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广州,对广州的寺庙进行了一些了解,六榕寺、光孝寺、华林寺在广州是有名的,光孝寺是最大的,华林寺是六祖慧能到广州建的第一所佛寺。(以下内容摘自中国广州网)
华林寺
西来庵与禅宗初祖达摩
中国佛教禅宗之源在哪里?在西来庵,也就是华林禅寺。
广州市荔湾区下九路的北边有个地方叫西来初地,里面坐落着广州市四大丛林之一的华林寺,它是中印两国人民文化交往的一个重要史迹。
话说当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到中国传教,远渡印度洋和太平洋,经过三个寒暑的跋涉奔波,终于在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来到广州。后人尊崇他是来自西方佛国的高僧,便称他最初登岸的地方为“西来初地”。一千多年过去了,昔日还是珠江边的“西来初地”一直沿用至今。达摩到达广州后建筑的寺庙叫西来庵,这是他在我国最先传扬佛教教义的圣地。后来达摩还被奉为中国禅宗的初祖。二至六祖是谁呢?是惠可、僧璨、道信、弘忍和惠能。现在人们依然十分敬仰禅宗初祖达摩,除称达摩登岸之处为西来初地,称其初建草庵为西来庵之外,今下九路一带的西来正街、西来后街及西来西、西来东、西东新等街巷均由此而得名。
华林寺建造经历了由兴到衰,再由衰到兴的历史过程。
西来庵建成后,历隋、唐、宋、元、明、清诸代多次修葺,并经多次改建为砖木结构,“传灯不绝”,长盛不衰。该庵始建1100多年后,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庵的住持宗符禅师募资扩建,增设了禅房、僧房、大雄宝殿,又开拓庭院,广植树木、引入流水,营造起一座更清新、典雅、幽静的颇具规模的佛教丛林,面积达3万平方米,并将西来庵改名为华林寺。
继宗符禅师之后,其弟子离心和尚又继续修建,苦心经营近十年、致使华林寺僧侣云集,香火鼎盛,成为当时广州佛教的著名丛林之一。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该寺建舍利殿,呐有七级的石舍利塔。塔的位置是在今华林寺前的街道中,高约7米,六面七层,每面有门,刻有花纹,玲拢精致。塔墓内藏有佛祖舍利22颗,从外到内用石、木、铜、银四重套贮放。
清道光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1845~1849年),华林寺住持祗园法师奉诏命由杭州净慧寺摹祥(描罗汉图),回来修建了五百罗汉堂。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初年的五百罗汉堂规模非常宏大和雄伟:堂呈田字形,大门左右分立高达丈余的金刚,从门直入,北边神龛供奉有三宝佛,中央两面均有天井,回廊供奉五百罗汉神座 ,众罗汉像体如真人大小,喜怒哀乐表情及姿态各异,其中一尊是元代来华的意大利航海家马可?波罗原型塑像。堂中还有一座高4米、重达1吨的铜制阿育王神塔。
然而至民国初年,华林寺大部分寺产被官方没收,殿堂庑廊拆改为民房,仅存五百罗汉堂。
“文化大革命”中,华林寺遭到浩劫,寺内原有的佛像、众多罗汉像被毁,阿育王神塔亦不知去向。
建国后,党和政府执行宗教政策,多次拨专款维修寺院。1963年市政府公布该寺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白石塔被移置广州兰圃公园内。移置时,在塔基中心发现有佛舍利子套盒,盒共有石、木、铜、银四层。外层石函盖上有“舍利子”三个朱红字,铜盒盖面铭刻着“大清康熙辛巳孟秋华林寺住持沙门之海敬合”字样,盒内装有珍珠、琥珀和沉香木,银盒还刻有莲花和圆点纹。自1986年重修恢复开放以来,被占房舍逐渐收回并进行修葺。1989年五百罗汉堂率先对外开放。1994年白石塔从兰圃移回华林寺,安放在寺院的北端,与寺门相对。虽经300余年岁月的劫难,白石塔仍保存完好,风采依然。1996年,原藏于舍利塔内的舍利子也由市园林局归还给华林寺。
今天的华林寺虽地处繁华市区,但却闹中取静。寺坐西朝东,山门两侧各放两只石狮子和两只石鼓。山门石额上铭刻着“华林禅寺”四个字,两侧石柱刻有一副对联:“华严世界观十万诸佛,林茏鹫山隐五百应真。”进了山门,两端是星岩石塔,南面为一列平房,内有一间功德堂。功德堂的旁边有初祖达摩堂,堂内供奉达摩盘膝全身像,1997年所建造的达摩堂落成后,达摩塑像随之移到那里。
五百罗汉堂
由于华林寺没有大雄宝殿,所以五百罗汉堂就成了主殿。而达摩堂建成之前它又是寺中惟一的殿堂。
走进五百罗汉堂,只见堂门前两旁各立有一个高达殿檐、手执金刚杵、面容威猛的金刚力土镇守着山门。殿门上方高悬“五百罗汉堂”石额。两旁石柱刻有一副对联:“证菩提心现应真相,登欢喜地得自在观。”进入殿门,只见一尊笑口常开且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在迎候着您。佛的背后是寺院护法神将韦驮大将军。殿堂北端供奉着三尊大佛:释迦牟尼佛祖居中,兹师佛在左边,阿弥陀佛在右边。殿堂的西墙供奉着全身地藏王。殿堂东墙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与地藏王相对。
五百罗汉堂殿门向南,由殿门至北端的三保佛像,为南北中轴线。东西两边是回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着五百罗汉。原像已在“文革”中毁去,荡然无存,现在的佛像于1997年参照清光绪年间的《五百罗汉图》及有关资料重新雕塑的,造工十分精细。雕像的材利是优质的香檀木,初由浙江工匠精心雕刻而成,再从潮州、汕头、福建、湖北等地买来麻布、泥灰、生漆等各种材料,经接缝、打沟、裱布、上灰、打磨、上漆、贴金等1O多道工序而成,工程于1997年12月竣工。
现在,大多数新雕塑的罗汉像供奉在台基上,另有数十尊罗汉像紧密排列于“妙相庄严”东侧的高架之上。五百罗汉喜怒哀乐,形态各异,金碧辉煌,真令游人自不暇接、流连忘返。
达摩堂
达摩堂是20世纪90年代为纪念达摩师祖而重建的。殿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对联写道:“东土禅宗传妙法,西域宝甸辟华林”,是赞颂初祖达摩由西来中国传播宗教文化事迹的。而殿堂北墙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着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脚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达摩塑像。殿堂东西墙壁上挂有两幅雕画,内容是叙述达摩东渡来华的传奇故事,如“面壁九年”、“一苇渡江”、“只履旧西”等。
光孝寺
禅宗来中土 南方最有缘
光孝寺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佛教寺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之一,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
俗话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该寺最初是西汉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府邸。三国时期吴国骑都尉虞翻因忠谏而触怒吴王孙权被贬广州,遂在此处修建住宅并讲学,虞死后家人将其住宅捐施佛门改成为庙宇,取名“制止寺”。到了东晋,印度名僧昙摩耶舍来穗传播佛教,在此修建了一座五间的大雄宝殿,改寺名为“王苑朝廷寺”,又叫“王园寺”。初唐时改名为“法性老”。南宋初年又改名为“报恩广孝寺”,之后又将“广”字改为“光”字,遂定名“报恩广孝禅寺”,简称“光孝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算来有850多年的历史了。
光孝寺的匾额“光孝禅寺”是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宪宗朱见深赐的。由于光孝寺建寺历史悠久,又与禅、净、律、密等佛教各宗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被尊为禅宗明庭而驰名中外,这正如天王殿旧楹联所题写的:“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祗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此非光孝寺莫属!
除惠能、虞翻、鉴真、昙摩耶舍之外,历史上曾有多位名僧人来此传教译经,因而光孝寺又是广州地区和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最早的地方。最早来此译经的僧人是东晋时来华的古印度的昙摩耶舍;南朝刘宋永初元年(400年),印度梵僧求那跋陀罗又在此设戒坛,立道场,为僧徒传律授戒;梁天监元年(502年),印度和尚智药三藏来此讲演经法,还把带来的菩提树植于寺内;梁普通八年(527年),菩提达摩携带释迦的衣钵到达广州,也曾在此传授禅宗的学说;陈永定之年(557年),西印度增人波罗陀在寺内译经40部;唐神龙元中(705年),西域僧人般刺密谛三藏于此译《楞严经),相国房融并为之笔授。这一切都在中外文化交往史上留下可贵动人的篇章。
光孝寺作为岭南第一间佛寺和岭南佛教的传播地,人们还常常怀念佛教的禅宗六祖惠能,因为他当年曾在这里作过著名的“风幡论辩”而名声威震佛门,他在此削发,成为佛教禅宗南派的领袖,并因此使这座千年古刹有六祖殿、瘗发塔、风幡堂等而增色不少。
有关六祖惠能的故事
事情的起因似乎很简单。当年,惠能因为聪明和智慧,从五祖弘忍那里继承了衣钵(袈裟),却遭到了以神秀为首的师弟兄们的妒忌,而遭追杀。惠能一路南下,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回到新兴故乡后隐姓埋名,一晃16年过去了。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惠能听说广州光孝寺来了大法师印宗,遂来到这里。676年有一天夜晚,印宗法师正在讲经,惠能悄悄地进去恭听。忽然吹来一阵大风,悬挂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摇动,弟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幡是无情物、是风在动。” 有的说:“明明是幡动,这哪里是风动?”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惠能在旁边听着,觉双方未能识自本心,便说:“不是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如果仁者的心不动,风也不动,幡也不动了。”在座的人一听,无不感到震惊。印宗法师见惠能语出不凡,便邀请他入室详细询问。惠能这才将珍藏了16年的袈裟和圣钵出示,印完这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人们追寻了16年的六祖。那天是正月初八。
正月十五元宵节,印宗法师在光孝寺大雄宝殿后面的一棵菩提树下,给惠能削发受戒,在场的有当时国内的十大高僧。后来人们将惠能的头发埋地处,盖一塔,名叫“瘗发塔”。从此,惠能便成为佛教掸宗的六祖。即第六代的宗师,光孝寺因此而名扬天下。
惠能公开成为禅宗南派领袖之后,转至韶关的南华寺开坛传法36年。惠能认为,万物皆是人内心的体现,只要内心向佛,就能去恶从善,见性成佛。如果照他这样说,人人都有机会成佛了。这种“顿悟”的参禅方法和北宗的“渐悟”比起来,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所以南宗在南中国也越来越兴盛,终于形成了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宗五家,并对日本、朝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建筑及其特点
光孝寺内,庭园广阔,古木参天,殿宇棋布,文物众多。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还可以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采。
寺内至今保存的建筑、历史遗迹及文物主要有: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和尚在此开凿的洗钵泉;唐朝建造的瘗发塔和经石幢;南汉时的千佛铁塔;宋朝时期的六祖殿和伽蓝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和菩提树等佛家信物。
光孝寺是广州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它与潮州开元寺、韶关南华寺、肇庆鼎湖山的庆云寺并称广东四大名寺。“初地”是指当年禅宗初祖达摩东渡到了广州登岸的地方,即现在华林寺所在地,叫做“西来初地”。那么“诃林”又指什么呢?当年虞翻在此地种下了一片诃子树林,因此光孝寺又叫做“诃林”。
光孝寺占地3.1万平方米。中轴线起由南往北的建筑计有;山门、天王殿,主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其西有鼓楼、睡佛阁、西铁塔;其东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碑廊;再东有洗砚池、东铁塔等。形成了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寺内的诃子树和菩提树,均是2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绿叶婆娑,巨冠如伞,整个环境显得十分开阔幽静。
天王殿、钟楼和鼓楼
天王殿中那位笑呵呵的佛像是朋友们熟悉的弥勒佛,它“笑口常开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一切难容之事”。弥勒佛的两侧是威风凛凛、手执法器、各司其职的四大天王,分别是手持利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握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执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手捏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分别职“风”、“调”、“雨”、“顺”之责, 合起来是一个成语“风调雨顺”,寓意着人们美好的祝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弥勒坐像的后面是佛教寺庙中的守护神韦驮。
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前的两侧,矗立着两座建筑:右边的钟楼和左边的鼓楼。钟楼安放着一口大钟,楼下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鼓楼的底层是伽蓝殿;伽蓝是佛教的护法神。由于他事迹动人,名气甚大,以致佛教、道教乃至儒教都将他奉为偶像:佛教称之为“伽蓝神”;道教叫“关公”或“关圣帝君”;儒教尊之为“武圣人”。
大雄宝殿
大殿神龛上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间的佛像高5米多,是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如来佛,只见他结蜘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举起,曲指作环形,正在向众生说法;侍立在他两旁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两旁的两位菩萨,左边是文殊师利,又叫大愿菩萨,右边是普贤,又叫大行菩萨。这一佛两菩萨三尊佛像合起来称作“华严三圣”,与其它佛殿供奉三世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身佛(法身佛、应身佛、报身佛)和三方佛不同。而令人惊喜的是,1950年在大佛腹中竟发现有一批木雕罗汉像,经考证均是唐代木雕,这批珍贵木雕现已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难得的唐代文物精品。
睡佛殿
十多年前落成的睡佛殿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殿内这尊睡佛采用缅甸白玉雕成,长4米,重6吨,刻的是释迹牟尼的涅像。整座睡佛头西面南,作侧卧状,体态自然,面部表情十分安祥。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为了传播佛教,几乎走遍了整个印度半岛。80岁时,在拘尸那伽附近的娑罗对树下入灭(圆寂)。后来所有的卧佛像都雕成了他圆寂时那样的姿势。
瘗发塔
瘗发塔为仿楼阁式的砖塔,八角七层,高7.8米,是当年六祖惠能削发受戒后埋藏头发的地方。瘗发塔建于唐代,形制十分精致。这类隋唐时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国至今保留的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之一,在广东省仅存5座,除瘗塔外,还有潮阳灵山寺的大巅祖师塔、龙川县佗城的正相塔、新会市龙兴寺的石塔和玉台寺的镇山宝塔。
风幡阁
瘗发塔的东面是风幡阁,由原来的睡佛阁与风幡堂合为一体而得名。睡佛格为唐代建筑,原楼上供奉睡佛,下藏梵经。风幡堂亦唐代所建,是为纪念六祖在光孝寺的“风幡论辩”事迹而建的。明代重修时将两楼合为一体。现风幡阁中有六祖、达摩的石刻像碑,一面刻有六祖像,另一面刻有达摩像,这是元代的碑刻。风幡阁墙壁上有两幅彩画:一幅是记载六现风幡论辩的事迹,一幅则记载达摩东渡的故事。达摩当年自古印度东渡来穗,在西来初地结庵居住(该质即现在的华林寺),再到光孝寺(诃林)住下讲学,传播佛教。光孝寺门内东边的洗钵泉,相传还是达摩洗钵的一口深井呢。
六祖堂
六祖堂在瘗发塔的旁边,建于北宋真宗年间,是为纪念六祖惠能而修建。堂内有座六祖惠能的雕像,为近年所雕,神态安祥,表情中充满了智慧。而在六祖堂前还有一只大木鱼,木鱼为佛教法器之一,刳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扣之作声,鱼头是朝外的。按佛寺里的规定,只有十方丛林才能将鱼头朝外,由此可见光孝寺地位之高。木鱼是和尚们做法事诵经时撞击用的法器。又因为鱼日夜都不会合眼,所以专意用它来警醒众僧,白天黑夜都不要忘记修行,才能“以至于道”。
东、西铁塔
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铁塔,这是南汉国在广州遗留下来的古迹。西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清末时塔殿倒塌压坏四层,现剩下三层。东铁塔是南汉大宝十年(967年)建造的,高7.69米,共七层。这座塔的基座上有盘龙图案和莲花宝塔,铸造得十分精细,这可算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铁塔了。据史书记载,在清代乾隆年间,这座铁塔上还曾有过千只贴金的小佛像,所以它又叫“涂金千佛铁塔”,可见当年这座佛塔是何等的金碧辉煌!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州市的六榕路,该寺离光孝寺不远,是广州市一座历史悠久、海内外闻名的古刹。寺中宝塔巍峨,树木葱茂,文物荟萃,历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
六榕寺因苏东坡当年为寺庙题字而得名。它与光孝、华林、海幢寺并称广州佛教四大丛林。同时,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净慧是六榕寺的别称。
六榕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年),初名宝庄严寺。大家知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兴盛的时期,当时还出现了一个历史上最狂热推崇佛教的皇帝,他就是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在他的影响下,全国各地都建了大量的寺庙,后来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指的是这一历史事实。六榕寺就是在这种气氛中兴建的。原因是梁武帝的母舅昙裕法师,当年从南京携带来自柬埔寨的佛舍利到广州。当时广州刺史萧裕为了迎接这一佛宝,特意修建了这个寺院――宝庄严寺,还修建了一座塔来供奉佛舍利。
南汉时宝庄严寺改名为长寿寺、宋初寺。塔均毁于火,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寺院,更名净慧寺。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重修宝塔,下瘗佛牙舍利,龛藏贤劫千佛像,故更名为千佛塔。北来元符三年(1100年),大文学家苏东坡由海南贬所北归,路经广州到该寺游玩时,应寺中僧人道琮之请为寺题字,他见寺内六株榕树绿荫如盖,盘根错节,气势不凡,即欣然书下“六榕”二字,后人敬重苏东坡遗墨,将“六榕”刻字造一木匾悬挂于寺门之上,又于永乐九年(1411年)将净慧寺改称六榕寺,舍利塔称六榕塔,又名花塔。
六榕寺山门前门楣上悬挂的“六榕”二字牌匾,是苏东坡所书。门两边的楹联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是民国初年顺德文人岑学侣撰写的。这里有一段典故:公元675年的12月,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刚刚在南昌滕王阁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脸炙人口的千古绝句之后,南下省亲来到广州,受寺内和尚邀请,参观并写下了《宝庄严寺舍利塔碑》。这篇碑文当然是写得十分好的。因而:“一塔有碑留博士”中的“博士”是指王勃,纪念他为舍利塔撰写的碑文;而“六榕无树记东坡”指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岑学侣来的时候,六株榕树已经没有,只有苏东坡当年题写的匾额依然风采犹存。
进入山门,笑迎我们的当然是弥勒佛了,他又被称为未来世佛。按佛教的教义,万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有生必有死,佛也不例外。作为现在世佛的释迦牟尼佛,他的教法也会灭尽。再经过很久远的年代,会由弥勒菩萨下降人间成佛教化人类,因而叫做未来世佛。弥勒佛两边的一副对联含义深刻,它告诉人们时时处处要做到:“大腹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而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两旁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将四大天王,它们手执的四大兵器分别寓意“风调雨顺”。穿过天王殿,后面便是韦驮殿了。韦驮原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一名将军,素以英勇、疾走如飞著称。相传释迦牟尼被火化后,有个“捷疾鬼”趁人不备突然偷走了佛的两颗牙齿,被韦驮紧追,牙齿舍利最后被夺回来了。韦驮立功之后,就专门担当起守护佛祖灵塔和大雄宝殿的重任。
在此,有的人会问,所有佛寺中,进门见弥勒佛,进去见韦驮将军,他俩一个笑容可掬一个威风凛凛,一个对外一个对内,形成鲜明的对照,为什么?原来,弥勒和韦驮都是各自管理一座寺庙的,弥勒长得好看,见人就笑,热情好客,很受香客欢迎;而韦驮整日板着脸,过于严肃,往往吓跑香客,因而放在进门处不合适,倒是放在大雄宝殿的对面,香客们出门之口,监视离寺的人是否拿走寺内财物,是非常合适的。这样安置之后 ,从此,来寺的香客再多再杂,也不再有物品丢失,可见这一安排,独具匠心。
原来的净慧寺规模相当宏大,占地甚广,山门朝南。到了明洪武六年(1373年),寺院一半面积辟为永丰仓,自此之后山门便改为现在的向东,而专院面积日渐缩小。现在的六榕寺占地7000多平方米。山门内向西依次为天王殿、花塔、大雄宝殿,北有解行精舍,南有碑廊、观音殿、六祖堂、补榕亭等。殿堂房舍大部分是清代以后重建或者新建,只有刚才看到的天王殿仍保留着明代的建筑风格。
六榕花塔
过了天王殿,便是一个庭园。庭园正中,是一个色彩艳丽、蔚为壮观的花塔。花塔是六榕寺院中的舍利塔,是寺中最令人瞩目的建筑。因此塔一层层的塔角飞檐,宛如吐苞向天开放的枣红色花瓣,塔刹又酷似花蕊,整座宝塔犹如一支直插蓝天的巨大花柱;再加上塔身红白相间,色彩斑斓,所以人们又习惯地称其为花塔。
花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外观9层,内设暗层8层,共17层。它是一座仿楼阁式的穿壁绕平座结构的砖木塔,塔高57.6米,是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代古塔。塔刹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铸。铜质刹柱身上有1023尊浮雕小佛,还有彩云缭绕的天宫宝塔图。千佛铜铸连同顶上的火焰宝珠、双龙宝珠、九霄盘、覆盘以及八根铁链等各种构件,重是超过5吨。
值得一提的是,花塔的根基很有特色。由于古时花塔濒临珠江(旧时珠江宽达2公里),地下水位较高,为了保护塔基,花塔的建造者们先沿着塔基,像打井一样用坚固的花岗岩石砌筑9个水井并相互连环依托,形成一个九井环基,然后在上面建造高塔。北宋和解放后重修时都发现了这个九井环基。经科学测量,现在的花塔塔身虽然倾斜了1.7米,塔基仍然比较稳固。
花塔外观十分漂亮,登上塔顶可以饱览羊城的秀丽风光。传说在南汉时期,皇帝刘()的宠妃素馨在六榕寺内削发为尼,中秋节之夜宫女们在塔上悬挂璀璨的花灯,方圆十里都能看到。可以想像,是何等的壮观!
大雄宝殿
六榕寺的建筑布局比较特别,花塔位于庭园中央,且在大雄宝殿的正前方。这保留了古印度早期佛寺以塔为中心的建筑风格,在中国大多寺庙中较为少见。因为,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寺庙建造有了变化,多数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佛塔则建在中轴线的旁边了。
参观完佛塔,再到大雄宝殿参观。宝殿是佛寺的正殿,殿内供奉着三尊佛像,每尊高6米、重10吨,是省内最大的古代铜佛像。到此参观的游客可能会问;为什么这规模不很大的宝殿会安装如此巨大的佛像呢?原来这三尊佛像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由平南王尚可喜在建广州大佛寺时铸造的。大佛寺位于惠福东路的龙藏街,广州人俗称“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回文中提到的“佛大过人”(比人还大),就是形容这三尊佛像————。“文化大革命”时红卫兵破“四旧”,三尊大铜佛被“清出”大佛寺,运到南岸废品仓库,幸而未来得及敲碎抛人熔炉中。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时,六榕寺最早归还寺僧管理。在1983年修建大雄宝殿时市文管部门把三尊大佛从废品堆里抢救出采,供奉在殿内。
这三尊大佛为三世佛。中间的是释迦牟尼佛,左边是阿弥陀佛,右边是药师佛,他们分别代表现在世佛、过去世佛和未来世佛。同时,这三尊大佛各以不同的“手印”代表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世的。
中间,释迦牟尼佛左手掌心向上平放在盘膝中间,而右手掌向下垂放在右脚膝盖上,这是代表现在世“说法”的手印。
左边,阿弥陀佛左手掌心向上平放在盘膝中间,右手掌心向上摆放在右脚膝盖上作“接引”印,即欢迎在他面前祷告的人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清福,这是代表过去世“说法”的手印。
右边,药师佛左右两手掌心重叠平放在盘膝中间,为“禅定”印,即静坐凝心专注观望未来,这是代表未来世“说法”的手印。
友谊佛堂
大雄宝殿的左侧是友谊佛堂,这里供奉着1985年由泰国教育部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一尊,该佛像高2.6米,重1吨。
观音堂
大雄宝殿的右前侧是观音堂。观音堂供奉的观音铜像高3米,重达5吨。这尊观音铜像与大雄宝殿的三尊大佛像都铸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六榕寺花塔塔基是用花岗岩石砌筑的九井环基,比较稳固。然而,花塔毕竟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洗礼,虽经多次维修,但塔身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裂缝,并倾斜1.7米而成了一座斜塔。为此,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拨款400多万元,采用了“中华791化学浆”、碳素纤维布等材料,从2001年2月开始对花塔进行了加“箍”加固维修,并于同年8月底通过验收。现在修葺一新的花塔以全新的姿态迎接中外游客和善男信女到此参观和朝拜。
六榕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六榕寺以“六榕花塔”为特色入选广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