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来,远处传来阵阵爆竹声。时间过得真快,春节快到了。
燃放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爆竹燃放时会产生火光、烟气、声响。古人认为,火花是喜庆的象征,烟是阳气上升,而声响能够吓退鬼魅,驱散疬气。中国是爆竹的发源地。从历史来看,爆竹诞生于唐朝,兴盛于宋朝,在明清时成为一大产业。传说早时候,人们发现竹竿在火中燃烧会产生“噼噼啪啪”的爆裂声,后来发现将硝石放入竹筒中,再燃烧会产生更大的声响,这就是原始的爆竹。火药发明后,湖南浏阳人李畈将火药裹入纸筒制成了爆竹或鞭炮。故李畈被尊称为爆竹的祖师爷。
最初,人们燃放爆竹是为了祛除瘟邪,后来演变为喜庆娱乐。也许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对于爆竹声是从内心排斥的。记得1992年春节前,我曾经在《钱江晚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反对无节制地燃放爆竹。除了安全的考虑(昨天上午,连霍高速河南三门峡段义昌大桥上一辆装满爆竹的货车爆炸,居然导致桥体坍塌,多辆正在行驰的车辆坠落30米的桥下,目前已造成11人死亡,多人受伤。爆竹在桥上爆炸引起桥面坍塌,本人是第一次听说,可见其威力大大的。又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圣玛丽亚市中心“吻”夜总会上月27日发生火灾。警方调查认定,起火原因是夜总会乐队演奏师燃放烟火,点燃隔音房顶,至今已死亡236人。又是爆竹惹的大祸),燃放爆竹会带来大量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爆竹燃放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爆竹燃放后的烟末、粉尘等会随着雨雪移动,进而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对于我来说,最难忍受的是噪声污染。据环保部门监测,在爆竹燃放地区噪声可能高达135分贝,远远超过人的听觉耐受限度。一般来说,人们在夜间所能忍受的噪音不得超过45分贝,相当于青蛙的叫声。高强度的噪声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群有相当大的危险性,甚至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
现在许多地区出台了限制或禁止燃放爆竹的规定,但是在春节期间有关规定形同虚设。我倒不是主张在此期间一律禁放,实际上也是做不到的。除夕夜除外,假如在深夜比如晚上11点以后至凌晨6点前能够不燃放,让人们特别是老人孩子能够睡好觉,那就可以了。实际上,这样的规定并不严厉。有些人之所以在半夜三更无所顾忌地放,我想不外乎这样几种心态:一是祈福愿望。放一放爆竹,特别是在半夜或凌晨某一个时辰放,图个吉利,能够心想事成。二是乐乎兴趣。喜欢热闹,放放爆竹,很开心啊。三是发泄心态。借此发泄一下一年来的郁闷,平时不好骂娘,放放爆竹也算出出气;四是炫富心理。有些人放了很多烟花爆竹,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烧钱,瞧瞧,老子有的是钱,爱怎么化就这么化,你管得着吗?但是不管哪种情形,这些人的共同特征是缺乏公德之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这个传统习俗如何演变,也是中国社会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度量。如果说燃放爆竹是一个人的自由权利,那么这种权利的行使应该以不损害他人的自由权利为限。这是现代公民的一个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