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洛杉矶纪然冰双尸命案的再追踪
1993年8月18日在美国洛杉矶橙县米逊维荷市公园路21622号公寓47幢566号公寓里,发生了青岛姑娘纪然冰和她五个月的儿子纪启威被人双双杀死的惊人惨案。而报案人恰恰就是与纪然冰有非婚姻关系的“丈夫”台湾富商彭增吉。一刹时,这桩越洋跨海牵扯海峡两岸恋情、亲情、怨情、仇情的双尸命案,轰动了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地区以及海外所有有华人聚集的地区,处处议论,人人关心,风风雨雨波波折折坎坎坷坷一直折腾了近三年,直到1996年4月25日上午11时,才由橙县高等法院法官莱恩主持,由七男五女组成的陪审团裁决:
台湾商人彭增吉的夫人林黎云犯双重谋杀罪,终生监禁不得保释。
自纪然冰母子遇害之日,到林黎云被判刑的1000多天时间里,美国、中国、台湾以及世界上有华人居住的地区里,纪然冰双尸命案一直是人们关注热点。洛杉矶的华文报纸曾经在一个月内都以头题或是大字标题不断地报道着这桩惨案的侦查过程,我们国内的报纸也纷纷转载美国发来的消息;旅美华人吴琦幸博士由此写成长篇纪实文学《海外孽缘》,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一次即印刷30000册。国内有亲人在美国的,或是准备赴美留学与工作的人们,几乎没有不知晓纪然冰与纪然冰惨案的。那一种疑惑与阴郁,不能不长期萦绕于与美国有些牵连者的心头……
1997年4月,青岛某财团买断了吴博士的版权,辗转找到我,委托我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剧名为《魂断洛杉矶》。
70余天里的朝思暮想沤心沥血惨谈经营的42万字剧本编定之后,于昏昏然的晕眩里,关于纪然冰……关于这桩惨案……关于彭增吉与纪然冰的恋情……关于彭增吉和他的夫人林黎云、和这一家人的感情与生活波折……我仍有许多疑团难去且耿耿于怀,不得不让我沉思再沉思。90年我在拍摄一部青岛风光片时,就住在纪然冰曾工作过的青岛王朝大酒店,她当时担任总经理助理,负责安排我们剧组的一应杂务。我与她相处一个多月,几乎天天都要联系。当时,我对这个女孩的印象很好--彬彬有礼,对应有度,练达可人--想来是应该大有前程的。却不想她竟走了这样的一条滴血舍命的惨谈歧路?这次,能仔细地研究她遇害的全过程,又倚此写就了20集的电视连续剧剧本,便不能不对她的惨祸,整个案件之中的“烛光斧影”、“扑朔迷离”产生更多的想法与揣度。恰好为补充生活,财团又邀我赴美,得以对此案的许多当事人进行再采访追踪。寻找、采访、聆听、思索、拍照……匆忙里记下片语只言、突悟时萌生诸多灵感。归来整理,草成此文,以飨读者。同时,也对一些热衷于去国外淘金的少男少女或是大男大女们,提一个不大不小的醒--这世界上,要想奋斗,要想成功,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只有踏踏实实,勤勤恳恳,铁杵磨针,水滴石穿,才有可能登攀生命的高峰!
没有人不想拥有财富、不渴望财富。但如何拥有,如何渴望,却是我们世世代代一辈又一辈的人都在探索着、寻求着、思虑着的永恒命题啊!……
一、我所知道的纪然冰
90年,我受青岛市委宣传部的委托,拍摄一部宣传青岛的风光片。剧组驻在当时青岛最豪华的四星级宾馆王朝大酒店。纪然冰正在这里做总经理的助理。我们的一应杂务,全由她来协助处理,譬如用车,吃饭,宾馆内景的调度与使用……一个多月的合作,我个人感觉,纪然冰是个非常容易合作的伙伴。文雅,聪颖,机智且有些幽默。对于我们从事的这项工作,她很有些敬羡之心,很愿意给我们留下一些好印象。因此,我们合作得很好、很愉快,她对我们的帮助也很大。
记得第一次见纪然冰是由王朝大洒店的总经理陈先生引见的。她穿了一身挺括的工作装,很热情地坐到了咖啡桌前,听说我们是来拍电视的,她的眉眼间便流露出了一种钦敬与羡幕,很高兴地表示愿意尽力配合。说实话,纪然冰绝不像媒体渲染的那么漂亮,她的容貌一般,肤色也不是很好,唯一出色的是身材高挑;但在青岛姑娘里,像她这种身材多得是,她并不会显得太抢眼的。但是,以大学毕业却放弃了专业,应聘总经理助理这样的一种选择,在当时的90年,她还是比较敢出格的。
也许是家庭教养也许是职业要求,纪然冰从不说“不”,就是遇到了剧组与酒店的工作中出现矛盾的时候,她也总是一脸微笑地想办法化解。那时候,我们为了使用酒店的豪华装潢做背景拍一些“准广告镜头”,不得不在酒店客人走尽的深夜工作。就是在这样的时候,纪然冰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一切事情安排妥当才告辞--她是酒店里的高级职员,其实不必这样仔细周到的,但她总是尽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所以,她在我们剧组里留下了相当不错的评价。我当时就觉得,也许,中国的高档酒店里,是应该有一些学过科学专业的大学生来做高级管理人员,才能使它们与国际接轨罢?……我曾把此想法与纪然冰做过交流,她一笑说,其实,书读得越多,人越容易发呆呢。这地方,并不好干,挺锻炼人呀!这话练达且深刻。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她给了我第一个“惊讶”。
她给我的第二个“惊讶”是在拍片时需要选模特儿的时候--当我和制片去模特队选演员时,竟意外地与纪然冰在这里相逢--她大概也没想到我们会在那个地方碰到她,(90年,模特队还是个很先锋、很新锐的事情呢!)她朝我一笑,立即用英语对我说:“PLEASE KEEP IT CONFIDENTIAL FOR ME。”。我虽然英语很差,但她的意思我还是全明白的。我“YES。YES。”地应了她。而且,就当时我们片中的需要,以纪然冰的形象,在众多年轻且漂亮的小姑娘里,她实在是算不得出众的一位。所以,也就没选她。看出她知道结果时,脸上有些赧颜,且很失落的样子。我只得安慰她说,这些模特儿天天要在剧组里工作,那时候,我就没法为你“保密”了。我知道她在这里用的是一个假名。她听了,笑了笑说,真选了我,不“保密”也不要紧了;不过,没选我也好,省得在帮你们的时候,酒店会以为我有私心呢。我们当时就都笑了,为着她显出的这一份大度。按说,我住在她们酒店里,时时处处都需要她的照拂,这点面子我是应该“送”她的;但偏偏我是个到了真事的时候就不“省事”的家伙,竟一点儿也没想到做个顺水人情。而她却能宽容且大度,在后来的工作中没有一点儿“借机报复”的行为,仍然非常配合。这让我挺看重她。
她给我的第三个“惊讶”是不久以后,我去王朝大酒店公务,碰到陈总时,不能不问问帮我一个多月忙的“纪小姐”如何时,陈总竟告诉我,纪然冰已辞职去了上海,在一家颇有实力的外国公司(其实就是彭增吉的台湾公司)里做“白领丽人”了。我当时很吃惊,觉得这小姑娘果真有些本事。需知,在90年前后,青岛王朝大酒店总经理助理,对于她这种年纪已经应该算一份相当不错的差事了。她居然毫不恋栈,拔腿就走,另寻他途,不能不让我有些惊讶与钦佩。但细想想她为人处事游刃有余的能力,又觉得她另图发展且挤进上海,也是应该的。她正逢上龙腾虎跃海阔天空的好时候么。想起她下班之后,穿着确实很得体,新潮且色彩偏艳,对她那样一副身材又操练了一口好英语的女孩,在一班上海南方小女人中间,实在是该有些动人之处。想她的前程必然光明远大,我们只能为她祈福。但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个悲剧!
二、彭增吉报案的最大疑点
吴博士在他的《跨海孽缘》里,是以新闻记者的角度去写这个热点血案的。新闻报道,常常可以忽略许多细节,只讲大略,只讲主要人物的命运也就是结果即可。我研读吴博士的文章时,觉得有许多可疑之处,吴博士并未讲清。譬如:彭增吉忽然由香港飞赴洛杉矶的原因与动机?彭增吉敲不开纪然冰的门后的一系列异常举动?以及彭增吉最后非要拉着妻子林黎云再返洛杉矶验血、在警局里仍追问林黎云,是不是她杀害了纪然冰与儿子纪启威?……这一系列有违常规的表现的深层动机与意愿到底是为什么?吴博士书中都没有写。对于他与彭增吉是否曾面对面的细谈,深谈,也交待得比较模糊。让人甚不得其解。
我既然认识纪然冰,又与她是青岛老乡,便不能不对她最后的凄惨命运,有着更深一层的关切。所以,这次,能够去美国,再访纪然冰住过的居处,访问一些当事人,当然就很想把一些我已感觉的一些疑点搞清楚。
到了美国,到了洛杉矶橙县米逊维荷市公园路21622号公寓47幢566号公寓一看,一问,一想,不对了,许多吴博士没交待清楚的疑问似乎都“可以清楚”了。
试分析如下:
一、彭增吉没道理到了“家”门口9个多小时不进门。
据知情人讲,彭增吉每次回洛杉矶,事先都打电话给纪然冰的。而纪小姐也是每次都亲自开车去橙县机场去接他的。这一次,彭在香港就与纪约好了抵橙县的时间,他在旧金山转机时,“家”中已无人接电话;他抵橙县时纪然冰又没去接他,是他自己打的回到纪然冰的公寓前的。而且,他在“家”门口,看到了纪然冰的车,就停在楼下停车场!
在这种情况下,彭到了566号门前--这是一种别墅式的公寓,敞开式楼梯--如果按了铃,无人开门,他做为纪然冰在美国的唯一“亲人”,下意识地也会拧一下门把子。可是,居然,彭增吉“竟”没有拧?反而把给纪启威买的玩具熊“挂”在了门把子上!他自己,却又下了楼,在街上徘徊;又主动去公寓管理员那里“要”566号的钥匙?前后一直等了9个多小时,才再回到566号门前,这一次,他只轻轻一拧,门就开了--这时候已是半夜11点多钟了--于是,彭增吉在“这时候”进门,才发现了血案!这真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二、彭增吉没道理找不到自己的“儿子”。
据警方报告,他们进到566号公寓的时候,彭增吉正一个人在屋里走来走去。警方问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他说,他找不到儿子了。
我去566号公寓现场调查时才发现,这是一种两室一厅的典型公寓式结构的小公寓,没有多少空间。中间一个厅--纪然冰就被杀死在厅里的长沙发上--一左一右的两间居室,一间居室是纪然冰住的,另一间即是儿童间。儿童间里除了一张床之外,没有什么复杂的家俱。警方进门,立即在儿童床上发现了盖在毛毯下面已被一片白T恤窒息而死的纪启威。彭增吉多次回到过566号公寓,他应该很清楚自己的儿子的房间的。他能够很清醒地下了楼,到邻居家里请他们报了案;难道不能够很清醒地在儿子房间里看看床上有没有孩子吗?反而,非要等警察来床上“发现”?这又是一个不合道理的事情。
三、彭增吉跑到“楼下”另一家邻居家里报案?
据吴博士的文章讲,彭增吉在纪然冰生了小孩以后,曾多次回来探视;而纪然冰的保姆李妈也说,每当彭先生来电话,纪然冰总会躲回自己的房间里去回。由此看来,彭先生绝不会连自己家的电话在哪儿也不知道吧?但血案发生时,彭先生却是跑到楼下另外一家白人家里去请邻居打的电话?我在纪然冰的居室里看到,电话机是放在非常显眼且非常容易拿到的地方的;而且,据知情人讲,纪然冰是有手机的。做为纪然冰的“丈夫”,不可能不知道电话、甚至是手机应该在什么地方?若是他为了保持现场,那么,警察进来时,不会见他还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倒应该早早地呆在室外,静等侦察才对 呢。这又是一个极不合理的事情。
但是,以上三项却可以得出一个推论:
对于这桩血案,彭增吉一直非常注意找到“证明人”--证明他在血案发生之后的“时间段”里,他在哪里?正做着什么?证人是谁?
更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是,在警方侦察之后,彭增吉曾主动交出他在“家”里“发现”的一个胶卷,胶卷里恰恰有一位美国白人与纪然冰很亲密地在一起的合影。
三、尤君深夜打来的电话
在洛杉矶,我有一位朋友(台湾人)在办着一份小小的《天天日报》,抵洛城后,我打电话与他联系过,但报社的小姐告诉我他恰好回了台湾。我因为忙于采访,也就再没和他联系。过了几天,却忽然接到了他夫人的电话,问我是不是为了纪然冰这个案子来的?并且告诉我,他们报社里有一位记者很想见见我,有一些想法和材料可以交给我。果然,当夜,电话里一个挺苍老的声音对我说:“您是王先生吗?我姓尤,对于纪然冰母子双尸命案我有许多看法。憋在我心里很多日子了。咱们是不是可以谈一谈?”我当然表示欢迎,并希望他能立刻就来。尤先生犹豫了一下,说:“今天太晚了,改天吧。”我赶快要他电话,希望保持联系,尤先生却说:“不必了。我是一定会和您联系的……”就放了电话。
这个电话,让我挺激动。我想,这位先生一定是会有许多新情况告诉我的。但是,他不肯留个电话给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关于《跨海孽缘》,是一本很有可读性但又未完全(或是说完整)把纪然冰血案写清楚的书。做为改编电视剧的“底版”,它有不少可取之处,但对于许多情况的交待与推断,都带着新闻记者的跳跃性与约略性(我后来才知道,吴博士是搞古典文学评论的,他的做记者也是为吃饭问题),何况,改编电视剧本是一回事儿;真想弄清楚纪然冰的血案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