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泗淇
甘泗淇,原名姜凤威,号炳坤,1904年12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沩山区南竹山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甘泗淇1925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在中共中央秘书处搞文字翻译工作。自1931年起,历任中共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一师政治委员,湘赣军区政治委员兼湘赣省委宣传部部长,湘赣省委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国民经济部部长,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十八师政治委员,第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第二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抗日战争时期,甘泗淇先后任八路军第120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主任、晋绥军区党委委员、中共晋绥分局党委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兼前委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甘泗淇历任西北军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4年2月5日,甘泗淇在办公室工作时因突发心脏病逝世。
红军时期的甘泗淇。
抗日战争时期,甘泗淇(左一)与贺龙等在山西。
在朝鲜,右起:甘泗淇、陈赓、彭德怀、金日成。
甘泗淇(右一)与毛泽东、李克农在延安机场。
甘泗淇在八一电影制片厂视察工作。
甘泗淇与夫人李贞合影。
甘泗淇的爱情故事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在首次授衔的将帅中,有一对夫妻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是甘泗淇上将和李贞少将。“夫妻将星”令人称道,而他们在长征路上生死与共、相濡以沫的传奇故事,更令人感动。
1934年11月的一天,风尘仆仆的李贞刚从外面回来,任弼时的爱人陈琮英就跟了进来。李贞一边请陈琮英坐下,一边忙着倒水。谈了一会儿工作,陈琮英突然话锋一转:“妹妹,瞧你一个人怪孤单的,我给你介绍个人怎么样?”
“谁?”李贞好奇地问。“甘主任,你认识的!”陈琮英微笑着说。“他?甘泗淇?”李贞感到有些意外。
对于甘泗淇,李贞非但认识,还很熟悉。1930年前后,甘泗淇任湘赣省委宣传部长期间,她恰好也调到湘赣省委工作。李贞对甘泗淇印象一直很好,认为他是一位心胸开阔、平易近人、有知识有才华的战将,但要和他谈婚论嫁,自己却从来都没想过。“恐怕不行吧。”李贞低着头,一下子没了刚才谈论工作时的兴奋劲儿:“人家是到苏联留过学的,我却是个童养媳出身的人,没文化,不般配。”
“那有什么,我当年不也是个童养媳?再说了,他文化高,你文化低,正好可以帮你嘛!”陈琮英说得很认真,并进而透露说:“我听弼时讲,甘主任对你印象不错,说你泼辣能干,作风扎实,是个了不起的女同志。”听到甘泗淇对自己有如此评价,李贞感到非常欣慰,脸也不由自主地红了。
1935年元旦,由任弼时主婚,李贞和甘泗淇举行了简朴而又热烈的结婚仪式。同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共1.8万余人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他们在甘孜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此时,甘泗淇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贞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并已怀有数月的身孕。
长征途中,两个人常常把自己的骡马让给小战士骑。遇到有的小战士患病,他们总是不惜把自己也少得可怜的粮食拿出来救急,而他们则靠吃野菜和草根充饥。两个人的宿营帐篷也几乎成了刘月生、罗洪标、颜金生等小红军的专用帐篷。等他们睡着了,李贞就给他们缝补破旧的衣服。每当看到灯光里穿针引线的妻子,甘泗淇都会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同时也不免有些担心尚在她腹中的孩子。他多么希望妻子能多补充些营养,多休息一会儿。
7月中旬,部队进入茫茫草地,不幸的厄运降临到他们头上。由于草地气候恶劣,没有净水,也没有给养,他们又终日在遍布陷阱的泥潭沼泽跋涉,过度劳累,加之营养不良,怀孕7个月的李贞早产了。没有充饥之粮,李贞又缺少奶水,孩子饿得哇哇直哭。还没走出草地,这个可怜的小生命便夭折了。
孩子夭折,产后虚脱,疾患侵袭,重重打击,使李贞倒下了,她常常昏迷不醒。甘泗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不能喝冷水,他就把水壶揣在怀里焐热;她不能骑骡马,他就背着她走。同志们做了副担架,才使甘泗淇从背上放下李贞来。但甘泗淇坚持自己抬担架的一头,以尽可能减少其他同志的负担。看着丈夫抬着担架小心翼翼、步履维艰的样子,李贞的视线模糊了。她对甘泗淇说:“泗淇,你那么喜欢孩子,可……泗淇,我对不起你……”甘泗淇连忙制止住妻子:“小贞,你不要难过。我们 还年轻,以后会有孩子的。”
长征胜利后,贺龙称赞甘泗淇、李贞夫妇,说他们是“两个模范干部,一对革命夫妻”。这对革命夫妻,一生没有一个亲生子女,但他们却收养了20多位烈士的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