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潘雯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

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潘雯

一、背景案例:

文言文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之一。学生讨厌学,老师害怕教。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调动教师讲授文言文的热情,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中有一个矛盾,即解决字词与赏读课文之间的矛盾,这在公开课上显得较为突出。如果花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字词,则出不了“彩”;如果一味地赏读课文,又成了绣花枕头;两者兼顾,则疲于奔命。既要夯实基础,又要高屋建瓴;既要推陈,又要出新,如何解决这对矛盾?
值得庆幸的是,前段时间有幸在江东区语文教研员刘飞耀老师及单位同事的帮助下,上了一堂区级公开课《孙权劝学》,在不断摩课,反复修改教案的过程中,我逐渐察觉到了文言文教学的其中一条出路:努力上出文本价值,体现文言文的文化气息。

二、案例描述:

以下是我第二次试教时的教学案例:

《孙权劝学》

(一)、导入:PPT出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让学生齐读两遍。

师问:读出意思来了吗?这句话最早描述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板书:吕蒙)

(二)、解题: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个填空题。PPT出示:孙权劝(谁)学习(什么),结果(怎样)

(三)、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请一位学生读。

2、其他学生评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顺。有些不到位的可以由教师最终明确。

3、学生试读(PPT出示去掉了标点的课文,可以请学生试着挑战)

4、全斑齐读

(四)、读懂文意,读出语气。

劝学赞

1、文中提到了几个人?分别做了什么事?(板书:孙权——吕蒙——鲁肃)

2、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他是怎么劝的?(让学生找出原文后,PPT出示原文,并分析)

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着重点出一些重要词语,如博士、往事等

让学生模拟孙权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感情。

3、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结果怎样?

学生找出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PPT出示原文)

让学生用现代汉语解释这些句子,着重点出一些重要词语,如“及”

“吴下阿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PPT出示《三国志》中关于吕蒙的两则材料,进行对比)

体会两人对话时的语气,如“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的“!”,学生试读。

(五)、体会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问: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将本文给我们的启示与学过的《伤仲永》做比较。(PPT出示中央台主持人敬一丹的一句话:只要你想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

(六)、了解《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短小精悍,告诉我们一个似乎人人知道却又经常被人们遗忘的道理,其实在《资治通鉴》里面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如(PPT出示学生熟知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很多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作者司马光编纂本书的目的:

PPT出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让学生解释一下这句话的含义)

PPT出示关于《资治通鉴》的介绍

七、作业:让学生课后找资料,了解“编年体”和“纪传体”的区别。

三、案例反思:

听完这堂课,刘飞耀老师给了我六个字的评价:流畅、扎实、细碎。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基础知识教得很扎实,是一堂很不错的常规课。但太过于细碎,过分强调字词的理解而忽略了文本的厚度。

的确,反观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师生更多的还是将文本当作“语言材料”来处理,关注重点虚实词、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等。于是课堂上学生忙碌的只是摘记,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再说。这种方法应付考试是不错,但却给我们教师出了难题:现在很多学生手上可参考的译文书籍越来越多,学生看起来什么都懂了,那么教师还有什么东西好讲呢?一味地“反复强调”重点,只会导致课堂越来越沉闷,文言文变得越来越“面目可憎”。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长期的讨论与摸索,目前中学语文教育界对文言文教学的价值取向基本达成了共识:通过文言材料的学习,体会文本的文言美、音韵美、言辞美、思辨美、情感美,让学生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套用一位前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便是: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是希望广大中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熏陶者,而不是文言研究的接班人。

基于这一理念,我查找了很多资料特别是《三国志》,反复研读《孙权劝学》,并对教案做了多次修改,经过四次摩课之后,最终有了如下呈现: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教学目的:1、在感知语句大意的基础上,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体会《资治通鉴》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及《资治通鉴》的文化内涵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么一部书历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明太祖朱元璋每天早晨都要研读,清圣祖康熙对它极其迷恋,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也曾经将其反复读了17遍,直至书面残破,仍爱不释手。这部书就是《资治通鉴》,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孙权劝学》。

(二)、解题

1、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再来一遍。

2、你能不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将题目说得更加具体一些?

(三)、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个别朗读

1、这是一篇文言短文,学习文言文,我们首先要(PPT: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先请一位同学将文章朗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语音是否读准,句子停顿是否读顺?(生读)

2、老师在读的时候发现有两句话比较难读(PPT),请同学再来读读看。(为什么这里要这么读)看来,读好停顿与理解句子的意思是分不开的,请男生来试一下,女生也读一遍。

3、好的,现在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看大屏幕上的文章和课文有什么区别(对,老师把文章的句读去掉了,谁来试试看)

(四)、读懂文意,体会人物形象

过度:文章题目孙权劝学,那么孙权劝学的结果怎样呢?

1、孙权劝学的结果怎样?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请你模拟鲁肃的语气来读读看。

(2)如果你是鲁肃,你觉得刚才这么读行吗?(不行,要读出惊讶的语气)

(3)能否把“大”字去掉?(不行,“大”表示十分吃惊)好,我们一齐把这句话读一遍。

(4)“吴下阿蒙”究竟是怎样的?会让鲁肃如此惊讶。(引入材料)

材料一(教师读)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蒙年十五六,窃(私自)随当击贼(去打仗)……母恚(fèn愤怒)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他日与蒙会,又蚩(嘲笑)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

问:从这里我们看出吕蒙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无谋)

材料二(全班读)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

问:这里的吕蒙又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

2、吕蒙有了这么大的转变,他的心里肯定是非常开心的,你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晚乎!”

你揣摩下吕蒙在回答这句话时会是怎样的语气?在(),能否填个形容词进去。(自豪、骄傲……)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分角色读鲁肃与吕蒙之间的对话,左边组当吕蒙,右边组当鲁肃。)

4、孙权究竟是怎么劝的,会有如此好的效果?

(1)学生找出两句话,全班齐读一遍。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课文注解疏通文意,可以同桌间相互讨论一下,等下把不懂的或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提出来。

现在我 来考考大家,以开小火车的形式一人一句翻译。

(此过程中重点提及“博士”、“往事”等古今异义词)

(2)孙权强调了几个理由说服吕蒙去学习?你可以找其中的一处来说一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板书:当涂掌事)

问:《三国志》中这句话是这样记载的:“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你比较一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抓住双重否定,体现出了孙权的果断,与其说是劝,还不如说是“命令”)(板书:果断)

我们一起来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板书:但当涉猎)

(这里孙权是为吕蒙铺设了台阶,指出了读书的目的,让吕蒙明白这一目的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板书:孰若孤?)

问:能否把它改成陈述句:我的事情也很多,比如……而是用了一个反问呢?(这里的“多务”与前面的“蒙辞以军中多务”相照应,孙权是委宛地劝)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板书:大有所益)

(现身说法指出了读书的好处,此处可以强调一下“益”与其古字“溢”的关系)

师:孙权先是用命令的语气告戒署下要多读书,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委婉地劝说。从孙权的劝说中,你觉得他仅仅是一个果断的君王吗?还有没有其他值得你欣赏的地方。(可谓是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流动板书)

在《三国志》中,对孙权也有很高的评价,

出示材料:“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陈寿(教师读)
《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潘雯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全班读)

总结:看来孙权真的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孙权劝学改变了吕蒙,但他仅仅只改变了吕蒙一个人吗?还改变了什么?

(3)出示材料:肃意尚轻蒙

师:《三国志》中曾记载,肃意尚轻蒙,这是事出有因的,生读:……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肃?)(生:学识高、官位高)

最后两人却是“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见两人的关系亲密不少。

(五)、体会《资治通鉴》的文化内涵

师:孙权劝学,使吕蒙学有所成,更改变了吕蒙和鲁肃之间的关系,其中的直接受益者是吕蒙,但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学生集体回答:孙权)为什么?(因为暑下之间关系融洽了,能帮助他更好的治国)。这也是孙权劝学的用意所在。他的这份良苦用心,他的这种劝说的艺术,能为后代的皇帝留下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这就是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读两遍,问读出意思来了吗?)

师:《资治通鉴》不是写给普通老百姓看的,而是帝王的读本,他要告诉以后的皇帝该怎么治国。所以后代帝王们曾经这样说过:

“习闻明知古代帝王之道,身体力行《通鉴》原则”——明太祖朱元璋

“事关前代得失,甚有裨于治道”——清圣祖康熙

“叙事有法,历代兴衰乱本末毕具,……借此熟悉历史事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毛泽东

就是这样一部书,受到了历代帝王的追捧,其实在《资治通鉴》中我们熟悉的小故事还有很多(PPT),希望同学们有空可以去翻一翻。

(六)、作业

比较课文与《三国志》中的一段文字。两部书的写作目的不一样,一部是纯粹的记史,一部是帝王的读本,所以两部书在写法上也有很多不同。

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孔子言‘……’。光武……孟德……。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四、教学后记:

在这堂课中,我努力想体现文言文教学的三层境界:积累、整合;品味、鉴赏;思考、领悟。

1、积累、整合。整堂课不是以串讲为主,而是以问题带出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比如在体味人物语言的过程中强化“博士”“往事”等重点字词。这种做法避免了琐碎,使课堂显得节奏紧凑,同时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2、品味、鉴赏。孙权是本文的主人公,在文本中他的语言非常有特点,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在循循善诱中又不失君王的果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去品读孙权的语言,使这一人物形象逐渐显得饱满丰厚,更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体会文言文的言辞美、情感美。

3、思考、领悟。《资治通鉴》是一本帝王的读本,但学生对它并不熟悉,以前老师在教的过程中往往只是让学生记住其作者、主要内容等,对于其文化内涵,涉及甚少。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对《资治通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引起他们阅读此书的兴趣。虽然他们未必能全部读懂,但在中学阶段能对中国的这些经典书籍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他们今后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当然,上完这堂课后,我也有一些困惑。比如,本节课的容量有点大,学生是否接受的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是否应该设计不同的教案,该怎样设计;如何有效把握字词积累与体现文本价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等。或许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碰到更多的困惑,但不管怎样,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相信只要明确文言文教学的价值趋向,认真研读文本,不断探索反复打磨,我们中学文言文课堂定会越来越有文言之“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6/306961.html

更多阅读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王天姣 秋天的怀念一等奖教学

《秋天的怀念》教学反思大连市西岗中学王天姣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环节。学习过程中一旦偏离目标,教师应及时引入正题。在《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中,我设计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人物描写(动作、语言、神态

《三借芭蕉扇》教学反思 三借芭蕉扇 西游记

《三借芭蕉扇》教学反思《西游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神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充分表现了孙悟空嫉恶如仇、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的性格特点。教学这课时,我导

《九色鹿》教学案例 九色鹿教学设计

《九色鹿》教学案例汤晗 的工作室九色鹿教学案例教材分析:《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及简要分析 故都的秋分析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及简要分析秋珍课程分析:《故都的秋》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写于1934年8月的一篇散文,文章中散发着作者对故都深深的感情和眷恋,它体现了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浑然交融的高超笔法。本课是散文鉴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张齐华 圆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背景分析“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

声明:《《孙权劝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思考宁波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潘雯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为网友小兄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