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国民党的五虎上将

一、国民党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2005年9月中旬,台湾前“参谋总长”罗本立提出了退伍申请,主动放弃“一级上将”职衔,同时辞去陈水扁总统府战略顾问一职,创下了台湾军方的先例。罗本立自称辞职的原因是“从军60年未返家乡,希望能返乡祭祖,完成为人子孙应尽的本分”。
据了解,国军《陆海空军军官士官服役条例》规定,“一级上将”是终身役,除非本人主动提出辞呈同时获得批准,否则没有届龄退伍的问题。罗本立辞官回乡祭祖一事之所以被各界所关注,其主要原因是一级上将的职位在国军中实在是凤毛麟角,能做到这一位置的多为国军极为重要的将领。因为这个军衔在早年就是「元帅」的位子。元帅投奔敌营成和体统?
根据有关数据记载,国民政府以及现在的台湾当局授予部队的将军,分为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少将。国军的特级上将只有蒋介石一人,相当于大元帅。授予一级上将始于1935年,早年共9人授衔,其中包括8位陆军一级上将和一位海军一级上将,其一级上将在地位上,大致相当于解放军的元帅。这些将领都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风云人物,陆军一级上将有:何应钦、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陈济棠,海军一级上将是陈绍宽。
蒋介石的五星是早在北伐后就取得的。中国在北伐统一铨叙后,军衔就有特级上将,当时蒋介石已经担任特级上将一职。
据《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民国24年3月27日中央政治会议决议任蒋中正为特级上将,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为一级上将,陈调元、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刘峙、徐永昌、于学忠、商震、傅作义、龙云、何成浚、朱绍良、白崇禧、顾祝同、万福麟、何键、杨虎城、刘镇华、蒋鼎文、徐源泉为二级上将。
就军事能力而言,李宗仁要算其中的佼佼者,李在北伐和抗战中都屡立战功,特别是台儿庄战役的辉煌胜利。李宗仁算得上是名将,而且在政治上也较突出,一直是桂系首领,曾任民国代总统。
何应钦、冯玉祥在军事上也有一定才能,何在北伐中,担任东路军总指挥,于福建松口战役大胜,一直北攻到上海,无往而不利,在抗战中,何也是我国战略的重要策划者。
冯玉祥从北洋军阀时期就小有名气,后来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都表现了军事才能。
阎锡山、唐生智、陈济棠都是地方势力的代表,閰早年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功不可没。唐在北伐战争担任主攻吴佩孚,湖北诸多战役如贺胜桥、汀泗桥及武昌攻城战,表现极为出色,将吴的主力完全歼灭,经此一役,军阀们才闻风丧胆,一败涂地。
陈济棠早年也追随中山先生革命,两广统一也作出贡献,北伐后在军事上就没有什么出色之处,但在政治上却都有自己的一套。
张学良出生于旧军阀系统,但其作为少壮军人,有爱国热情,东北易帜归顺中央,避免了东北沦亡于日本,“西安事变”成就了他的爱国心,却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朱培德作为国民党滇军将领,在北伐中也有不错的表现,而且始终忠于孙中山,但其后很少担任要职,多任参谋长职务。
陈绍宽早在清朝就在海军中任职,其资历足以担任海军首脑,但他谦冲为怀,提携后进不遗余力,然民国国穷财弱,海军长期不受重视,其作为有限。
分析一级与二级上将名单,其中大多曾为独霸一方的地方势力,蒋的嫡系仅何应钦一人。黄埔学生一个都没有,升的最快的薛岳及陈诚等将领也只是中少将罢了!可见在七十五年前国民政府以元帅的崇高地为酬庸蒋介石等十位将领,主要还是感谢他们统一中国的功劳,政治因素明显要高过战场上的表现。
中华民国将领
冯玉祥,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35年4月2日授予。

朱培德,陆军一级上将,代理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1935年4月2日授予。

李宗仁,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中华民国代总统。1935年4月2日授予。

何应钦,陆军一级上将,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4月2日授予。

张学良,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剿总”副总司令代理总司令。1935年4月2日授予。

陈济棠,陆军一级上将,广州绥靖公署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1935年4月2日授予。
唐生智,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首都卫戍司令长官。1935年4月2日授予。

阎锡山,陆军一级上将,太原绥靖公署主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1935年4月2日授予。

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1938.1-1945.12)。1935年9月6日授予。

刘湘,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1月20日病逝于汉口。1938年2月14日追晋。

曹锟,陆军一级上将,1938年5月17日病逝于天津。1938年6月14日追赠。

程潜,陆军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主任,长沙绥靖公署主任。1939年5月13日晋升。

吴佩孚,陆军一级上将,1939年12月4日病逝于北平。1939年12月9日追赠。

宋哲元,陆军一级上将,1940年4月5日病逝于四川绵阳,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1940年5月18日追晋。

陈调元,陆军一级上将,1943年12月18日在重庆病逝。1944年2月2日追晋。

白崇禧,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5年10月5日晋升。

陈诚,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中华民国副总统。1947年2月21日晋升。

台湾将领

周至柔,空军一级上将,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保安司令、“总统府”参军长。1951年晋升。

徐永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资政。1952年晋升。

薛岳,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52年晋升。

顾祝同,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54年晋升。

桂永清,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54.6.21-1954.8.12)。1954年6月21日晋升。

王叔铭,空军一级上将,“国防部”参谋总长(1957.7—1959.6)、“总统府”战略顾问。1959年1月晋升。

彭孟缉,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59.6—1965.6),“总统府”参军长。1959年7月晋升。

郑介民,陆军一级上将,1959年12月11日病逝于台北。1959年12月31日追晋。

黄杰,陆军一级上将,“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1960年晋升。

黄镇球,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参军长,“总统”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席。1961年晋升。

胡宗南,陆军一级上将,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官,“总统府”战略顾问。1962年2月15日追晋。

朱绍良,陆军一级上将,1963年12月25日在台北逝世。1964年追晋。

余汉谋,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65年9月晋升。

黎玉玺,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1966年12月晋升。
高魁元,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总统府”参军长、“国防部”部长。1968年1月晋升。

刘玉章,陆军一级上将,台湾警备总司令兼台湾军管区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1970年6月25日晋升。

刘安祺,陆军一级上将,“国防研究院”副院长、“总统府”战略顾问。1970年6月25日晋升。

赖名汤,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70.6—1976.5),“总统府”战略顾问。1970年6月25日晋升。

胡琏,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1972年晋升。

陈大庆,陆军一级上将,1973年8月22日病逝于台北,时任“国防部”部长。1973年追晋。

宋长志,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总统府”战略顾问。1976年6月晋升。

郝柏村,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院长。1981年11月晋升。

陈燊龄,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89.12—1991.11)。1990年1月1日晋升。

国民党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国民党的五虎上将
刘和谦,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91.11—1995.7)。1992年1月1日晋升。

罗本立,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95.7—1998.2)。1995年7月1日晋升。

唐飞,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98.3—1999.2),“国防部”部长。1998年3月5日晋升。

汤耀明,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1999.1—2002.1),“国防部”部长。1999年2月1日晋升。

李杰,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2002.2—)。2002年2月1日晋升。

李天羽,空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国防部”部长。2004年5月20日晋升。

霍守业,陆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2007年2月1日晋升。

林镇夷,海军一级上将,“参谋总长”。2007年2月1日晋升。
国民党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
五虎上将是指国民党早期称赞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战功卓著的5位将军,他们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这十几年的期间,替蒋介石包打天下,并且都在黄埔军校出任过教官,最为蒋介石所倚重。

国民党“五虎上将”之说一:何应钦、刘峙、钱大钧、顾祝同、蒋鼎文;二: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国民党“八大金刚”:何应钦、刘峙、顾祝同、蒋鼎文、张治中、陈继承、钱大钧、陈诚。

国民党十三太保:1932年,蒋介石授意其心腹、黄埔毕业生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等人成立特务组织“中华民族复兴社”(仿照法西斯特务组织意大利黑衫党、德国褐衫党,又称“蓝衣社”),由蒋介石核定干事13人为该组织骨干,被称为“十三太保”。具体哪13人,说法不一,有说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刘健群、潘佑强、郑介民、葛武綮、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杜心如、胡宗南等13人;也有说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郑介民、曾护清、梁干乔、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13人。

一、五虎上将第一、八大金刚之首何应钦:
此君原系黔军军官,黄埔建校得到出任教育长的好友王伯龄推举,被聘为黄埔军校总队长兼总教官。从此开始由地方系军官加入国民革命军,成为中央正规军的将领。且在黄埔系当中,有蒋何并称(类似共军中朱毛吧),位极人臣的崇高地位!故虽说列八大金刚之一,实际作用与地位远超过其他诸人之上。何谢世时,国民党官方谓之为“英特之才,文韬武略的一生”良非过誉。何军事才能极高,在八大金刚中堪称第一,在东佂、北伐、中原大战、乃至抗战各阶段均战功显赫,著名的“松口战役”、“龙潭大战”、中原大战时令何键让出长沙西向运动迷惑敌人的“空城计”最终使桂系完败的妙着足见其用兵如神(不在小诸葛白崇禧之下),抗战时亲自指挥的湘西会战、桂柳反攻战均高奏凯歌,这里还不包括他作为国军主要军事领袖对其它重要战事的高层决策谋划与指导之功。
抗战后,何被边缘化,内战关键期,何却被安排出国任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近两年,48年3月回国,5月出任国防部长职时,国共两军的态势,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何纵有天大本事,也无能为力了,如果内战时何一直居于国军中枢,或许国民党会是另一局面。至于何与蒋的关系,合而不同伴随始终,何作为江西人的后裔,忠诚是其本质,但其所忠者乃国民政府而非蒋先生,所谓与蒋互相利用,累出异心,也就很好理解吧。至于,由于其代表国民政府签定的《何梅塘沽协定》,被无知者指为卖国贼,亲日派更是无稽之谈,因为那协定符合当时基本国策,所谓弱国无外交,对强敌暂时容忍退让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况且那协议也是经国民政府所批准的,现在仍有人以此来诟病何应钦,不是出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二、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刘峙
二次东征胜利后,蒋介石曾谓:“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关键,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大幸也。”其实这只是刘峙累累扭转战役关键而成革命前途大幸之始,其后北伐时的龙潭大战、蒋桂之战、蒋唐之战、中原大战乃至后来鄂豫皖剿匪均赖刘峙率部扭转战局而完胜,所以有常胜将军之誉。故蒋先生始终将刘视为致敌于绝境的杀手锏来使用,且多次得手(只是无力回天的徐蚌会战例外),致大小军阀、GCD对刘恨之入骨,别有用心者攻之最力的莫过于抗战军兴的河北阻击战,这本来就是一场敌我力量悬殊、又无险可守,故毫无取胜可能的平原阻击战(其实作为名将,刘的表现已很不错了),因为刘峙没死在战场、也不是最后一个撤离战场、其所部又没正中日寇下怀而致全军覆没(相反结果正是很多人所希望的)就被扣上了屡战屡败的“长腿将军”帽子。
至于,内战初期的中原剿灭李先念部及豫西的定陶战役,刘也称得上大胜小失,却被莫名其妙的撤职(当时就有人为刘峙鸣不平,不过刘当时也无心恋栈),这也是蒋先生自废干城之错举之一吧?两年后,刘峙又被起用为徐州剿匪总司令,接着就是徐蚌会战,这种决战中的决战,刘能有多少指挥权,起多大作用只有天晓得,但有点可以肯定的是:刘绝不该负主要责任。而且,由于其坐镇,此仗打得比其它两大战役惨烈得多。
八大金刚中,抗战前地位刘地位仅次于何应钦,无论军衔授衔级别与次序、任中委次序及任封疆次序均列第二,且其他六大金刚都较长时间归其节制。由于刘为人忠厚不揽权,从不刻意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集团,所以后来地位被老部下顾祝同、陈诚反超也是意料中事,但基本与军事才能尤其战力无关。另,所谓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诚属无稽之谈。因真那样,堂堂刘总司令何必要流落到印尼,又何必与小夫人一起当小学教师艰难度日呢?刘将军自食其力的艰辛,让谎言不攻自破。

三、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顾祝同:
有“军中圣人”之赞誉的顾祝同,早年与刘峙为何应钦手下哼哈二将,但地位并不平等,顾虽长于刘一岁,但却归刘节制前后历时有四、五年之久,其北伐及中原大战诸役取得的战功,都是跟刘峙功劳联系在一起的,中原大战之后,二人渐脱离统属关系,除了刘峙打好基础的对江西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及后来几乎等于关起门打狗剿灭皖南新四军,顾基本就没取得什么显赫的战功,甚至国民党的战史学家给他评论为:顾军旅生涯,用兵以稳健著称,奇谋为短,故战绩不重,建树不多。顾后来地位渐能超越刘峙绝不因为军事才能高,而是在内心中城府深,工于心计,而外表又谨慎谦和,锋芒藏而不露,似无表现欲,真高!
顾祝同最善于揣度蒋介石的心理,平时学着蒋介石那种装模作样的姿态,连钱大钧都说顾祝同有“道学”,“令人敬佩”。顾一生对蒋表示服从,调他的工作从不还价,所以在蒋政权中顾以“服从心好”著称。就连何应钦都说:“顾墨三百依百从。”而西安事变时,他与刘峙地位消长的关键性转折点,当时二人同时被国府派刘峙、顾祝同为讨逆军东路及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刘峙表现得很积极,顾则并不是那么起劲。刘对宋子文兄妹的意见置之不理,顾则满口赞许。因此在西安事变后,顾在蒋介石心目中更觉得可靠些,从此他的地位就与刘平起平坐直至后来驾而上之了;顾祝同能最终超越刘峙恐怕还因为他抓部队,虽然没有陈诚那样露骨,但与何应钦、刘峙形成鲜明对照,这也为他内战开始后爬升到高位打下了坚实基础。顾行政能力也不太强,其江苏省政府主席时,一上任就弄得一塌糊涂,由民政厅长赵启绿经手,公开卖县长、公安局长等职位,以地方的好坏定价格,在上海租界交款。有人说:“他只能带兵打仗,搞政治是外行,给他当省主席,这是委员长对他的安排,否则将来履历上不好看。”这倒是实在话。内战中历任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可谓手握军柄,其表现如何,大家心里自然有数(如换成何应钦不必如此),去台湾后,开始时地位依然显要,96岁高龄去世。

四、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蒋鼎文:
中原大战时,率部奔袭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忽左忽右,迂回挺进,神出鬼没,有“飞将军”之称的蒋鼎文,在八大金刚中,蒋鼎文和刘峙关系最好,作为东征时出生入死的同志与上司,刘几次关照过蒋,如1927年10月,刘劝已是第一军第一师代理师长的胡宗南让出位置给老师蒋鼎文(不知何故,蒋鼎文当时已脱离北伐军序列被边缘化,并许诺给胡师长实缺,不久胡果真任二十二师师长、可谓皆大欢喜),后蒋鼎文还升任该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职;另一次是刘在赣鄂闽湘粤五省剿总北路军总司令位置上,保举蒋任该路军总指挥,这对蒋鼎文不久顺势出任总东路军总司令极为关键,可以这么说没有刘的这两次帮助,蒋发展肯定会受些影响吧。
蒋鼎文是个“英雄”,能打仗能玩女人能赚钱还能狂赌,样样精通,蒋任陕省府主席时,连日军都会在黄河北岸济源一带,到处张贴蒋鼎文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钞票的宣传画,此之谓: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据说,这也帮了蒋鼎文拒任徐州剿总司令的忙(蒋介石当时是首选蒋鼎文任徐州剿总司令,但参谋总长顾祝同认为蒋鼎文日嫖夜赌,挥霍无度,已不堪重用,蒋鼎文本身也以健康为由,坚辞不就,所以才最终作罢,但不知是真是假,此暂存疑)。单就军事才能而言,作为首批二级上将之一,便可知他在八大金刚中占上乘,在国军战史上也载有“勇敢善战的记录”,但由于1944年上半年,其在河南据敌失败而引咎辞职(他自认这是治军从政四十年来最大挫折,不过平心而论,在一马平川的大中原,面对那样的强敌不失败也难)成为八大金刚中失去军事实权最早者。另外,蒋鼎文在解决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以及后来经商,都有声有色,该记上一笔。

五、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钱大钧:
儒将风流的钱大钧,北伐前,其在八大金刚中地位仅次于何应钦,曾代理黄埔军校总教官,甚至代理过教育长并代行校长职;两次东征时表现极为出色,二次东征时有以六连士兵破陈炯明四千之众的传奇。于1926年1月20日,师长何应钦升任第1军军长,由第1师副师长兼参谋长钱大钧递升师长时,刘峙就是他手下的团长,由此可见,他在当时在军中地位。只可惜北伐开始后,钱留守后方,成为八大金刚里未直接参加北伐的唯一,这也差不多决定了钱后来发展方向,此后的历次新军阀混战、剿匪战役,钱也从来就不是蒋系一线主力将领,故战功不著,所以,国民政府35年首批授衔时,钱只被授予中将,后来加上将衔,但到死都没晋为正式上将。此后任职也多为参谋、参议、秘书、主任、教育长等职,与战略性部队职务无缘。此人生性儒雅,颇有书画诗词修养,重视仪表;虽不善言谈,也无不良嗜好,所谓一派儒将风度,看来蒋两任其为侍从室第一处主任,也是知人善任之举!钱风流倜傥,连续博得吉安老同盟会员欧阳耀如的长女丽藻与三女生丽的芳心,娶为大小夫人,钱日拥美貌的姐妹花,可谓人人称羡。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市首任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去台后转向于体育事业,对台湾体育事业贡献巨大。钱之性情与经历都颇似陈毅元帅。

六、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的陈诚:
东征时“三炮起家”的陈诚,实在说,也许因为其所学专业太偏或年龄最小,这个浙江人,虽然很能干,在对江西苏区第四次围剿之前,任军职总比其他金刚中的多数晚一拍,因第五次围剿战绩突出,才开始加速度跃升,加之陈诚培植了在国军中央军中势力很大的土木系,至抗战初期便一跃成为国民党军政两界第二号人物,国民党内部有“蒋介石的替身”之称。此人严于治军、勇于任事,有国民党中实干家与战术家之誉,1935年后,主持陆军整军、指挥淞沪抗战、督理武汉防务、坐镇陪都门户、策定远征、经营台湾均能尽心竭力尽责。但平心而论,陈只是实干家与战术家而非出色的战略家,在战略眼光上远不如何应钦,所以,陈在参谋总长任内,以他为主指挥的内战就失分很多,换句话说,国民党惨败陈要负较大责任。内战那会,陈诚最适合的还是做行政院长,或者当国防部长也会很称职,可做参谋总长不大合适。另外,陈的特殊经历、背景与抱负使他与其他金刚,尤其是何应钦比较紧密人关系不是太和谐,只是和相对圆滑的顾祝同、张治中两人看似还过得去。

七、同时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中的张治中:
被***称为“专做好事”的“和平将军”的张文白(不知这算不算是对他的反讽),而他的故主蒋先生则谓:“文白无能,丧权辱国!”这位曾经的蒋先生帐前的红人,成为毛先生坐上宾后,蒋慨叹“别人背叛了我犹可说,文白竟然如此”。有人还称:“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能说出这种鬼话者除了比文白还更无耻外,还更加地无知,因为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贰臣在儒家中意味着什么。还有人为张做贰臣开脱,说什么:张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不知那时张算那根葱?),后来叛蒋是因为一生只忠于孙中山而不是蒋介石(叛蒋有理,叛中华民国算啥?),仅就军事才能而言,张在八大金刚中也属下乘,中原大战、凇沪抗战、福建事变以及后来凇沪会战表现多是临时凑数,看不出有值得可书的战功。而且,自感不是带兵的料或蒋素知他不是带兵的料,所以每次战役结束(或未等结束)即被解除或请辞兵权,据说很多国军师、团长都回忆张在淞沪会战期间贪生怕死。任湖南省主席时的那场令人发指的“长沙大火”,要是他后来没投共,共产党所写民国史书,负主要责任者恐怕他。
一句话,八大金刚中,刘峙现在最被臭败,因为他最反共。而张文白最被美化,因为他从没和共产党打过仗,与共最友好,最后还投了共。

八、列名于蒋系“八大金刚”的陈继承:
陈继承在黄埔时起点并不低,1925年4月成立党军第一旅时,八大金刚中,其地位仅低于旅长兼团长的何应钦,与蒋鼎文、顾祝同同任营长,刘峙还只是陈营的党代表,而陈诚、张治中还要低些,但陈继承与其他诸人比发展最不顺利,到后来基本就是成了刘峙、顾祝同、钱大钧等后面跑龙套角色。1931年7月,陈虽然也曾接替顾祝同任第一军长,但此时第一军只是一个番号而已,连一个军直属部队都没有,属于加官晋爵的性质。虽然在编制表上明确配属了第一师和第三师,但是这两个师陈继承从来就没指挥过。他当然参与了很多战事,却没什么关键的地方。唯一出彩之处,要算1934年5月,任湘鄂赣边区剿匪总指挥时对中共湘鄂赣省委的围歼。1935年被授予中将,且到死未晋升(在八大金刚中绝无仅有)。另外,其余金刚均任过封疆,而陈继承又是例外。后去台,52年退役。

九、列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
有“白丁将军”之称的卫立煌,虽是行武出身,但是踏不进初办时期黄埔军校的大门,也因此,卫早年虽然战力上乘、战功也算显赫,但在蒋介石的五虎将或八大金刚中均找不到位置。加之,卫立煌缺乏国家民族观念,纯粹个人主义,权利欲极强,所谓打仗只为晋身谋,所以,往往自恃战功,对所晋职务稍不如意便撂挑子,如此反复,蒋与卫之间自然产生或加深着隔膜,坠入互不信任的怪圈,但由于卫颇具军事能力,蒋有时又不得不委以相当职权以借重之,所以,卫又有嫡系中杂牌之谓。有人把卫列入蒋的五虎上将中,其实是不明五虎的来历所致,实际上,五虎主要是由北伐和中原大战等军阀混战的战绩决定的,北伐时,卫立煌表现只能说差强人意,但中原大战几乎没参与;更何况,卫从来就没真正成为过蒋的心腹,故根本就没资格列入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
卫打仗虽战术单一,但倒有股子狠劲,强攻使巧在所不惜(反正这本钱也不是自己的),1932年在刘峙节制下的对豫、鄂、皖边区(大别山区)第四方面军围剿时,率师首先突入徐向前老巢金家寨,为纪念其功,国民政府将该镇改名为立煌县,因此得名燥一时;抗战时期,忻口之役、远征缅甸战功颇著,有“支那虎将”之名,是名副其实的抗日名将。但其在有辽沈战役中的表现,因为卫当时身份、所扮演角色至今是个谜,其动机如何,无以猜测,所以不好评说。但抗战开始后,卫对共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最终投共。

来自: http://hi.baidu.com/�����Ǹ�ʱ��/blog/item/f1b0f11bc3fcbf79f424e46f.html二、原文地址:黄埔一百零八将作者:草上飞

黄埔一百零八将

黄埔一百零八将,是指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中的108位军事人才。

三十六官佐  

1、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人,黄埔军校总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

2、蒋介石(1887~1975)浙江丰化人,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军统帅,特级上将。

3、廖仲恺(1877~1925)广东惠阳人,黄埔军校第一任党代表,国民党左派领袖。

4、李济琛(1885~1959)广西苍梧人,黄埔军校副校长,教练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5、周恩来(1898!1976)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共和国总理。

6、邵力子(1882~1967)浙江绍兴人,黄埔军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少将,早年加入共产党,后为国民党党员,共和国政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委。

7、汪精卫(1883~1944)浙江绍兴人,黄埔军校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上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议会议长,叛逃投日后任国民政府主席,汉奸头目。

8、方鼎英(1888~1986)湖南新化人,黄埔军校教育长,代理校长,国民革命军中将,北伐军第三军团总指挥,国民革命军新编十三军军长。解放后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9、何应钦(1889~1987)贵州兴义人,黄埔军校军事总教官,教育长,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国民政府军委会参谋总长,军政部长,陆军总司令,台湾“国防部长”,“行政院长”。

10、王柏龄(1889~1942)江苏扬州人,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教育长,参谋长,国民党中将,北伐军总预备队指挥官,教导师师长,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

11、邓演达(1895~1931)广东惠阳人,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总干事。后被蒋枪杀。

12、陈诚(1898~1965)浙江青田人,黄埔军校特别官佐,炮兵科长,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总参谋长,行政院长,国民党副总裁,台湾“副总统”。

13、包惠僧(1894~1979)湖北黄冈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早年加入共产党(中共一大代表),后脱党,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政府内政部参事,户政司长;建国后任国务院参事。

14、顾祝同(1981~1987)江苏涟水人,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管理部主任;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国民党三战区司令长官,台湾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代“国防部长”。

15、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6、张治中(1890~1969)安徽巢县人,黄埔军校入伍,任总队代理总队长,军官团团长,教育长,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早年加入国民党;后加入民革,湖南、新疆省主席,军委会政治部长,国共和谈国民党首席代表;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7、叶剑英(1897~1987)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18、陈继承(1893~1971)江苏靖江人,黄埔军校教官,教育长,国民党陆军中将,一军军长,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

19、陈果夫(1892~1951)浙江吴兴人,黄埔军校招生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

20、刘峙(1892~1971)江西吉安人,黄埔军校战术教官,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徐州“剿总”司令官,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

21、严重(1892~1977)湖北麻城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学生总队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

22、蒋鼎文(1895~1974)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学生队区队长,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西安行营主任,一战区司令长官。

23、钱大钧(1893~1982)江苏吴县人,黄埔军校兵器教官,参谋处长,国民党陆军上将,淞沪警备总司令,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

24、鲁易(1900~1932)湖南常德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少将,北伐军一军三师党代表兼政治部副主任。

25、熊雄(1892~1927)江西宜丰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

26、李宗仁(1891~1969)广西临桂人,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65年由美国回到大陆定居。

27、毛泽覃(1905~1935)湖南湘潭人,毛泽东之弟,黄埔军校政治部科员,共产党员,工农红军独立师师长。

28、恽代英(1895~1931)江苏武进人,生于武昌,黄埔军校政治部总教官,北伐军中央独立师党代表,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

29、萧楚女(1893~1927)湖北汉阳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中共中央特派员。

30、白崇禧(1893~1966)广西临桂人,黄埔军校校务委员,保定军校毕业,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参谋总长,国防部长,华中军政长官,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

31、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原国民党陆军上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叛国后任伪行政院副院长、上海市长。

32、缪斌(1899~1946)江苏无锡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江苏省民政厅长,叛国投敌后任汪伪政府立法院副院长。

33、张国焘(1897~1979)江西萍乡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事部长,红军总政委,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1938年叛党投蒋,任国民党六大中央执委。

34、张申府(1895~1986)河北献县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共产党员,后退党加入民主同盟,解放后为全国政协委员。

35、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共武汉分校党委书记,新四军代军长,三野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

36、高语罕(1888~1948)安徽寿县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因托派被开除党籍,曾任安徽党务学校负责人,中共出席国民党“二大”党团书记。

七十二弟子

1、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二野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2、蒋先云(1902~1927)湖南新田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特别党部执行委员,国民革命军11军77团团长,中共黄埔军校特支书记。(黄埔三杰之一)

3、蔡炳炎(1900~1937)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军3师8团团长,1师参谋长兼开封警备司令,国民党18军67师201旅旅长;抗日时牺牲,追赠陆军中将。

4、蔡申熙(1906~193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参谋长,共产党员,八一南昌起义后人工农红军25军军长。

5、廖运泽(1903~1987)安徽寿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大队四队队长,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96军军长,20集团军副总司令,回大陆后人江苏政协副主席。

6、陈明仁(1903~1974) 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五期队长,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国民党第1兵团司令,起义后任解放军上将,解放军四野21兵团司令员。

7、邓文仪(1905~1998)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治部代主任,国民党陆军中将,国防部政工局局长,复兴社助理书记。

8、曾扩情(1893~1983)四川威远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大学政治部主任。

9、杜聿明(1904~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在淮海战场上自杀殉职未果被解放军俘虏。

10、范汉杰(1895~1976)广东大埔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处长,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兼东北“剿总”副总司令。

11、酆悌(1903~1938)湖南湘阴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政训处处长,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复兴社书记。尊蒋令火烧长沙,做替罪羊与黄埔三期的文重孚一起被蒋处决。

12、桂永清(1900~1954)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导总队长,国民党一级上将,海军总司令,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

13、关麟征(1905~1980)陕西户县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教育长、校长,国民党陆军中将,陆军总司令。

14、贺仲寒(1899~1972)湖南岳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军委会政训处长,政治部一厅厅长,台湾“交通部长”(黄埔三杰之一)

15、侯镜如(1902~1994)河南永城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17兵团司令。

16、胡宗南(1896~1962)浙江孝丰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国民党一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绥靖公署主任,台湾澎湖列岛防守司令官。

17、黄维(1904~1989)江西贵溪人,黄埔一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12兵团司令官。

18、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人,黄埔一期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黄埔同学会会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19、李之龙(1897~1928)湖北沔阳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海军局局长兼“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

20、李默庵(1904~2001)湖南长沙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32集团军总司令,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1991年初他回国定居,1995年6月,接任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21、郑洞国(1903~1991)湖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一兵团司令。

22、许继慎(1901~1931)安徽六安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笔者最佩服的人之一)

23、刘勘(1907~1948)湖南桃源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追赠上将,36集团军司令,整编29军军长。

 24、宋希濂(1907~1993)湖南湘乡人,黄埔一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14兵团司令官。

25、左权(1905~1942)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毕业,黄埔军校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负责人,共产党员,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兼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员。1942年5月25日,他在山西省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

26、宣侠父(1899~1938),浙江诸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8集团军高参。1938年7月31日,宣侠父在西安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绑架杀害。周恩来三次向蒋介石追查宣侠父的下落,答复说:“宣侠父是我的学生,他背叛了我,是我下令杀掉的。”

27、唐澍(1903~1928)河北易县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28、王尔琢(1901~1928)湖北石门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

29、周士第(1900~1979)海南琼海人,黄埔一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方面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防空军司令员。

 30、张耀明(1905~1972)陕西临潼人,黄埔一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集团军总司令兼38军军长,黄埔军校校长。

 31、阎揆要(1904~1994)陕西佳县人,黄埔一期毕业,解放军一野参谋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32、邱清泉(1902~1949)浙江永嘉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追赠上将,国民党第2兵团司令官。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在淮海战场上自杀殉职。时年四十七岁。

 33、廖昂(1902~1967)四川资中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整编76师师长。

 34、卢德铭(1905~1927)四川自贡人,黄埔二期毕业,共产党员,工农红1军1师总指挥;参加过秋收起义。

 35、余洒度(1905~1934)湖南平江人,黄埔二期毕业,先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工农红军第1军1师师长,国民党少将,61军政训处长。

 36、覃异之(1907~1995)广西宜山人,黄埔二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国民党陆军中将,第8集团军副司令官兼52军军长。

 37、郑介民(1897~1959)海南文昌人,黄埔二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一级上将,军统局局长,台湾“国家安全局”局长。

 38、周逸群(1896~1931)贵州铜仁人,黄埔二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二军团政委。

 39、陈修和(1897~)四川乐至人,黄埔三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陈毅元帅的堂兄,著名兵工专家,国民党联勤总部90兵工厂厂长,解放后任沈阳兵工厂厂长,国务院参事。

 40、戴安谰(1904~1942)安徽无为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

 41、姜镜堂(1903~1931)湖北英山人,黄埔三期毕业,共产党员,红4军12师政委,中共皖西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

 42、康泽(1904~1967)四川安岳人,黄埔三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内政部青年训导主任,复兴社中央书记长。

 43、毛人凤(1989~1957)浙江江山人,黄埔三期(潮州分校一期)肄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上将,国民党军统局副局长,台湾“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情报局局长。

 44、王耀武(1904~1968)山东泰安人,黄埔三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74军(整编74师前身),24集团军总司令,4方面军总司令官。

 45、常乾坤(1904~1973)山西垣曲人,黄埔三期毕业,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局局长,空军副司令。

 46、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县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6军军长。

 47、郭化若(1904~1995)又名郭俊英,福建福州人,黄埔四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红1方面军代参谋长,毛泽东的军事秘书,三野9兵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48、李弥(1902~1973)云南腾冲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底13兵团司令官兼8军军长。

 49、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28军军长。

 50、林彪(1907~1976)原名林育容,湖北黄冈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大校长,解放军四野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叛党叛国被开除党籍。

 51、张灵甫(1903~1947)陕西长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师长,有国民党“王牌军”之称。抗日名将,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一说自杀)。

 52、唐生明(1906~1987)湖南东安人,黄埔四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兵团副司令官。北伐名将唐生智的弟弟。抗战时期曾受蒋密令去上海与日本人秘密接触。大陆解放后去香港经商。1954年回到北京,任国务院参事。他是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他奔波于港、澳与大陆之间,为开展对外贸易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贡献了力量。

 53、吴起舞(1904~1969)湖南桃园人,黄埔四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军校最后一任政治部主任。

 54、曾中生(1900~1935)在校名曾钟圣,湖南资兴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四方面军参谋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理论家。1933年8月在"肃反"中被逮捕并遭长期监禁,1935年8月在四川理番县被张国焘秘密杀害。

 55、谢晋元(1905~1941)广东焦岭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少将,国民党第88师524团团长。

 56、彭士量(1904~1943)湖南浏阳人,黄埔四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第73军暂编5师师长。

 57、李运昌(1908~)即李方歧,河北乐亭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冀东抗日根据地创建者之一,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副司令,热河军区司令员。黄埔校友会第四任会长。

 58、伍中豪(1905~1930)湖南耒阳人,黄埔四期毕业,共产党员,红一军团12军军长。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之一(另两员,一是林彪,一是黄公略)。

 59、许光达(1908~1969)在校名叫许德华,湖南长沙人,黄埔五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60、邱行湘(1908~)江苏溧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整编206师师长兼洛阳警备司令。

 61、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兼7师师长,第2陆军总指挥。

 62、郭如瑰(1907~1997)四川铜梁人,黄埔五期毕业,早年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晚年重新加入共产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22兵团司令官兼72军军长。

 63、廖运周(1903~1996)安徽凤台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民革成员,国民党陆军少将,国民党85军110师师长,解放军少将,解放军高级炮兵学校校长。共产党安排在国民党队伍中的一枚棋子。淮海战役中,带队起义,为战役的顺利进行贡献巨大。

  64、陶铸(1908~1969)湖南祁阳人,黄埔五期毕业,共产党员,广州军区政委,国务院副总理。

  65、郑庭笈(1905~)广东文昌人,黄埔五期毕业,原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49军军长。

  66、赵一曼(1905~1936)女,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肄业,共产党员,巾帼英雄,东北人民革命军3军1师2团政委。

  67、廖耀湘(1906~1968)湖南邵阳人,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官。

  68、戴笠(1896~1946)浙江象山人,黄埔六期肄业,国民党陆军中将,国民党军统局代局长,复兴社特务处处长。臭名卓著的特务头子。因飞机失事死亡。(一说被蒋暗杀)。

  69、罗瑞卿(1906~1978)四川南光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共和国公安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

  70、孙明瑾(1905~1943)江苏宿迁人,黄埔六期毕业,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国民党陆军预10师师长。

  71、王诤(1909~1978)原名吴人鉴,江苏武进人,黄埔六期毕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72、程子华(1905~1991)原名程世杰,山西解县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六期肄业,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13兵团司令员。

附:蒋介石的八大金刚

蒲德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d7461f0102drlk.html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都是从黄埔军官学校教官出身而起家的。在蒋介石集团中掌握兵权的,大都是八大金刚门下黄埔第一、二、三期的学生。八大金刚皆由蒋介石一手提拔,逐渐由带兵官跃升为封疆大吏。八大金刚的核心是何应钦和陈诚,在大陆是“蒋何”,退守台湾后是“蒋陈”。


一、何应钦,字敬之,原籍江西,1890.4.2.生于贵州兴义。1924.6.30.被孙中山任命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少将总教官。1935.4.2.任陆军一级上将。担任过国军总参谋长、中国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部长等职。在国军中有“蒋何”之称。1987.10.21.在台北病逝,终年98岁。


二、钱大钧,字慕尹,江苏吴县人。1893.7.26.生于江苏昆山。1924.参加筹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中校兵器教官。1935.4.4.任中将。1936.9.26.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担任过军政部政务次长、军统局局长淞沪警备总司令。钱大钧善战善谋,南昌起义失败此人危害极大。1982.7.21.因患肝癌在台北病逝,终年90岁。


三、顾祝同,字墨三,江苏安东(今涟水)人。1893.1.9.生。1924.6.调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中校战术教官。1935.4.3.任陆军二级上将,1972.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担任过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等职。此人是国军何应钦系“哼”将,他参加进占中央苏区,发动皖南事变。1987.1.17.病逝于台北,终年94岁。


四、刘峙,字经扶,号天岳,江西庐陵(今吉安)人。1892.6.30.生。1924.6.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少校兵学教官。刘峙是何应钦系“哈”将。1935.4.3.任陆军二级上将。担任过国军徐州“剿总”司令。1932.9.率部攻克鄂豫皖苏区的新集、金家寨,受到蒋介石嘉奖,令改新集为经扶县(1947年改为新县)。此人参加中山舰事件、四一二事变、进攻鄂豫皖苏区。1971.1.15.病故于台中,终年82岁。

上海檀君文物销售有限公司经过坚持不懈的发展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为答谢各界人士的关心和收藏界朋友的关注,本公司准备在今年春拍前为广大收藏爱好者提供一次公平公正快速的交易会,本次交易会可以上拍,可以私下交易,也可以推荐收购,并郑重承诺“不成交不收费”,不成交全额退还鉴定费,望各位藏友积极报名。

●中国陶瓷:历代陶瓷精品,以元、明、清为主,宋瓷为佳;

●高古玉器:明清玉、高古玉,要求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

●杂项精品:文房用品、金银器、青铜器等;

流程:(欲想出手者请将藏品图片发送到电子邮箱,注明您的姓名电话,所在区域,我们会在三天之内回复。

联系人:高总电话:15901732618邮箱:2880967114@qq.com

公司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320号安利大楼6楼(靠近九江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5983.html

更多阅读

十大元帅后代现状曝光图 中国十大元帅的后代

1.十大元帅后代现状曝光(图)2012年08月31日 :新华网1.朱德元帅:女儿朱敏,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工作。朱敏曾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离休,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出任院长。(朱敏儿子:刘建,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

若曦、十三 十三阿哥喜欢若曦吗

一骑马,少年桀骜束缚不住;半觞酒,命运羁绊挣脱不开;满夕云,日暮苍山孑然独行。一放矢,毕百中。一生只恨托付帝王家。——《步步惊心》胤祥在这里面若曦是八爷的最爱,四爷是若曦的最爱,十四是最爱若曦的人。仓央嘉措诗中的四句话概括了,若

十大元帅夫人及后代大全下 开国十大元帅的后代

独家编辑:十大元帅夫人及后代大全(下)6.陈毅元帅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复兴场张安井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南昌起义

冯玉祥西北军五虎将和十三太保 西北军十三太保

有五虎和十三太保老西北军也冯玉祥带过西北军来支部队有宋哲元、萧振瀛等干老西北军人重组成29军长城抗战著名大刀队支部队杨虎城也组了西北军我们成西北军或者小西北军问前者西北军五虎:张之江(1882-1966):1926年南口大战风退出军界成

声明:《国民党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十大元帅、十三太保 国民党的五虎上将》为网友潮流范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