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11岁那年即1899年,与一位大他6岁(准确地说是五年龄九个多月①),“没有文化、鲜为人知”,但“勤勉贤惠的农家女子”②赵纫兰结婚。自此,赵纫兰“开始挑起李家的生活重担。”“她怀胎九次,存活三子两女。”③活下来的五个子女,分别是:长子葆华;长女星华;次子光华,次女炎华;三子欣华。李大钊为革命牺牲后,长子李葆华被地下党组织掩护起来。反动军阀更加严密监视其他子女的一行一动,最后公然下了驱逐令——限期离京返回原籍。他们在党组织和亲友们的帮助下,安全地回到故乡。在母亲赵纫兰病逝后,这五个子女都成了可怜的孤儿!好在有党组织的关怀和亲友的照顾,他们都很懂事,在父亲李大钊和众多革命先烈伟大精神的鼓舞下,李大钊的子女们都在刻苦地学习、艰难地生活着,先后走上革命的道路,都为祖国的翻身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葆华(1909——2005),李大钊的长子。1909年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1918年夏天到北京,1925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初在中共北方区委为李大钊收转信件,传递消息,参加革命活动。李大钊牺牲后,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和友人的帮助,他东渡日本求学。1931年5月在日本东京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京特别支部书记。1931年回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抗战前,曾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省委宣传部长,北平市委书记,山西省工委组织部长。抗战爆发后,任中共晋察冀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等。1940年赴延安。曾参加中共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工作,后任过中央党校第三支部书记、贺龙同志秘书,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七届候补中央委员(曾用名为赵震声)。1949年后曾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副书记,华东局第三书记。1958年任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1961年后曾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贵州省委第二书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党组书记。中共八大、十一大中央委员,十二大中顾委委员。文革中,被“打翻在地”,经受触及皮肉的批斗、抄家、做苦役、监督劳动,受到迫害失去自由达6年之久。后来予以平反,复职工作。2005年病逝北京,享年96岁。去世后,葬在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内。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长女。1911年11月出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1918年夏到北京一直生活在大钊身边。她一边帮助母亲料理家务,一边上学。1927年4月与父母一起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抓捕,在法庭上机智地回答了敌人的审问,使大哥李葆华躲过了敌人的搜捕。在狱中关押20多天,出狱的第二天,竟是李大钊英勇牺牲之日。她带着妹妹炎华忍着极大的悲痛参加了父亲遗体的收敛和安葬。自此,辍学回家照顾患病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一直到1931年暑假才又带着弟弟、妹妹回北京复学。她白天上学,晚上打工挣钱,贴补弟妹学费。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解决基本生活费还托人卖过父亲的一部分书籍。1932年春天参加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天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不久因情况变化,她失掉了党的关系。1933年4月为李大钊公葬奔走。5月,母亲赵纫兰病故。好强的她在艰难困苦中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1935年,参加伟大的“一二•九”反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与贾芝结婚。1937年在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1940年带弟弟光华和妹妹炎华一起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曾长期在延安中学教书,1942年参加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1945年重新入党。全国解放后一直从事教学工作,曾在北京师大女附中和马列主义学院第二分院任教。1956年起开始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文化大革命”中身心受到极大摧残,郁愤成疾,双目失明,1979年11月病故,终年68岁。
李炎华(1919——1966),李大钊的次女。1919年出生于北京。1927年4月与父母、星华一起被捕,当时只有8周岁。在法庭上也回答过敌人的考问。父亲牺牲后,她和姐姐星华一道参加了父亲遗体的收敛和安葬。她自幼学习刻苦,知道读书努力。1931年入通县师范学习,1933年母亲去世后,在困难条件下仍然坚持学习。1936年入党。1938年7月冀东抗日大暴动时,她在抗日联军第十总队政治部做宣传鼓动工作。她喊出了“继承大钊志,不当亡国奴!”的口号。暴动失败后,与组织及家人失去了联系,长期下到河北遵化县山区农村任教,后在故乡大黑坨小学任教多年。全国解放前夕调到冀东建国学院从事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才带着两个女儿进京找到失散的兄弟姐妹。调到北京市人事局从事一般工作。1966年病逝。
李光华(1922——),李大钊次子。1922年出生于北京。李大钊牺牲时刚满四周岁。1933年5月母亲病故时,也只有十周岁。在党组织和亲友关怀抚育下成长,懂得刻苦读书求知。1936年在中共乐亭县委县政府当通讯员,时年14岁。1938年参加“冀东大暴动”。1940年大姐星华带他赴延安。1941年3月入党。1942年任米脂县委宣传干事。抗战胜利后,1946年回冀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乐亭县委宣传部长,卢龙县委副书记、书记,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山华新纺织厂党委书记,唐山钢厂党委第二书记等职。1959年调入北京,先在中央调查部工作,后任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1982年离休。
李欣华(1927——1989),李大钊的小儿子。1927年出生在故乡大黑坨。因养育在大黑坨未能与父亲见过一面。父亲牺牲时才几个月,1933年5月母亲病故时只有6岁。在党组织和亲友关怀抚育下成长。曾被接到北京上学读书。1938年小小年纪就随哥哥光华参加了“冀东大暴动”。暴动失败后,他与组织、与哥哥都失去了联系,只身漂流大后方。1940年同姐姐星华哥哥光华一道赴延安继续读书,1947年进华北联大学习,后参加教育系统的接收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坚持上讲台授课。曾任北京市大峪中学校长、门头沟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身后无子女。1989年病逝于北京。
参考文献:
①《李大钊年谱长编》朱文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②《中外名人的妻子》邢志文等编著学苑出版社出版
③《香山芳魂》董宝瑞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