遂与潘某订婚,但不结婚,如此可以随意至交际场所,盖来必以两,始来去自如,了无挂碍,人亦有所顾忌,而不敢以不屑之情相处矣。胡真情明练之人哉,言其性格则深沉,机警爽利而有之,如与红楼人物相比拟,则十之五六若宝钗,十之二三若袭人,十之一二若晴雯。”
纵观胡蝶的一生,又岂是这短短几句话能概括的了的。单就胡蝶的性格而言,我想这与她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时候她常随父亲跑铁路,看惯了三教九流与世 态炎凉,虽然那时候还小,但也锻炼了她的机警;后来父亲又纳了庶氏,做为长女,她就要学会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这就非“情明达练”而不能了;接触了新思想的教育之后,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促使她要为父分忧,要出人头地,因此她在寻找成名的机会。时值电影事业在大上海崛起之时,机缘巧合般地,胡蝶与这一新生事物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一名演员的成名之路,往往是“伤痛”不为人知的,何况当时的大上海有着诸多的势力,在与各种势力的交际中,能全身而退的亦非精明达练所不能也。蝶雪婚案发生在胡蝶年仅二十三岁时,二十三岁正是花季年华,初恋的失败与媒体的流言蜚语本是一个花季女孩难以承受的,但她却能泰然处之。这足以见得胡蝶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常人难比的,这就是后来的跳舞风波和与戴笠之间那段微妙关系,没有能将其击垮的原因。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胡蝶的一生便是一部曲折动人的人生大戏。那么如何来将一代影后的人生经历展现给广大读者呢?我想还是以电影中常见的“蒙太奇”的手法来进行描述一番吧!为了做到雅俗共赏,首先以胡蝶的演绎生涯为主线,以她的感情线为辅线,来引导全文;又以戴笠深爱着胡蝶,胡蝶深爱着潘有声,为矛盾点,来贯穿全文。戴笠手握胡蝶一家人的生杀大权,潘有声却敢怒不敢言;戴笠像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潘有声却像一支势单力薄的军队。看似如何也解决不了的矛盾,却在戴笠的意外死亡之下不攻自破了。“漫话电影发展史”一节,更使该书有了一定的可读性。
伴随着胡蝶成长的,当然是我国电影事业的成长过程。中国电影发展史,时至今日也不过短短的一百多年,而在电影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胡蝶就横跨了默片与有声片的两个时代。她不但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而且还主演了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在《啼笑姻缘》中,她开创了一人饰演两角的先河。在近半个世纪的从影生涯中,她先后主演了八十多部影片(其中有四部连续剧),成功地塑造了诸多的艺术形象。从古装片到抗战片、从家庭论理片到社会问题片、从少女到老人,胡蝶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举足轻重的。而且从胡蝶身上折射出了第一辈电影拓荒者们那曲折的创业过程。人们回报以胡蝶的是“电影皇后”的贵冠,而且胡蝶位居影后的时间远比第一位影后张织云持久。张织云是经不住物资诱惑告别影坛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与其相比,胡蝶不为金钱所动,却为权势低头那又算得了什么呢?也有人说胡蝶没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洁身自好的精神,然而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她却毅然选择了生死逃亡。阮玲玉自杀了,留下了“人言可畏”的哀叹。与之相比,胡蝶却能勇敢而对,这是与她做人的信念分不开的。
世人皆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可在胡蝶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她在民族危亡之时所表现出的“忠诚”,还有在戴笠以其家人的安危为威胁条件时,牺牲自己保全家人的“孝”。而后她又改姓夫姓,这难道不是对感情的“忠贞”吗?
电影皇后的贵冠是美丽的,然而在这美丽的光环背后,她又有多少无奈和多少哀愁,这又是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的呢?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社会环境,又有多少像胡蝶和潘有声一样成为战争和权利的受害者呢?在胡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那个年代缩影,同时,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