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福家 褚圣麟

杨福家出生于1936年6月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里弄,这幢位于重庆南路169弄3号的小洋楼就是他童年时生活的地方。他祖籍宁波镇海,家里属于中产阶级,兄弟姐妹7人,家境殷实的他从小衣食无忧,因为生性顽皮对学习毫无兴趣,以至于在小学5年中就换了6所学校,这段并非金色的童年记忆,给他留下了至今都不愿提起的心灵之痛。旧的教育制度并不利于学生的心智的开启,淘气而充满了好奇心的小杨福家感受到的是受压制不自由的学习气氛,出类拔萃人才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思维方式,小学及初中时期他由于厌恶陈旧的教育方式而厌恶学业,不喜欢老师,他就以独特的搞些恶作剧的方式进行反抗,以至最后被勒令退学。直接原因说起来是很小的一件事。有一天老师走进办公室,用粉笔刷擦黑板,发现总是擦不干净,一看才知道粉笔刷内夹着一只粉笔。老师问是谁干的。杨福家也敢作敢当的承认是他干的。就这样他被学校开除,后来在家长的说情下,被勒令退学。

退学在家的杨福家整天无所事事,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家人报着一线希望把他送到著名的格致学校。杨福家后来回忆说这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他在那里如鱼得水,他在那里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以及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座创立于1874年的学校,是我国最早的一批传授西方科学新知、追求真理的学校之一。这对年轻的杨福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在这里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是他人生历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他点燃了头脑中的理想之火,有了自己人生的追求,知道了怎么样去学习、去拼搏……。学校的气氛很不错,它会组织你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然后告诉你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过去碌碌无为而痛悔,也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保尔的这段至理名言成为了杨福家毕生的座右铭。成为他奋斗的动力和力量的源泉。进学校的第一次考试杨福家不及格,这个不及格是用红笔写的,因为学校教育学生要有理想,理想成了他的动力,立志成材的认领鼓舞着杨福家向枯燥的数学王国进军,一个暑假,炎热的夏天,在一间朝北的亭子间里他埋头默默地做了一千多道数学题。这个弄堂里的阁楼里,他躲在里头自成一体,无论寒暑,早起晚睡,废寝忘食,正确的学习目的的树立,并且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找到了学习的兴趣点,大量的习题使他对数学逐渐了解,他不再怕数学了,后来他懂得了数学不仅仅是教给你怎样演算,还教给你严密的逻辑思维,使你一辈子受益,不管是写文章还是演讲都需要逻辑性。使他一辈子受益。格致中学的教学方式使杨福家的成绩一路飞升。他不再怕数学了,--攻下数学后他又向他从小最头疼的英语进攻,小学三年级就设英文课,中国教英文比较注重单词与语法,一遍遍反复地让学生背单词,不太注重口语,机械的背诵让他失去了兴趣,觉得英语很难很难。后来换了一所不学英文的学校。在格致中学有杨福家碰到一位很好的英文老师,她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英语大感兴趣,这位优秀的女教师用英语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丹麦的美丽的英语童话故事激发了他对于英语的兴趣,也帮助他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也为以后他到丹麦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格致中学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复旦大学物理系。在复旦大学的操场上他遇到一个过去的同学,这个同学当时是复旦大学的体育老师,他对杨福家说,你这个调皮鬼你是怎么混时复旦的?

进入著名学府复旦大学之后,在学业上杨福家如鱼得水,从此生活对他打开了一扇瑰丽的大门,他不仅各科成绩优异而且注重全面发展,担任了班级的宣传委员及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自编自写黑板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

那时的复旦物理系,系主任、也是普通物理学的授课老师是获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的国家二级教授王福山。第一个学期的期终考试,是由王福山教授主持的口试。杨福家第一个进考场,面对这么多教师,又是平生第一次口试,心情十分紧张,结果只拿了个4分,这也是杨福家4年大学惟一的一个4分。以后,杨福家又师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的一级教授周同庆,间或也溜出去旁听数学大师陈建功的课。苏步青、陈建功、周同庆都是新中国第一批学部委员(院士),那时的复旦校园很小,也没有高楼。但正是从这些导师的身上,杨福家真切地体会到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一至理名言。

在杨福家4年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时年43岁的一级教授卢鹤绂,从北京大学回到复旦,给他们开设了富有色彩、七章七节的原子核理论课,而且有幸在最后一学期,卢鹤绂成了杨福家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卢鹤绂把他领入原子核物理领域,让他有幸领略绚烂的“物理之美”,并使之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卢鹤绂常常这样忠告青年学子:“一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发展,最后的目标是来创新领域;二是要老实,不要虚伪,弄虚作假、故弄玄虚的人都是站不住的。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

在卢先生指导杨福家论文的时候,国际物理界发表了原子核的壳层模型新理论,在当时这是最新科研成果。卢先生不希望他的学生轻轻松松地拿论文,而是要他这个未出茅庐的大学生去碰一碰那个世界前沿的课题,鼓励他去试试另外一条途径,看看是否可以得到同样结果。经过半年努力,杨福家发现这篇论文是做不出正面结果的,但即便如此,杨福家的收益仍然非同一般,因为他在卢先生的严格要求下,通过做这个论文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原子核的壳层模型新理论的奥妙。5年后亦即1963年,提出这一理论的两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1964年,杨福家有幸在哥本哈根遇到了其中一位,因为有当年的基础,使杨福家有能力与他作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一个好的学校,它会给你一个好的氛围,让你不知不觉地接受到好的素质方面的教育,而好的老师能发现你的长处,能够引领你走上一条科学的道路。这是杨福家的切身体会,而卢鹤绂先生当年的忠告,使杨福家懂得了做一个一流的科学家,眼睛应该时刻盯着科研的最前沿。“追求卓越”,成了他的终生信条。

1958年7月,杨福家从复旦物理系毕业,留校在原子核科学系做了一名助教。1960年,复旦史无前例地任命了一批非常年轻的副系主任,杨福家是其中之一。论资历,那时杨福家大学毕业才两年;论年龄,年仅24岁;论资格,助教也只做了两年,直到3年后也才是个讲师。这一段经历使杨福家刻骨铭心,所以33年后,当杨福家成为复旦校长时,他满怀激情地说:“1954年秋我进入复旦大学学习,第二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0年24岁时,我被任命为原子核科学系副主任。我亲身体验到:复旦大学有着培养青年人成长、为青年人创造机会的浓厚的政治与学术气氛。我衷心希望,我们能保持和发扬复旦这一优良传统。”所以,上任伊始,他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为青年人创造更多的机会!

1962年,杨福家以其优异的成绩及在学校出色的表现而留校,他与一帮复旦大学的年轻人组织创建起了原子能科学系,成为复旦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系主任,那年他24岁。杨福家对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是心情感激的,当时的系领导都是老教授,而他是个毕业才2年的24岁的年轻人,居然做了中国一流大学的系副主任,这是史无前例的,而当时的党委书记对杨福家评价很高,他说杨福家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又有组织能力,又能团结人,他认为做为一个系主任虽然年轻却毫不逊色。而杨福家以他的出色的工作回报了那些信任他的人。他决心组建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使自己在世界科学殿堂里有自己应有的一份位置,同时培养国家的一流人才,这在当时简直是一个幻想,可是杨福家说服了所有的人,他使自己美梦成真,拥有了自己的实验室,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60年代由于他的突出贡献,他被国家派往丹麦哥本哈根物理研究所深造。他认为每个年轻人学习都有自己的长处,而一个好的老师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去点燃他。玻尔实验室是世界上三大理论物理学研究中心之一,它是1921年在尼尔斯·玻尔的努力下创立的。本世纪物理学有两大创造,一是相对论,一是原子力学,前者是爱因斯坦的贡献,后者是玻尔的成果,因此,于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福家庆幸自己师承于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促使他更加努力,凭着他的天资和超人的勤奋,做得比博士还出色。但是,杨福家受到的最大的震撼还是玻尔先生浓烈的爱国精神。玻尔先生提起自己的祖国总是无比自豪。资深物理学家玻尔引用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句话做为他一生很重要的一句话:“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杨福家在他身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他的爱国情怀。玻尔的爱国精神深深影响了杨福家,他明白,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应该是一个忠实的爱国者。玻尔很爱国,而且他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他国家的人民也很爱戴他,给了他很高的荣誉,杨福家深深地感到,一个科学家对自己那么小的国家尚且如此热爱,做为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文化的央央大国的公民,他更应该热爱它。

杨福家 褚圣麟

留学回国后的杨福家立即满怀激情地投入了祖国的建设事业。他结合在丹麦玻尔实验室进修和工作的经验,跟同事们一道把复旦大学的实验室也一口气搞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实验室。我国的第一批实验核物理博士就是从这里诞生的。他的著作《现代原子与原子核物理》一书于1996年在美国出版,这是该系列丛书的第16部,也是我国在该系列出版专著的第一位学者。他还先后被日本创价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授予科学博士。杨福家的科研成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邀请他讲学、演讲,对他给予肯定和赞赏。这也正是杨福家多年来苦苦追求的民族自立、祖国强盛的美好梦想。 正当他在复旦大学校长这个位置上做出一个接一个不同凡响的科学成果的时候,一个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机遇降落到他的身上。杨福家被聘为诺丁汉大学的校长,英国大学校长一般由皇室成员、社会名流、著名科学家和著名企业家担任,是一个享有很高荣誉和社会地位的职位。女王是所有王室特许的大学的校监,实际上他是执行者,CEO,他是执行者,学校由有三个委员会领导,杨福家是董事会的主席,它的花名册里面,女王是校监,下面的名字是杨福家,是一个华人,这个在英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他很感慨地说,这个时代给了他一个机遇。杨福家的才华不仅表现在物理科研领域,还表现在他对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方面。他重视人才、点燃火的教育理念在他任职于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期间更是受到英国教育界的认可。

成名后的杨福家与温家宝有一些接触。正值温总理在法国访问,他在法国讲了一段话,内容大意是,商业上的交换是为了现在,而文化、教育上的交流是为了将来;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意义远远超过购买150架空客飞机。这段话在《ChinaDaily》上曾有报道。杨先生在他们的文章中引了这段话。后来世界经济论坛会刊收到这篇文章,看到这两句话以后就配了温总理在演讲时的一幅彩照。杂志正式出版后,编辑部就给杨先生寄了两本,其中一本,希望他转给温总理。这样杨先生就给温总理转寄了这份会刊,同时附了他新近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当代教育家文存·杨福家卷温家宝写了一封亲笔信给杨福家让他什么时候去北京的时候顺便到他的办公室谈一谈。温家宝说:‘杨福家教授后来回了一封信,他说作为知识分子不求什么,就求领导的一个信任。我呢,就跟大家讲,我信任大家’。”很多人都说温家宝是“平民总理”,他交了很多知识分子朋友,杨福家与温家宝的交往是从这封亲笔信开始,那次两人在中南海谈了好长时间。一次开院士大会,温家宝也来参加,会毕温总理从办公室里面走出来。他说:“福家,你来了。星期天我刚从内蒙古回来,今天上午我参加你们院士会。今天下午的时间都是给你的。”杨先生说,温总理开始说了他的一家都是搞教育的,使人深切体会到他对教育的极大热情。他很希望与我讨论些教育的问题,他说我们谈心嘛,谈了很长时间。谈完了以后,我们在楼上,就是中南海的两层楼的房子,他说要送我下来,我说不要送,他说,“我也正好散散步”,等于就送我下来。最近(11月20日)温总理召开高教质量座谈会,散会后,温总理也送全体与会者上车后,才挥手道别。杨先生说,总理说“要散散步”,送他下楼时,让他马上想起了自己一生中已是第三次听到这句话了。第一次是到指导老师卢鹤绂教授家里去请教问题。请教完了以后他送我下来,我说你不要送我,他说“我要散散步”;第二次我到北京去拜访钱三强,钱三强谈完了送到我汽车站,也是这句话“去散散步”。如今温总理也是讲这一句话。这句话,总让人感觉到一种暖意。

事隔多年之后,杨福家犹念念不忘格致中学给了他人生两件最宝贵的东西:一是人生观,从一个糊里糊涂的“小捣蛋”,成为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二是点燃了他头脑里知识的火种,培养了学习和后来做学问的兴趣,更让他懂得了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客观、尊重知识。也许,正是这两件宝贝奠定了他日后成为一个爱国科学家的基础。1997年,第54届校友杨福家个人出资在母校格致中学设立了一项奖学金,不少人提议命名为“杨福家物理奖”,但被他婉言谢绝了,他把它定名为“爱国奖”。他认为爱自己的祖国是一个人最起码的情感,设“爱国奖”,就是希望格致学生铭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激励自己担负起祖国赋予的责任——这也正是他,一个学子对祖国和母校的“寸草春晖”。杨福家每年到母校颁奖,已有9个年头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4118.html

更多阅读

也谈杨绛《老王》中的“愧怍” 杨绛 老王写作背景

也谈杨绛《老王》中的“愧怍”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先后被选入人教版初中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章写了他们一家与三轮车夫老王的交往。按说,杨绛夫妇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丈夫是著名学者钱钟书),老王单身、贫困、残疾,他们之间身份不

超性感28H巨胸美女——布福哈尔 圣堤布福法国作家

布福哈尔,英文名:Francoise Boufhal全名弗兰科伊丝·布福哈尔,也译作弗兰科伊丝·布夫哈尔,英国名模。因胸部过大,曾被很多电视剧和剧场抛弃,但最近成为里奥·费迪南德网上杂志《#5》的封面女郎,再次引人关注

黄圣依是杨子老婆铁证曝光图 黄圣依和杨子结婚了吗

黄圣依是杨子老婆铁证曝光(图)文:潘左秋右渊博不是脑残粉,也不是抹黑粉。咱们就事说事情。新闻来源:困扰八卦ers快十年的疑团终于解开啦!黄圣依披麻戴孝惊现杨子父亲葬礼!星探妹心想,忍辱负重N年终于上位了,恭喜啊,结果百度一搜,好像杨陶没

转载 参观上海华德福家庭幼儿园 成都华德福家庭园

原文地址:参观上海华德福家庭幼儿园作者:展翅高飞超越梦想华德福学校起源于德国的斯图加特(Stuttgart)。1919年由奥地利科学家、教育家和哲学家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理念为一个叫Waldorf的香烟厂的工人子弟办的学校,并命名为自由

声明:《杨福家 褚圣麟》为网友心碎志不可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