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facialnerve)为混合性神经,含有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脑桥面神经核,支配面部表情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上泌涎核,属副交感节前纤维,在翼腭神经节或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其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鼻、腭黏膜腺体以及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膝神经节(geniculateganglion),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味蕾,中枢突终于孤束核。此外,面神经内可能含有少量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 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头部腺体的副交感纤维来源
位置与外形
内部结构
功能
Ⅶ面神经(facialnerve)为混合性神经,含有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和特殊内脏感觉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自脑桥面神经核,支配面部表情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上泌涎核,属副交感节前纤维,在翼腭神经节或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其节后纤维分布于泪腺、鼻、腭黏膜腺体以及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即味觉纤维,其胞体位于膝神经节(geniculateganglion),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味蕾,中枢突终于孤束核。此外,面神经内可能含有少量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走行
面神经由两个根组成:
运动根较大,中间神经较小(含副交感和味觉纤维)。中间神经位于面神经运动很(位于内侧)和前庭蜗神经(位于外侧)之间,故名。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与脑相连处称为脑桥小脑角,该处常患疾病为神经外科手术重点,该两条神经共同包裹于硬膜鞘中,直达内耳道底。面神经出脑后入内耳门,穿内耳道后进入颞骨岩部的面神经管,再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在面神经管起始部有一转折,形成面神经膝,有膨大的膝神经节(含内脏感觉神经元)。
分支分布
面神经组成与分支
(一)面神经在管内的分支
1.鼓索(chorda tympani)在面神经出茎乳孔前约 6mm处发出,行向前上从后方入鼓室,越过鼓膜上部和锤骨柄,然后穿岩鼓裂出鼓室(出颅),至颞下窝,行向前下以锐角加入舌神经。鼓索含有两种纤维: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司味觉;副交感纤维进入下颌下神经节,在节内交换神经元后,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司分泌。
2.岩大神经(greater petrosalnerve)为副交感节前纤维,自膝神经节处分出,出岩大神经管裂孔前行,接受岩深神经(来自颅内动脉交感丛)合成翼管神经,穿翼管至翼腭窝,进入翼腭神节内换元后分布于泪腺、鼻、腭黏膜的腺体,司分泌。
3.镫骨肌神经经(stapedial nerve)支配镫骨肌。
(二) 面神经在管外的分支
面神经出茎乳孔(颅外)后立即发出小支支配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面神经主干穿入腮腺实质,交织成腮腺丛,由丛发出分支在腮腺管前缘呈辐射状分布支配面肌。
1.颞支 支配额肌和眼轮匝肌。
2.颧支 支配颧肌和眼轮匝肌。
3.颊支 支配颊肌、口轮匝肌和其他口周围肌。
4.下颌缘支 支配下唇诸肌和颏肌.
5.颈支 支配颈阔肌
(三)翼腭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
翼腭神经节(pterygopalatineganglion)腭神经节,为副交感神经节,位于翼腭窝内,连于上颌神经下方,为一不规则的扁平小结①副交感根,来自面神经的岩大神经,在节内换神经元;②交感根,即岩深神经.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③感觉根,来自上颌神经的翼腭神经。由翼腭神经节发出一些分支,分布于泪腺、腭和鼻甲的黏膜,支配黏膜的一般感觉和腺体的分泌。
(四)下颌下神经节
下颌下神经节(submandibularganglion)为副交感神经节,连于下颌神经的舌神经下方,在下颌下腺上方,呈椭圆形,有3个根:①副交感根,来自鼓索,经舌神经到达此节,在节内换元:②交感根,来自面动脉的交感丛;③感觉根,来自舌神经。自下颌下神经节发出的分支,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支配一般感觉和腺体的分泌。
病变定位诊断
面神经行程长,与鼓室乳突和腮腺等结构关系密切,面神经损伤常发生在内耳道、中耳鼓室、面神经管或腮腺区等处,多为周围性损伤。损伤后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肌瘫痪,表现为:①患侧面部不能皱额、不能闭眼、鼻唇沟变浅,发笑时口角偏向健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说话或咀嚼时,唾液和食渣常从患侧口角漏出;②因眼轮匝肌瘫痪不能闭眼,故角膜反射消失;③舌前2/3味觉减退或丧失;④因泌泪障碍而引起角膜干燥;⑤泌涎障碍;⑤听觉过敏。这是由于镫骨肌瘫痪、听小骨振幅增大所造成。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和管外损伤的症状不同,管外损伤主要表现为面肌瘫痪的症状;而管内损伤除面肌瘫痪外,还伴有听觉过敏、味觉和泌涎等障碍。
(一)周围性面瘫
是面神经损害的最常见类型,常见面神经管段受病毒感染所致,血管异常也是其原因之一。面神经进入神经管处,可见水肿和出血性梗死。此病症包括额肌在内的所有表情肌驰缓性瘫痪。根据面神经受累节段的不同,可能伴有泪腺或唾液腺分泌障碍。
在颅内,面神经、中间神经与前庭耳蜗神经相伴穿过内耳孔,该部位肿瘤如听神经瘤、椎动脉巨大动脉瘤可导致其损害。周围性面瘫的其他原因有中耳炎、乳突炎、岩骨骨折、腮腺炎及腮腺手术中误伤等。
面神经核损害可见于脑干变性疾病、炎症、脑桥出血和肿瘤。由于面神经核、面神经膝与外展神经核解剖关系密切,因此,常表现为两条神经同时受损的表现。
(二)核上性瘫痪
面神经核上性通路任何部位都可受损,但最常见的受损处是内囊。可能的原因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肿瘤等。表现为中枢性面瘫。支配面肌的中央前回小部分皮质受损可引起单纯性核上瘫,并可伴有面部的局限性癫痫。
(三)与中间神经有关的神经痛
这种神经痛少见。一种是Sluder神经痛,是由于广泛性副鼻窦炎侵及翼腭神经所致,表现为眼痛、上颌痛和腭痛,泌泪泌涎功能障碍。另一种是Hunt神经痛,因膝状神经节病变,出现耳带状疱疹,周围性面瘫,耳鸣、听力障碍,味觉及泌泪、泌涎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