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恕可终身行之者乎》译文及赏析 论语十则原文

《论语十则•恕可终身行之者乎》译文及赏析

文/小儒丸子

孔子说,我说的话,突破了悖论,字音双解,制作原理是字音双结。这样的句式,有形式无模式,有美德却是非常道。唯有先验文本之《周易》原本,与儒家《五经》可比。可见《周易》,不等于儒家五经;儒家五经,改造了周易。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真能终身奉行而畅通无阻,还在明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音的千变万化。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愚蠢了,这有文本验证。同在论语中,子贡这个胡连之器,就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批评子贡道:“赐也(痴也),非尔所及也。”这证明,孔子的句式,不能乱改,孔子的句式:“鸣‘鹤’在he音,只不过用‘鹤’这个物语字器来捆绑形而上的语音思维体系。”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1)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5.24》)

【译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有的事情做得说不得,有的事情说得作不得;有的事情在其位者说得作不得,有的事情,不在其位者做得说不得。如果谈到心术,那就要克制了,心术永远做得说不得。你喜欢与一个极有心计者,朝夕相处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与善攻心计者相处,一般情况下,就不要对别人用心计。这是谐音语句为什么要用道德褒贬字器来造句的基本原因。”

【译文难点】

(1)一言:孔子心里“一言”是“字音双结”的“一言以蔽之”的谐音隐语。子贡心里的“一言”是“一句硬道理的总结语”,因为子贡是‘瑚瑚加胡连’,文字思维工作者。子贡问孔子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瑚也。”子贡,瑚琏之器,孔子说他尽管有点胡乱联想,但有美德、有天赋,对于道,还是有所得的。

这个可以看《问玉》这篇文章,子贡心里的‘玉’一直在‘玉及杂质的玉珉’两种东西上打转,而孔子的‘玉’是“以‘玉德’统‘御’”,孔子的‘珉’是‘驾驭事务在敏锐的辨别力’。易云:“鸣鹤在阴(音)”,谐音的意义大得很。《孔子家语·问玉》原文如下,希望读者细心体会: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欤?」孔子曰:「非为玉之寡,故贵之;珉之多,故贱之。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智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而长,其终则诎然乐矣,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珪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2)恕

全文的重点在‘恕’字和‘su/shu’音。孔子的一贯道,吸引了中华仁人志士两千年。五四文人除外。

关于‘恕’字的解释,《礼记·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我认为《论语卫灵公15.24》本章‘恕’的解读,相当于“忠恕违,道不远”中“恕”的解读,理解为“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比较合适。

上到易理,恕,鸣鹤在shu音。孔子不言‘术’而言‘恕’,跨越了“说,还是不说”悖论以后的修辞。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潜虽伏矣,亦孔之昭。”读儒家经典,天下又有几个人知道“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鸣鹤在音,己知暗核之”的道理?

《论语十则•恕可终身行之者乎》译文及赏析 论语十则原文

“其恕乎?”必须用疑问号。因为‘鸣鹤在音’的缘故。‘恕’音‘su/shu’,‘su/shu’是“上下之‘溯’、还是窈窕‘术’御”?皆是。术为什么要克制?没有德支撑下的术,容易反噬自己,孤立自己,哪个喜欢跟玩心术者共事?这也就是论语看似不含术,每句话都蕴涵无数‘忠奸辨析之术’。术,被孔子隐讳的称之为“中冓之言”,孔子在《诗经·墙有茨》中描述“字音双结的诗语,内置极为高级的博弈术”:

中冓(冓,训诂为‘构’)之言(博弈术),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鬼谷子》这本书,就是“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以,我不会从术的解读解读论语,只是从字音双思维的角度、文学的解读、道德的解读诠释诗经、易经、论语。

【句法研读】

《卫灵公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主题字在‘恕’,其主题音也在‘su/shu’这个拼音。只不过用句式来解读‘恕su/shu’这个两仪罢了。一句话,是一个字的太极,含有该字该音之两仪,字分上下结构,音有声母韵母,此谓两仪化四象,阴阳、刚柔错综在句式中,谓之四象演八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是八音绝伦,是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怎么演绎吉凶?请回到“‘恕su/shu’”这个太极。所谓句法研读,就到这里。举一不知道反三,就没有办法了。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哪有这样厉害的一句话呢?孔子自己又说“吾道以一贯之”,我们应该把‘吾道以一贯之’理解为先验文本之“吾一,理解为01先验;道贯,理解为‘穿越’”,“吾道以一贯之”,理解为“先验文本理论,可以穿越自然、思维本源,统揽千百艺,但不等于千百艺本身,统揽道德律、自然律的归一,但不等于道德律、自然律本身,统揽瞬时又兼顾永恒,理论上已经证明可行了,但这个实践运用还道阻且长。”

孔子说,我说的话,突破了悖论,字音双解,制作原理是字音双结。这样的句式,有形式无模式,有美德却是非常道。唯有先验文本之《周易》原本,与儒家《五经》可比。可见《周易》,不等于儒家五经;儒家五经,改造了周易。注释:本段依据“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原典爻变而翻译。至于怎么变化过来的,言之长也。可以另文解读。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真能终身奉行而畅通无阻,还在明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音的千变万化。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那就愚蠢了,这有文本验证。同在论语中,子贡这个胡连之器,就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批评子贡道:“赐也(痴也),非尔所及也。”这证明,孔子的句式,不能乱改,孔子的句式:“鸣‘鹤’在he音,只不过用‘鹤’这个物语字器来捆绑形而上的语音思维体系。”

【赏析】

《卫灵公15.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全文的重点在‘恕’字和‘su/shu’音。孔子的一贯道,吸引了中华仁人志士两千年。五四文人除外。

关于‘恕’字的解释,《礼记·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我认为《论语卫灵公15.24》本章‘恕’的解读,相当于“忠恕违,道不远”中“恕”的解读,理解为“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比较合适。

上到易理,恕,鸣鹤在shu音。孔子不言‘术’而言‘恕’,跨越了“说,还是不说”悖论以后的修辞。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潜虽伏矣,亦孔之昭。”读儒家经典,天下又有几个人知道“鸣鹤在阴,其子和之=鸣鹤在音,己知暗核之”的道理?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宋代诗人汪洙,认为人生有四大快事。“久旱逢甘露”之所以名列榜首,那是说“知识的领悟”至关重要,后面的三喜,都源自“久旱逢甘露”。

一般人,已经无法跟上我对论语解读的进度,那是思维背景缺乏的缘故。能明白一二,总比不明白好。云想衣裳花想容,尽管已经是沙漠了,沙漠也知道,下雨总比不下雨好。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明白点道理,没有人认为愚蠢是好事。

《诗》有携,《诗》有隐,《诗》有谐隐。《礼记·中庸》:“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诗》,为什么要隐?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忧愁智慧之术,被小人所乘乎?是的。《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术)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术也,(小人不知天命),而无忌惮也。”

我有忧患吗?当然有。辨析忠奸之术,也可被小人反作用。但,当今社会,道德崇尚已经成为全人类共识。辨析忠奸之术被小人利用,相对于中华智慧全面崩溃而言,大礼不辞小让,还得说。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昌明中华文化的精髓,需要有铁肩担道义的勇气。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之策,只有利弊两权取其轻,上帝也是这么认为的。

后记

到这里为止,中学课本所选的《论语十则》,全部译文都写完了。我认为,前面的更偏重字音双思维本身,自《论语十则*见贤思齐》开始,着重围绕诗经、易经角度来解析,仅仅从忠奸辨析之术、字音双结来系辞。这已经够有些人终生领悟了。然而,这只是挂一漏万的解读,不可为典要。俗语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此之谓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4551.html

更多阅读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注释及赏析(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3。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所谓伊人,在水之湄6。溯洄从之,道阻且跻7。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8.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声明:《《论语十则•恕可终身行之者乎》译文及赏析 论语十则原文》为网友唯主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