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话时时听,时时想。它从何而来?又说着一个什么样的意思?再美丽的女子,也经不住岁月的流失。“如花美眷”话说是女子,又何不指我们心中最真切盼望的理想?“抵不过似水流年”怕是一语道中悲哀,即使你再怎样好好把握,怕心中最真切的理想最后也是蹉跎。我时时在闲想这与学习与生活与现实毫无关联的大话题,心中也升腾出一股矛盾,我到底是想,是不想?我到底是做,是不做?我到底是追求,是不追求?在我,怕是没有答案,且留一份疑问与此问题,且留一份心中的向往与这理想。
这热烈之情从何而来?这理想之境从何而生?这追求之愿以何为源?全自这杜丽娘?一个真情人杜丽娘?她强烈的反叛,她不屈不挠的斗争,全从人性出发,为了爱,为了理想。一切的浪漫与现实,一切的柔情与刚烈,一切的缠绵与执着,这矛盾的因素在她身上激烈碰撞出的火花,人性的光辉于此尽显无遗。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却都付与那断墙残垣。在人生最美丽的时刻,只能日日与残墙枯坐,心事向谁诉说?在最应该理想得活着的时刻,却被深锁在庭院闺中,天日也不得见,你教我如何不感春伤怀,如何不心生幻想风骚生活?这不正是爱情的苦闷?所以,当迂腐又世俗的封建卫道士陈最良讲述《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时候,杜丽娘的心思不免飞出了体壳,不免飞出了闺房,不免飞出了重重大院,不免飞到了市井烂漫花花世界,不免飞到了另一人体壳的心中。
有人说杜丽娘不尊阁内之道,然而想想,从最伟大的人性出发,这一切却又都是情有可原。既然高高在上都已包容了这在追求理想追求爱情道路上的小小叛逆,那些“低低在下”又有何故去怪罪这样一个心存天真不惧挑战敢于追求的姑娘呢?
所以我想理想即如杜丽娘者,如汤显祖述“情不知所起,就已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不仅在当时及其后的一段时间有着积极的影响,及至现在,它的意义也可见一斑。现在的人们,外表虽有了改观,可是皮囊之下,却像是源源不断的输入了艾滋病人的血液,极尽束缚之能与被束缚之性,心性越发的糜烂。世界之始,一片混沌,无天无地,盘古开天地,世界之始明朗。而先见之能人已尽,固有一说,天地已又重回混沌。与此看来,及至今日,《牡丹亭》批判意义不减当年。而天地光明之重任,怕是要肩负于如杜丽娘之勇者。
作者汤显祖,虽出身书香门第,却“离经叛道”自小学读“非圣之书”,自有气吞天地之豪情。他常痛斥满嘴仁义道德而心性不净的伪君子,一生不依附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我了解到的汤显祖很“愤”,放到现在,汤显祖就是愤青,他反抗,他愤怒,他斗争,他就是那种我崇拜的有知识有文化有个性的愤青。所以在我看来,放到现在,汤显祖就是宝贝。他能有如此浪漫杰出作品,也定与他不唯权势是从,不随波逐流的性情和接受了当时先进的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影响的结果相关。从书中了解,汤显祖当年做了一系列风口浪尖的事情批判反抗当局,他意气慷慨,做任何事情都是为情所欲,放到现在,他那些大胆的有所指的行为都是很可贵的。我喜欢这样的人,他们常让我感到耳目一新。我想生活之美滋美味,很大一部分应归属于源头活水,而他们,就是那美滋美味源头活水。汤显祖晚年研究了佛道,对很多事情都不再指点江山,我想那时的他也必是不如早年那般意气风发了吧?现在,我又想到自己,想到我所认识的朋友们,想到我所认知的“愤青”们,不知道我们年迈的时候在想着什么,做着什么,有着怎样的性情和生活。我想,到时我们可以像汤显祖一样不再年轻,不再意气风发,也不再“愤”。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沦落了本性。因你想,那情人之间亦是“但是相思莫相负”。
《牡丹亭》反对程朱理学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即以反对封建家长对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为表现,而宣扬了人性的本质,即对自由对理想对爱情大胆的追求,以杜丽娘和柳梦梅突破天人阻碍,最终圆满摘得爱情果实为表现。《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喜剧,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虽然戏间波折重重,但最终二人取得圆满结果。不像《梁祝》,以悲为导,二人爱得艰辛,结果却也没成全一个圆满,让人不禁生出一声叹息。
我想《牡丹亭》最为吸引我的地方莫过于其浪漫主义。杜丽娘爱浪漫主义,并且成熟自信的爱着它,杜丽娘在爱的同时,不仅仅是闺中狂想,而是突破当时所谓“道德界限”去追求了,这不仅令人觉之赞叹,又让人心生艳羡,在当时是,在现在也一样,因在中国社会发展到现今地步的时刻,中国女儿在寻找婚姻对象的时候,“门当户对”已成默认的共识。谁敢于从最真诚的心性出发,从最伟大的爱情角度出发去反叛它,谁就是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必当受众人言论目光,而真正自信从容的追求者,又怎会对市井态度报以市井回答?我想,即使我身为女儿身,我也是爱着杜丽娘的,且不谈她所具备的文化底蕴,我就已爱她的性情与思想见识。
想我对戏曲最早的认知便是和母亲一同看的《梁祝》。当时我还小,任是母亲看什么戏曲我也不愿一同,只是那《梁祝》吸引了我的注意,一整个晚上,我扬着生疼的脖子都在看它,时而扼腕叹息,时而拍案叫绝,看到最后即化蝶一场戏时,二人双双化蝶翻飞于山林之际,我的泪水簌簌地落了下来。当时的我只知道二人的凄惨,我想他们即使死也终于是爱在一起了,我想这既美好又悲哀,它有着浪漫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当时的我也从未想过他们曾为这份爱付出了多少,现今反观,不已叹息。
想我对戏曲了解甚少,只是母亲十分喜爱,故时有共赏。当时年少不懂事,常常迫这母亲不看,不知我的行径是否会对母亲造成困扰,现我离家在外,常常思念母亲,不知道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她是否可以安心的看一看各种曲目了。在我渐渐成人的时候,母亲已悄悄老去,但我知道,她也依然是一个理想的人。母亲必然已是看过《牡丹亭》的,所以我想,看过的她,一定也为杜丽娘所经之事而受感动。
我对戏曲了解不多,《梁祝》与《牡丹亭》不同戏种,我也不知它们是否可以放在同一层面上作比较,只是今时看了《牡丹亭》,我想起了当年所看相似又相远的《梁祝》,它们又让我想到了当年观戏的人和情景。
一声叹息。不管经过怎样,不过结果怎样,即使你知道也好,你不知道也罢,不管浪漫或是相否,生活的继续是一种必然。
最后我想把我写的算作这篇鉴赏的文章的后半部分,送给我喜欢观戏的母亲,希望她可以看很多好戏。今年回家时,希望她可以讲给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