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童心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请看老师写一位著名作家的名字:冯骥才(板书)。
2 齐读。
3 上学期,咱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一篇文章,你们还记得吗?——《捅马蜂窝》。是的,这篇文章写得扣人心弦、曲折生动。同一个作家写的不同文章,其中的语言有时会大不相同。今天,咱们再来学习冯骥才写的一篇文章——《珍珠鸟》。(板书)
4 指名读题,及时指导。
5 著名作家冰心说:《珍珠鸟》是一篇光彩照人的散文,真的像她说的那样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92页,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冯骥才是当代著名的作家,有必要点一点。用学生熟悉的内容导入新课,用对比的话题和冰心的言论设计悬念,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让学生说《捅马蜂窝》写得怎么样,学生一下子不可能想起来,从提问的学生看,说得不妥帖,这是个引子,不是突出学生主题地位的时候,最好老师说。)
二读通课文
1 生自由读文,师板书生字。
2 指名读生字及文中的朋友。
3 强调“蔓”的读音。
4 让生读“扒、瞅、捂”所在的句子,通过换词让生感到作者用词的恰当,并告诉学生文中这样恰如其分的动词还有很多,希望他们在细读课文时留意。
5 引导学生理解“暮”的意思,相机引导生借助部首区分“暮——幕”形和意的不同之处。
6 引导学生了解“眼睑”“眸子”,并及时让学生摸一摸。
(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生字词基本上可以放手。但面对一节学生一点儿都没有预习的公开课,把生字词单独拉出来,效果更好。最重要的是,本课的生字词很有特点,很有必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这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理解词语的习惯很有帮助。)
三 细读课文
1 有人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通过朗读课文,你觉得冯骥才家的珍珠鸟怎么样?(幸福、可爱、淘气……)
(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你觉得冯骥才家的珍珠鸟怎么样?看似简单,实则囊括课文的方方面面,可以让学生立体地了解珍珠鸟,同时也很好的把课后题“找出写珍珠鸟可爱的句子”融进了教学中。)
2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把写珍珠鸟幸福、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在旁边写上相应的词语。
3 交流,师相机抓住“一会儿……一会儿……”“居然”“竟”等词体会珍珠鸟的幸福、可爱,相机指导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内容。
(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在学生立体了解珍珠鸟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写的好处,引导学生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交流时有几位学生不但读得好,谈论得也很精彩,老师的表扬不够。一位学生把“球儿”读错时,老师不但要及时正音,还可以让生及时找到文中类似的词语“小嘴儿”“雏儿”,及时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带“儿”的目的——表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 追问:珍珠鸟明明很怕人,冯骥才家的珍珠鸟为什么如此幸福、可爱呢?(喜爱)文中写冯骥才喜爱珍珠鸟的句子很多,请你快速找一找。
5 交流。
6 追问:冯骥才是一般的喜爱吗?这喜爱中包含着什么?(尊重、理解、欣赏、宽容……)
(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深化了学生对喜爱的理解,为理解“信赖”打下了基础。遗憾的是,教学中老师不够沉着,忽略了这个教学环节,就是再上一个课时,再补上,效果也不会太好了。有些东西,失去了真的再也找不回来了。)
7 小结,过渡:
是啊,正是由于冯骥才这不一般的爱,他才会细心照料,诚心呵护,原本怕人的珍珠鸟才那么幸福、可爱。当冯骥才看到珍珠鸟落在自己肩上的动人情景,他笔尖一动,流泻下心中的肺腑之言。
8 齐读最后一句话。
9 引导学生正确书写“赖”,理解“信赖”的意思。你信赖谁?文中写的是谁信赖谁?很显然,作者把珍珠鸟当作人了,你能用精炼的语言把珍珠鸟信赖人的例子说清楚吗?
(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人文与工具和谐统一,巧妙地引导学生再现了文中精彩的例子。学生交流时老师不让学生看书说有难度,看着书说,语言精炼也可以。)
四品读首尾
1冰心说《珍珠鸟》是一篇光彩照人的散文,你现在有同感了吗?冰心还说:《珍珠鸟》“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的开头,看是不是像冰心说的那样。
2 自由读第一段。
3 交流,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真好!”的精妙,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好鸟草巢”的押韵。
4 小结。
看到朋友送给自己一对珍珠鸟,冯骥才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这一激动,一高兴,灵感来了,写出来的语音像诗一样美。
( 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首段是本文的亮点,也是其它文章中少有的。尽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老师也要通过耐心地指导让学生理解“真好”的精妙和诗一般语言的精美。学生自由读后说不好,老师范读后还没有反应,当老师把“好鸟草巢”提出来后,学生豁然开朗。)
5 冰心说《珍珠鸟》“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
6 齐读最后一段话。
7 文中表现的是鸟信赖人,其实,人和人,社会和社会,国家与国家又何尝不需要信赖呢。(擦去其他内容,只留下“信赖”,在其后填上“能……”总结后擦去“能……”,再次只留下“信赖”)请你以“信赖能……”的形式写写自己最想说的话。
8 交流。
9 总结。
是的,正像冯骥才和你们写的那样,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信赖能使我们生活得幸福,信赖能使世界变成爱的海洋。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冰心的一句话: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价值,我不能偏爱,也不能偏憎,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此时此刻,我还想说:感谢同学们的信赖,是你们的信赖让我享受了一节温馨的阅读课,是你们的信赖让我享受了你们课堂上精彩的表现。
(设计意图和教学反思:“信赖”是全文的核心,如果仅仅停留在珍珠鸟信赖人上,也说得过去。如果老师抓住火候,拓展延伸,使学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进行语言训练,使“信赖”更有深度和内涵。遗憾的是,课堂上时间有限,练笔的环节没有得到落实,再上一个课时弥补吧。)
作业:
找一找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我与《珍珠鸟》
童心
得知要我做公开课的消息,承蒙领导的厚爱,盛情难却。没讲的课文中,一直很喜欢《珍珠鸟》《胡杨赞》《卖火柴的小女孩》。《珍珠鸟》很多名家都讲过了,我再讲,听课的老师肯定与名师比较,我的稚嫩显而易见。《胡杨赞》我校的老师讲过,听课的老师反应不错,我要想超过他,难。《卖火柴的小女孩》内容很长,一课时设计的内容有限且不太完整,不合适。4月7——9日去重庆听课,虞大明、戴建荣、于永正老师同上《珍珠鸟》,很是欣喜和期待。大师的理念让人叹服,面对重庆的学生,大师的课堂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理想,讲《珍珠鸟》真的让我惧怕了。回周以后,看到我很敬佩的恩师薛法根老师刚刚在台湾也讲了《珍珠鸟》,尽管他自我感觉讲得不理想,但我竟然有点儿想讲这一课了——那么多名家都爱《珍珠鸟》,它太有魅力了。后来,我又陆续请贾志敏、王崧舟、孙双金、谈永康、徐俊、王文丽几位名师帮我拿主意,他们大都建议我讲《珍珠鸟》,讲《珍珠鸟》一课就这样定下来了。
离讲公开课仅有三天时间,我一有空就细读文本和教参,一有空就上网查关于冯骥才和《珍珠鸟》的资料,一有空就细品靳家彦、于永正、薛法根、戴建荣、窦桂梅、祝禧、郭初阳等名师的课例,一有空就琢磨如何设计这一课的教案,虽然很努力,但这样的情况持续到昨晚九点钟以前,我仍然理不清头绪:借鉴名师的高招吧(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心田上的百合花》《鹬蚌相争》我借鉴恩师贾志敏和薛法根老师的妙招,教学效果很好),不太适合我班学生,课后的习题得不到落实,我用起来不得心应手。哎,明天就要讲了,教案还没有拿出来,愁煞人也。读,读别人赏析《珍珠鸟》的文章。读着读着,看到冰心对《珍珠鸟》精彩的评论,我茅塞顿开,何不把冰心的话作为备课的桥梁呢。想到做到,我索性写起导入语来,越写心里的思路越明晰,半个小时左右,《珍珠鸟》备好了,并且自我感觉还不错。兴奋,很快地记住了教案。
今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在头脑中过教案,还好,依然记得很清。由于心里有底,面对着前来听课的很多老师,我显得自信,从容。尽管学生根本不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课,课前一点儿都没有预习,但看到同学们课堂上活跃的思维,喜人的表现,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课也渐入佳境。听过课后,当我让领导、老师提意见时,他们一致好评,有的还说有大家的范儿。明明知道自己这节课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听到他们的盛赞,还是挺开心的。
由于教案定下来得太晚,没有试讲过,时间上把握不太好,不但超时了,有的教学活动进行得还不扎实,有的甚至没有涉及到。从上课情况看,如果把《珍珠鸟》设计成两课时较合适。当然,如果用课件展示珍珠鸟(生谈到珍珠鸟漂亮时出示)以及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拓展时可以出示),会更好些。
总之,《珍珠鸟》让我付出了不少,收获了不少,当然,遗憾也不少。不管是什么,经历了,就是宝贵的财富。
写于2012年4月17晚(3516字)
补记
今天把昨天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内容补上了,补的是冯骥才喜爱鸟的句子,让学生用“信赖能……”写话,(因为是班主任,课内不得不说学校安排的事情,说了十多分钟,如果没有这个环节,随堂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也会在课内完成。)第一个问题学生找得很全面,从而更加理解冯骥才对珍珠鸟的爱不是一般的爱,而是呵护、理解、包容、欣赏……我在此基础上引读课文,我读写冯骥才的内容,学生读写珍珠鸟的内容,学生兴致可高了。写话的环节我更加满意,学生有写关于友情的,有写关于亲人的,有写关于社会的,有些关于国家的,写的内容少的有一两句,多的像一首诗,可谓精彩纷呈。以上的两个内容均借鉴了薛法根、虞大明等老师的做法,在此深表感谢。
写于2012年4月18日晚
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恩师,感谢我的学生,感谢鼓励、认可我、给我提出中肯建议的领导、同事。
欢迎专家、同行对我的《珍珠鸟》一课砸板砖。
雪落无声童心老师好,看了您的就《珍珠鸟》的教学设计,用冰心对这篇文章的评论作为线索串起课文,这个设计真是很精彩。初步看过设计之后,感觉一课时太紧张了。我不知道您拖堂多少时间,如果连读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都算上,一课时,太短了。记得我教学这篇文章时,用了三课时。我感觉,这样的好文章,是需要引领学生品读的。太佩服您了,学生没有读文,拿起来就上公开课。真有大家的风范啊。
雪落无声老师您好,看到您发的纸条很感谢。由于写纸条受字数的限制,得发好几次,不方便,还是在这里回复您吧。一课时的确太紧张了,拖堂三分钟不说,有的地方指导不扎实,有的地方没有涉及到,这都是没有试上的弊端啊。我为什么匆匆赶完此课,主要是想让大家看到我对这一课的解读,看到比较完整的设计,感悟到我的设计理念,因为这堂课不是一般的随堂课,是教学观摩课,当我得知时间不许可的时候,该舍去的就舍去了。当然,如果试上,我觉得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我不会舍去的。从这一课的教学情况看,设计两课时恰当。第二课时的内容可以安排为“品读首尾”“熟读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呵呵,如果这样,第一课时会比较扎实,恐怕也不会拖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